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护理学 教案

2017-09-15 30页 doc 56KB 1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护理学 教案中医护理学 教案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首页】 课程名称 中医护理学 授课专业 护理 班级 03级 课程编号 50209720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 课程教学 28 学 分 数 4 总学时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 出版社及 科技出版社陆付耳 教材名称 作 者 基础中医学 刘沛霖 出版时间 2003年 指定参考书 ...
中医护理学 教案
中医护理学 教案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首页】 课程名称 中医护理学 授课专业 护理 班级 03级 课程编号 50209720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 课程教学 28 学 分 数 4 总学时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 出版社及 科技出版社陆付耳 教材名称 作 者 基础中医学 刘沛霖 出版时间 2003年 指定参考 作 者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临床医学院 授课教师 李宁 职 称 讲师 单 位 中医教研室 授课时间 2006.2.20,6.9 注:中( )选项请打“?”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周,第1次课 2006年2月20日 备 注 章 节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学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目 2、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和成就 的 3、熟悉“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重要意义 及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概要介绍 20分钟 1、中医学的历史及人文背景 (1)中医学发展的历史纵观 25分钟 (2)孕育中医学术的人文背景 2、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中医理论 (2)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35分钟 (3)记录手段的非损伤及安全性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2)恒动观念 10分钟 (3)辩证观念 4、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展望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学 重 辩证论治 点 与 难点:中医恒动观念 难 点 启 1、中医学的特点是什么, 发 提2、你们认识的中医学是什么, 问 1.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外 2. 整体观念 Concept of holism 语 要3. 辩证论治 Bianzheng lunzhi 求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2周,第2次课 2006年2月27日 备 注 章 节 第二章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1、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 学 2、掌握五行学说的概念 目 3、了解阴阳学说理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的 4、熟习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及 5、了解五行学说理论在医学生的应用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阴阳学说 40分钟 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基本概念;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阴阳与自然变化规律; ?阴阳的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互根作用、消长和平衡、转 化 10分钟 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预防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1、五行的基本概念 30分钟 2、事物的五行归类 3、五行的生克关系:相生、相克、相侮、相乘 10分钟 4、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学 五行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重 点 难点:阴阳的相互关系 与 难 五行的生克制化、相乘、相侮概念 点 启1、自然界阴阳的现象有哪些, 发2、事物之间的生克关系(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关系)的哲提 学观念与现实意义, 问 1. 阴阳互根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外2. 阴阳对立制约 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语3. 五行 Wuxing(the five elements) 要 4. 五行生克 inter-promotion and inter-restraint among the five 求 elements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3周,第3次课 2006年3月6日 备 注 章 节 第三章 脏腑学说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1、掌握藏象及脏腑学说的概念 教 学 2、掌握五脏的生理概念 目 3、掌握六腑的生理概念 的 4、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情志的关系 及 5、了解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藏象、脏腑的概念;脏与腑,及奇恒之腑各自的特点 15分钟 二、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45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统血; 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三、六腑的主要功能 20分钟 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和化物; 3、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传导变化之官 4、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5、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元气、水液运行通道 6、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藏尿液,变化出之; 四、七恒之府的主要功能 10分钟 1、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1页 备 注 重点: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的基本生理概念内容 教 学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基本生理概念内容 重 点 难点:中医脏腑概念与西医脏腑概念内涵、外延的相区别性 与 心藏神、肝主疏泄、胆主决断的理解 难 三焦腑器的理解 点 启1、中医心的功能与西医心的功能区别是什么, 发2、脾的功能是什么, 提 3、胆的概念是什么, 问 1. 藏象 Zangxiang (viscera and their manifestation) 2. 心主神 controlling the mind 外3. 肺通调水道 The regulation of water passage 语4. 脾统血 To command blood 要5. 肝主疏泄 Shu-xie in Chinese means to dredge and smooth the 求 route of something 6. 肾藏精 stores essence, qi, yin and yang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4周,第4次课 2006年3月13日 备 注 第三章、 脏腑相关学说 章 节 名 称 第四章 气、血、津液学说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1、掌握五脏之间的相互生理关系特点 教 学 2、掌握气、血、津液的各自生理功能特点 目 3、掌握气、血、津液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特点 的 4、了解六腑、脏腑之间的生理关系 及 5、熟悉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特点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五脏间的相互生理联系特点:包括 10分钟 心与肺、心与肝、心与脾、心与肾、肺与肝、肺与脾、肺与肾、肝 与脾、肝与肾等 二、气: 35分钟 ? 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气的功能;?气的运动形式; ?气的分布与分类 15 三、血: ? 血的概念;?血的生成;?血的功能;?血的运行 四、津液 20分钟 ?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 10分钟 五、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 ?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血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页 备 注 重点:心、肝、脾、肺、肾等五脏间的生理联系特点 教 学 气、血、津液基本生理功能内容 重 点 难点:中医学“气”的概念,气的来源及分类 与 中医学人体“津液”的代谢过程 难 点 启 1、气与血的关系如何, 发 提2、人体津液代谢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问 1. 元气 yuan-qi(primordial qi) 外2. 宗气 zong-qi(the pectoral qi) 语3. 卫气 wei-qi(defensive qi) 要 2. 营气 ying-qi(nutrient qi)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5周,第5次课 2006年3月20日 备 注 章 节 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1、掌握中医病因、病机的定义、特点; 学 2、掌握六淫邪气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目 的 3、熟悉七情概念及七情致病的特点; 及 4、了解疠气、饮食劳倦致病特点; 要 5、了解中医病机演变的基本规律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中医学病因学概述 5分钟 二、外感致病因素——六淫 30分钟 ? 六淫的概念,与六气的相互区别,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病邪定义与致病特点 三、七情:定义、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及七情致病的特点 15分钟 四、饮食、劳逸致病的特点 5分钟 五、痰饮、瘀血的形成与各自致病的特点 15分钟 六、疬气的定义、致病特点 5分钟 七、病机概述 15分钟 1、正邪相争病机介绍:正邪相争与发病;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 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2、阴阳失调病机介绍:阴阳失调与发病;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3、常见气机失常病机简介 第1页 备 注 重点:中医病因学特点 教 学 六淫致病特点 重 点 难点:中医学“外感六淫”病因学的概念 与 风、湿、寒、暑、火、燥六淫邪气的取象比类的致病特点研究 难 点 启1、何谓病因学,西医病因学的特点是什么, 发2、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有哪提 些特点, 问 1. 六淫 The six climatic factors 外2. 七情 Internal impairment due to seven emotions 语 3. 劳逸 Overwork and over-rest 要 求 4. 痰饮、瘀血 Diseases caused by phlegm, rheum and blood stasis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6周,第6次课 2006年3月27日 备 注 章 节 第六章、 中医四诊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1、掌握中医诊断学概念与特点; 学 2、掌握望诊——舌诊的临床意义; 目 的 3、掌握切诊——脉诊的临床意义; 及 4、熟悉中医问诊特点; 要 5、了解中医闻诊、望诊五色的基本规律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中医诊法概述: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 10分钟 二、望诊的概述 15分钟 (1)望神 (2)望五色 (3)望舌概述:望舌苔的方法与意义;望舌质的方法与意义; 20分钟 舌诊的临床意义 三、闻诊的临床意义 5分钟 四、问诊的中医特点,介绍中医“十问歌” 10分钟 五、中医切诊 1、脉诊:脉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脉诊的部位与方法;正常脉象25分钟 的鉴定;最常见几种病脉象与临床意义 2、中医腧穴按诊临床意义; 5分钟 第1页 备 注 重点:中医舌诊特点、临床意义; 教 学 中医脉诊特点、临床意义; 重 点 难点:中医学“望神”的概念; 与 五色变化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 难 点 启 1、何谓神, 发 提2、五色应五行的关系, 问 1. 望神 observing vitality 外 语2. 舌诊 tongue observation 要3. 脉诊 Palpation Examination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7周,第7次课 2006年4月3日 备 注 章 节 第七章、 辨证论治与八纲辨证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学 1、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概念与特点; 目 的 2、掌握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 及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辩证的概念,证的概念,论治的概念,辩证和论治的关系; 15分钟 二、辩证与辩病的关系、辩证论治与辩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 10分钟 三、八纲、八纲辩证的概念、意义 5分钟 1、表里、表里辨证、表证、里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15分钟 义; 2、寒热、寒热辩证、寒证、热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15分钟 义; 3、虚实、虚实辩证、虚证、实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15分钟 义 4、阴证、阳证、阴虚、阳虚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义; 15分钟 一、 二、 三、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辨证论治的概念 学 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 重 点 难点:表证、里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自内涵及相互鉴别要点; 与 难 点 启 1、中医学特点是什么, 发 提2、阴阳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问 外1. 八纲辨证 the 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语2. 寒热辩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cold and heat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8周,第8次课 2006年4月10日 备 注 章 节 第八章 病邪辨证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学 1、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目 2、掌握郁证、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痰证的致病特点 的 及 3、熟悉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火证。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10分钟 二、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10分钟 三、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10分钟 四、暑、燥、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5分钟 五、血瘀证 15分钟 1.血瘀证的概念 2.血瘀证的病因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 4.气滞证和血瘀证疼痛的鉴别 六、痰证 12分钟 1. 痰证的概念 2. 痰证的病因 3. 痰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分析 七、气滞郁证 8分钟 1.气滞证的概念 2.气滞证的病因 3.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分析 八、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火证的概念、临床表现,10分钟 及与外感六淫病邪致病特点的病因病机的区别。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风证、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学 重 点 难点:实证、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与 难 点 启 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发 提2、什么是血瘀证, 问 实证 excess syndrome 外 气滞证 stagnation of Qi 语 要血瘀证 blood stasis 求 湿阻证 retention of dampness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9周,第9次课 2006年4月17日 备 注 章 节 第九章、 虚损辨证、脏腑辨证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1、掌握虚证的辩证要点; 学 2、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 目 3、熟悉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的 4、熟悉五脏——心、肝、脾、肺、肾等主要临床辨证表现特点; 及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15分钟 一、虚证的概念、病因、辩证要点 二、气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10分钟 三、血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10分钟 四、阴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10分钟 五、阳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10分钟 六、脏腑辨证概述 5分钟 ?心与小肠病辨证:心血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6分钟 6分钟 ?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6分钟 ?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6分钟 ?肝与胆病辨证:肝阴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6分钟 ?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第1页 备 注 重点:中医辨证——虚证辨证要点、临床意义 教 学 脏腑辨证概念、临床意义 重 点 难点:中医学“虚证”的辨证要点,与“实证”的鉴别 与 难 点 启1、什么是辨证论治, 发2、什么是阴阳, 提 3、八纲辨证的内容, 问 外1. 脏腑辨证 viscer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语2. 脾气虚证 spleen Qi deficiency 要3. 肾精不足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2周,第10次课 2006年5月8日 备 注 章 节 第十章、 治疗原则、中药概述、方剂概述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1、掌握中医治疗原则的特点; 学 2、掌握中药“气味”临床意义; 目 的 3、熟悉中药“七情”意义; 及 4、熟悉方剂概念,中医方剂的临床优势;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5分钟 一、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0分钟 二、治未病的概念:未病先防的概念与方法;既病防变的概念与方 法 15分钟 三、治病求本的概念,三因制宜的概念与原则、病治异同的概念与 原则 10分钟 四、八大法的含义与适应证 30分钟 五、中药概述: ? 四气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 五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 四气、五味的相互关系; ? 毒性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 七情的概念及常见七情配伍情况 10分钟 六、方剂基本知识: ? 方剂的组成原则; ? 方剂的组成文化 ? 用量及服法 第1页 备 注 重点:中医治疗原则特点 教 学 治未病的特点 重 点 难点:中医学治则“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与 中药“气味”的药性研究特点与临床意义 难 点 启 1、何谓“气”,“气”的生理作用特点是什么, 发 提2、何谓“毒”, 问 1. 标本治则 Distinguishing the Primary From the Secondary 外 语2中药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要 3. 治未病 following the prognosis of a disease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3周,第11次课 2006年5月15日 备 注 章 节 第四章、 经络学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1、掌握经络的概念; 学 2、掌握十二经脉命名、走行规律、交接原则及表里络属关系; 目 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运用; 的 4、熟悉络脉概念及其生理作用。 及 要 5、了解十五络名称。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15分钟 一、针灸医学的概念与基本特点。 10分钟 二、“经络”的概念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讲解。 三、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十二经脉命名原则、十二经脉的走35分钟 向及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体表及体腔的分布规律、十 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及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特点及 顺序; 四、络脉的概念及十五络名称介绍、络脉的生理功能介绍。 10分钟 5分钟 五、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 15分钟 六、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及临床运用介绍。 第1页 备 注 重点:中医经络学概念、特点 教 学 十二经脉的基本知识 重 点 难点:中医学“经络”的概念 与 十二经脉的流注特点、表里络属关系 难 点 启 1、神经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发 提2、阴阳、五行的概念是什么, 问 1. 经络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外 语2. 表里络属 Interior-Exterior relationship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4周,第12次课 2006年5月22日 备 注 章 节 第十五章,2(针法灸法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一、了解针具的分类及针刺前的准备。 学 二、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四种)、角度与深度、行针与得气。 目 三、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的 四、掌握灸法的分类和作用。 及 要 五、熟悉其他针灸法:火罐、头针、耳针、电针等。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5分钟 一、针法的起源与发展。 10分钟 二、针具的分类、针刺前的准备,练针要领与练习方法, 消毒注意事项。 三、指切进针法与挟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与提捏进针法25分钟 的介绍。 四、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临床上的认识。 5分钟 五、行针手法的介绍:提插手法与捻转手法。 5分钟 10分钟 六、得气的概念与意义。 15分钟 七、针刺异常情况的概念、及晕针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方法、 其他常见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八、灸法的介绍,着肤灸的概念、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和禁20分钟 忌症、艾条灸的概念、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针刺操作过程、特点、临床意义 学 灸法的临床意义 重 点 难点:针刺得气的概念与意义 与 难 点 启 1、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病生机理是什么, 发 提2、热能对人体的作用, 问 1. 刺灸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外2. 毫针刺激 MANIPULATION OF THE FILIFORM NEEDLE 语 3. 提插捻转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of the Needle 要 求 4. 得气 The arrival of qi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5周,第12次课 2006年5月29日 备 注 章 节 第十五章,1(经络腧穴总论、腧穴各论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一、掌握腧穴的概念。 学 二、掌握腧穴的分类与定位取穴规律。 目 三、熟悉腧穴的主治作用。 的 四、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约6个左右的定位、主治规律。 及 要 五、了解10个左右腧穴的定位。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腧穴的起源与发展简介。 5分钟 二、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方法与意义,重点介绍三类腧穴的概15分钟 念。 三、腧学的定位原则与四种临床主要取穴方法讲解,重点介绍骨度15分钟 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四、腧穴的生理作用。 5分钟 五、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定位、主治。 5分钟 六、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8分钟 七、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8分钟 八、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8分钟 5分钟 九、手少阴心经神门穴的定位与主治特点。 十、手太阳小肠经听宫穴定位、主治与刺灸方法。 5分钟 十一、足太阳膀胱经五俞穴、委中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11分钟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 腧穴的概念、分类与取穴定位方法。 学 十二经脉主要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与定位取穴方法。 重 点 难点:腧穴的概念、分类 与 腧穴骨度分寸法 难 点 启 1、什么是穴位, 发 提2、什么是经脉, 问 外1. 腧穴 Acupoints 语2. 骨度分寸法 Bone-length Measurement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16周,第13次课 2006年6月5日 备 注 章 节 第十五章,3(常见病针灸治疗 名 称 授 课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2 方 式 时数 教 学 1、临床常用腧穴约6个左右的定位、主治规律。; 目 的 2、熟悉针灸处方的原则。 及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 一、足少阴肾经复溜穴与涌泉穴的定位、主治。 5分钟 二、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10分钟 三、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的定位、主治。 5分钟 四、足少阳胆经风池穴、阳陵泉穴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刺灸方10分钟 法。 五、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定位、主治。 5分钟 六、督脉的百会、水沟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15分钟 七、任脉的关元、中脘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 15分钟 10分钟 八、针灸处方选穴原则 10分钟 九、针灸处方配穴原则。 5分钟 学期总结 第1页 备 注 教 重点:重点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特点 学 针灸处方原则 重 点 难点:针灸治疗机理 与 难 点 启 何谓治则,中医的主要治则有哪些, 发 提 问 1. 针灸治疗原则 General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外 语2. 处方选穴 Point Prescription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2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首页】 课程名称 基础中医学 护理 03级 授课专业 班级 课程编号 50209720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 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授课方式 考试(? );考查( ) ( ? ) 式 课程教学 学 分 32 2 总学时数 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 出版社及 陆付耳 科技出版社 教材名称 作 者 基础中医学 刘沛霖 2003年 出版时间 指定参考书 作 者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毛兵、孙德明、教授/中西医结合教授课教师 杨晓岚、朱林、职 称 单 位 讲师 研室 马建昕 2006.6.19 授课时间 注:表中( )选项请打“?” 第1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 10 周, 第 10 次课 06 年 4 月24日 备 注 章 节 中西医结合病房见习 名 称 授 课 教 学 理论课( );实践课(?);实习( ) 2 方 式 时 数 教 学 1. 掌握中医望诊,特别是望舌诊的的临床意义及方法。 目 2. 掌握中医脉诊的临床意义与运用方法。 的 3. 了解中医诊疗的过程。 及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小组讨论要求介绍 1. 带习教师整体复习中医四诊的特点与运用方法,重点20’ 突出舌诊与脉诊的知识; 2. 带习教师介绍实际患者,同学分组(5组)学习中医四60’ 诊资料的收集,并讨论汇总与老师进行病情资料讨论, 加强感观认识; 3. 老师对学生表现及进行讲评总结 10’ 90’ 第2页 备 注 重点:1. 中医望诊、重点是望面五色、舌诊临床意义。 教 学 2. 中医脉诊临床意义。 重 点 难点:1. 五色的变化与临床疾病间的生物学基础。 与 2. 脉诊的体会。 难 点 1(五行与五色的对应性, 启 发2(平脉的特点,脉象从几方面体会, 提 3(望舌诊包括几部分, 问 外 语同理论授课要求。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分组见习 学 手 辅助教具:多媒体、见习大纲 段 参 《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 考 《中医内科学》 资 《中医护理学》 料 第3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首页】 课程名称 基础中医学 护理 03级 授课专业 班级 课程编号 50209720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 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授课方式 考试(? );考查( ) ( ? ) 式 课程教学 学 分 32 2 总学时数 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 出版社及 陆付耳 科技出版社 教材名称 作 者 基础中医学 刘沛霖 2003年 出版时间 指定参考书 作 者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讲师/中西医结合教授课教师 李宁、吴滨 职 称 单 位 教授 研室 2006.6.19 授课时间 注:表中( )选项请打“?” 第1页 四 川 大 学 教 案 【医 科】 周 次 第 17 周, 第 17 次课 06 年 6 月 12 日 备 注 章 节 针灸科门诊见习 名 称 授 课 教 学 理论课( );实践课(?);实习( ) 2 方 式 时 数 1、掌握毫针进针的全过程与艾灸的操作过程。 教 学 2、掌握针刺过程中的意外症状表现。 目 3、了解针灸诊疗的过程。 的 4、通过两两同学间相互针刺练习体会得气的感觉,从而及 实践理解理论“得气”的描述。 要 求 时 间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分 配 1、带习教师通过实际病例操作向同学介绍毫针进针方法、25’ 行针方法及观察患者针刺后的医患配合情况; 2、带习教师通过实际病例操作向同学介绍艾灸的操作过程15’ 及临床注意事项 3、同学两两一组在带习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毫针针刺练40’ 习,实践体会理论课内容。 4、老师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讲评总结 10’ 90’ 第2页 备 注 重点:1. 毫针的进针与行针。 教 学 2. 针刺异常现象的识别(尤其病情观察)和首要的抢重 救措施。 点 与 难点:1. 针刺得气的概念与体会。 难 2. 针刺深度的掌握。 点 1(常见进针的四种手法是什么, 启 发2(晕针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提 3(艾灸的分类有哪些, 问 外 语同理论授课要求。 要 求 教 教学方法:分组见习 学 手 辅助教具:针灸用具实物、床旁见习患者 段 参 石学敏.针灸学(第六版)[M].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考 资 料 第3页
/
本文档为【中医护理学 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