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2019-08-21 38页 doc 174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5-1  车身结构及其分类 客车与公共交通车辆是现代社会中运输旅客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客车的运行量,能够大大减少私家车的运行数量,能够大限度的减少大气污染。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辆,能够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不管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车辆,合理的车身结构,能够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车身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车车身主要由骨架结构和蒙皮结构两部分组成。 5.1.1、客车车身定义GB37301-88 在GB37301-88中,客车车身的定义...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 5-1  车身结构及其分类 客车与公共交通车辆是现代社会中运输旅客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客车的运行量,能够大大减少私家车的运行数量,能够大限度的减少大气污染。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辆,能够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不管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车辆,合理的车身结构,能够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车身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车车身主要由骨架结构和蒙皮结构两部分组成。 5.1.1、客车车身定义GB37301-88 在GB37301-88中,客车车身的定义为:具有长方形的车箱,主要用来装载乘员和随身行李。 5.1.2、客车车身分类方法 由于客车品种繁多,所以车身的分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客车的用途、承载形式和车身结构进行分类。 1、按用途分类 按客车的用途可分为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和专用客车四类。 (1)城市客车 城市客车是为城市内公共交通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如图5-1所示。这种车辆设有座椅及乘客站立的区域,由于乘客上下频繁,所以车厢内地板低、过道高、通道宽、座椅少、车门多,车窗大,并有足够的空间供频繁停站时乘客上下车走动使用。按运行特点,城市客车分为市区城市客车和城郊城市客车。为了满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及环保,城市客车正逐步向大型化、低地板化、环保化、高档化和造型现代化等方面发展。 (2)长途客车 长途客车又称公路客车,是为城间旅客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如图5-2所示。由于旅客乘坐时间较长,这类客车必须保证每位乘客都有座位,不设供乘客站立的位置。为了有效利用车厢的面积,座椅布置比较密集,而且尽可能的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座椅质量都比较好。长途客车车厢地板高,地板一般设计成凹形,这样有利于提高车身的抗扭刚性,地板下面设有存放行李物品的行李舱。为了提高整个车身的刚度,这类客车的车门少,且多布置在前轴之前。对于高速公路上的快速客运车辆,要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性能等。 图5-1 城市客车 图5-2 长途客车 图5-3 机场摆渡客车 (3)旅游客车 旅游客车是为旅游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其与长途客车的设计原则基本相近,但在外观和舒适性等方面比长途客车好,车内设施及附件设备也更豪华和高档。为使观光方便,旅游客车的视野一般较开阔。中高档长途客车和城郊城市客车均可作为旅游线路客运车辆使用。 (4)专用客车 专用客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只适合于需经特殊布置设计后才能载运人员的车辆。这类客车与长途客车类似,但可无行李箱。一般有学校客车、机场摆渡客车、采血车和会议客车等款式。它们根据特定要求,按专门规定的设计标准和用途来制造。图5-3所示的是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一款型号为XMQ6139B的机场摆渡车。 2、按承载形式分 按车身承载形式,客车车身结构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类。非承载式和半承载式车身结构都是属于有车架式的,而承载式车身则属于无车架式的。从设计的角度看,这类分法是比较合理的。按承载形式对车身结构进行分类,表征了不同形式的车身结构的组成以及车身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差异。        (1)非承载式客车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图5-4)是指在底盘车架上组装而成的车身结构形式。这类车的底盘有较强的车架,车身骨架是通过多个橡胶衬垫或弹簧沿车身总长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身骨架与车架弹性连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身对车架的加固作用不大,车架是支承全车的基体,承受着安装在其上面的各个总成的各种载荷;车身只在很小程度上承受由车架弯曲和扭转所引起的载荷,所以严格说来,车身并非完全不承载。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由于弹性元件的挠性作用,大部分来自路面的振动和冲击能被减弱或消除,在坏路行驶时可以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 在我国客车发展的初期,其车身通常由专业化车身厂家生产,然后安装在现成的货车底盘车架上。国内的轻型客车,其绝大部分都是这种非承载式车身壳体结构,一般是在货车三类底盘(包括一部分进口轻型货车底盘)或者在专用客车底盘上直接改装车身。该车身结构形式具有传统底盘-车身结构的优点: 1)连接车身和车架的橡胶衬垫或弹簧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隔振和降低噪声的作用,车厢内噪音低,缓冲隔振性能和乘坐舒适性较好; 2)底盘与车身可以分开以后再组装成一体,便于生产装配及在同一底盘上安装不同的车身,简化了装配工艺,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 3)有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便于在汽车上安装各总成和部件; 4)安全性能由底盘加强,遇到撞车事故时,车架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车厢变形小。 基于上述优点,非承载式车身形式在现阶段我国轻型客车的设计中应用广泛。但其在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1)在设计时候没有考虑车身参与承载,而是由底盘单独承载,所以必须保证车架的强度足够大以满足设计要求,这样就使得整车的质量增大,不符合车身轻量化的设计趋势; 2)车架的存在使得车身地板高度的降低受到一定的限制,不适合城市客车地地板化的趋势; 3)车架纵梁是大型零件,其制造需要大型锻压设备、装焊夹具及检验等一系列昂贵复杂的生产设备; 4) 底盘结构调整不易,改进成本高,开发周期长; 5)客车质心高,高速行驶时稳定性较差。 图5-4 非承载式客车的底盘及车身 (2)半承载式客车车身 半承载式车身就是车身与车架刚性连接,车身部分承载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特点是底盘仍保留有车架,车身通过焊接、铆接或螺钉与车架作刚性连接,是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车身结构。它的车身本体与底架(此时的车架也可称之为“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将车身骨架侧壁立柱与车架纵梁两侧的外伸横梁或牛腿连接在一起,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故车身也可以分担一部分弯曲和扭转载荷,例如发动机和悬架都安装在加固的车身底架上,车身与底架成为一体共同承受载荷。 半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对车辆进行改装容易,可以适当地降低地板 的高度;同时车身部分参与了承载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底架的强度和刚度,减轻客车的自身重量。但由于保留有底架,半承载式车身还是一种过渡结构,车身地板的高度受底架的限制而难以很大的降低;整车的轻量化仍受到一定的限制;车架纵梁的制造需要大型锻压设备、装焊夹具及校验等一系列昂贵复杂的生产设备;此外,底盘的结构调整也比较繁琐,改进成本高,开发周期长。 图5-5所示是典型的半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一般是在现有的客车专用底盘(其车架由两根前后直通的纵梁27与若干横梁10、23等组成)上将车架用若干悬臂梁25加宽并与车身侧壁立柱刚性连接,使车身骨架也承担车架的一部分载荷。 图5-5 客车半承载式车身 1-顶灯地板;2-换气扇框;3-顶盖横梁;4-顶盖纵梁;5-前风窗框上横梁;6-前风窗立柱;7-前风窗中立框;8-前风窗框下横梁;9-前围搁梁;10-车架前横梁;11-前围立柱;12-后风窗框下横梁;13-后围搁梁;14-后围裙边梁;15-侧围窗立柱;16-车轮拱;17-斜撑;18-腰梁;19-侧围搁梁;20-侧围立柱,21-侧围裙边梁;22-上边梁;23-车架横梁;24-门立柱;25-车架悬臂梁;26-门槛;27-车架纵梁 (3)承载式客车车身 应用在客车上的全承载车身技术是高档豪华客车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项目。该技术是德国凯斯鲍尔公司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创,将飞机制造的整体化框架结构技术应用于客车生产,并通过严格的碰撞试验,性能优越,使客车具有经济、安全和舒适等优点,尤其适应高速长距离客运。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客车产品达到低地板、轻量化、配置人性化、低排放、环保化、乘客空间大等种种要求越来越难,而全承载车身技术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目前,全承载车身技术已应用到多家客车生产厂的客车产品上,引发了国内客车制造业的一场技术变革。 承载式车身就是无独立车架的整体车身结构形式,其结构构特点是底盘不是传统的冲压成型铆接车架式结构,而是由矩形钢管构成的格栅式结构。底架、前围、后围、左右侧围、车顶六大片组成全承载式车身。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由于没有车架,故可降低地板和整车高度。载荷由整个车身承受,车身上下部结构形成一整体,在承受载荷时,整个车身壳体可以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在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的格栅式结构的底架上,配置发动机、前后桥等总成,可以保证各总成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 图5-6奔驰O404大客车的承载式车身 1-侧窗立柱;2-顶盖纵梁;3-顶盖横梁;4-顶盖斜撑;5-上边梁;6-前风窗框上横梁;7-前风窗立柱;8-仪表板横梁;9-前风窗框下横梁;10-前围搁梁;11-后风窗框上横梁;12-后风窗框下横梁;13-后围加强横梁;14-后围立柱;15-腰梁;16-角板;17-侧围搁梁;18-斜撑;19-底架横格栅;20-侧围裙边梁;21-裙立柱;22-门立柱;23-门槛;24-底架纵格栅 图5-6所示是奔驰O404大客车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其底架是薄钢板冲压或用型钢焊制的纵横格栅,以取代笨重的车架。格栅是高度较大(约500mm)桁架结构,因而车身两侧地板上只能布置坐席,而坐席下方高大的空间可用做行李舱,故适用于大型长途客车。整体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特点是所有的车身壳体构件都参与承载,互相牵连和协调,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使车身质量最小而强度和刚度最大。 承载式车身的优点是: 1)车身结构在设计时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计算,优化了车身结构,使得车身重量降低,结构强度与刚度提高; 2) 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提高材料利用率; 3)整车重心低,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好; 4) 加工不需要大型的冲压设备,便于产品改型和系列化,容易实现多品种系列化生产。 5)被动安全性好,承载式客车采用的格栅式结构,能使整车在受力时将力迅速分解到全车各处,按照欧洲的客车被动安全测试,这种结构能够在汽车翻滚及相撞时,保证乘客的安全空间。 但采用全承载式车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现实问需要解决。首先,由于取消了车架,来自道路的负载会通过悬架装置直接传给车身本体,而车厢本身又是易于形成引起空腔共鸣的共振箱,因此噪音和振动较大,恶化了乘坐舒适性,因此对隔振降噪的设计要求较高,使得成本和质量都会有所增加。其次是需要严格控制下料精度,承载式车身主要采用小截面方管焊接结构,需要重点控制下料尺寸、角度以及下料后弯折的加工精度,下料的准确度关系到小总成乃至车身焊接总成的准确度。最后,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全承载式车身相对于半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其焊接工作量明显增加,焊接接头的数量也成倍增加。由于其结构特点导致整车骨架对接头处焊接质量更加敏感,因此需要研究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水平,更加严格的控制接头处的焊接质量。 根据客车车身上部和下部受力程度的不同,承载式客车车身又可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两种,其受力原则简图如图5-7所示。 a)                        b) 图5-7承载式客车车身受力原则简图 a)基础承载式 b)整体承载式 ①基础承载式 这种承载车身形式是将车身侧围腰线以下部分,包括窗台以下到地板的侧壁骨架和底部结构,设计成强度和刚度较大的主要承载件,车顶则设计为不参与承载的部分,这样窗立柱就可以适当缩小尺寸。基础承载式车身结构底部的纵向和横向构件一般采用薄壁型钢或薄板来制造。其高度可达0.5m左右,可充分利用车身地板下面的空间来作为行李舱 ②整体承载式 整体承载式车身就是整个车身的全部构件都参与承载。其车身的上下部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在承受载荷时,以强济弱,可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如果可以从理论分析和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发挥材料的最大承受限度,就可以设计出等强度的空间栅格结构,使车身质量达到最轻而强度和刚度最大。 3、按车身结构分类 根据车身结构上的差异,可将客车车身分为薄壳式、骨架式、复合式、单元式和嵌合式结构等几种。 (1)薄壳式结构 薄壳式车身结构无较强的独立骨架结构,构成车身整体的是板块式构件,蒙皮也参与承载,是飞机机身薄壳结构的移植和运用。图5-8为一薄壳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其骨架采用截面为带凸缘的U型钢材,强度和刚度较弱,必须依靠牢固铆接在骨架上的外蒙皮来予以加强,因此,把这种结构一般称之为应力蒙皮结构。其具有质量轻、材料消耗小、生产率较高及易于改型等优点。但是窗立柱较粗,侧窗开口的大小受到限制;车身外表面裸露的铆钉,既是锈蚀源,又影响美观,同时表面也不平顺,刚性差。 图5-8 客车的薄壳式车身结构 薄壳式客车车身的底部由优质钢板冲压而成,一般加焊了贯通式纵梁和横向的局部加强结构,以保证车身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安装发动机及底盘各总成。这种车身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轻型客车上。 (2)骨架式结构 这种车身结构的骨架是由抗扭刚度很大的异型钢管构成的,车身不依靠外蒙皮加强,外蒙皮主要起装饰作用。骨架型钢多采用性价比高的碳素结构钢,其中Q235应用比较广泛。如图5-9所示,在组焊成的独立骨架上装配车门、车窗、侧窗顶盖和地板等,结构应力主要由车顶骨架、底骨架和侧围骨架承担,由于不依靠外蒙皮的加强,可以采用张拉蒙皮,这样就可以保证客车外表面平整光顺。 骨架式车身结构可以分为六大片,分别是顶骨架、 左右侧围骨架、前围骨架、后围骨架和底骨架,这六大片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合成整体空间骨架。这种车身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好,整体强度高,窗立柱较细,侧窗开口大且视野开阔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大客车车身。但焊接工艺较复杂,改型不容易。 图5-9骨架式客车车身 图5-10复合式车身骨架 (3)复合式结构 复合式车身结构是将薄壳式和骨架式两种结构融为一体的一种车身结构。在受力较少的部位用薄壳式结构,而受力大的部位则采用骨架式结构。图5-10所示的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复合式车身的客车,该车的前后围为薄壳式结构,第二立柱与最末立柱之间为框架结构。同时采用内蒙皮结构,解决了外蒙皮上铆钉多的问题。复合式车身结构比薄壳式车身结构弯曲刚度高,质量有所减轻,比骨架式结构的生产效率高。 (4)单元式结构 单元式车身结构是采用纵向构件将若干个由地板横梁、立柱、顶横梁等构成的环箍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车身结构。图5-11所示的是GMC公司生产的客车车身,它由5~6个长度为1.5m左右的可以互换的单元体和前后两个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的两端用贯通的矩形材料密封。横向构件均为压制件,在焊接架上组焊成独立的单元件之后,再送到流水线上进行组装。 图5-11 GMC公司的单元式结构客车车身 (5)嵌合式结构 嵌合式车身结构(图5-12)是根据车身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有针对性的将铝挤压型材嵌合而组成车身的侧壁。型材嵌合后将环氧树脂挤入连接处,树脂硬化后即可将铝型材牢固的粘结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称为Rohrlok连接法。铝型材上有纵向整体式加强筋,可以用铆钉与钢质的竖框铆接在一起,因此车身强度高、质量轻且不易损坏。这种车身采用蜂窝状夹层结构的铝板制成顶盖和地板,中间填充经发泡处理的氨基甲酸乙酯。顶盖和地板再与前述的挤压铝型材侧壁构件一起构成整个车身的壳体,其装配前的各分组件如图5-13所示。嵌合式车身结构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和寿命长等优点,适合于中型客车的车身。 图5-12 嵌合式客车车身侧壁结构及Rohrlok连接法 图5-13 嵌合式结构车身组组件图 1-后围;2-空调装置;3-侧壁(挤压铝型材);4-顶盖(氨基甲酸乙酯泡沫);5-前脸;6-侧壁边缘;7-地板组件(氨基甲酸乙酯泡沫);8-前操纵部分;9-储气罐;10-后悬架和发动机 5-2  车身总布置设计 5.2.1、发动机与车门的布置 1、发动机布置 客车车身的总布置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发动机的布置相关联,发动机布置主要有前置、中置和后置三种。如图5-14所示。 (1)发动机前置后驱(FR)方案 发动机前置后驱方案是4×2型汽车的传统布置方案,主要应用于轻型客车上,如图5-14(a)所示。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操纵方便,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好,前后轮的质量分配比较理想。但由于发动机前置,凸起于车厢地板表面之上,使得车厢的面积利用率差;传动轴从车厢地板下通过,导致地板平面离地距离较高,乘客上下车不方便;此外发动机的噪声、气味和振动难以隔绝,很容易传入车厢内影响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有一扇乘客门布置在轴距范围内,降低了车身的刚度。 针对中开门设计导致车身强度降低的缺点,可以采用车门前开的布置,这样可以改善车身的刚度,但是前悬必须得加长,可能出现前轴超载的现象。 (2)发动机中置后驱(MR)方案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方案如图5-14(b)所示,传动系统的这种方案布置有利于实现较为理想的质量分配,车厢面积的利用率高,乘客门可以布置在车辆前轴之间。但是发动机维修困难,所以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由于中置车厢地板下,发动机冷却效果差,地板高度也难以降低;此外,发动机的噪声、气味和振动还是可以传入车厢内。所以这种布置方式只在部分大中型客车上采用,并未获得推广。 (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b)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c)发动机后纵置后轮驱动 (d)发动机后横置后轮驱动 图5-14 客车发动机布置方案 (3)发动机后置后驱(RR)方案 发动机后置可有纵置和横置两种方式,分别如图5-14(c)及5-14(d)所示。这种布置形式的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一般都置于后桥之后;主减速器与变速器之间的距离较大,其相对位置经常变化,所以应设置万向传动装置和角传动装置。将发动机布置在车厢后部,容易做到汽车总质量在前后轴之间的合理分配,增大车厢面积利用率,降低地板高度,隔绝发动机噪声、气味和振动,车门可开在前悬之前,发动机的维修也比较方便。同时,由于后轴的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之比增大,可以改善车厢后部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因此,发动机后置的的布置方案在大中型客车上广泛盛行。 由于发动机在车辆后部,其冷却条件差,必须采用冷却效果强的散热器;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是远距离操纵,操纵机构复杂,但是随着发动机结构的改进以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在发动机横置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动力系通过成斜角布置的传动轴由变速器传至车轴,此布置较为紧凑,但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传动效率也会有所降低。 2、客车车门布置 客车车门有乘客门、驾驶门和应急门三种。对于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车型,其布置形式各不相同。 客车乘客门是乘客上下车的出口,是客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通道宽度可分为单引道门和双引道门。单引道门主要用于乘客上下车不频繁的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和团体客车上,轻型客车应用也比较广泛;双引道则主要用于乘客上下车频繁的城市客车上。乘客门在设计布置时候需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布置在客车右侧,其中至少应有一个乘客门在车辆的前半部。但对在道路中央设置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上运营使用的公共汽车,由于公交站台位置的原因需在车身左侧上下乘客时,允许在车身左侧开设乘客门,而车身右侧则不允许再设乘客门。一般乘客门的数量设置如表5-1所示: 表5-1 客车乘客门的最少数量- 客车类型 Ⅰ级 Ⅱ级、Ⅲ级 车长L/m L≤10 10<L≤13.7 L≥13.7 L≤12 L>12 乘客门最少数量 1 2 3 1 2             驾驶门是驾驶员上下车专用门,设置在方向盘同侧,一般中低档乘客门中置的大型客车和一些中型客车采用。 应急门又称安全门,当客车内发生危险时,乘客可通过应急门进行紧急撤离,一般应用在特大型的长途或旅游客车上。国家标准并未对应急门的布置做出明确限制,但是合理布置应急门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通常布置在客车右侧中部偏后位置。 5.2.2、外廊尺寸和有关总布置尺寸 国家标准对客车的相关尺寸做了详细的规定。客车的外廊尺寸见GB1589-2004《汽车外廓尺寸限界》中的规定,客车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如表5-2所示: 表5-2 客车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 外廓限值类型 限值 总高 4m(对于定线行驶的双层客车为4.2m) 总宽(不包括后视镜) 2.5m 总长 二轴客车 12m 三轴客车 13.7m 单铰接客车 18m       GB/T 13094-1991《客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客车的其它总布置尺寸要求,如表5-3所示: 表5-3 客车其它总布置尺寸要求 规定项目 限值 按近角 ≥12° 离去角 ≥9° 转弯半径 ≤12m 转弯时的通道宽度 ≤6.7m 最小离地间隙 长途或旅游客车 ≥270mm 城市客车 ≥240mm       此外,《客车通用技术条件》还对前、后悬长,轴距等许多总布置尺寸作了相应规定。如窗距的确定,需要满足10t顶置载荷作用的要求。 5.2.3、车箱布置及横截面尺寸 1、座椅布置 客车一般根据用途、乘客数及车长布置座位排列方式和排数。城市客车行驶的车站距离近,乘客频繁流动,主要应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和便于在车内走动。一般多采用单、双排座的布置方案,以增大过道的宽度和站立面积。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迅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上、下班及节假日时候客流高峰的需要,可以沿车辆两侧壁布置座椅,这样可以显著的增加乘客站立面积,从而增大载客量。但是这种座椅纵向布置的方案恶化了一般使用情况下乘坐的舒适性,此外,由于进行汽车承载系统(包括车身骨架、底架和行驶系)的强度设计中必须考虑高峰载荷值,所以将会使汽车的自重相应,在占大部分使用时间的非客流高峰时刻,汽车设计的强度是过剩的,这样显然是不经济的。 图5-15所示的是VOLVO汽车公司的7700-02城市大客车的平面布置。该车的发动机装在地板下面,有效载客面积22.52 ,乘客座椅面积10.82 ,总容量为110人,客流高峰时刻可容纳120人以上。为了充分利用车厢面积,前轮罩上设了一排朝前布置的座椅,而后轮罩上则设了两排座椅,分别朝前和朝后布置。 城市客车车厢的平面布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在西欧一些国家,城市客车的座位布置一般为前部1+1,后部2+2的形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客车的舒适性也逐步提高,座位数朝着增加趋势发展。于此相反,在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有限,城市客车的座位布置多采取前部1+1,后部2+2的形式。 图5-15VOLVO7700-02城市大客车平面布置 图5-16 豪华长途大客车平面布置图 长途客车由于乘客乘坐时间长,车站距离也较远,客流量一般比较稳定,座椅布置主要应保证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尽可能使乘客面朝前方乘坐。为了增加载客量,可在两排座椅中间的过道处增设活动座椅。图5-16所示的是国内某客车企业投产的一款豪华长途大客车平面布置图,该车的发动机后置,与城市客车相比,其特点是只开了一扇乘客门,座椅舒适性好且间距较大、过道较窄,同时在车厢的中间还设有卫生间,车厢内的前部和中部各装有一台壁挂电视机。 2、客车横截面及相关尺寸 客车横截面如图5-17所示,GB13053-2008《客车车内尺寸》对其各尺寸做了详细说明。图中 为乘客座椅中心平面至侧围的距离, 为侧窗下缘高, 为侧窗上缘高, 为侧窗扶手高, 为顶盖扶手高, 为扶手空间, 为乘客门高, 为一级踏步高, 为一级踏步深, 为踏步高, 为踏步深, 为通道宽, 为高地板高, 为行李架宽, 为行李架入口高, 为行李架倾角。 图5-17 客车横截面 3、内行李架、通风道及各种附件的设计布置 内行李架、通风道及相关附件都是客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车上的附件主要有车载电视、灯具、通风道及出风口、音响及扬声器等。在长途和旅游客车上,车载电视一般布置在驾驶员右上方的顶棚部位,便于全车乘客观看,对于车体较长的客车,可在客车中部位置增加一个显示器,这样方便坐在车后面的乘客观看。城市客车的车载电视布置在驾驶员座椅后部及中部靠进车顶的位置。扬声器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量和型号,安装位置一般在车内顶棚。 客车内置行李架的设计布置需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宽度不小于300mm ,上部空间高度不小于200mm,具有大行李舱的客车不小于150mm;行李架对车壁的倾斜不小于5°,若行李架为水平,入口处需加挡护装置;行李舱容积应保证每位乘客不少于0.1m3。客车内置行李架有航空式行李架和敞开式行李架两种。一般是和通风道进行组合后布置在内顶盖的两侧。航空式行李架主要应用在长途和旅游客车上,是将行李架与通风道融为一体,由可掀起的带有弧线轮廓线的活动门组成的封闭式结构。通常将出风口,阅读灯面板、音响、扬声器和照明灯面板整齐排列于通风道下平面,位于座椅上方。敞开式行李架常用于低档客车上,是航空式行李架的简化,取消活动门。城市客车一般不设置行李架。 长途、旅游客车的通风道通常在前后顶相通,在客车内室侧顶形成一个循环的风流通道。风道出风口结构布置要求较高,不仅要考虑美观、档次与内饰的协调、与风道的搭配等,而且还要经常带阅读灯、喇叭和可调节装置等。布置出风口时,一般和座椅的分布同时考虑,以乘员调节方便为标准,按座椅间距调节出风口,保证每个乘客座位上方都有一个出风口为佳,因出风口可调,乘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风向及风量。城市客车的通风道前后封闭布置在内室的两侧顶上,前顶的长度尺寸通常设计的小些,这样可以保证风道能够到达前乘客门和驾驶员上方。风道上的出风口一般设置成敞开出风口,在个别地方可以布置一些可调出风口,布置时要考虑敞开出风口的风向及风速对乘客的影响,这样的布置就会复杂一些。 4、通道宽度、高度和扶手设计 通道宽度、高度以及扶手的布置将会直接影响乘客在车内走动的方便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站立乘客的安全性,所以设计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客车的通道和扶手等设计与车厢的宽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不改变客车外廓尺寸及不影响车辆安全性等情况下,车厢内的宽度越宽越好,这样就可以增大车厢内的有效面积和通道宽度。一般用外廓宽度系数 表示客车有效面积的利用情况, 可以定义为在座垫平面上量得的车内宽度 与客车外廓宽度B的比值,设计时候应尽可能提高此值。一般 客车骨架的厚度一般在50mm左右,外蒙皮为0.8~1.2mm,内蒙皮为3~5mm。座垫与内蒙皮之间的间隙大约为10~70mm,一般取30mm。在外廓宽度为2500mm的大客车上,乘客室内座垫平面处的宽度约为2300mm,此值与车身侧壁突出的形状、骨架以及内、外蒙皮板的厚度等有关,不同的取值就有不同的室内宽度。 城市客车和长途(旅游)客车座垫平面处的通道宽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城市客车一般为420~650mm,当座椅成三行布置时宽度可达940~1060mm,现代城市客车的前部只布置有两行座椅,其通道宽度更宽。长途大客车上的通道宽度较窄,一般约为310~540mm。 通道处的高度是指车厢内地板至顶棚的距离,城市客车一般取1950mm左右,低地板城市客车一般为2000mm~2200mm;对于长途客车而言,由于车型大小的不同,对于容量较小的长途客车,其通道处的高度允许取得小些,一般可取到1750mm。因为在容量较小的长途客车上,行车时所有乘客及售票员都有座位,只有在上下车时刻乘客才通过通道而且距离不长。 扶手一般由直径为25mm~35mm的薄壁钢管或铝管制成,外面蒙上一层发泡的塑料,以减小其导热性。扶手通常设置在车门及通道处,便于乘客上下车。长途客车的座椅旁都设有扶手,主要是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而城市客车由于其乘客乘坐的区间短,一般座椅旁不设扶手,而是设置吊环式扶手供站立乘客扶持。 5、地板平面高度 车厢地板平面的高度受发动机和传动系安装布置方式的限制。对于利用与货车通用的标准后桥,并且采取前置发动机布置方案的情况,地板平面的高度H主要取决于以下参数:车轮半径 、后桥壳高度 以及包括悬架压缩动挠度、缓冲块压凹后的附加挠度与地板厚度在内的 值(参见图5-18)。 图5-18 驱动桥形式对城市客车地板高度的影响 (a)标准货车驱动桥 (b)主减速器偏向一边并与轮边减速器一体的U型驱动桥 (c)带有轮边减速器的U型驱动桥 客车的安全性和上下车的方便性取决于踏步的高度、深度、级数、表面状态和能见度以及扶手位置和车门宽度等。对于城市客车而言,乘客上下车频繁,为了使乘客上下车方便及保证乘客的安全,应尽量降低车厢地板的高度,减少踏步的离地高度及级数等。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安全标准中规定了城市大客车的一级踏步离地的最大高度应小于等于400mm。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对地板高度做了不能超过700mm的规定,一级踏步离地高度在350~370mm之间。日本规定了城市大客车的地板离地高度不能超过900mm,一级踏步的离地高度在320~380mm之间。 为方便残疾人、老幼乘客及婴儿车乘坐城市客车,近年来国外的一些新车型上开发设置了方便特殊乘客上下车的附属装置。如Man公司的一款新车在乘客门入口处设置了可收回和伸出的活动踏板。当车辆停站时,踏板由专门机构伸出搭在站台上,在车厢与站台间形成一个坡度不大的斜坡通道供乘客上下车,待开车时候再收回隐藏。 为了使城市客车的地板尽量降低,目前广泛采取的是采用发动机后置的超低地板城市客车底盘。现代超低地板城市客车的地板高度约为320~340mm,对于这样的地板高度,乘客门附近不再需要设置踏步,乘客可以直接从地面踏入车内。另一种降低地板的措施是减小轮胎尺寸,采用小尺寸高强度的轮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地板高度,还可以减少车内轮胎罩壳的尺寸。根据现有的轮胎尺寸规格计算,选用小直径高承载能力的扁平轮胎,可使轮胎半径减小约50mm,从而可降低地板高度50mm。但是这样客车的承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小离地间隙会减小,通过性会降低,而且地板降低的高度也有限。 对于长途及旅游客车来说,由于乘客上下车不频繁,情况和城市客车就相反,需要适当提高车厢地板的高度。这样可以提高碰撞时的安全性,改善乘客的视野,便于布置行李舱和其他生活设施如空调、暖风设备和卫生间等。因此,近年来长途大客车日益趋向于高地板布置,地板高度一般可以到达1000mm以上,有的达到了1300mm甚至1700mm,整车的总高度则达到了3500mm甚至更高。高地板所带来的问题是客车重心随着行李舱内行李的多少而转移,会直接影响行车的稳定性。不过随着客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试验表明,地板高度为1200mm的大客车,行李的质量达到整车质量的三分之一时车辆行驶稳定性效果最好。 6、窗上、下边梁的高度 客车车窗上下边梁高度的设计布置应保证乘客足够的视野。对于长途和旅游客车,上边梁应保证站立乘客有一定的视野角度,一般在10°左右;下边梁与胸部同高,高度不小于600mm。 7、踏步高及踏步深 踏步的最大高度、最小高度及最小深度的布置应满足GB 13094-200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中的规定,如表5-4及图5-19所示。所有踏步外边缘的设计应最大程度降低乘客绊倒的风险且有明显的颜色标记。 表5-4 踏步的最大高度、最小高度及最小深度      单位为毫米 客车类型 Ⅰ级 Ⅱ级、Ⅲ级 第一级踏步 距地面最大高度 最小深度 300 其他踏步 最大高度 350 最小高度 120 最小深度 200 a、如果采用机械悬架: 为380; b、至少一个乘客门的 为380,其他乘客们的 为400; c、如采用机械悬架, 为430; d、对最后轴之后的乘客门,其 为300。         图5-19 乘客用踏步 5.2.4、座椅尺寸及操纵机构的布置 客车上座椅是最多的附件总成,其结构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材料的环保性等与乘客密切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客车座椅一般分为乘客座椅和驾驶员座椅,两者在尺寸和结构设计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1、乘客座椅的相关尺寸 乘客座椅的尺寸如5-20所示,不同型号的大客车,其座椅座垫的前缘到搁脚支板的距离以及座垫和靠背的倾角都可以取为常数,但是布置在轮拱或后置发动机舱盖上的座椅,其高度一般需要相应的提高,这是就有必要为乘客设计以搁脚的台阶或是稍微改变座垫和靠背的倾角。座垫距离地板的高度大约为450mm,一般不超过500mm。升高座椅的高度就有可能缩短座椅之间的间距,有时候为了增加车内的座位数,提高车内面积的利用率,就采用此方法,同时还要改变靠背的倾角和其他尺寸。 长途大客车上确定座垫前缘到前排座椅靠背的距离时,也就是乘客搁放膝盖处,必须考虑前排座椅靠背可能调整的倾角大小,该尺寸在靠背处于极限位置(后仰)的情况下,应取其等于城市大客车上所采用的尺寸,约为250mm。有时候为了增加座椅数而不得不减小座椅的间距,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搁放膝盖处的空间,可以局部减薄该处座椅靠背的厚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确定座椅宽度的时候,应采取双人座椅作为原始尺寸。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对于城市客大客车来说,此值一般不得小于865mm;长途大客车上双人座椅的标准宽度约为960mm,单人座椅的宽度为480mm。三人座椅的宽度可取1300~1350mm,四人座椅的宽度则可取1750~1800mm。视用途和级别不同,座椅的间距可在650~800mm之间的范围内选取。靠背高度可取为520~680mm。 图5-20 大客车乘客座椅的布置和尺寸          图5-21 驾驶员座椅标准尺寸 2、驾驶员座椅的相关尺寸 驾驶员座椅的尺寸如图5-21所示。由试验研究结果可以获取驾驶员坐姿对其工作的影响,在座垫高度选定的情况下,随着方向盘倾角 的减小,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随之增大。因此,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应该尽量减小方向盘的倾角。此外,还应合理的选择其他参数,以保证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由此可见,在载质量很大的汽车上,应布置倾角很小的方向盘。 减小方向盘倾角之所以能够增大作用力,原因主要是当方向盘的倾角很小时,从手臂一直到肩膀的肌肉都参与工作;而当倾角很大时,则只有手臂到胳膊的这一段肌肉在用力。 驾驶员作用在踏板上的力也随着座垫与靠背的倾角和座椅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座椅愈高以及座垫与靠背的倾角愈小,则作用力也愈大。当座垫倾角 很小的时候,驾驶员几乎是将腿伸直来踩脚踏板;当靠背倾角 减小时,即座垫与靠背的夹角接近90°时,驾驶员就有了可靠的支承;当座椅增高时,驾驶员的腿和踏板支杆几乎可形成一条直线,因此,在离合器或制动器传动机构沉重的汽车上,就应该升高座椅而座垫和靠背倾角则宜选取较小值。 图5-21所示的座椅处于中间位置情况,水平方向位移的调整量应为±45mm,垂直方向的位移最好为±30mm。座垫高度A可在400~500mm的范围内进行选取,其他角度推荐值为: =6°, =98°, =5°~30°。在此种座椅尺寸情况下,驾驶员作用在踏板上的力可达820N,驾驶员座椅的宽度为560~650mm。图示给出的方向盘至靠背和座垫的尺寸已考虑到驾驶员穿上冬装的情况,当采用较柔软的座垫和靠背时,该尺寸尚可适当减小,一般可减小20~30mm。 3、脚踏板的布置 图5-22所示为踏板位置相对座椅的高度和相对于座椅对称平面的横向位置对踏板力的影响,可供布局时参考。显然,驾驶员可以施加最大作用力的踏板位置同时也是最舒适的位置。 油门踏板要求操纵轻便,由于在形式过程中需要经常踩踏,驾驶员通常习惯与将脚掌搁置在油门踏板上面,所以脚后跟应支撑在地板上,而只靠改变小腿和脚掌的角度来进行操纵。因此,油门踏板均做成鞋底板形状,其摆动轴在下端,为了适应人的脚掌外张的特点,油门踏板上端也应适当的向外张开。在相当于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油门踏板位置,人体样板脚掌踩在踏板上,应使之大致垂直于小腿。图5-23所示为踏板的具体布置。 图5-22  踏板位置对驾驶员施力的影响              图5-23踏板的布置 5.2.5、备胎、油箱和蓄电池的布置 1、备胎 客车备胎的安放布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轴荷分配和装卸的方便性。备胎的质量一般较大,可达80~140kg,故其安放位置对车辆的轴荷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应在总布置开始阶段就应该开始考虑。同时要考虑只有驾驶员一人的时候,能够方便装卸备胎。 一般说来,将备胎安装于垂直位置是最可取的,这样便于驾驶员滚动轮胎固定到夹持架,然后在举升安放于车架下,而如果想要一个人挪动平放的车轮并将其装到夹持架上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城市客车来说,一般没有必要携带备胎。 2、油箱 客车的油箱通常布置在轴距范围以内的车身一侧。主要从轴荷分配、加油方便及防火安全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布置,同时还需考虑客车用途因素,不同用途的客车对油箱容积的要求是不同的。 当发动机纵向布置在轴距范围内时,从轴荷分布均匀的角度出发,油箱应布置在车辆后端的车架下面,这样可以改善客车的轴荷分配。现代客车对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客车这样大量载人的车辆,防火安全更甚,所以在布置油箱的时候要进行充分考虑。一般油箱尽量布置在远离排气管的位置,而且不应布置在乘客门附近,同时在布置油箱时候还必须考虑加油的方便性,此外还应考虑加油的速度,它取决于加油管口颈部的尺寸,加油速度一般不应低于100L/min。对于靠右行驶的车辆,油箱加油口应布置在车身左侧。 油箱容量在设计时有一定要求,应满足车辆最大行驶里程(一般为200~600km)的要求。城市客车由于行驶在城市内,加油比较方便,其油箱容积较其他用途客车的油箱小,这样还可以减轻车辆的自重。该容量是根据车辆行驶一昼夜而不需要加油的条件来确定的。一般推荐的是城市大客车的最大行驶里程大约为400km,近郊城市大客车为450km,长途大客车为500km。不同型号的客车,其油箱容积一般在100~250L之间,燃油、油箱及固定装置的总质量大约为95~300kg。 3、蓄电池 蓄电池在布置时候应与启动电机位于同一侧,并且尽量靠近发动机,以缩短线路的距离。当蓄电池到启动电机的距离较远时,电路的电阻就会增大,这样就会降低了到达启动电机的电压。客车蓄电池通常由驾驶室内的远距离电磁开关来进行接通和断开的。大客车上采用的是铅酸蓄电瓶,用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和导线一起约重60~120kg。所以在布置时电瓶的位置对车辆轴荷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要考虑蓄电池拆装的方便性和可接近性。 5.2.6、仪表板的布置                                                                                                                                                                                                                                                                                                                                                                                                                                                                                                                                                                          仪表板是客车的中枢神经系统,上面布置有各种仪表、指示灯和控制系统。它是客车运行时的监控中心,通过仪表盘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客车运行的工作情况,使客车接受某种特定的操纵指示,因此,其设计布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性,同时也关系到整车内饰的协调。 仪表板在设计布置时应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保证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和操作方便,从而保证行车安全。造型和功能要求高度统一,色彩与客车内饰设计要相协调。仪表板各种控制开关的位置,按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应尽可能安排在双手轻易能触摸到的地方。因此,将客车仪表板设计成座舱式结构、环式操纵。将仪表信息、操纵部件都集中在驾驶员的视线与手的活动范围的最佳位置,完全按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去布置,使得操纵方便。 方向盘是驾驶客车的主要操纵件,设计布置时需要校核仪表板操纵开关或旋钮与方向盘及转向柱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将仪表板控制开关布置在方向盘周围,变光开关、转向开关及雨刮器开关等则以组合开关的形式安装在客车转向柱上,布置控制开关时候还应考虑它们的使用频率。 仪表板外部系统布置示意图如图5-24(a)所示,对于不同的客车,其在布置上也不尽相同。一般各种灯光控制开关、空调开关、其他功能开关等布置在1区、2区和4区,4区有时候也布置电视控制系统或监视显示装置;车速表、转速表及里程计数器等主要仪表布置在3区;水温报警、机油压力报警等报警信号装置布置在5区;6区一般布置收音机、点烟器等。根据客车使用需要,冰箱、饮料柜及医疗箱等可以布置在仪表板的副驾驶位置。图5-24(b)所示是按上述原则布置设计的一款大客车的仪表板。 (a)(b) 图5-24 大客车仪表盘布置 5-3  车架及车身骨架设计 5.3.1、车架设计 车架是整个客车的基体,其功用是支承、连接汽车各个总成的零部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车总体的布置型式。现代很多客车都有作为整车支承的车架,车上绝大多数的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对于由车身骨架承担载荷的客车,称为承载式客车,一般采用桁架式车架结构,现代客车正逐步向这种承载车身形式发展。 车架的结构形式首先应满足汽车总布置的需要。汽车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固定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和部件之间不应发生干涉。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可产生扭转变形以及在纵向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当一边车轮遇到障碍时,还可能使整个车架扭曲成菱形。这些变形将会改变安装在车架上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因此,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为了使整车轻量化,要求车架质量尽可能的小些。此外,降低车架的高度以使得汽车质心位置降低,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这一点对客车来说尤为重要。 客车行业在发展初期,其底盘车架主要始于货车二类底盘的改装,形成了长头客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后来在货车三类底盘上进行改装的过程,并进一步形成专用的客车底盘。后来对车架的结构进行了改变和发展,形成了分段式车架结构的底盘,这样就可以降低城市客车地板的高度,对长途和旅游客车来说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行李舱。随着全承载车身技术的出现,又形成了适应承载车身的不同类型的各种客车底盘,其底盘车架一般采用桁架式结构。 1、三类底盘的车架改装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的客车基本上是以中型载货汽车的三类底盘改装而形成的。不管作为城市客车还是作为长途客车,其地板高度较高,踏步级数一般是3~4级。车架型式大部分采用梯形车架(图5-25),也就是纵梁直通式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外加牛腿(即支撑梁);极少数也采用横梁直通式车架,这种车架为纵梁分段与直通横梁以加强角撑板铆接或焊接而成。纵梁直通式车架和横梁直通式车架都属于直通大梁式车架。尽管承载式车身是大客车车身发展的趋势,但传统的梯形车架由于其所起到的缓冲、隔振、降低噪声和延长车身使用寿命等特点以及生产上的继承性和工艺性等原因,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客车上。 梯形车架的纵梁均为左右对称的整体直通式大梁,纵梁和横梁的连接为铆接或螺栓连接。一般采用槽型或矩形截面,弯曲强度好,且便于安装底盘部件,有些还有加强的副纵梁。为使应力分布均匀,纵梁可设计为变截面形式。根据不同的要求,纵梁设计可以前后贯通,也可前部、中部和后部搭接成不同高度或不同宽度的结构,有些车型受后桥和地板高度要求的限制而在该处设计成稍复杂的弯曲结构。
/
本文档为【客车车身结构及其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