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

2013-03-23 50页 ppt 8M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08292

暂无简介

举报
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null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掌握内容 肠道病毒种类及共同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轮状病毒的结构与分型及致病性 熟悉内容 柯萨奇病毒分组与分型及致病性 其它肠道病毒和胃肠炎病毒的致病性 肠道病毒分组与血清型肠道病毒分组与血清型小RNA病毒科 At least 71 serotypes, divided into 4 subgroups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 )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 埃可病毒(Echoviru...
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
null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掌握 肠道病毒种类及共同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轮状病毒的结构与分型及致病性 熟悉内容 柯萨奇病毒分组与分型及致病性 其它肠道病毒和胃肠炎病毒的致病性 肠道病毒分组与血清型肠道病毒分组与血清型小RNA病毒科 At least 71 serotypes, divided into 4 subgroups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 )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 埃可病毒(Echoviruses) 新肠道病毒(New enteroviruses ) Recently, new enteroviruses subtype have been allocated sequential numbers (68-71) 肠道病毒特点肠道病毒特点生物学性状 小球形病毒(30 nm左右),无包膜 核酸为+ssRNA ,有感染性 衣壳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RNA结合 在胞浆增殖,破胞释放 耐酸耐乙醚,粪便和污水中存活4~6个月,对热、干燥、紫外线敏感 90%感染为隐性感染或轻微上呼吸道感染 引起多种疾病(主要粪口传播,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皮疹形态结构形态结构27nm, 20立面体, 无包膜null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1909首次在接种猴子中分离鉴定 1949 首次人工体外细胞接种培养成功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ssRNA核衣壳蛋白:VP1-4 VP1-3能与中和抗体结合 VP1与易感细胞受体结合 VP4维持病毒三维结构基因组蛋白VPg启动病毒RNA复制nullnullSurface cleft – attachment to cellular receptors: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integrins , ICAM-1null抵抗力抵抗力在污水和粪便中可活数月 食品中可保存数周 不易被胃酸或胆汁灭活 对氧化消毒剂敏感(高锰酸钾、H202) 56℃30min被灭活致病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 传染方式:粪-口途径 via hands and objects via food and water致病过程 致病过程 病毒咽部、肠壁淋巴组织入血流第1次病毒血症 入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入血流第2次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nullnull临床表现与感染类型临床表现与感染类型绝大多数感染后无明显症状(95%人群中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显性感染(5%) 发热,全身乏力,咽喉痛,肌痛,头痛 顿挫感染 1%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 0.1%儿童肢体迟缓型麻痹(引起麻痹者仅为显性感染的0.1%-1%) null小儿麻痹症null免疫性免疫性SIgA:清除肠道内病毒,阻止病毒入血 IgM,IgG:阻断血流中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 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较牢固的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粪便标本抗生素处理后,接种猴肾或人胚肾细胞分离出来,中和试验鉴定) 血清学诊断 取初期或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初期抗体效价增加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分子生物学诊断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流行期不宜做小儿扁挑体摘除术和其他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最好的手段,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957年发明),2月龄开始连服3次,4岁加强一次 被动免疫:易感者用丙种球蛋白ORAL VACCINEORAL VACCINE51周年1957今天我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为脊灰疫苗日。灭活疫苗(IPV)与减毒活疫苗(OPV)比较灭活疫苗(IPV)与减毒活疫苗(OPV)比较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1948年美国纽约州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的患儿粪便中用乳鼠接种的分离发现分组A 组 (23 血清型) B 组 (6 血清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粪口传播 传播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病毒 多为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化,例如类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急性心肌炎、心包炎、皮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柯萨奇病毒A16 fever, malaise, sore throat, vesicles on tongue, hands, feet, buttocks highly infectious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埃可病毒埃可病毒1951 首次发现(31个血清型) 接种到人胚肾和猴肾引起细胞病变 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类脊髓灰质炎、皮疹、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腹泻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 诊断困难 尚无疫苗 预防以隔离为主新型肠道病毒70新型肠道病毒70感染眼结膜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 结膜下出血 接触传染病毒性红眼病病毒性红眼病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 嵌杯病毒 星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看图获得什么信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核心为dsRNA,外有双层衣壳,内外两层呈放射状排列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结构结构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分组: A、B、C组:可引起人、动物腹泻, 最常见A组(有称为小儿轮状病毒) D-G组:仅引起动物腹泻 A组抵抗力: 耐乙醚、弱酸 室温中传染性可保持7个月 -20℃长期保存A组轮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所致疾病: 婴幼儿尤其秋冬季急性胃肠炎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机理:病毒在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中增殖 影响肠道对水、盐的正常吸收 腹泻(粪便绿或白色),常伴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毒null思考题思考题肠道病毒有哪些?是不是肠道感染的所有病毒都称为肠道病毒? 简要说明肠道病毒的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是什么?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分别与哪些疾病有关?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指侵犯人体肝细胞为主,并引起肝炎的病毒,有甲、乙、丙、丁、戊等种类 学习 学习要求掌握内容 肝炎病毒的种类 甲、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预防原则 熟悉内容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特征及致病特点 戊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 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HAV)1973年Feinstone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急性肝炎患者粪便发现 生物学性状与肠道病毒一致 1982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它分类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72型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Anti-HAV 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 Low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HAV为球形颗粒,直径27~32nm,无包膜。基因组为线状单正链(+ss)RNAnull由VP1~4四种多肽组成 VP1是主要衣壳蛋白和中和抗原,能中和所有HAV 细胞培养:HAV可用猴肾、人胚肾细胞等进行增殖和传代,但不引起CPE 易感动物有黑猩猩、南美洲猴、猕猴等 接种后可出现急性肝炎HAV的结构HAV的结构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较强 对乙醚、酸、热(60℃)稳定 漂白粉和次氯酸钠、高压、紫外、煮沸等可灭活, -20℃可存活多年,25 ℃至少活1个月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传染方式:粪-口(fecal-oral) 致病机理: 病毒进入机体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入肝并在内增殖,引起肝细胞病变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致病性致病性非溶细胞型病毒,不直接杀伤细胞 病毒复制量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故认为免疫应答参与损伤过程 病后期粪便可检出sIgA抗体 无慢性病例 典型的甲肝是自限过程,大约三个月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15~45days)的潜伏期。 病人起病急骤。开始有畏寒、发热、腹泻、腹痛、咽痛、关节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厌食,特别是厌油腻,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的肝区,感到疼痛。 检查时,可以发现病人肝肿大。化验检查肝功能,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升高。  症状(2)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珠”)和皮肤发黄,尿为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这个时期称为“黄疸期”。 黄疸持续大约1个月后逐渐消退,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null免疫性: 相应抗体IgM、IgG, 都对HAV的再感染有免疫作用 IgM持续2个月左右, IgG可持续多年 微生物学检查:测定HAV-Ab(IgM)有助于早期诊断 A blood test (IgM anti-HAV) is needed to diagnose hepatitis Anull 甲型肝炎血清学变化过程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水源 减毒疫苗株H2株和L1株已投放市场 应急预防可用丙种球蛋白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 甲肝预后甲肝预后预后良好,一般不转为慢性。 但需防止肝功能衰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我国约有1.2亿人,其中3000万人为慢乙肝患者。 null2008-5-19是第一个World Hepatitis Day 全球每12人中就有一个是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HBsAg Prevalence³8% - High 2-7% - Intermediate <2% - Lownull1983年将HBV及与其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相似的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及鸭肝炎病毒归纳起来独立命名为嗜肝病毒科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婴幼儿感染幅度下降 过半成人无乙肝抗体(15-59岁)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小球形颗粒:HBsAg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DANE颗粒)dsDNA、逆转录酶、双层衣壳,42nm不含核酸HBVHBVnull 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HBV的小球形颗粒HBV的小球形颗粒HBV的管形颗粒HBV的管形颗粒Dane 颗粒Dane 颗粒HBV 基因组HBV 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 L(-)和短链 S(+)(约为L链的50%至85%长)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个开放读码(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nullHBV复制周期HBV复制周期HBV的抗原组成HBV的抗原组成 表面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三型颗粒中,由S基因编码,病毒外衣壳蛋白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分亚型(a, d/y, w/r, adr)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nullHBV核心抗原(HBcAg) 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 分子量22KD,由C基因编码,病毒内衣壳蛋白 一般方法在血中检测不到 抗HBc 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表示HBV再肝内处于增殖状态e抗原HBeAge抗原HBeAg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由PreC和C基因共同编码,15KD,HBcAg在细胞经蛋白酶降解形成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nullHBVe抗原(HBeAg) 由PreC和C基因共同编码,15KD HBcAg在细胞经蛋白酶降解形成 HBV复制及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 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null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抵抗力抵抗力抵抗力:强 对低温、干燥、UV、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 高压蒸汽灭菌、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0.2%新洁尔灭均可灭活病毒,但处理时间要稍长HBV的致病机制HBV的致病机制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要损伤机制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致病性致病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液 传染方式多样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非胃肠道途径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临床类型与表现临床类型与表现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症肝炎黄疸、疲乏,腹痛,食欲减退, 间歇性恶心,呕吐null乙 肝临床特点1. 潜伏期:2~6个月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2. 临床类型:null预 后●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慢性慢性乙肝肝硬化肝 癌10%10%“三部曲”null免疫性免疫性体液免疫 HBV的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清除体液中的病毒) 抗HBs 抗Pre-S2 细胞免疫 CTL是清除细胞内病毒的主要机制 细胞免疫处于较低水平则易转为慢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核酸的检测 斑点杂交法,PCR,极敏感的方法,临床常规 对血清病毒DNA浓度可做动态监测 HBV抗原、抗体的检测 最敏感方法是RIA、ELISA 检测项目 HBsAg和抗-HBs HBeAg和抗-Hbe 抗-HBcIgM和抗HBc-IgGnullHBsAg:表示机体感染了HBV 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70%) HBV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炎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抗HBs 机体曾感染过HBV,并获得对HBV的免疫力nullHBcAg:常规方法难以检出,临床不做 抗HBc 抗HBc IgM出现于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 抗HBc IgG阳性表示过去感染过HBV,少数也可能仍有HBV感染nullHBeAg:体内HBV复制和血液传染性强 急性乙肝HBeAg呈短暂阳性,如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预后不良 孕妇HBeAg阳性,新生儿感染率高 抗Hbe 见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可持续较长时间 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nullPre-S1、Pre-S2和PHSA受体 HBV新感染的标志,检出表示HBV正在复制 抗Pre-S1、抗Pre-S2 中和病毒 出现于急性乙肝恢复早期 消失较快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预防原则预防原则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主动免疫:HBsAg疫苗(血源或重组),出现抗-HBs的阳性率80.3%-96.2% 被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者: 医务人员或实验室工作人员 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发现已误用HBsAg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者 与HBsAg、HBeAg阳性者有密切性接触者nullBe cloned Yeast In large fermentersHBsAg proteinvaccineFirst 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 Hepatitis B vaccineHBsAgPurified induceProtective antibodiesnullIf you have never had hepatitis B, you can get 3 shots . . . . . . and get long lasting protection.Hepatitis B can be prevented!治疗——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疗效——约50%-60%的患者可获得: HBeAg消失 ALT复常 HBV DNA转阴 症状消失 肝脏病理学改善  α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有效率约为50%-60%, null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如能找到该受体,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乙肝感染机制,并为感染及相关疾病提供有用的治疗靶点。可是,这个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能解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但其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却一直是未解之谜。全球多个知名科研机构的顶尖科学家在寻找乙肝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研究表明,迄今所发现的这些分子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功能受体分子。据介绍,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1500万人同时还感染了乙肝卫星病毒HDV。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每年约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虽然目前已有乙肝疫苗,但全球每年仍有近百万人死于乙肝和相关疾病,并伴随有相似数量的新报告病例。 思考题:思考题:30岁男性患者,发烧、黄疸。 血清学检查:HBsAg(-)、抗-HBs(-) 哪些检查能证明该人是HBV感染?思考题:思考题:30岁女性患者,恶心、呕吐3天。1天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诱发恶心,尿颜色变深。该患者是一名服务员,嗜酒、嗜烟。检查:眼球巩膜黄染,肝大肋下4厘米。血清学检查: 抗HAV-IgM(-),HBsAg(+) 抗-HBcIgM(+),抗-HBs(-)。 问题:问题:该患者是下列哪种情况比较适当? 感染过HBV,已产生免疫力 感染过HBV,已开始恢复 甲型肝炎急性期 乙肝急性期传染性强 乙肝急性期体内病毒复制问题问题HBV HBsAg HBcAb阳性,其余阴性的人,且肝功能正常,临床意义是什么?若要进一步明确病人的状况,需作些什么检查?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威胁绝不亚于乙型肝炎,原因: 呈世界性分布 极易慢性化,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丙型肝炎的特点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 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 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 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传染途径传染途径注入带病毒的血液、血制品 污染了病毒的注射器 性行为 器官移植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母婴传播HDVHDV为缺陷病毒 常与HBV同时感染(共同感染) 在HBV感染基础上的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加重HBV感染的病情由于某些病毒基因不完整或发生改变, 在感染细胞内复制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 有感染性的病毒株nullnull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说明艾滋病、炭疽(肺炭疽)属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思考题思考题肝炎病毒有哪些? 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抗体组成及检出的意义、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特点 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概念 简述戊型肝炎病毒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
/
本文档为【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