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1].11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1[1].11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2013-03-21 5页 pdf 399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5777

暂无简介

举报
1[1].11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1.25,No.5 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侯雪丹’,吴培 ,张毅’,许喜林 (1.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本丈以出发菌株酿酒酵母 (Saccharomyeescerevisiae)、筛选所得乙醇耐受~ .Y-c.8和丙酮耐受菌株BIg.5为研究对象,分 析测定了三种不同菌株的脂肪酸组成,从而...
1[1].11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1.25,No.5 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侯雪丹’,吴培 ,张毅’,许喜林 (1.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本丈以出发菌株酿酒酵母 (Saccharomyeescerevisiae)、筛选所得乙醇耐受~ .Y-c.8和丙酮耐受菌株BIg.5为研究对象,分 析测定了三种不同菌株的脂肪酸组成,从而证实有机溶剂会引起酵母细胞脂肪酸成分发生改变,主要是合成更多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以 适应不良环境 本研究为有机溶剂对微生物细胞的毒}生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有机介质中微生物全细胞催化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 论支持。 关键词:酿酒酵母;有机溶剂耐受性;脂肪酸组成 中图分类号:Q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9)05.0573.05 Research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Organic Solvents T0lerated Yeast M utants HoU Xue-dan ,W U Pei ,ZHANG i ,XU)(i-Ⅱn (1.College of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2.College of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Guangzhou 5 10640,China) Abstract: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its organic solvents tolerated mutants Y-c-·8 and B--g--5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It was found that the amoun t oflong chain un 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organic solvents tolerated yeast mutants increased due to their adoptability to the harmful environment.As a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organic solvent to microorganisms,this study may promote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microbe whole cell biocatalysis in organic solvents. Key word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olvents toleration,fatty acid composition 自1984年美国科学家 Klibanov在 .Science上 首次报道了关于非水介质中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和热稳 定性的研究,非水介质中的酶促反应才受到了广泛关 注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应运而生的非水相酶 学 (Non.aqueous Enzymology)也逐渐成为酶工程领 域一个全新的学科方向,极大地拓宽了酶的应用范围 u 。 事实上,生物体内一些结合在膜上的酶也是在疏 水环境中进行其催化反应,近年来,为了满足需要, 利用微生物全细胞来代替一些体外酶的非水相转化研 究也逐渐兴起。早在l9世纪初,人们就利用酵母细胞 作为生物催化剂,其中,酵母细胞被广泛用于不对称 酮的还原L5J,包括最近报道的利用固定化近平滑假丝 酵母以及三角酵母、红酵母在水相、有机溶.水双相体 系以及离子液体一水双相体系中催化4一三甲基硅基一3一 丁炔一2一酮和对甲氧基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都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6 J。用微生物细胞进行生物催化有很 收稿日期:2008—12-27 作者简介:侯雪丹,女,在读硕士,从事非水相生物催化与转化研究 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完整细胞中含有可催 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多种脱氢酶和辅酶,用细胞作为催 化剂可省去酶的分离纯化步骤,同时不需要额外添加 辅酶循环再生系统;天然细胞内的酶和辅酶被细胞环 境所保护,反应活性高。虽然微生物有改变自身条件 以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有些非天然底物和反应介质对 细胞仍有一定的毒性,需降低催化反应中底物的浓度, 这点大大限制了微生物全细胞转化反应的工业化应 用。因此,需要对反应介质,尤其是有机溶剂对微生 物细胞的影响及细胞的自我调节适应性机制进行深入 系统地研究。 目前认为,有机溶剂对细胞的毒性主要在于两个 方面:(1)破坏细胞的生物膜,间接导致微生物生长抑 制或死亡;(2)溶剂本身的自然毒性破坏基础代谢,直 接导致细胞死亡[8圳。而对于抗有机溶剂的微生物细胞 而言,其耐受能力主要借助于细胞膜的改变来实现。 例如,磷脂头部基团的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改 变,细胞阻止溶剂进出的物理障碍及溶剂的主动泵出 573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1.25,No.5 系统等。其中,脂肪酸组成水平上的改变是细胞对有 机溶剂产生适应性的最重要的机制。长短链脂肪酸的 变化,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改变以及正 反链脂肪酸的相互转化都是细胞耐受性的作用机理。 脂肪酸 (fatty acid,FA)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调节因子,其组成的变 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在保持细胞的正常生 理功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及其变化方面均起着重要的 作用。本文以乙醇和丙酮这两种有机溶剂作为选择压 力,从酿酒酵母出发,筛选出了具有较强耐受性的酵 母菌株Y-c一8和B—g一5,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 并将之与出发菌株的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得出 有机溶剂对酵母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规律,以助解 决非水相微生物全细胞生物转化中的关键限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科院微生 物研究所;编号AS2.599);本实验室筛选所得乙醇耐 受性菌株 Y-c.8和丙酮耐受性菌株 B—g.5。 1.1.2 主要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培养箱 (I-IH.B11,上海);超净工作台 (苏州);YX.280型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江阴); 连续可调微量移液器 (10.100 L、100.1000 la L,德 国 eppendorf Reference);6890型气相色谱仪 (美国 Agilent公司);色谱柱 (25m~0.2ram 苯甲基硅胶熔 融硅毛细管柱); 1.1.3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 麦芽汁培养基;琼脂粉;氢氧化钠;甲醇;乙醇; 丙酮;浓盐酸;乙烷;甲基一3一丁基醚;溶液 I(45 g 氢氧化钠,150 mL甲醇,加 150 mL蒸馏水);溶液 IIf325 rnL6.0M的盐酸溶液,275 mL甲醇);溶液III (200 mL乙烷,200 mL甲基.3.丁基醚);溶液IV(IO.8 g氢氧化钠,溶于 900 mL蒸馏水)。所用试剂皆为市 售分析纯。 1.2 方法 1.2.1 GC待测样品预处理 (脂肪酸衍生化) 首先在放有细胞的每个试管中加入 1.0 mL溶液 I,管口用带特富龙衬垫的盖子密封。管子短暂振摇 后放入沸水浴中5 min,取出后剧烈振摇 5-10 S,放回 水浴中完成 30 min的皂化过程。待管子冷却后开盖加 入2 mL溶液II,加盖后短暂振摇。然后严格地在 8O ±1℃条件下加热 10~1 min进行脂肪酸甲基化处 574 理。等管子冷却后加入 1.25 mL溶液II1,封盖后在医 用摇台上轻轻翻转 10 min,开盖将管底的水相部分抽 出抛弃。最后用 3 mL试剂Ⅳ加入试管中剩下的有机 相中进行碱洗,封盖,医用摇台上翻转 5 min。开盖 后,将2/3有机相加入密封的气相色谱样品管中待测。 1.2.2 GC分析检测条件 温度编程,坡道式从 170℃到 270℃每分钟升 高5℃。每个分析结束后,弹道式升温到300℃并保 持2 rain清洁柱子。采用火焰离子检测器,氢气为载 气,氮气为 “遮蔽”气,空气用来支持火焰燃烧。同 时采用自动采样装置。 2 结果与讨论 55 50 45 薯 40 35 3O 25 2.5 5 7.5 l0 l2.5 15 17.5 m ln 图 1标准样品的色谱分析图 Fig.1 Gas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 samples 1各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 Table 1 Retention time of Fatty acid samples 36 34 32 3O 28 26 24 22 2.5 5 7.5 l0 12.5 l5 l 7.6 rain 图2出发株的细胞脂肪酸色谱分析图 Fig.2 Gas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s in wild stra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S2.599 脂肪酸作为微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且稳定的一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l·25,No·5 种化学组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分类法, 总量的3.22%的C1o、C12和C14,且细胞中饱和脂肪酸 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析和鉴定。酵母在脂肪酸的 含量很低,十碳烷酸、十二烷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 分布模式上相当单一,绝大多数酵母仅有 C16脂肪酸 总含量都只有7.08%。 1991年Bendova等人对20株 和 c】8脂肪酸,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软脂酸,主要的 酿酒酵母菌株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菌 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但在酿酒酵母中最多的单不 株的脂肪酸图谱不同,但大多数以不饱和直连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则一般与磷脂 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居多【J 。本研究所显示出的酿酒 细胞膜有关。中链脂肪酸 (12:0和 14:0)和长链脂肪 酵母脂肪酸图谱与该结果一致。而且该结果与酿酒酵 酸 (20:0、22:0和 24:0)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 母中只有 A一9脂肪酸去饱和酶是相吻合的,在正常生 都以痕量存在 。¨1。本为首先通过对C9一C20各种饱和脂 长条件下,只合成单烯脂酸如棕榈油酸和油酸,而不像 肪酸标准品的色谱图分析,以确定各种饱和脂肪酸甲 其它真菌和植物可合成多烯脂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酯的保留时问,结果如图 1和表 1.出发菌株的细胞脂 【J 1。 肪酸测定色谱图见图 2,有机溶剂耐受的 Y.c 8和 B.g一5酵母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图分别见图3、4。经 分析计算,将三种菌株的细胞脂肪酸组成比较列入表 2。 50 45 40 35 30 25 l p-.霉 娶 g旨 . / 2.5 5 7.5 l0 12.5 l5 17.5 min 图3 Y-c-8的细胞脂肪酸色谱分析图 Fig.3 Gas Chromatogram offatty acid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c-8 36 34 32 3O 28 26 24 22 ,羹妻 萋 运銎 暑誊^ 譬 ;兰 2.5 5 7.5 l0 12.5 15 l7.6 min 图 4 B—g_5的细胞脂肪酸色谱分析图 Fig.4 Gas Chromatogram offatty acid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 5 由表2可知,出发株的细胞脂肪酸主要由C】6和 C zs组成,且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和油酸, 含量分别为 72.83%和 19.24%。另含有少量占脂肪酸 表 2出发株与耐受性菌株细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 Table 2Fattyacidcontentsofwild strainand strainswithhigh organic solvent endurance 注 :不 饱 和 度 (A/too1)=[1 x(monoene%)+2×(diene%)+ 3×(triene%)]/100 乙醇耐受性菌株Y-c一8的脂肪酸组成与出发株差 异较大,首先脂肪酸碳链种类较单一,仅有 C C16 和 c s,更倾向于合成长链脂肪酸。出发株中含有的 十碳烷酸、十二烷酸、十四碳烯酸在 Y-c一8中都没有, 但是 Y.c.8中新合成了肉豆蔻酸和亚油酸。前一种新 合成的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在 l%以下,但新合成的 亚油酸的含量却高达 48.90%,说明在乙醇环境中生长 时细胞需要合成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来增强细胞的适 应性。与出发株相比,Y-c.8菌株的软脂酸、硬脂酸和 油酸的含量都有增加,尤以软脂酸含量的提高幅度最 大;但 Y-c-8中棕榈油酸的含量却大大低于出发株, 棕榈油酸在出发株中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高达 72.41%,但在 Y-c.8中却只有2.10%。总的说来,Y-c.8 中的最主要三种脂肪酸是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 量分别为 18.87%、26.69%和48.90%。且 Y_c一8的不饱 和度为 1.2756,高于出发株的0.9292。 575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1.25,No.5 丙酮耐受性菌株B.g.5的脂肪酸组成也与出发株 有很大差别,与Y-c一8一样脂肪酸碳链种类仅有C C16和 cl8,更倾向于合成长链脂肪酸。出发株中含有 的十碳烷酸、-t一二烷酸、十四碳烯酸在 B—g一5中也不 存在,新合成了两种脂肪酸肉豆蔻酸和亚油酸。肉豆 蔻酸的合成量较低,只有 1.22%,但亚油酸的合成量 却高达52.57%。三株菌共同含有的四种脂肪酸中,软 脂酸和油酸的含量较出发株高,但棕榈油酸和硬脂酸 的含量却比出发株要低。与Y-c.8类似,B—g.5中最主 要的三种脂肪酸是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 为 18.50%、21.97%和 52.57%。且 B.g一5的不饱和度 是三株菌中最高的,为 1_3ll0。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乙醇作为 选择压力还是丙酮作为选择压力,在细胞脂肪酸组成 的改变上,同一酿酒酵母菌株的细胞适应性机制是类 似的,虽然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总体来看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点: (1)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在长期处于高 有机溶剂环境中的酵母细胞更倾向于合成碳链相对较 长的脂肪酸,如 Cl8,出发株与乙醇耐受性菌株和丙 酮耐受性菌株中 C18脂肪酸的总量分别为 20.14%、 76.75%和75.12%,即有机溶剂高耐受性菌株中C18的 含量几乎占了绝大多数。该结论与池振明等的研究一 致,他们认为细胞膜含有更多的长链脂肪酸可以增加 疏水区的表面积和范德华相互作用力,降低膜疏水区 的极性,从而恢复细胞膜的渗透性功能。而且长链脂 肪酸还可以增加疏水区的厚度,阻止有机溶剂进入疏 水区[ 。 (2)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增 加。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有机溶剂高耐受性强的菌 株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会较高,从而维持细胞膜 原有的流动性,对抗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如能合成 较多的C 】脂肪酸。本实验证实了在长期高有机溶剂 条件下细胞会增加合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 油酸,出发株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 19.24%和 0,乙 醇耐受性菌株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 26.69%和 48.90%,丙酮耐受性菌株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 2 1.87%和 52.57%,进一步证明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 细胞对高浓度有机溶剂耐受l生的适应性机制之一。 (3)短链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十四烷酸的含量增 加。迄今为止,有关不饱和脂肪酸 (UFA)与饱和脂肪 酸 (SFA)何者在酵母菌的有机溶剂耐受性中起决定 作用的问题,来自不同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有 的认为UFA起决定作用,有的认为与SFA的关系密切, 576 但是,这些实验现象均发生于不同的菌株。本实验结果 表明,对于同一株酵母菌而言,在长期高有机溶剂条 件下细胞会增加合成短链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十四 烷酸,出发株中棕榈酸和十四烷酸的含量为 0和 3.81%,乙醇耐受性菌株中棕榈酸和十四烷酸的含量 分别为0.99%和 18.87%,丙酮耐受性菌株中棕榈酸和 十四烷酸的含量分别为 1.22%和 19.67%。充分表明短 链饱和脂肪酸量的增加一样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证 实了 SFA 与酵母的有机溶剂耐受性也有着密切的关 系,SFA与UFA在酵母菌耐有机溶剂中存在一定的共 同作用。 (4)新合成一些正常条件下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酿酒酵母中只有 A一9脂肪酸去饱和酶,因此只能合成 单烯脂肪酸,但长期的有机溶剂环境下会最终合成大 量的多烯脂肪酸,如亚油酸 (1 8:2),说明细胞的生长 代谢发生了变化,甚至细胞内的酶系都发生了变化。 此现象少有报道,只有胡纯铿等人曾在乙醇条件下在 酵母细胞中检测到了亚油酸的存在ll列。 (5)两种不同的有机溶剂乙醇和丙酮在改变细胞 脂肪酸组成上存在共性。可以看到,乙醇耐受性菌株 和丙酮耐受性菌株的脂肪酸组成较出发株而言变化趋 势基本相同,所含脂肪酸的种类一致,只是含量略有 差异。丙酮耐受性菌株中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略低一 点,其它种类脂肪酸的含量都稍高一些,但丙酮耐受 性菌株的不饱和度更高。说明丙酮较之乙醇对细胞的 作用更强,迫使细胞产生更明显的调节机制,从而显 示了不同有机溶剂的作用差异。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其 它有机溶剂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结论 本文对细胞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乙 醇、丙酮耐受性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细胞脂肪酸组成 发生了变化,从而证实有机溶剂会引起酵母细胞脂肪 酸成分发生改变,主要是合成更多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以适应不良环境。通过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酵母细胞有 机溶剂高耐受f生与菌株脂肪酸种类含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Klibanov A.M.Answering the question:why did biocatalysis in organic media not take offin the 1930[J].TmTECH, 2000,18(1):85·86 [2] Zaks A.;Klibanov A.M.Enzyme catalysis in organic media at 100℃ [J].Science,1984,224(4654):1249—1251 (下转第565页)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Vo1.25,No.5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分别以甲醇一水、甲醇.水一磷酸、乙腈.水、乙腈. 水一磷酸为流动相比较分离效果。其中甲醇 水一磷酸为 流动相时可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故采用甲醇一水一磷 酸为流动相L6J。 3_2 流动相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 流动相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较大,以甲醇和磷酸 水溶液作为流动相,pH值越低,分离效果越好,考虑 到色谱柱对pH值的耐受性,因此选择体积分数为0.2% 的磷酸水溶液。 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分别考察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两种方法。结果表 明,超声提取的效果较好,峰面积较大,含量较高, 故选择超声提取方法。 3.4 提取溶剂的选择 精密称取了哥王25 g共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 称定重量,加入甲醇、乙醇、醋酸乙酯各100 mL,超 声处理45 min,放至室温,加溶剂补足重量,滤过,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得西瑞香素含量分别为 0.45,O.36,0.25 gg/g。甲醇提取物中西瑞香素含量 较高,杂质对分离度干扰小,供试品峰的分离效果好, 故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3.5 提取时间的选择 精密称取了哥T25 g共4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 各加入甲醇100 mL,称定重量,分别超声处理2O、30、 45和60 min,放至室温,加溶剂补足重量,滤过,取 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得西瑞香素分别为 0.1 9、 0.24、0.45~t10.42.g/g,故选用45 min提取时间。 4 结论 目前,对了哥王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报道的很少。 本实验研究表明西瑞香素为了哥王中可控成分之一, 故将其作为药材中的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可有 效地控制了哥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2] 贝新法,江凤鸣.有毒中草药的鉴别与中毒救治(第1版)[1vI].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第五册)[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 [4] 谢 培山,吴崇 明.了哥王化 学成分的研 究[J】.中草药通 讯,1979,(8):6 [5]5 谢培山,杨景鹏,梁少华,等.了哥王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 药通讯,1978,3:1 [6】 王妙飞,张水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的5-羟甲基 糠醛[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88.190 (上接第576页) [3】 Klibanov A.M.Enzymes that work in organic solvent[J].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1986,16(6):354—359 [4] KlibanovA.M.Improvingenzymesbyusingtheminorganic solvents .Nature,2001,409(6817):241—246 [5] T Kometani,H.Yoshii,R.Matsuno.Jou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1996,1:45 [6】 Bobo Zhang,Wenyong Lou,Minhua Zong,Hong Wu. Efficient synthesis of enantiopure (s)-4-(trimethylsily1)一 3-butyn-2--ol via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4-(trimethylsily1)-- 3-butyn-2-one wim immobilized Candida Parapsilosis CCTCC M20301 1 cells.J.Mo1.Cata1.B:Enzym.2008.54: 122-129. [7】 Use of all ionic liquid to improve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4'-methoxyacetophenone catalyzed by immobilized rhodo- torulasp.AS2.2241 cells.J.Mo1.Cata1.B:Enzym. [8]8 Aravalli N R.Enzyme and Microbiology Technology,1996, 19:606—613 [9】 Fermandes Pinheiro H M,Cabral JM S,et a1.Enzyme and Microbiology Techn ology,1998,23:483~ 500 [10]孙万儒.酵母菌[J].生物学通报,2007,42(1 1):5一10 【1 1]Bendova O,Richter Janderova B et a1.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yeas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 fatty acidprofiles,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1,35:810—812 【12】胡纯铿,白凤武,安利佳.外源脂肪酸对酒精诱导自絮凝颗 粒酵母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生物工程学 报,2004.20(6):922.927 【13】胡纯铿,白凤武,安利佳.细胞膜磷脂棕榈酸含量对自絮凝 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中国生物工程杂 志,2004.24(8):88.92 565
/
本文档为【1[1].11有机溶剂耐受性酵母细胞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