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居住环境

2013-03-17 5页 doc 3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9144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居住环境 成 绩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人居环境与设备》课程 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人居环境 姓 名 高玉浩 班 级 机自10-11班 学 号 07102953 学 期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选修课程 2011年11月 浅谈人居环境 班级:机自10-11班 姓名:高玉浩 学号:07...
浅谈居住环境
成 绩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人居环境与设备》课程 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人居环境 姓 名 高玉浩 班 级 机自10-11班 学 号 07102953 学 期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选修课程 2011年11月 浅谈人居环境 班级:机自10-11班 姓名:高玉浩 学号:07102953 摘要:人居环境是建筑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途径。 关键词:人居环境;基本内涵;改善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一种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愈来愈成为一种环境设计,即创造一种完善的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 人居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城市规划法》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城市规划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人居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 1、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1自然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 1.2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脱离内容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建筑美,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也不能形成完美的建筑。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 2、改善人居环境的途径 人居环境的改善首先要从防止环境污染、净化空气、控制噪声着手。针对重庆的炎热气候特点、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是防止湿热气候下引起的室内过热。目前,人们常常采用安装空调机的方法来解决防暑降温的问题。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因为空调房间温度一般采用25℃~26℃,而室外气温最高可达40℃左右,从室内到室外温差大,容易引发伤风感冒等症状的“空调病”。而经空调机降温处理的空气由于负离子的浓度的减少(由室外空气的每立方厘米一万个降低到每立方厘米四百个),使人体血浆中硒的浓度上升,结果产生头痛、疲劳、失眠、易怒和精神紧张等症状,这种“封闭房间综合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所以要解决室内过热问题,应从建筑设计入手,在建筑中树立适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向,正如美国建筑大师莱特所说:“建筑必须由环境中生长出来。” 2.1采取综合防热措施 改善人居环境,在建筑防热设计时,应根据气候特点,人民生活习惯和要求以及房屋的使用性质,采取综合防热措施。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因素而防止不利的气候因素,以便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一般可采取环境绿化、通风、窗口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等措施。重点在于防止太阳辐射和争取自然通风。在进行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大部分建筑间距,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一般房屋间距为前排房屋高度的1.5倍较理想,不得小于1倍。 (2)选择合理的朝向。为保证自然通风的畅通,重庆地区应考虑东北至北的室外风向,同时也应考虑受地形的影响,室外风向发生变化。应使夏季主导风向与建筑群体保持适当的风向入射角,一般以小于60°为宜。 (3)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当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实验证明,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利用山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显著,建筑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 (4)采用长短楼结合布置方法,形成组团内绿地,改善绿地下风侧建筑的自然通风,使在建筑间距不大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和较高的建筑面积密度。 (5)高层、多层建筑穿插布置。在多层建筑群中穿插部分高层建筑,会使高层向上超过前排建筑产生负压区,可以改善自然通风。防止太阳辐射的有效办法是环境绿化,并适当设置水池、喷泉以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植草地面可降低地面温度,比如水泥路面50℃时,植草地面只有42℃,相差8℃。绿化还可以减弱太阳的辐射效果,一般能阻挡85%~90%的辐射量。 2.2 单体建筑设计应遵守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单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室内居住环境,不能因为追求“变化和新颖”使外墙凸陷厉害,自由开洞,无章可循,也不能一味地通过加保温材料来提高环境条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平面布置要遵循“温度分区”的原则,将辅助房间布置在热舒适性较差的西北角。 (2)严格控制体型系数,避免不必要的凹凸。 (3)解决好通风流线的组织,保证室内穿堂风的形成和必要的风速,如0.3m/s左右。在进行建筑平、剖面设计时,尽量做到有利于自然通风,比如选择正确的平面组织形式,利用天井、楼梯间增加房屋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引导气流;正确设置开口位置以利通风均匀;改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量、风速等。经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率最佳,不能盲目地开大窗导致透入大量热辐射引起室内提前过热。窗口遮阳形式和构造设计可结合阳台、挑檐、凹廊及 绿化综合考虑,但不要影响采光通风。 (4)加强围护结构的隔热构造措施。目前,建筑设计中对外墙保温隔热问题认识不足。普遍用厚240砖墙作围护构件,建筑设计无节能概念。这也是导致室内热舒适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围护结构的隔热重点在东、西墙和屋顶,控制其内表面的温度。外墙隔热应选择隔热效果较好的材料,比如空心砌块、大型板材和轻板结构、复合墙体等墙体,要降低墙体整体传热系数、避免冷热桥产生,应在空心砌块内芯插入保温芯板,或在墙面外侧加保温层。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7 [2]、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聂游昆.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 [4]、S.A.康兹, http://www.51lunwen.com/ 魏润柏.人与室内环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1.
/
本文档为【浅谈居住环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