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2013-03-19 21页 doc 12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3766

暂无简介

举报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学号:200706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 目 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学 生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 岗 副教授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美术学 系 别 美术教育系 学 院 美术学院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岗 副教授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美术学 2011年5 月 说 明...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学号:200706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目 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学 生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 岗 副教授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美术学 系 别 美术教育系 学 院 美术学院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 论文题目 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岗 副教授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美术学 2011年5 月 说 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课题来源: 自拟题目——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探索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书画同源,自古自然影响着文学和绘画,使其相通,纵观绘画一切可视的世界又服从于线,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线亦是在这些生活中的事物上不断变化和提升的。 2. 中国画中丰富的线语言——是历代画家的精心揣摩的结晶,来自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变化提炼出来,所以我们既要好好地继承也要尝试着创新。 3. 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 ——在中国画中线始终充当着浓缩了画家们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角色,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地丰富和增强,线条自身的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不符按的求得和谐与统一。 4. 探究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随着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生霉观念在改变,但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1.刘小康 浅谈中国话中的线 台声 2005年11月 这篇文章对中国画中的线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线条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画中的线条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多年来表现力不断的丰富与增强。中国画中线条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倡导我们要汲取民族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设法启动自身心灵的真实感受,在新世纪更好展现中国画中线的魅力。对本文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画中的线条的运用中。 2.林洪 国画线条的美感思考 艺术殿堂 2007年第9期 这篇文章主张,心性不同、修养不同的画家的用线也是绝不相同的。重点研究“心”与“画”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认为以线造出符合“心象”的型是画家自立门户的最基本的手段,线成了画家真实的情感与心性的载体,是向观者的流露胸怀才情的最可靠的途径。笔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对本文的启示是作画离不开心,画能体现人心。 3吴越滨 国画用笔与线条阐析 丽水师范专科音乐学校学报 2003年8月 国画中用笔所作之线条具有表形、表意、表神之功能,“用笔”一词,源于中国的美学范畴、审美理念、书画源流及其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发展,它促进了线条运用的研究而成格式。所以,传统中国画的用笔实指借物咏情之行迹本质,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线条概念。对本文的启示是传统中国画的用笔讲究借物咏情。 4.龙乐静 试论中国画的线条在人物画中的运用 硕士论文 2007年5月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人们一直秉承着“天人合一”、“中庸”等哲学思辨的观念,从而引领我国绘画的造型向着“似与不似之间”,不以刻画事物逼真为能事的方向前行,那么归乎到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线条”,就不再是简单的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了,它已经是从自然中的“画”提炼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线”。对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线条不仅仅用来描摹事物的外在形象。 发展趋势: 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从中国人的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来看,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趋向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分不开的。它是我们的文化精髓的形象化的体现,虽然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改变,但是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我们应该吸取传统绘画中的精华,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手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为了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 第二部分 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线还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画面形象同时,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正是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是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同的渠道。 第三部分 中国画中的线语言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内心的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讲究的是以形写意、借物传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而表达了主观情怀。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线条语言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那么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能给绘画创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主要方法:综合法,归纳总结法,演绎推理法 解决方法:1、尽量拓宽搜集材料的渠道 2、选好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对材料进行消化和吸收 3、对于前人的著作多思考,争取创新 4、充分思考后仍然存在的“瓶颈”,找指导教师商议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0年11月 确立指导教师,初拟范围,题目 2010年12-2月确定选题,构思提纲 2011年3月初 完成提纲,提交开题报告 2011年3月中 完成对开题报告的修改并开始初稿的写作 2011年3月末 完成初稿写作,上交指导教师 2011年4月初 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修改初稿,进行二稿的写作 2011年4月中 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修改二稿,进行终稿的写作 2011年4月末 完成终稿写作,准备答辩 2011年5月 答辩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书籍,录音笔和U盘 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1、高校类,黑龙江省各个高校艺术科室,就近探寻 2、网络类,中国知网相关领域各个学者的看法 3、图书馆类,黑龙江省各个图书馆,就近查询,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以及各个高校的图书馆。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 ___________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院(系)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院(系)主任 (签字)     年 月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线在国画中的运用 学 生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 岗 副教授 年 级 2007级 专 业 美术学 系 别 美术教育系 学 院 美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5月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尹利心 摘 要:传统中国画以笔墨精致,形神兼备为上。于是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就上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对中国画当中线的运用进行研究,了解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民族属性和历史渊源,以及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认识到中国画中的线是用丰富的线语言传达画家的内心精神和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画;历史渊源;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线语言 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为了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 1、 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 国画(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然而线条就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画起源古代,线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工匠以单体的线,让场景活灵活现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然而中国画的线条语言也是来自于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线的变化,穿插,生成了一件件的美丽事物,生动画面,也是这些物件促进了中国绘画的优美线语言的产生。 书画同源,画表现诗,诗更加的提升绘画的意境,又都是文人和画家表现当时社会的种种感情因素。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诗”成为贯穿历朝历代丰富文化。同时也促进了绘画的发展,文人墨客的流传给我们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它们都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你也许会疑惑我为什么会提到诗,是因为诗文化的抒情写意精神,绵延不绝涉足了许多相关的不同的领域,比如音乐、绘画。其中《诗经》、《楚辞》的抒情写意精神构成了中国绘画深层美学意识的底蕴。我国古代诗学几乎可以说是以情感为中心建筑起来的,它在我国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无不激起强烈的回响。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能为抒情写意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所以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 纵观线条艺术的发展,从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圆柔曲线,到战国楚墓《人物驭马》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的细劲连绵的春蚕吐丝线,到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感线,都体现了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美的历程。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和大千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和统一等全都被集中和沉淀在线的律动中,使线条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和审美意趣,不仅充满了表现力,而且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发展的中心。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由于线的意义来自于自然界的启示,无论他以美的形式塑造了什么,人们都可以给予理解和体味。 2、 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 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线还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画面形象同时,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正是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同的渠道。 线作为最直接最原始的绘画表达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浓缩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使线条自身的二重性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不断求得平衡和统一,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丰富和增强,同时也培养和创造了比较纯粹的审美形式感。中国画的线从不脱离客观物象,又不满足与简单地再现客观物象;中国画具有既不完全的表现形象,又不完全抽象的造型语言。它运用笔的提按、疾缓、裹散、顿挫等手段,将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等不同对比因素巧妙地统一到笔下,表现出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每位画家作品中的线都有自己的风格。中国画中的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是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画家情趣,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画面上线的形状,直接体现画者的种种感觉和体会,粗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锐利,波弯显示柔软,不同的组合,疏密走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感觉。 三、中国画中的线语言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内心的精神之间的关系。 国画重“意”,从造型手法的民族特点来讲,主要依靠线条的运用。线条在国华艺术表现上有它独特的概念和作用。古人有“无线者非画也”之论,强调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虽然国画发展演变过程中也有化线为免的多种方法的运用,但以不同类型线条的运用来加强对象特征和质感的造型手法,始终是国画主要的审美特征。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想要从传统的程式中冲出来,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样要在笔墨上作文章,以线造出符合“心象”的型是画家自立门户的最基本的手段。心性不同,修养不同的画家的用线是绝不相同的,所以线成了画家真实的情感与心性的载体,是向观者的流露胸怀才情的最可靠的途径。正所谓笔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可见,看一幅作品,其实也是在解读一个人的“心画”,而心画则是人最真实的面目。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核心,还包括其他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正在努力追求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的哲学从老庄、道家学说到孔孟儒学,从禅宗到宋明理学,都将生命作为最高哲学。因此,中国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艺术。在生命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形式和观念。活泼的形态和富有深远内涵的生命精神的统一,早就了中国画平淡天真、野逸豪迈、含蓄蕴藉、声色朴拙的趣味。生命为人类与自然共有中国哲学对自然生命、生命精神认识的理论深度,必然会折射到艺术领域,并对其产生根本的影响。在中国人看来,生为万物之性,也是艺术之性。艺术作为人对宇宙感知和体验的最生动的表现形式,理所当然要将表达生命精神视作中国艺术的最高准则。而中国绘画正是在中国生命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追求生命为根本目标的民族绘画形式。 四、探究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 从中国人的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来看,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趋向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分不开的。它是我们的文化精髓的形象化的体现,虽然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改变,但是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画要走继承优秀传统,吸收优秀文化,融时代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没错,但不等于固守写实技法,现实主义精神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应是多样性的百花齐放艺术。宽容和允许艺术上的“百家争鸣”才可能使21世纪中国画坛争芳斗艳、百家竞出,从而达到中国画传统与现时代的合拍。如果我们长期地将中国画的发展抑制在一个很狭窄的写实甬道里,就有可能失去中国画现时代艺术形式的拓展和创新。我们必须让中国画具有民族的哲学性,能体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学术性,而不是通过什么人为活动,使中国画走入西方化、模式化、制作化,更不能仅以视觉来评定中国画作品的优劣。中国画应充分回归到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和谐美、文学美、诗意美的写意抒情形态的学术上来。 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讲究的是以形写意、借物传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而表达了主观情怀。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线条语言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那么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能给绘画创作者以深刻的启迪。线是心灵的显现,是主体意识对客体抽象理解后的表述。绘画的最初起源在于线的出现,它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品评国画作品艺术高下的重要依据;历尽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它即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现代中国画隐含着线的文化、线的精神,线是中国画的生命。这些丰富的线语言可以自如的表现生活,展现自我。多年来有关线语言的创新的尝试有很多,但是线语言的创新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求画家不但要有传统的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画家本人的美学修养及个人天赋。对于中国画中的线语言,我们既要好好的继承又要尝试着创新。 以善于学习传统,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前人肩膀之上的人是聪明的,画坛上有很多成功的以笔墨为基础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主性格、重灵气、讲笔墨的大家。如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石涛、金农,近代的齐白石等,看看他们的作品,正如浏览其心灵面目的写照,或宽厚、或冷逸、或温雅或横悍、或古拙。这一切,都是他们以毕生的修为活化了手中这根“线”,使之成为自己可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的记下一切表达一切的绘画语言,故“线”是绘画因素中最能表现画家心象,为自然写意象的载体,也是决定中国画与其他画中的表现倾向不同的根本原因。 总之,随着社会和生活的变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会伴随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与此适应的审美观的不断改变而发生变化。中国画中的线正在体现着时代赋予的审美理想。画家的主观情感是时代的产物,不容忽视,他们在中国画中线语言创造和运用上的个体精神,在社会与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依靠每个画家不同趋向的主观情感与个性特点为基准,吸收前人有益的营养,大胆地赋予线条以新的生命,千锤百炼,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有民族性与个性的线之美。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哲学意味 张宽武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08-15 [2]浅论中国画之精髓——线条 姬勇刚 电影评介 2009-03-23 [3]中国画之“线”艺术研究 周清波 民族艺术 2007-06-15 [4]早期中国画线条的造象倾向 吉文明; 林洪 成功(教育) 2007-08-15 [5]浅论中国画“线”的表现性 李丹 大舞台(双月号) 2009-08-20 [6]试论中国画的线条意识 范小虎 书画艺术 2007-12-20 [7]绘画语言中线的应用 戴艳萍 文艺研究 2008-09-10 [8]线的艺术——论中国画线条之美 孙叔文 美术向导 2006-03-15 [9] 国画中的线 黄道宾 艺术探索 2003-10-30 [10] 浅淡国画中的线描 杨东霞 文科教学 1996-02-15 LINES USED IN CHINESE PAINTINGS YIN Li-xin Abstract: Exquisit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o pen and ink, Vivid is on. So the use of line in painting rose to a critical level.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hinese paintings which line the use of research,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lines has its own unique ethnic attributes and history, and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line shape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unity, recognizing that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lines Is a rich line of language to convey the artist's inner spirit and our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shape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line language 论文评阅人意见 论文(设计)题目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作 者 尹利心 评阅人 评阅人职称 意 见 评阅人 签字 评阅意见 论文评阅人意见 论文(设计)题目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作 者 尹利心 评阅人 评阅人职称 意 见 评阅人 签字 评阅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页 论文(设计)题目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作 者 尹利心 指导教师 李岗 职 称 副教授 评 语 指导教师签字 论文等级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院系 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 专业 美术学 年级 2007级 答辩人姓名 尹利心 学号 2007060231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答辩是否通过:通过( ) 未通过( ) 记录员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登记表 院(系):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 专业: 美术学专业 年级:2007级 论文(设计)题目: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 答辩人:尹利心 学号2007060231 评阅人: 指导教师:李岗 论文(设计)等级: 答辩小组成员: 答辩小组意见: 秘书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设计)答辩是否通过:通过( ) 未通过( ) 论文(设计)最终等级: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所属院(系):美术学院版画专业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作者 毕业论文(设计)总周数 姓名 性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姓名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单位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涉及研究方向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依据及背景 院系中期 检查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与 特色 毕业论文(设计)有何实验、实践或 实习基础 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研读书目 指导教师 评语及推荐 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推荐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主管 部门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
本文档为【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