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世界苹果文化

世界苹果文化

2013-03-17 11页 doc 64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2978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苹果文化  世界苹果文化内涵初探(连载二)——现实生活中的苹果 添加时间:2012-11-8 17:10:18 论文精选 阅读:90 来源:admin -------------------------------------------------------------------------------- 王广彦 古代英国人,满怀喜悦地将苹果不仅视为“树上结出的新鲜有机混合物”,而且将其视为“上苍的厚礼”。圣诞前夜,德丰郡的农人结伴携苹果酒来到果园,还带着烤面包,以多种形式向苹果树敬意,以求来年苹果丰收。他(她)们把...
世界苹果文化
  世界苹果文化内涵初探(连载二)——现实生活中的苹果 添加时间:2012-11-8 17:10:18 论文精选 阅读:90 来源:admin -------------------------------------------------------------------------------- 王广彦 古代英国人,满怀喜悦地将苹果不仅视为“树上结出的新鲜有机混合物”,而且将其视为“上苍的厚礼”。圣诞前夜,德丰郡的农人结伴携苹果酒来到果园,还带着烤面包,以多种形式向苹果树敬意,以求来年苹果丰收。他(她)们把酒浇在树根上,把烤面包掰碎撒到树梢上。围坐在当年苹果结得最多的一棵树下,连饮三巡,并且深情地吟颂祝酒辞: 向你举杯,亲爱的苹果树, 愿你发芽开花多多,香气扑鼻远万里; 愿你结果多多,来年喜开怀, 装满头巾装满帽, 装满筐,装满桶,装满袋! 卖了换成钱, 全家笑开颜。 哈哈! 英国的许多地区除夕夜还举行“喊苹果号子”的活动。一些男孩儿结伴,依次到各家果园,围着苹果树,不断念诵这样的句子: 树根呀,扎得紧紧的! 树尖呀,伸得高高的! 上帝保佑,来年丰收。 每枝每丫,苹果个个大; 每棵每株,苹果多又多。 然后其中一位吹牛角号,其余的就在号声伴奏下齐声高 唱。在喊号子过程中,他们会用小树技敲打树干,据说这是对树敬酒的示,也是对果树女神献祭的古风传承。 “万圣节’’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各国的盛大传统节日,也称“鬼节”。相传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驱赶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丰收节,便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二者融合成“万圣节”。节日活动从10月31日午夜开始,次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一萨曼把那年死去的人的灵魂统统召来,而其中的恶鬼则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万圣节’’前夜,即“平安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去用嘴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胜利者。“平安夜’’吃苹果,由于“苹’’代表平平安安;“果”,代表开花结果;青苹代表友谊,红苹代表爱情;红,还代表事业的红红火火。此夜,如爱或被爱,则送或受一个红苹果。有的民族则在聚餐时,往烤猪嘴里放一只苹果。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在他的遗作《美食大辞典》中,在叙写了法国盛产苹果之地及其分类后,即转述了博那丁对诺曼底省苹果树起源的解释:维纳斯女神从阿基利斯的母亲、美丽的海女神忒提斯眼皮底下拿走了奖励美丽的苹果。无缘参加选美的忒提斯决心报复。一天,维纳斯下凡到高卢人辖下的海滨,寻找艳丽的珍珠打扮自己。一个海女神的侍从从岩石上盗走她放在那里的苹果,然后把它交给海女神。忒提斯立即将苹果的种子种在了附近的乡野,以此永远铭记她的复仇与胜利,这也就是高卢人会有那么多的苹果树,并且当地少女会那么美丽的原因。在生活中,法国人把水果作为正餐的一部分,一顿饭吃完水果才算结束。他们把苹果沿轴一切四块,然后分别给每一块去皮,再一块块地吃。法国人对苹果的吃法很多样,而且由来已久。 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的风俗:把一只玫瑰色的苹果放在死者手中,据说那样便会使死者进入天堂时就能找到苹果。 美国人对苹果情有独钟。他们在国土最初开发的时候,是苹果树帮助他们把草莽的原野改造成了家园,该国史上负有盛名的民间英雄“苹果约翰尼”,他当年用了一生40年的生命时光,将苹果树的种子撒在俄亥俄州的荒野上,使之变成一大片苹果的绿洲。2011年元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美国政府安排了高规格的接待。据埃菲社报道:奥巴马总统举行的盛大晚宴全方位展示了“美国的精髓”。法新社则认为:最具美国特色的要数餐后甜点苹果派。 美国现在的苹果产量接近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美国现代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曾写道:“人到四十,只要不是傻瓜,准是一个医生……我每天晚上吃一个苹果——一天一只大苹果,不找大夫乐呵呵!”美国人极喜欢吃苹果,现在又流行一种新风尚,一到周末这一天,许多人为减肥,整天只以苹果为食。 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牧师享利·比彻尔曾说苹果是最民主化的水果,“不管是被忽视、被虐待、被放弃,它都能自己管自己,能够硕果累累。”美国人还认为,苹果是最具社会性的果实。在一两个世纪前的美国,苹果是交往的促进者或帮助者,一旦苹果篮传递的时候,人群就更加欢快,无拘无束。那些在秋日活跃的乡村聚会,都以“摘苹果”而著名,果园越大,果树越多,发出的邀请越频繁,社交欢宴的情绪就越高涨。当时,在美国的北部和东部,几乎每一幢农舍都有苹果树栽植和苹果园背景,通常都是在农场最初开拓时种植的。 美国许多地方甚至在远荒之地,都有不少野苹果树,而它们通常是牛“种植”出来的。他们发现,牛极喜吃苹果。当它在树上擦痒的时候,它就观察到不时会有苹果掉下来,于是牛受到启示,会以更大的活力来摩擦苹果树。 在俄罗斯,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3公斤苹果,占国民水果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2008年英国一家评估机构的统计。机构认为,除了德国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苹果如此情有独钟。从2007年10月,俄罗斯成为世界上苹果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当年进口苹果700万吨,占世界各国进口总量的2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生产的苹果越来越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青睐……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瓦维洛夫为了苹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22年,瓦维洛夫在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一带,发现了野苹果种群,却成为斯大林时代遗传学大批判的牺牲品,先是被关进监狱,后被折磨死在集中营。 中国新疆一带的野生苹果生长结实,历史很久远。班固撰写的《汉武内传》中说:“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奈”。由此可见,这位大学者当时已发现了苹果仙药一般的保健食疗价值。唐代欧阳询主撰的《艺文类聚(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百科全书”)》中,收集的苹果的记述多达十数条。其一: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写的《孝子传》记载了一则极为感人的故事一一王祥的继母庭院中有棵苹果树,从花褪果孕之时起,王祥就日夜不停看护,“昼驱鸟雀,夜惊虫鼠”,夜里多雨,王祥仍坚持守护,常常“抱树至曙”,使继母深深为之感动。其二:北魏皇帝,夜里向曹植宣诏赐冬苹果。由于当时天气已寒冷,诏书要求曹植“温啖”即温热后再吃,对此,曹植感叹道:“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口为厚”,可见当时朝野对于苹果的珍视非同一般 苹果树常常是某种精神的象征或写照。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走到生命尽头前,在北京西郊301医院留下了令人无限感佩的最后遗言:“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从1974到2010,时光的脚步已走过了36年。彭总期望之中的那棵苹果树,长成了吗?长壮了吗?结果了吗? 苹果已经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但它首先是一个生物的载体。作为生物属性的苹果,它是一种十分鲜美的水果种族,具有极佳的营养、保健、食疗价值。美国2006年7月1日出版的《读者文摘》列举了1 0种对人类健康最有益的水果,苹果以对心、肾保健和瘦身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而占据首位(经国际权威科研机构评估)。 苹果的营养价值十分突出。每100克鲜果(可食部分),人体所需蛋白质0.3克、脂肪0.3克、膳食纤维0.8克、糖类1 2.5克、钙1 5毫克、磷7毫克、铁0.3毫克、锌0.06毫克、胡萝卜素0.6毫克、维生素B0.01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C4毫克、水分85.9克,还有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芳香醇、鞣酸、果胶等营养素。 洛川苹果含糖量相当高,其中主要是果糖、还原糖和庶糖,易为人体吸收;所含的有机酸及芳香醇类,使果实香味浓郁,甜酸爽口,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苹果含有丰富的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溶解性磷和铁,具有补脑养血、安眠养神作用,并有防食积、中和过多胃酸和促进肾脏泌尿的功能;果酸和鞣酸,有帮助消化和收敛作用,对防治肠炎、腹泻有突出的功效。 苹果属生理碱性物质,碱度为3.7,每天饭后吃上一只苹果,可以缓解肉食的生理酸性,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孕妇妊娠反应期间吃苹果,一方面能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素,另一方面可以调解水盐及电解质平衡,防止因频繁呕吐而引起的酸中毒。 苹果的保健价值十分突出。欧洲民谚云:“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是寒热虚实之体均可接受的果中珍品。中医认为:苹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润肺止泻、健脾和胃、增强记忆、除烦、解暑、醒酒等功效。 △预防心脑血管病 英国著名的药理学家苏珊·奥尔德里奇博士研究发现,苹果中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胶、维生素A、C、E,钾和抗氧化剂等含量也很丰富。苹果所含的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美国艾尔·敏德尔博士研究指出,苹果中的可溶性纤维一果胶,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一个中等大小的未削皮的苹果可提供3.9克纤维素(削皮的提供2.7克纤维素)。 研究人员将天竺鼠分两组,一组胆固醇正常的天竺鼠除了一日三餐外,再喂一个苹果。另一组天竺鼠故意养成胆固醇高的,也是一日三餐之外再加上苹果。结果表明,前者胆固醇下降了20%,后一组胆固醇也接近正常了。更有意义的是,这些天竺鼠的低密度脂蛋白也降低了。研究者又以人为对象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结果证明,每日吃两个苹果的人,胆固醇可降低16%,故冠心病等心脑病患者宜多食苹果。 △苹果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苹果也是防治高血压的理想食品。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内钠盐的积累有关,人体长期摄取过量的钠,是脑中风和高血压病的主要成因。而苹果含有大量的钠盐,可将人体血液中的钠盐置换出来,有利于降低血压。日本弘前大学佐佐木亮教授对苹果和稻米产区数万人调查后指出,每天吃3个以上苹果的人,血压均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俄罗斯学者研究认为,鲜苹果可以治疗高血压。根据他们的建议,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每周的“苹果日餐”时吃300--400克苹果,不再吃别的食物,大约连续5周的“苹果日餐”后,已见到血压下降,以后视血压情况再做下一个疗程。 △苹果具有防癌抗癌的突出作用 芬兰的研究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常吃苹果可以减少肺癌的危险性。他们发现,苹果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一植物通过新陈代谢所产生的重要抗氧化物质,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 主要原因。那些经常食用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经常食用苹果的人们,肺癌的患病率降低46%。 美国科内尔大学的实验发现,苹果含有的某种化学物质,可以阻碍或干扰结肠癌、肝癌细胞的生长。实验表明,带皮榨与不带皮榨的苹果汁与结肠癌细胞混合,分别能减少43%、29%的结肠癌细胞生长,而对肝癌细胞则分别减少57%、40%。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发现,苹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这些抗氧化物可能多达数百种。在实验中,苹果有很强的抗氧化力,是抗癌防老的“圣品”之一。 日本弘前大学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动物试验证实,苹果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研究者用老鼠做试验对比后发现,试验鼠被移植癌细胞后,分别食用苹果多酚水溶液和蒸馏水。结果显示,在生存率试验和癌细胞增殖实验两方面,苹果多酚都显示了比较好的抗癌功效。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发现,红皮苹果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苹果是减肥的最佳选择 肥胖正越来越成为当代世界的一大难题。而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苹果本身不含胆固醇,而能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能阻止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苹果在肠道分解出来的乙酸,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苹果由于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各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素,既基本上可满足人体的必需减少热量摄入,消耗多余的脂肪,又可以增强代谢功能,使体内废物充分排出,净化血液。 美国减肥者协会宣传:适时安排“苹果周餐”是防治初期肥胖症的有效手段。具体方法是,在“苹果周餐”中择定每天的早餐或晚餐吃苹果300克左右,不吃其他食物。若能坚持,一个疗程5 -10周减去的体重会令人鼓舞。研究者还惊奇地发现,由于在“苹果周餐”长期吃苹果,还能使肝、肾和肠功能明显改善。 △改善肺功能 英国圣乔治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说,每周食用5个或5个以上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研究人员在《胸腔》杂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槲皮苷和黄酮类抗氧化剂,可保护肺免受污染和烟的影响。 △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俄罗斯专家经研究后指出,果胶及含果胶的食物(苹果、香蕉)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及铍的排放。不管是在接触铅之前还是在接触铅之中,食用苹果均能起到防止铅中毒的作用。 △预防糖尿病 苹果中的可溶性纤维可调节机体血糖水平,预防血糖骤升骤降。 △愉悦情志 美国耶鲁大学和国际香料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多次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在众多的气味中,苹果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压抑感作用,经常闻可解忧郁,令人神清气爽,并带来灵感,妙思如泉。德国诗人席勒在写作时,就经常将一只苹果放在桌上,并不时拿起闻一闻。 脂肪过多者,需要吃一些酸苹果;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吃一些甜苹果。 成熟苹果所含的碘是香蕉的8倍,是橘子的1 3倍。因此,苹果是防治大脖子病的最佳食品。 患急性结肠炎者,可吃一些擦成丝的生苹果,有较好疗效。苹果汁是治咳嗽和嗓子嘶哑的缓和剂。 吃烤熟了的苹果可治便秘。 贫血患者,多吃苹果有益。 烫伤患者,在烫伤的地方敷些苹果片,可以降温。 若有嘴唇生疮、牙龈发炎、舌头溃烂等内热症状时,可将苹果连皮切成六至八瓣,放入冷水锅内煮,待水开,即将苹果取出,连皮吃下,每天一次,每次1个,连吃7-10个可愈。此法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此外,据说苹果还具有安眠、明目、养颜、美齿、抗衰老等突出保健作用。食疗方面,内、外、男、妇、儿、皮肤、五官多科均所涉及,本文难尽例举。至于苹果的食用方法,古今中外极为丰富多样,举不胜举,读者可自行查考。 综上所述,苹果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存在。即使是在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上来考察,也是无可置疑的。尽管哺育了人类的水果和食品被热情颂赞的种类不少,如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柑桔,“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杏,“红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石榴,“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满朝阳”;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然而苹果作为“百果之尊”的文化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苹果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试图对其进行一个概括是件极困难的事情。借用苹果的术语来说,本文笔者只能尽力捕捉其主干和若干大的支枝,对其浓密的枝叶涉猎仍十分有限。世界苹果文化仍然是一个很宽泛的范围,世界各主要产区的苹果文化积淀,本文亦基本未涉及。 现代的苹果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丰富着。高原苹果之乡中国洛川,已经成长为中国和世界闻名的苹果产区之一,它是世界苹果卷轶中最灿烂的篇章之一。洛川苹果要实现走向世界的品牌发展战略,在品牌文化建设和推介上,在弘扬本土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必须逐步融入外部苹果文化,只有取得共同的价值观,品牌才能有效地与广大消费者沟通,并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也才能建立世界广大苹果消费者的忠诚。(全文完) 世界苹果文化内涵初探(连载一)——世界名作中的诗的苹果意象 添加时间:2012-11-6 16:34:58 论文精选 阅读:115 来源:admin -------------------------------------------------------------------------------- 王广彦 (三)至美之境 在无比辉煌的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苹果作为一种美味的鲜果和高贵的文化载体,也是作家艺术家投入极大热情和灵感倾情描绘和抒写的重要对象,长盛不衰,光彩夺目;不仅对苹果树的涉猎随处可见,而且还创造了相当数量的以此为重要描绘对象的经典作品,这是文学艺术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常识告诉我们,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晶,因而这些苹果的文化结晶,都深深地浸注于他(她)们本民族与世界广大读者的意识与情感世界之中。 古罗马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年一前19年)的重要代表作《牧歌》,洋溢着浓郁的古罗马美丽田园风采和理想的光芒: “我初见你,你年龄还小,正同着你母亲 在我园里采带露的苹果, 那时候我的年龄比十二岁还差一点, 刚刚能够从地上攀到那柔软的枝穗, 一看到你,我就完了,我就陷入了苦难。” “阿玛瑞梨为什么悲伤使我惊讶, 她唤着神名,把苹果留在枝上不摘; 这都是由于你不在身旁,就连这松柏, 这清泉和果树也都在呼唤着你。” “伽拉蝶雅用苹果逗我,那风骚的姑娘, 她逃到柳树丛里,又希望我把她赶上。” “我也尽力去做,我已在树林里选好十个 金色苹果给我爱人,明天要找更多。” 英国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高尔斯华绥( 1867—1933)的中篇小说《苹果树》,是一部凄美忧伤的经典名著。小说描写了青年大学生艾舍斯特在英国小山村爱上村姑梅根,又因阶级偏见将她抛弃造成的爱情悲剧。 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引用欧里庇得斯古希腊悲剧《希泼勒特斯》的名句 “那苹果树,那歌声,那黄金”,伤悼主人公失去了当年苹果树下的最宝贵的情感,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对美好传统道德价值的摧毁。 那永远逝去和被自己埋葬的恋情产生于仲春之夜的果园里: “艾舍斯特挪动一两步,又站住了,觉得脑袋四周有一片朦胧的活的白茫茫的东西。昏暗的苹果树静止着,上面的无数花朵和花蕾看去是那么柔和,呈现出模糊的轮廓,它们受了蠕动的月光的魔力,都活了起来。他有一种最最奇怪的感觉,仿佛真有淘伴似的,仿佛千万只白蛾或精灵飘浮起来,停留在昏暗的天空和更加昏暗的地面之间,就在跟他的眼睛相平的空间开合着翅膀。这一霎那间的美是令人惊讶的、寂静的、没有香味的,使他几乎忘记了为什么到这果园里来。夜色降临后,白天始终裹着大地的那种飞在空中的魅力并没有消失,不过换成了目前这种新的形式。在这个粉妆玉琢的浓密树枝间移步向前,来到了那棵大苹果树跟前。不会弄错,即便是在黑暗里;它比所有别的树几乎都高大两倍,向那开阔的草地和小河一直斜倾出去。在那粗壮的树枝下,他又停下来,倾听着……他把双手放在干燥而几乎温暖的树干上,那粗糙的长了苔藓的表面经手一摸发出一种泥炭般的气味。她会来吗?会吗?……他折下了一个小花枝,拿近一看一一有三朵花。采摘果树的鲜花一一柔和、神圣、幼小的鲜花,然后将它们扔掉,这是亵渎神圣的事!……她简直象个穿行树间的精灵,尽管她来时有那么些闹声!接着他看见她已经走得很近了一一她那洁白的身体成了一棵小树的一部分,她那洁白的脸蛋成了树上花的一部分。” 不难看出,作家对苹果树、苹果花的描绘倾注了满腔深情。在他的诗笔下,苹果树、苹果花是纯洁的美德、秀丽的美貌、崇高的爱情的象征,这无疑也传承发扬了西方某些苹果文化的传统意义。而篇中村姑梅根殉情淹死于苹果园中浅池里时,头上还插了一束白色的苹果花。 英国著名女作家吴尔芙(1882 —1941)的散文《果园里》,位居世界百篇散文名篇之列,是一篇用意识流手法,精心描绘的苹果园诗意风景画,它通过敏锐捕捉声、光、色,对读者的感官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梭罗( 1817—1862)与巴勒斯(1837—1921)是美国近现代两位世界著名的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对苹果的感悟的确与众不同。梭罗认为,“苹果当然是万果之尊,只有最美丽的或最睿智的人才有资格享用。”在前不久刚初始发表的长篇散文遗作《野苹果》中,梭罗这样写苹果的“味”之美: “包一个在手帕里,比任何店铺里买到的香水效果都好得多。有些果子的香气与花香一样,着实令人难忘。走在路上捡到一个长得疙里疙瘩的苹果,而闻到它的香气就想到果实丰收季节,就想到苹果园中红红的苹果堆成了山,堆满了苹果酒作坊。 “又过了一两个星期,走过果园或花园,总会有那么一段路一路飘着苹果成熟后散发的香气,尤其在黄昏时分特别浓郁……所有自然生长的东西散发出某种香味,吃起来有种难以捉摸的美味,而这些正是它们最宝贵的地方……(苹果车)刚一上路,那些苹果就开始一个个从大车上溜走。车老板不时停下来查看,拍拍麻袋,觉得货物都在,可我却分明看到苹果一个接一个飘摇升天,带着它们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去了天堂,运到市场上的只是它们的皮囊和果核。” 梭罗这样描写秋天苹果经霜的“色”之美:“这些苹果,我说的这些苹果,妙不可言的美丽……寒霜给所有的苹果轻轻刷上一笔,没有例外,于是有的艳黄,有的粉红,有的深红,这种颜色的区别取决于它们晒到太阳的时间多少,此外多少面积能晒到太阳也很重要。有的只有淡淡的胭脂红,有着则带着通红的斑斑点点(就像奶牛身上布着斑点一样);还有象是地球涂成稻草黄后用红线标出经线一样,数不清的血红斑点,从果梗的凹处有序地散布到另一端;更有淡淡的一抹抹微微带绿的暗红轻拂,好似一处处青苔,一旦沾上水这些淡淡的暗红就融合到一起变成鲜红的一个个大圆斑;那些长得疙里疙瘩、颜色又浅的则往往通体撒满深红小点,就象上帝在挥笔为秋叶着色时不慎将一些颜料撒到了这里。此外,还有一些果肉呈红色,似乎吃透了胭脂一样,让人觉得这就是仙女园中的苹果,这就是与夕阳晚照辉映的苹果,太美了,美得让人不忍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梭罗的《野苹果》,我们也只有通篇卒读,反复吟哦,才能分享他笔下苹果的“味美”十之一分。 巴勒斯则在散文集《清新的野外》中,精妙入微地写出了对于苹果的触觉感受,令人心动地揭示出入类与苹果的“血肉联系”:对于触觉,它多么令人愉快!我喜欢用手去触摸它那闪亮的圆形。在我翻越冬天的山岗漫步或穿越早春的树林时,我总要把它放到衣兜里的。你是我的同伴,你这红颊而早熟的斯皮茨恩伯格苹果,或者你这形如鲑鱼肉的绿皮苹果!我跟你玩耍,把你的脸贴在我的脸上,把你抛进空中,让你滚动在地面上,看见你躺在青苔和枯叶还有小树枝中间透露出光亮。你多么活跃!你象一朵红润的花在闪烁。你看起来充满了活力,因此我期待看见你滚动,我推迟吃掉你的时间!你多么美丽,多么紧密!你有多么轻巧的色调,被太阳染色,被雨水浸泡!你是一个独立的植物存在体,犹如我自己的身体一样活跃,布满血管。 “苹果非常耐寒,就好象男孩那红朴朴的面颊那样持久。一场摧毁马铃薯和其它根须的霜降,都会使苹果更脆和更健壮;苹果从未被11月的雪所创伤,在那种好运中向外凝视。当我看见水果小贩在街头跺脚搓手来让自己暖和,他的苹果却暴露在恶劣的天气之下(而无恙)。 “高贵的普通果实,人类最好的朋友;无论人去哪里,苹果都象狗或牛那样跟随着他!他的家园到你被种植的时候才安定来,你的根同他的根纠缠在一起;在他生长最繁荣的地方,你就生长得最繁荣”。 施笃姆( 1817—1888),德国诗意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苹果熟了的时候》写一个秋夜,一个穷人家跟人当学徒的小男孩,趁着皎洁的月色,不仅当着苹果树下不远处正与恋人约会的青年享利希的面,成功偷摘了大半袋苹果,还索得了一块银元的“赔偿”,其机灵、狡黠,委实“坏”得可爱。小说极为传神尽态,笔力惊人,德意志民族苹果园中的“往事”描摩如画,不可不读。 《安东诺夫卡苹果》(又译《冬苹果》)是处在新旧时代之交的俄国著名作家蒲宁(1870—1953)的代表作。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经典作家”,1933年荣获诺贝尔奖。如果说,梭罗笔下的苹果、野苹果放射的是纯自然的、原始的、本真的光辉,蒲宁则通过谢尔绍村的安东诺夫卡(俄国一种晚熟苹果)苹果园今昔之变异,以极其深重抒情的笔触唱出了一曲旧俄社会即将衰落的挽歌。小说以对昔日年丰人寿、乡风淳厚的美好缅怀开头:“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都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这是那位果商兼果园主雇了农夫来装苹果,以便夜间运往城里一一运苹果非得夜间不可,那时躺在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不过了。有个雇来做工的农夫,一只接一只地喀嚓喀嚓大嚼苹果,这可是老规矩了。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说:“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可是,如今“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从地主庄园中消失”。 苏联女作家柯尔巴柯娃的《长生苹果》,则是一则古老的俄罗斯童话:从前的一位老国王叶费米扬,晚年身衰目盲,他的小儿子伊凡经历巨大险阻,终于从一个遥远的国度的一棵长生苹果树上采摘了三只长生苹果,使父王返老还童。 苹果不仅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之一,更是西方美术的永恒主题之一。在这里,我们试涉猎其中一些: 《美惠三女神》,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所作,油画,170cm×170cm,作于1504—1505年。画中三位女神各手持一只绛深色的苹果,女神洁美如玉的肢体与光感强烈的苹果的对比,使苹果充满了诱惑力,似乎可闻到苹果溢出的浓烈香气。美惠三女神代表了美丽、幸福、青春,是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女神的总称,她们是宙斯和欧律诺墨的女儿,众神的歌舞演员。另一说,三女神分别是:光辉女神阿格莱亚、激励女神塔利亚、欢乐女神欧佛洛绪涅。 丢勒( 1471—1528)与克拉纳赫(1472—1553)格吕内瓦尔德(出生约1470—1480之间,卒于1528年)是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驾齐驱的三位德国绘画大师。丢勒的《亚当与夏娃》,油画,作于1507年,画中亚当手持一个结苹果的果枝,夏娃背倚智慧树,左手托着一条金蛇口中衔着一只带梗的红色苹果。克拉纳赫的《圣母子》、《亚当与夏娃》、《苹果树下的圣母与圣子》等,均是以苹果为描绘对象的著名宗教画作。 虽然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们,统统都画过苹果,但最突出的还要数保罗·塞尚。 塞尚( 1839—1906)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画了一生苹果,创作于1879—1882年的《高脚盘、杯子和苹果》入选世界百幅杰作之列。作于以后的《静物、苹果、蓝子》《苹果和桔子》耗时5年( 1895—1900),是他最杰出的苹果画。他是一个对苹果的形象与内涵研究很深的人,他曾说:“我要用一只苹果震撼巴黎”。漂亮的女模特在画室晃来晃去,塞尚有些生气,对她大喊道:“做一只苹果!做一只苹果!”苹果在塞尚的作品中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他理解的苹果既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实物,又是某种矛盾中坚不可摧的存在形式。因此,他画笔下的苹果,便不象卡拉( 1753—1610)那样细微到画出败叶虫。眼,也不象夏尔丹( 1699—1779)画得富有生活气息;既不象凡·高(1853—1890)的苹果沉重如大地,也不似莱顿(1830—1896)那般充满天国的迷幻和灿烂;既不象杜飞( 1877—1953)令人无比赏心悦目,也不似乌格里特( 1898—1967)的苹果荒谬地陷进桌萁子里。他要着力表达的是一个人的顽固的激情以及那种目力所及以至永恒的东西。比塞尚略晚的另一位法国大画家雷诺阿(1841—1919),是西方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他的晚期油画《金苹果》取材于希腊神话: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维纳斯。他还同吉诺( 1883—1966)合作,创作了同一题材的铜雕《帕里斯的裁决》。 英国十九世纪最负盛名的学院派画家莱顿,创作了《金苹果园》,表达了对古希腊人美好生活的向往。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宫庭画师埃沃斯(1520—1570),在给皇后所作的画作中,让皇后手握苹果,其寓意是伊丽莎白具有超越女神的美德和智慧,但后来不少人将其解读为皇后内心压抑的欲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表明了苹果所承载的文化多义性。 古往今来,涉及苹果的文学艺术创作相当广泛,为了了解和研究的需要,这里再列举一些: 丁尼生的诗作、巴乌斯托夫的短篇小说《盲厨师》、苏联童话《银碟与红苹果》、伊丽萨白·柯兹华斯的《苹果的故事》,洛瑞·李的《罗西与苹果酒》、米兰·昆德拉的长篇《代表永恒欲望的红苹果》、中国当代诗人闻捷的《苹果树下》、王祥夫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愤怒的苹果》;美国商业大片《特洛伊》、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伊朗影片《苹果》、捷克影片《禁果游戏》、由女导演李玉执导的国产新片《苹果》。特别要提及的是,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2001年执拍的反战纪录片《愤怒的苹果》,深刻的揭露了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到辽东抢苹果,杀人越货的滔天大罪。 (四)智慧之源 ——思想大师、科学大师眼中的苹果 对苹果的宗教信仰式崇尚、原始图腾式崇拜,必然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必然反映到人类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苹果触发和催熟了人类的许多重要思想方式: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秋日下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优哉游哉地穿过典雅城的中心广场。这时,有许多学生围拢到他身边。他们每天都到这里,虔诚地拜他为师。有很多时候,苏格拉底给他们出题目,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回答出来,但老师并不满意。他发现这些学生太依赖老师,缺少自己的主见。此时,他从自己皱巴巴的长袍里掏出一只苹果,目光沉沉地对青年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的一只苹果,你们闻闻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靠近他的几十名学生均先后回答:闻到了苹果的香味。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则说:老师,我什么味道都未闻到。同学们都很惊奇,一向聪明的柏拉图今天怎么啦!事实是:这是一只蜡做的苹果。学生们明白了,他们懂得了老师的用意。从这天起,这些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一直到帮助苏格拉底创造了伟大的希腊哲学。 人生总是面临着许多重要的选择和取舍;经常有许多人悔恨自己当初把最好的选择轻易丢弃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用苹果对人们做出了最好的警示:当年,有人来找亚里士多德,向他哭诉自己生活有多么不幸。亚里士多德不语,只是把他带到一个苹果园,让他从园中挑选出最大的苹果。起先,那人看见一只苹果不错,就摘下了。可是,等他往前走却觉得前面遇见的更大,于是丢弃了先前摘的又去摘新的。那人如此不停地更换,却觉得越来越不满意,总觉得前面的更好。等他从园中出来,亚里士多德问他是否对自己的选择满意。那人沮丧地要求再选一次。亚里士多德举起手中的苹果问:你看这一只怎样?那人定睛一看,亚里士多德手中的苹果要比自己的苹果大许多。亚里士多德告诉那人:这只就是你最初丢弃的那一只。 这只“苹果”告诉人们:其实生活的幸福取决于你对幸福的要求,当你的要求越高,你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低,这就是觉得不幸福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向老师柏拉图请教“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柏拉图给了亚里士多德一只苹果。柏拉图一时感到很茫然,但又不便寻根问底。接着柏拉图就带着学生走向野外。走了好长时间,亚里士多德感到又渴又累。他发现前面有棵野苹果树。于是就上前给老师和自己摘苹果。这时柏拉图笑了。回去后,柏拉图给了学生一粒苹果种子,让他种下。数年后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亚里士多德的苹果树长得很茂盛,不久就开花结果,而且不象野果又酸又涩,而是又甜又大。果子成熟时他把这些苹果分送给许多人。他后来有一个更大的果园。柏拉图通过种植苹果,告诉学生人生的真谛:劳动、创造、发展,施惠于人。 “苹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无比深遂。在人类许多思想大师的眼中,苹果有着非同一般的思想意义。在柏拉图眼中,必然存在一个苹果的理念,所有“真实的”的苹果都是幻影;依据亚里士多德,个别的苹果显然比一般的苹果更真实;依据胡塞尔,苹果的出现必然牵扯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域;依据海德格尔,苹果是大地的馈赠,是神的祭品;德谟克利特则说:就连苹果中也有虚空……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年一前500年)由于受到横切苹果的触发,创立了“黄金分割律”。中世纪德国数学家开普勒说:几何学有两件瑰宝,一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一是黄金分割律。”“黄金分割律”是人类对美学本质与特性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美学、建筑、雕塑、摄影、生命科学等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艺术家们在进行人体创作艺术时,都以黄金律作为。如:雕塑中太阳神阿波罗、美神维纳斯的形体比例,完全符合“黄金分割律”。古希腊的巴底隆神庙严整的大理石轮廓,就是根据“黄金律”为标准分割整个神庙的,因此看上去显得威武、壮观,成为繁荣、美德的象征。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也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 我们在谈到苹果对现实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时,还必须提到英国大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牛顿( 1642—1727),他创立的“地球万有引力”理论深刻影响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这个故事流传甚广,通常有几种版本,其中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牛顿与哲学》一书最有影响: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1665年秋,牛顿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的苹果树下继续苦思这一难题时,一只熟透的苹果落在脚边。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深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这样,月亮也是在地球的引力下作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象苹果一样掉下来。他由此终于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这个故事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伏尔泰的。 苹果还对人类的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傅立叶(1772—1837),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我也跟牛顿一样,被一个苹果指出了思想的方向。” 那一年傅立叶从外省来到巴黎,在费弗里叶餐厅用餐时,他花了14苏买了一只苹果。当时,在乡下买如此的一只苹果,再大一点,品质再好一点,也只需要半个里阿尔,也就是说14个苏可以在那里买到100多个苹果。当时他很纳罕,同 一个地区,同一种气候地带的产品,在价格上却惊人的悬殊。他开始思索和怀疑现行工业体制中的基本缺陷,并由此开始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他说:“经过四年研究,我终于发现了工业组织中种种秘密,最后又发现了被牛顿所疏忽的世界运动规律。”可以说,巴黎费弗里叶餐厅的苹果带来的启示,催生了傅立叶人类社会商品经济规律的研究,成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新的重要领域。 古希腊有两条预测爱情、婚姻的法则,在西方流传了数千年,被后人称为“苹果定理”。其一: 将一个苹果切开,数里边有几颗种子。如是双数,则表示你的恋爱将渐渐接近,请把握机会;如种子为单数,表示恋爱正处低潮,就算有喜欢的人,也易来易散;如果切果时,将一粒以上种子切开,表示你未来婚姻有阻碍,小心会有第三者出现。这个第三者,不一定是对方有异心,也可能是你自己不忠。 其二:每一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二个苹果,红苹果和青苹果。它们都在一直伴随在左、右,红的是众人皆知的你的伴侣,青的是藏在你心里的梦中人。红苹果拥有你的日夜,但青苹果拥有你的潜意识。红苹果必须接爱你身边人的挑选,它必须和他们的意志一样,只有经过这样才能光明正大地站在你的身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苹果是你周围的人决定的。青苹果的出现,则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恋爱,一次不经意的邂逅,短短的一次眼神的接触,更或许只是你的幻想情人。
/
本文档为【世界苹果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