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

2018-09-06 25页 doc 47KB 1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一]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一]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 3 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二] 词七首之一剪梅李清照1084-1155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 27 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作者简介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妇 4 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各家评李清照月上西楼图李清照和《一剪梅》李清照,,,,,约,,,,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今人有《李清照集 校注》《辞海》,,,,年版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 秋洁白如玉的竹席顿生凉意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空中谁寄锦书来雁字鸿雁飞行的队伍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红藕香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红艳的荷花已经凋 5 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探讨研究李清照词的特有语言风格是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试举例简析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而且这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秦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春思宋蒋捷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 6 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拓展阅读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三]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 相关内容: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评解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赏析: 国破家亡孤雁南栖 7 此等沉痛之情纵是花光月影春色 怡人也是排解不了。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 最是一回眸间有无尽娇羞、无尽可人之态。 李清照——《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 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 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8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出语掷地有声正气凛然不让须眉虽身为女子对靖康 之变亦是激愤难当奋笔书之而成此慷慨之音。“至今思项羽” 其英雄气慨令苟安者汗颜抒发一女子爱国情怀。 查看更多>> 李清照诗词鉴赏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四] 教学目标: 9 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诗人是文学创作群体中的特殊存在,他们总能够用最简短、精炼、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语言不似批评家的犀利,不似小说家的戏剧性,不似**家的**,他们的情感细腻,对待生活处处留意,无论看到什么他们都能即兴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自古以来,男性诗人在数量上占了明显的优势,这就让女性诗人、词人的存在显得尤为突出。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描写了更为细致的情感,那一首首小词便是她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在让人折服的同时也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世界,感受她的美、她的醉。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0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到,“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从其词做的成就中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而张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有人已呼叫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的词风轻快明丽,内容上多以写闺间乐事为主;而在南渡之后,词风发生了大的变化,多表达国破家亡带来的辗转生活,其间流露出的情感沉哀入骨,词情凄黯。这首词写于她与丈夫赵明诚婚后不久,夫君被迫远行,李清照为了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相信经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少关于描写相思之情的作品,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个人认为这首词中描写的情愫才是最动人、最贴切的,也相信大家会喜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具体研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 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景,客观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情,主观 2 、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 12 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 13 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读者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14 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 15 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三:课文小结 本问的写作特点: 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四:作业 16 背诵全词。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五] 李清照《一剪梅》 一、新课导入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二、走近作者 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 17 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的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集》。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被誉为“一代词宗”。 她的作品主要有: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漱玉词》。 三、题目解析 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四、内容理解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披肩,独自登上木兰小舟。 18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啊也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 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 涌上心头~ 五、写作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这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 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之。” 六、 把握诗歌:一)、上阕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 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19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 明确: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20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鸿雁传书的遐想,不管白 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小结------上阕 21 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 。 二)、下阕 1、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 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 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22 •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 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 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小结:下阕 以抒情为主, 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相思之情。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七、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 含“愁”名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薄雾浓云词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3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篇六]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 24 书。 词牌 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 25 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 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因此,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 26 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 27 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 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 28 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 29 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 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读者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 30 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 31 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 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 32 做到。 33
/
本文档为【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