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32章 呼吸道病毒

第32章 呼吸道病毒

2013-03-16 50页 ppt 4M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511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32章 呼吸道病毒nullnull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Medical Microbiology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熟悉内容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流感的防治原则;风疹病毒致病特点 null第三十二章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一类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呼吸...
第32章 呼吸道病毒
nullnull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Medical Microbiology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熟悉内容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流感的防治原则;风疹病毒致病特点 null第三十二章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一类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值并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90~95%是由病毒引起。 病毒侵犯上、下呼吸道粘膜并在其中增殖,破坏局部纤毛上皮、纤毛运动停止,产生各种呼吸道症状,易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道病毒种类呼吸道病毒种类正黏病毒 流感病毒 副黏病毒 副流感病毒 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 冠状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属正黏病毒科 分为甲(A), 乙(B), 丙(C)三型 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至少 有2000万人死于流感 生物学性状—形态 生物学性状—形态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有包膜生物学性状--结构生物学性状--结构null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 核心:核酸为-ssRNA,分节段 甲、乙型分8个节段,丙型分7个节段 ■ 衣壳:核蛋白(NP) 抗原性稳定,用于分型 NP与病毒RNA节段形成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 RNP联有三种RNA聚合酶复合体生物学性状--结构nullnull□ 包膜:基质蛋白(M1)+脂蛋白(LP) ■ 基质蛋白(M1): 由病毒基因编码,抗原性稳定用于分型 ■ 脂蛋白(LP) : 来源于宿主细胞。 □ 刺突: 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二者数量之比5:1 生物学性状--结构null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HA的主要功能 凝聚红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与感染有关 抗原性:产生抗体有保护作用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划分亚型的依据※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能水解细胞面的N-乙酰神经氨酸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 抗原性:产生抗体未有保护作用 N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划分亚型的依据※ 流感病毒的结构 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ssRNA基质蛋白(M蛋白):具型特异性 包膜:基质蛋白(M蛋白),宿主细胞脂蛋白刺突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MP※具亚型特异性衣壳:核蛋白(NP) 稳定,用于分型分 型分 型分型:核蛋白(NP),基质蛋白(MP) 甲(A)、乙(B)、丙(C) 分亚型: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H1,H2,H3—H15 N1,N2—N9 抗原变异形式 抗原变异形式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质变,表面抗原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亚型,人群缺少免疫力,引起大流行.基因重组的结果.H1N1-H2N2, H2N2-H3N2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量变,亚型内变异,引起小流行.基因点突变,人群免疫力筛选的结果※培养特性培养特性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 初次分离--羊膜腔 传代接种--尿囊腔 红细胞凝集试验检出 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较弱 56℃ 30分钟可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等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有季节性、地区性 甲型易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造成局部爆发流行 丙型只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致病性致病性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致病性致病性□ 致病机理 呼吸道柱状上皮 细胞增殖,不引 起病毒血症致病性致病性 潜伏期:1-4天 症状出现后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 发热 (up to 39) 畏寒 肌肉酸痛 出汗 咳嗽 鼻塞 咽痛 头痛 厌食 乏力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 单纯型  病人发热、体温可达39-40度,同时头昏、头痛、 鼻塞等,一般经3-5天逐渐消退减轻,退热后全 身软弱乏力可持续1-2周。 □ 肺炎型  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呼吸急促,病情可延长 3-4周,少数可导致死亡。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 中枢神经型 高热不退,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头痛、头昏, 甚至昏迷。  □ 胃肠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肠道症状。免疫性 免疫性 □ 可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血清抗HA抗体和sIgA抗体与保护作用有关 □ 不能诱导交叉保护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病毒分离 标本:口腔含漱液 培养:猴肾细胞和鸡胚尿囊腔 结果:红细胞凝集、血凝抑制试验分型 快速诊断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鼻咽分泌物预 防预 防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捂口鼻。预 防预 防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 病毒亚单位疫苗:血凝素 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禽流感 禽流感 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 克罗地亚农业部工作人员为汽车消毒, 以防止疫情在该国蔓延 禽流感 禽流感 禽流感 禽流感 禽流感 禽流感 猪流感 猪流感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 预防与控制null 副黏病毒 (paramyxovirus) 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 麻疹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腮腺炎病毒副黏病毒共同性状 副黏病毒共同性状 球形,125-250nm,比正黏病毒要大 -ssRNA核酸不分节段,核蛋白螺旋对称 有血凝现象 病毒表面有两种蛋白突起 HN蛋白:HA和NA作用 F蛋白:细胞融合及溶解红细胞作用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的病原体 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皮丘疹,呼吸道症状为主, 预后良好 但并发症常见 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 是WHO计划消灭的病毒 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剂即可灭活 null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 麻疹致病性强,一经传染全部发病。 病毒在呼吸道上皮增殖,侵入淋巴结。二次病毒血症,病毒在结膜、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增殖,病毒播散到全身,在上皮真皮层增殖,出现特异的皮疹。致病性null症状:以皮丘疹、发热、呼吸道症状为特征, 通常高热。 潜伏期:9—12天 前驱期:发热、呼吸道炎,粘膜疹—Koplik`s spots,结膜充血 致病性null 出疹期: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 .皮疹出齐后24小时体温开始下降。面部浮肿,皮疹,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 恢复期:皮疹色素沉着,最后不留痕迹 致病性柯氏斑柯氏斑nullnull呼吸道并发症 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4%)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脊髓炎 SSPE※致病性null免疫性 好发于6个月到5岁儿童 6个月内从母体得到抗体 终生免疫 null预 防 隔离患者 人工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分为: 5型 1,2型: 哮喘 6个月-5岁 3型: 细支气管炎,肺炎 6个月之内 4型: 上呼吸道感染 成人 5型: 与人类疾病关系不明.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属副黏病毒科 飞沫传播 只在呼吸道局部增殖,不形成病毒血症。 引起主要疾病是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副粘病毒科 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自然储存 宿主,病后免疫力持久。 □飞沫传播 在呼吸道局部增殖,形成病毒血症, 扩散至唾液腺及其他腺体。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 麻疹病毒:致病性,与SSPE关系 副流感病毒:致病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致病性 腮腺炎病毒:致病性。其它呼吸道病毒其它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 冠状病毒 鼻病毒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披膜病毒科 一个血清型 人是唯一宿主致病性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 呼吸道传播,气溶胶 以发热,皮疹,耳后淋巴结,枕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预防及免疫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 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冠状病毒(CoV)冠状病毒(CoV)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呈多形性,80nm~160nm,+ssRNA,不分节段 核衣壳呈螺旋状。包膜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状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致病性致病性高度种属特异性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成人或较大儿童 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下呼吸道感染少见 鼻炎、乏力 SARS CoV:严重呼吸综合症病原体 SARS CoV:严重呼吸综合症病原体SARS 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 SARS症状 SARS症状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2~10天,通常4~5天 呈显著家庭和医院集聚现象 中国的SARS流行 中国的SARS流行null诊 断诊 断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 病原学 病毒分离 RT-PCR 免疫荧光、ELISA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预 防预 防SARS CoV比普通CoV抵抗力强,室温下痰、 粪便、尿中可稳定存活1~2天 对温度敏感,37oC存活4天,56oC存活90分钟,75oC 30分钟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及UV均敏感, WHO推荐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null鼻病毒(rhinoviruses) 鼻病毒(rhinoviruses) 属小RNA病毒科 球形,+ssRNA病毒,核衣壳为20立体对称,无包膜,至少有114个血清型。 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引起50%的上呼吸道感染。 具有自限性 传播媒介为手、飞沫 免疫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再感染。 小 结小 结正黏病毒 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 副黏病毒 麻疹病毒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风疹病毒致病特点 其他呼吸道病毒 ■ 风疹病毒致病特点问 题问 题 呼吸道病毒包括哪些? 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 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易引起世界性大流性? 副粘病毒包括哪些? 麻疹病毒引起什么疾病?如何预防? SSPE与麻疹的关系?
/
本文档为【第32章 呼吸道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