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宜兴习俗

2013-03-27 11页 doc 45KB 1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2262

暂无简介

举报
宜兴习俗岁时习俗          一、过年(春节)农历(下同)正月初一是宜兴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人衣着全新,相互见面说吉利话,不准说脏话。清晨,由男主人第一个开门,放炮仗,然后烧团子、赤豆粥,端给女人吃,表示对妇女一年四季操劳的答谢。年初一,首先向祖宗神位拜年,然后向自家长辈拜年,一般不出门。初二,出门走亲访友,但必须先拜舅父的年。初三至初五,新嫁娘夫妇由妻兄弟领回拜娘家年,长辈家分别轮流请客,称“待新官人”,“请新娘子”,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拜年客上门,一般都留吃新年饭,约至正月半结束拜年。拜年时,见面互道“恭喜发财...
宜兴习俗
岁时习俗          一、过年(春节)农历(下同)正月初一是宜兴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人衣着全新,相互见面说吉利话,不准说脏话。清晨,由男主人第一个开门,放炮仗,然后烧团子、赤豆粥,端给女人吃,表示对妇女一年四季操劳的答谢。年初一,首先向祖宗神位拜年,然后向自家长辈拜年,一般不出门。初二,出门走亲访友,但必须先拜舅父的年。初三至初五,新嫁娘夫妇由妻兄弟领回拜娘家年,长辈家分别轮流请客,称“待新官人”,“请新娘子”,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拜年客上门,一般都留吃新年饭,约至正月半结束拜年。拜年时,见面互道“恭喜发财”、“见面发财”,小辈称长辈“身体健康,像老寿星一样”,长辈答“读书聪明,像老虎一样”。      二、正月十五宜兴称“过正月半”(元霄节),各地出灯,故又称“灯节”,并有灯谜、高跷、龙灯、马灯、狮舞等民间游艺,著名的宜兴“十番锣鼓”响彻云霄。灯会最盛莫过于徐舍美樨村。宜兴城在城隍庙演元宵戏,民间彻夜尽欢,称为“闹元宵”。妇女可以结伴赏灯,以三更为度。宜城镇于1982、1983年组织了大规模的提灯会。      三、二月初二为“土地菩萨”生日,家家有荠菜馅团子接“灶君”。城乡竞为“土地会”,多演“人丁戏”,祈求人口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四、二月初八“祠山菩萨”生日。张渚有祠山殿,祀汉张渤治水有功。俗传祠山有风山、雨山、雪山三个女儿迎送宾客,请客风、送客雨。张渚、鼎山有庙会,演双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欢女喜”。解放后已停止。      五、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者,都给树枝扎红绸条或红纸小旗,名为“赏红”,现已为植树节取代。      六、清明家家门上插柳条,青少年放纸鹞。清明前上坟扫墓,飘纸钱,家家做“羹饭”祭祖。解放后改祭扫烈士墓,宜城镇每年组织各界去太隔烈士扫墓。近年来,以飘纸钱祭祖的形式又渐恢复,农村有些地方还折纸烧锭。      七、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俗传佛祖释迦牟尼生日,各寺院以香汤浴佛,称“浴佛节”。又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出其母,此俗传至今。      八、夏至吃馄饨,吃罢称体重,今后者已废。      九、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插苍蒲、艾叶,堂中挂钟馗像,以镇妖除害。小孩以五 彩线编花网袋挂颈项,内装煮熟的鸡、鸭蛋,眉心画王字,胸挂老虎头、鸡心,着虎头鞋,以驱妖避邪。早上吃粽子,房间里喷雄黄酒,用艾叶熏壁角,祭神,演《白蛇传》,赛龙舟。农村“斋牛栏”“供圈头”,求六畜兴旺。宜兴又传周处斩蛟,其母包粽子给他做干粮,吃粽子一直传至今。      十、六月十九宜兴俗传为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蒸馒头互赠,以纪念明末兵备道张一清屯兵法藏寺,为免宜兴屠城,暗透消息,使全城免遭杀戮而自己身亡,其行辕后改为“张公庙”。吃馒头之俗传至今。      十一、七月半宜兴称“中月节”,相传为鬼节。这天家家做羹饭祭祖,焚烧纸钱济孤魂苦鬼。寺庙做忏事,扎彩船,唱戏,奏鼓乐,晚上放河灯,超度溺死小鬼,祈求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十二、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菩萨的生日,相传将放出的小鬼收回地狱。佛寺举行仪式斋僧施食,民间在空地或院内砖隙插地香,纪念地藏王诞辰,祈求死后早日超生。解放后已停止。      十三、八月半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家人与至友亲朋团圆的节日,亲友备礼品贻赠。宜兴有吃糖芋头、糖藕的习俗,中午请女婿、寄儿女吃团圆饭,晚上以月饼、红菱、石榴、柿子、芋艿置场头小桌赏月,沿袭至今。      十四、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劳动人民喜庆当年丰收和预祝来年丰收的节日。宜兴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惯,俗传登高避灾,以至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沿袭至今。      十五、十月朝(初一)旧有祭祖、上坟的习俗,上坟时备纸衣、扎纸屋,在墓旁烧化,供以糯米敷芝麻的“糍团”为祭品。此俗农村较盛,现除吃“糍团”外,其余活动基本停止。      十六、冬至是做“羹饭”祭祖、敬神的大节。宗祠祭祖后吃“祠堂酒”。解放后一般只吃冬至酒,以庆丰收。      十七、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家最隆重的节日。民间取香谷、芋艿、花生米、豆类、干果、蔬菜等煮粥吃,沿袭至今。      十八、大年夜十二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俗称“大年夜”,中午吃馄饨,做“年夜羹饭”祭祖,晚饭前贴春联、门神、年画,“供天地”、“请蛮家”,焚化锡箔纸钱后吃“年夜饭”,用石灰在门前画弓箭驱鬼神,谓“平升三戟(级)”,再用石灰水在场头上写“恭喜发财”、“黄金万两”,以利初一开门大吉,然后关门请“利市”,放爆竹谓“封门”,忌再开,特别忌女人叫门。炒花生、瓜子等谓“炒干果”,长辈付家人压岁钱,子夜吃“守岁酒”,用各种形式欢娱,甚者通宵达旦。解放后,除贴春联,吃守岁酒等外,其余迷信习俗大多停止。进入80年代以来,电视逐渐普及城乡,一般都是边吃守岁酒,边看电视节目。至新年钟声敲响时,爆竹、焰火齐放,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生活习俗     一、饮食   宜兴历来以大米为主粮,一日三餐,二粥一饭,有时吃菜粥、菜饭,以面食调剂口味,夏收后面食较多。农村夏季午后晚饭前增加一顿称“吃点心”,忙时上午加餐称“上昼餐”或“腰餐”。解放前,贫苦农民食不果腹,惟新谷登场吃个“稻场饱”,冬闲一日二餐。解放后,除1959--1961年外,皆得温饱。1979年以来,农村生活逐渐好转,饮食由吃饱转向吃好,并讲究营养。   [平时菜肴]冬春以大白菜、芹菜、大蒜、塌菜、油菜、韭菜、毛笋、莴苣、长白萝卜等为主,夏秋以长豆、扁豆、刀豆、毛豆、番茄、茄子、菜椒、小青菜、菠菜、蒿菜、冬瓜、丝瓜等为主,以葱姜、芫荽调味;夏天发苋菜、蚕豆子、蒜苗为时鲜。荤菜以猪肉为主,以鸡、鸭、鹅、蛋品及牛羊肉为辅。水产以毛蟹、银鱼、白虾为秋令时鲜,山区以雁来蕈为时鲜,山区渎边有野鸡、野兔、野山羊、黄雀、野鸭等野味,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取其当地特产待客,部分成为酒席佳品。   城乡习惯食用长年老菜,春季腌制芥菜,秋冬用大缸腌制白菜、雪里蕻,用瓮头腌制萝卜干、风菜。   [民间酒宴]一般用于婚丧喜庆,其中丧事稍简。民国期间,除富商士绅外,酒席一般在家中办理。解放后,逐渐请厨师掌勺,一般以猪肉为主,开席为四拼盘,后上头菜,讲究称“软底子海参”,再上各种热炒,中间必须有整鸡、甜饭、红烧鱼上后,准备干杯吃饭。菜肴丰盛与否,视主人经济而定。近年来,讲排场,摆阔绰,互相攀比,拼盘数量增多,富裕之家,改变以肉类为主的旧习,增加水产品比重。酒席桌子摆法,须将桌缝与门向垂直,一般将桌子摆成“品字开”、“梅花形”,座次严格按尊长亲疏而定,首席必让给娘舅,方桌每桌8人,以面对大门的左手席为首席,圆桌每桌10人,以面对大门为首席。近年改圆桌不分大小,也不必谦让。   二、服饰宜兴四季明显,民间服饰分春秋、夏、冬装。 [衣服质地]民国时期,农村多着手工纺织的土布,厂布用来做出客衣,上套衣料只有乡绅富家使用。解放后,花洋布、卡其、呢绒、毛线逐渐为劳动人民享用。60年代后期化纤混纺布兴起。70年代化纤布占领城乡市场,并有毛、粘、涤、维棉混纺广泛为群众衣着,挺刮美观,花色翻新。80年代,绸布呢绒各种服装,式样新颖,色泽艳,城乡人民任意选购。   [款式]民中期间,男式多为对胸襟短衫,冬天多着大襟长衫、长袍,乡绅外罩马褂,因季节而分单、夹、棉,分别称“长褂子、夹袍子、棉袍子”,全为布钮扣。裤子都为大腰裤,秋加夹裤,冬加棉裤。解放初,青年服装变化尤为明显,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青年装,内衣有四卫套、球衫、衬衫。现在,青年外装渐趋西装三件套,茄克衫、牛仔衫裤、猎装等,中山装仍是中老年喜爱的保留式样,内服渐由毛线衣、羊毛衫取代,夏装还是短袖、汗衫、背心、西装短裤,无甚大变化。   民国时期,女的多为大襟褂子、大腰裤,色泽以青蓝黑为主,富家以旗袍为时髦。解放后,改为春秋两用衫、西式裤,农村老年人仍穿旧式衣裤。80年代,女装款式日新月异,春秋以布、呢衣裤为多,青年风行茄克、蝙蝠衫,针织内衣有外穿化倾向,中老年妇女也由单一的一字领的确良卡其两用衫改为西装、毛线外套等。夏装新颖多样,有长袖、短袖、长无袖连衫裙,有的以短袖配裙,中老年习惯穿绸质中短裤短裙。冬装以风雪大衣、呢大衣、滑雪衫、羽绒衫、棉衣裤、呢裤为主,式样有喇叭裤、中裤、西裤、马裤、紧身裤,有的青年妇女还配之以皮靴。   [帽子]民国期间,男子的帽子式样有瓜皮帽、同盟帽(礼帽)、毡帽、猴帽、罗宋帽、工人帽。妇女有月牙帽、剪绒帽和头巾。解放后流行八角帽,未几被解放帽取代,70年代起逐步流行工人帽(压舌帽),老年人也有戴罗宋帽的。   [鞋]民间期间,男女鞋都是自制布料、布底,单鞋为小圆口,棉鞋为2片有鼻梁的。雨鞋是布鞋加桐油,底上钉铁齿,也有皮的,城镇及富户才买胶鞋。解放后,逐步由自制鞋向商品鞋过渡,面料有布、呢、剪绒,底料有布、橡胶、塑料。皮鞋在80年代逐步普及,女皮鞋以高、中跟为主。   [袜]民国期间多为纱袜,少数布袜,且全是长统的。60年代中期始改长统为短统,有尼龙和锦纶丝两种。70年代中后期,年轻女子在夏天好穿透明长统丝袜,或簿型长统尼龙袜。80年代中期起女青年还穿连袜裤。   [饰物]解放前,妇女身上都有些饰物,仅是多少与质地的区别。头上的饰物有扒鎯、簪、头钗、丁香、耳环,城镇富商巨贾的妻女颈部有项链、鸡心,上衣有胸针、胸花,手上有戒指、手镯。富户人家,其小孩有锁片、脚镯。这些饰物大都由金、银、铜、玉、骨、珍珠制成。解放后,除老年妇女发髻上的簪钗外,一般都不戴饰物。80年代以来,中青年妇女逐渐以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金饰为时髦。  三、用具   [家具]多为木制,富家堂前有长台、八仙台、太师椅、方凳,房内有红木雕花床、梳妆台、官箱、大小衣橱。贫者以能应用为满足。解放后,6柱床、中式大小橱为一般群众所有。70年代西式橱,西式床、五斗柜、办公台、八灵台、帆布箱、缝纫机、床头柜进入青年结婚新房。80年代,渐兴西式高低床,并增装饰橱、书橱、挂衣橱,有的置成套组合家具。凳由方木凳逐步为钢折椅、沙发代替,丁山的陶瓷台凳为家庭时髦摆设。   [茶具]宜兴古为茶乡,素有饮茶习俗,城乡都有茶馆,多用丁山紫砂茶壶。富家以名师紫砂及景德镇瓷器壶、杯作为家庭待客之用,农村普及用紫砂大肚茶壶带到田头地边。1958年后撤茶馆,家庭饮茶多用搪瓷杯、陶瓷杯及玻璃杯。80年代后,又广泛应用紫砂茶具,并常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炊具]宜兴城乡厨房都用两眼灶,用张渚鼎泰成冶坊出品的铁锅煮饭、烧菜,铁井罐温水,用丁山砂锅煨炖食品。农村贫户用丁山破缸改制的“行灶”或自制草泥“行灶”,用丁山粗货大缸存水,罐钵之类用于盛物品与调料,大小勺子都系铜质翻砂,锅铲铜、铁质都有。60年代后,城乡广泛使用丁山产的煤球炉,用铝锅烧水煮饭。1984年起,液化气灶开始进入城镇家庭,同时高温搪瓷砂锅、电炒锅、电饭煲开始进入家庭灶间,铲勺逐渐为铝质及不锈钢替代。   [餐具]解放前富家都用景德镇产的碗、碟、杯、盘,甚者用银质筷、盏或象牙筷,贫苦农民只能使用瓦碗、罐,竹筷用张渚、湖父的产品。80年代,城乡家庭逐渐使用成套瓷器餐具待客。 生产习俗     一、造屋   开工前请风水先生看门向,择吉日破土动工,办“开工酒”请作(工)头,上梁时(即安放第一根正梁,如今指梁全部安好),由泥工边说好话边把红绸、炮仗、糕递给梁上的木工,富家加一对金花插于正梁,将红绸绕梁,贴“上梁巧遇紫微星”,屋内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红条,泥木工说“接盘好话”、“上梁好话”,均由作头安排,接上舅家贺送的糕、粽、团、圆(谐高中团圆)开始向东、南、西、北抛散,给围观群众抢拾,放炮仗,主人付工匠“喜俸”。近年,宜兴农村楼房矗起,“抛梁”仪式有增无减,物品加糖果、面包、分币等。屋面盖好称“出水”,亲友送喜幛、“份子”,主人办酒谢客待匠,装修完毕办“进屋酒”,砌好灶头,送邻里“斋灶面”一碗,解放后,农村中造屋多为互助换工。   二、造桥合龙门   宜兴多古典石拱桥,其桥面正中一块大石背面有“腾龙”图案,故称“龙门石”,安放最后这块“龙门石”称“合龙门”。“合龙门”时须择吉时,一般在鸟叫狗吠之时,忌人影合入龙门,合好龙门,即为竣工,演“谢桥戏”一台以撒福,并勒碑于碑亭,上记募捐人名单与开支费用。解放后多为国家或集体造桥,无此等仪式。   三、生产禁忌   种田插秧忌将秧把打在人身上,车水数双忌数“4”(谐“死”),而数“活”,烧陶器点火忌女人上窑,箍桶匠新年第一笔生意忌做“锅盖”(意即财气被子盖住),而必须做桶(谐“通”,即财运亨通),砌屋忌匠人做“关木”(以迷信为内容的恶作剧),忌下首人家屋檐高过自家。 禁忌杂俗     一、过寄   解放前,有的为融洽人际关系将子女过寄结成“寄亲”,有些独子,恐其早夭,择日寄给观音大士,至成婚时须重找个“赎身”寄娘。有的因生肖“相尅”,认定生肖寄娘,寄方须请好寄媒,在端午或中秋履行过寄手续,寄方须带上糕、粽、团、圆和礼品,点香烛叩见寄父母,寄父母给寄子从头到脚换新“回礼”,并写寄单一张。   以此为正式过寄父子关系。在逢年过节务必“尊节”,有谚语道:“寄妮亲,有来有往亲又亲,无来无往路边人。”   二、分家   民国期间,宜兴家庭一般以儿子成婚后,仍在一家生活,婆媳、妯娌有分歧、口角后,即行分家,把家中资产分若干份,应请舅父到场决定,房屋规定哥东弟西。解放后,农村一般结婚后即分家,按债务、口粮平摊,并规定父母的供养。   三、祭祀   民国时期,这些习俗在农村,渔家较盛行。解放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鬼神,祭祀之风渐趋消失。80年代祭祀活动又逐渐在农村兴盛起来。   [祭神]正月初五,祭路头(财神)生日,商界请“利市”,桌供白面、汤团、乌塌菜头,中堂挂财神纸马,点香烛叩头后门前烧化,放鞭炮,一般在天亮前后,生怕财神被别人接去。二月初二,招猛将,土地菩萨生日,为祈五从丰登。二月初八,祭家堂(祠山)菩萨,求保全家平安。三月廿八,以王茂公桥东岳会祭黄飞虎,四乡八镇前往赶集看会。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生日,祈死后早日超生。十二月廿四,祭灶神,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农村供圈头,求六畜兴旺;敬“灵官”,求蚕花茂盛。祭蛮家(宅家)神,是对家蛇神物的供奉,供时,在米房里或米桶上放米粉做的人头蛇身像,祈求仓米不少,全会增加。家里发现了蛇,非但不打,而且要烧香敬它,以保住宅安全。   [祭祖]一般在清明、冬至、七月半、十月朝,列供品祭祖,民间称“做羹饭”。一般以祖宗辈份分桌,桌上备肉、鱼、青菜、豆腐,列酒盅、筷,斟水称“杜缸酒”,点香烛,供纸马,子孙叩头,不准小孩碰登,唯恐惊动祖先,烧化锡箔纸锭,以求祖宗保佑。 宜兴谚语     一、生活谚   有志勿在年高   三家人家合只牛,牵来牵去剩个头   千金难买心中愿   只有千里的人情,没有千里的威风   礼多人勿怪   一句话说到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水牛背上拔根毛。(意为微不足道)   穷贪富,富不爱   好歇要做,好吃要饿。   屋有千间,总少一间。   跟好道学好样。   自小看看,到老一半。   贪小利屙大痢。   秧好稻好,娘好妮好。   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忙忙碌碌,吃鱼吃肉。   小猪吃奶,轧勿上档。   人要面孔树要皮。   邻舍好,赛金宝。   勤俭节约,知足常乐。   无病就是福。   做贼偷菜起,赌钱丁背始。   人勤土变金,人懒地生草。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抽头聚赌,胜如杀人放火。   若要人敬己,必先己敬人。   要知山上路,须问樵柴人。   穷人不生病,就是交好运。   好记心,勿如懒笔头。   一年亏空十年穷,十年亏空一世穷。   早起三日当一工。   二尺二寸手臂,自创自立。   勿要求人落下风。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话多不灵,食多无味。   身上穿得绸披披,家里没有夜饭米。   打劫一半,火烧全无。   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饭后百步,胜开药铺。   越吃越馋,越歇越懒。   硬树自有硬虫钻。   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   严是爱,宽是害。   扁担是条龙,一生世吃勿穷。   蚂蚁搬空泰山。   樵了一冬柴,煮锅烂巴饭。(旧社会穷人入不敷出)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叫化子上阶沿,得一步进一步。   满饭好吃,满话难讲。   舌头打个滚,叫人不蚀本。   有话不在多说,有理不在声高。   金张渚,银湖父,折只本,上戴埠。   灶窠划划断,不缸挑挑满。  生产谚   白土头,白土头,一亩粮食一箩头。   稻上场,麦进仓,黄豆挑在肩胛上。   春天不懒散,秋天多一担。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下就见钱。   四月半,姑娘嫂嫂忙养蚕。   养猪蚀本田还债。   正月金埂,二月银埂,三月塌埂。   清明断浇,谷雨断撩。   (意指做埂应抢早)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暖来麦要寒。   人怕老来穷,麦怕老来风。   立夏西风,小麦精空。   人靠桂圆红枣,稻靠河泥水草。   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   芒种芒种,一齐要种。   霉里芝麻莳里豆,小暑里头种赤豆。   夏至端阳前,坐只种年田。   头耥抢,二耥养。   三莳三送,圩田白种。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夏天多拔一棵草,冬天好多吃一饱。   秋前勿搁稻(干田),秋后要懊恼。   处暑头上落白米。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   立冬种,收把种。   重阳无老少,霜降一齐倒。   三、经商谚   一分行情一分货。   一回生,二回熟。   一回上当,两回心亮。   三句话不离本行。   百货中百客,好货迎远客。   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   面带三分笑,生意跑不了。   人无笑脸勿开店。   不怕店门小,就怕货勿好。   生意不成人情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中了旱客,不中水客。   随行就市,将本求利。  穿靴戴帽,各有所好。   柜台站几年,见人能相面。   打来骂来,蚀本不来。   往来要记帐,事后免思量。   人靠衣装,货靠包装。   衣不差寸,鞋不差分。   生意做独市,商品卖三俏。   四、气象谚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   鸡愁风,鸭愁雨。   霜下东风一日晴。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焐三春,冻八月。   惊蛰未蛰,一百廿天阴湿。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三月三,单衣衫。   五月南风发大水,六月南风井底干。   春冷剥老牛。   大暑小暑,热煞老鼠。   小暑头上一声雷,半个月黄梅倒过来。   处暑难逢十日阴,白露难逢十日晴。   东霍霍,西霍霍,明朝转来热霍霍。   西风腰勒硬,西风到夜歇。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阳,一冬阴。   十月中,梳头吃饭工。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地方歇后语     寿星唱曲——老调   冬天的洋葱——芯(心)不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长凳头上供鸭子——危险   铁匠做官——只讲打。  杀猪佬(屠宰手)敲大门——要命。   瘌痢头戴花——自要好。   石灰船上失火——无救。   胸前头挂钥匙——开心。   砌屋请到箍桶匠——外行。   烟囱管里挂钩子——钓星(心)火。   折脚黄牛耕田——脱犁(离)。   嘴上抹石灰——白讲。   板刷子没毛——有板有眼。   鸭吃砻糠——空欢喜。   江西人搭碗——自顾自。   狮子大开口——胃口不小。   大年夜打浆——贴(铁)对(意指一丝不差)。   黑狗困勒灰堆上——看它不出。   两个哑巴困一头——无话讲。   戏台上的胡子——假佬。   八十岁学吹鼓手——太晚。   算盘珠子——拨拨动动。   瞎子当秤——勿放在星(心)上。   丁山的茶壶——好一张嘴。   痨病鬼开药店——带吃带卖。   祝陵人相打——齐上。   巷弄里拖木头——直来直去。   长桥背上认老子——瞎叫。   歪嘴吹波螺——多多又多多。   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   青石板上掼乌龟——硬碰硬。   张天师给娘打——有法(法术)变无法(办法)。   苍蝇掐了头——团团转。   肉骨头敲鼓——荤(昏)咚咚。   聋子的耳朵——摆摆的。   年初一做羹饭(祭祖)——一无来头(意这毫无道理)。   瞎子看戏——跟人笑。   六瞎子帮忙——越帮越忙。   瘌痢头撑伞——无发(法)无天。   瞎子过桥——苦命一条。   药里的甘草——十不塌(意为都参加)。   松板夹骆驼——两头勿着落。   砻糠搓绳——起头难。   姑娘嫌嫂嫂——空做恶冤家。   粪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东九里骂知县——不起作用。   歪嘴吃面——只差一线。   太湖里排磨——牵水(谦虚)。   芦废上滚到地下——差勿多。   丁山人掷骰子——大点头(大雨)。   烂肚旁魮——搁勿起。   太湖边上的村——渎(毒)天渎地。   锄头破蛤蜊——笨货。   年初一捉狗屎——独行。   荷叶包菱角——自戳穿。   四两棉花——没弹(谈)头。   六指头抓痒——随上随下(随大流)。   落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六月里穿棉鞋——好热(日)脚。   混堂(浴室)里的灯笼——天天挂。   八月半的亮月——正大光明。   六指头打巴掌——加二奉承。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三十夜里的亮月——没指望。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亮月光下看影子——自高自大。   潮(湿)手捏干面——撒不了。   太旭照到墙洞里——光钻空子。   过河卒子——只进不退。   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高山头上看光景——一目了然。   裁缝的针箍——顶针(真)。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叫化子走夜路——空忙。   大年夜看黄历——一无日子。
/
本文档为【宜兴习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