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2013-03-29 4页 pdf 679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827

暂无简介

举报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49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 5卷第 3期 1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 一种以关节软骨侵蚀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 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所有含滑膜的关节,以手、足 最常见。其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向外生长,增生 的炎症组织(血管肉芽翳)破坏关节和关节周围组 织,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全球各人种总发病 率为 1% ~ 2%,男女之比为 1 ︰ 2.5,以 30 ~ 50 岁为发病高峰。我国RA患病率约为0.2%~0...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49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 5卷第 3期 1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 一种以关节软骨侵蚀为主要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 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所有含滑膜的关节,以手、足 最常见。其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向外生长,增生 的炎症组织(血管肉芽翳)破坏关节和关节周围组 织,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全球各人种总发病 率为 1% ~ 2%,男女之比为 1 ︰ 2.5,以 30 ~ 50 岁为发病高峰。我国RA患病率约为0.2%~0.4%[1]。 RA 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主要有滑膜炎和关节软 骨破坏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滑膜炎反复发作, 初期阶段可采用药物治疗。经治疗部分患者临床症 状缓解,而多数患者在患病后约 2年开始出现关节 破坏变形,并持续进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造成 永久性残疾。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 通讯作者:邱贵兴  E-mail:qguixing@126.com 侵蚀和软骨下骨疏松。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 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的治疗。 2 RA 的诊断标准 RA 的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 了 RA 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 91% ~ 94%,特 异性为 89%[2]。不建议用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病例。 2009 年 ACR 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联合制定 了操作性更强、分类更细的 RA 分级标准和评分系 统 [3]。其主要内容为:至少 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 膜炎的证据(临床、超声或 MRI);同时排除其他 疾病引起的关节炎,有典型的放射学 RA 骨破坏。 该标准评估内容包括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 表 1 ACR/EULAR 2009 年 RA 分级标准和评分系统 评估项目 得分 关节受累情况 中、大关节 1 个关节受累 0 2 ~ 10 个关节受累 1 小关节 1 ~ 3 个关节受累 2 4 ~ 10 个关节受累 3 至少 1个为小关节,受累关节数超过 10 个 5 血清学 RF 或抗 CCP 抗体均阴性 0 RF 或抗 CCP 抗体至少 1项低滴度阳性 2 RF 或抗 CCP 抗体至少 1项高滴度阳性 3 滑膜炎持续时间 < 6周 0 > 6 周 1 急性时相反应物 CRP 或 ESR 均正常 0 CRP 或 ESR 增高 1 注:表内 RF 为类风湿因子,CCP 为环瓜氨酸肽,CRP 为 C 反应蛋白,ESR 为红细胞沉降率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5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 5卷第 3期 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四个部分,总分 6分以上可诊断 RA(表 1)。 应注意 RA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血清 阴性脊柱关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 硬皮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所致关节炎的鉴别。 3 RA 的治疗方案 RA 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防止结构破坏、 恢复生理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最大限度地 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达到治疗目标最重要 的方法是消除炎症,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 体化治疗的原则。 3.1 非手术治疗 3.1.1  非药物治疗  做好患者教育工作,让患者充分 认知疾病特点和转归,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念; 家庭成员应对患者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帮助其恢复 生活信心。 强调整体规范治疗的理念。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核素治疗、正确的关节 活动和肌肉锻炼对缓解症状及改善关节功能有一定 作用。 3.1.2  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包括传统 NSAIDs 和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如昔布类)。这 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止 痛、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相对于前者,选择性 COX-2 抑制剂能明显减少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 [4]。 NSAIDs 使用中应注意药物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 体化;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 NSAIDs 同时服用; 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监测;使用前应进行胃肠 道和心血管风险评估,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强调 NSAIDs 虽能减轻 RA 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和预 防关节破坏,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2)抗风湿药:这类药物较 NSAIDs发挥作用 慢,大约需 1~ 6个月。不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 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柳 氮磺吡啶、甲氨喋呤。为弥补其起效慢和抗炎作用 弱的缺点,可与一种 NSAIDs联合应用 [1]。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 RA进 展,且不良反应大。一般不主张长期口服或静脉应 用。对重症 RA 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 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关 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 能。但 1年内注射次数不宜过多,避免产生类固醇 晶体性关节炎。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为一种新型的控 制 RA 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阻止疾病进展 的作用,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IL-1拮抗剂,IL-6受体拮抗 剂等。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 25 mg/支,辉瑞,美国)、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 100 mg/支,西安杨森,美国)及阿达木单抗(adalim   umab,40 ml/ 支,雅培,美国)。与传统抗风湿药 相比,TNF 抑制剂治疗 RA 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 患者总体耐受性好,延缓或抑制骨破坏的效能明显。 早期应用可使更多 RA患者的临床症状、躯体功能 障碍得到缓解,阻止影像学进展 [5,6]。 生物制剂有可能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 应,有增加结核感染、肝炎病毒激活和肿瘤的风险。 依那西普不会引起表达跨膜 TNF的免疫细胞裂解, 使其诱发结核感染和肿瘤的风险降低 [7]。用药前应 进行结核、肝炎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用 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8-18]。 3.2 手术治疗 3.2.1  手术治疗的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科治疗应 达到消除疼痛、延缓肌腱或软骨破坏、增加或减少 关节活动,以改善功能、矫正畸形、增加稳定性。 3.2.2  术前准备 (1)整体评估 :术前需仔细评估,特别是多关 节受累时。首先评估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程度, 精神心理状态,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值等。RA 患者 病情波动,应在积极的内科干预下使患者达到较好 的身体状态再行手术。此外,应对其预后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包括全身情况、病程、躯体功能障碍、 关节外表现、血清中自身抗体、皮肤情况和 X 线 骨破坏征象等。 (2)麻醉评估 :麻醉评估是最重要的术前评估 项目之一。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全身情况 51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 5卷第 3期 和手术方式,尚无统一的麻醉标准作为参考。对采 用全麻的患者,术前需考虑患者颈部疾病、畸形和 不稳对气管插管的影响,特别是伴有寰枢椎关节半 脱位者;必要时行颈椎影像学、心肺功能和神经病 学检查;全麻术后需加强镇痛管理。对下肢手术, 在非全麻情况下可采用椎管内麻醉联合局部麻醉, 同时予以术后镇痛;也可采用外周神经阻滞或腰骶 神经丛阻滞,相对于硬膜外麻醉,单侧外周神经阻 滞可提高麻醉效果 [19]。上肢手术可采用臂丛阻滞。 (3)呼吸功能评估 :对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的患 者,需全面评估呼吸功能,行肺功能检查。术前常 规行咳嗽、咳痰训练,必要时请呼吸内科会诊。 (4)内科药物准备:RA 患者围术期用药需调 整 [18,20-22](表 2)。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减少手术 并发症,维持药物疗效。 3.2.3  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分为预防性、治标性和重 建性三种,根据手术部位、软组织情况和疾病分期 制定手术方案。 (1)手术时机选择:RA 多侵犯数个关节。确 定手术顺序的一般原则:下肢手术为先,上肢手术 为后;下肢手术以脚趾、髋、膝为先,后足、踝关 节为后。早期手术方法主要是滑膜切除术;中期可 行软组织松解和肌腱、韧带重建;晚期为关节切除 或截骨术、关节置换术及关节融合术。 (2)滑膜切除术:是 RA早期手术治疗最重要 的方法。滑膜切除可缓解疼痛、肿胀,延缓软骨破坏, 适用于大的滑膜关节。手术时机:关节疼痛、没有 明显的结构破坏、药物治疗 6个月以上无效。目前,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是标准术式。RA 晚期行关节 镜下滑膜切除术失败率高,不建议采用。 对仅有 1~ 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药物治疗无 效者可试用滑膜切除术。肌腱重建术应与滑膜切除 术联合应用,且滑膜切除术越早、越彻底,肌腱重 建手术的必要性就越小。 (3)关节置换术 :全关节置换技术的进展,使 RA 的手术指征明显扩大。对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中到重度破坏的关节,全关节置换术可使关节疼痛 消失、畸形矫正和功能改善。最适用于多关节受累 的终末期关节炎病变患者,特别是同侧髋或踝及对 侧膝、髋或踝关节均受累者,但其他关节病变不能 影响患膝术后的功能康复锻炼。 (4)关节融合术 :关节融合术的适应证逐渐减 少,一般作为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挽救措施。对小关 节病变、非中心关节或活动要求低的关节,在要求 关节稳定或关节成形效果不好时应用。 (5)其他手术 :小关节的手术还包括关节囊和 韧带折叠术、关节囊和韧带成形术、肌腱固定术。 在关节囊折叠和成形术均不能应用时,刚一采用肌 腱固定术,达到关节稳定。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明 显畸形时可行截骨矫正术和小关节成形术。 3.2.4  术后管理 (1)术后护理 :术后以绷带妥善包扎,适度功 能锻炼,抬高患肢。考虑到切口延迟愈合的可能, 建议术后 2周拆线。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需监 测肾功能。此外,还需行凝血、血常规、血生化和 影像学检查。 (2)康复锻炼 :术后应坚持长期功能锻炼。一 旦伤口愈合、疼痛减轻即开始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 术后理疗可以早期进行,保护关节功能,避免软组 织挛缩。 表 2 RA 患者围术期内科治疗药物使用方法 药物种类 围术期使用方法 NSAIDs 传统 NSAIDs 术前停用 5个半衰期,选择性 COX-2 抑制剂无须停用 甲氨喋呤 围术期持续使用 柳氮磺吡啶 围术期持续使用 TNF-α抑制剂 参照相应药品的半衰期,建议无菌手术术前停用 2个半衰期,术后伤口愈合且无感染时可开始使用 a 糖皮质激素 继续使用,手术当天可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 100 ~ 150 mg,1 ~ 2 天内按每天 50 mg 递减,逐渐减量至术前口服剂量 注:a药物半衰期:依那西普 70 小时,英利昔单抗 7.7 ~ 9.5 天,阿达木单抗 14 天 52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 5卷第 3期 (3)术后用药 :手术并非病因治疗,术后选择 合适的抗风湿药物并适时进行个体化用药治疗 [23] 是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制定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占军,吕厚山,许建中,严世贵,张克,李 子荣,杨庆铭,杨惠林,沈彬,邱贵兴,周勇刚, 胡永成,赵宇,翁习生,袁文,裴福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J]. 中国风湿病学杂志 , 2010, 14(4):265-270. [2]  St Clair EW, Pisetsky DS, Haynes BF. 类风湿关节炎 [M]. 王 吉波 , 吕振华 , 译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13-16. [3]  Aletaha D, Neogi T, silman AJ, et al. 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 Rive[J]. Arthritis Rheum, 2010, 62(9): 2569-2581. [4]  Saudan M, Saudan P, Perneger T,  et  al. Celecoxib versus  ibuprofen in the prevention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follow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7, 89(2):155-159. [5]  van der Heijde D, Klareskog L, RodriguezValverde V,  et  al. Comparison of  etanercept  and methotrexate,  alone and  combined,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wo-year  clinical and  radiograhpic  results  from  the TEMPO stud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J]. Arthritis Rheum, 2006,  54(4):1063-1074. [6]  van der Heijde D, Klareskog L, LandewP R, et al. Disease  remission and sustained halting of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with combination etanercept and methotrexat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7, 56(12):3928- 3939. [7]  Horiuchi T, Mitoma H, Harashima S, et al. Transmembrane  TNF-alpha: structure,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anti-TNF  agents[J]. Rheumatology (Oxford), 2010, 49(7):1215-1228. [8]  Maksymowych WP. Update o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Ther Clin Risk Manag, 2007, 3(6):1125-1133. [9]  Braun J, van den Berg R, Baraliakos X, et al. 2010 update of  the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Ann Rheum Dis, 2011, 70(6):896- 904. [10]  Dougados M, Braun J, Szanto S, et al. Efficacy of etanercept  on rheumatic sign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in advanc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SPINE)[J]. Ann Rheum Dis, 2011,  70(5):799-804. [11]  Braun J, van der Horst-Bruinsma IE, Huang F,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tanercept versus sulfasalazine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J]. Arthritis Rheum, 2011, 63(6):1543-1551. [12]  Heldmann F, Brandt J, van der Horst-Bruinsma IE, et al. The  Europea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fliximab cohort (EASIC): a  European multicentre study of long 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reated with infliximab[J]. Clin Exp  Rheurnatd, 2011, 29(4):672-680. [13]  Baraliakos X, Listing  J, Fritz C,  et  al.  Persist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fliximab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fter  8 years early clinical response predicts long-term outcome[J].  Rheumatology (Oxford), 2011, 50(9):1690-1699. [14]  Finckh A, Dudler J, Wermelinger F, et al.  Influence of anti- infliximab antibodies and residual  infliximab concentrations  on  the occurrence of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  to  infliximab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  Joint Bone Spine, 2010,  77(4):313-318. [15]  Radstake TR, Benson M, Eijsbouts AM,  et  al.  Forma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infliximab and adalimumab strongly  correlates with functional drug levels and clinical respons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 Rheum Dis, 2009, 68(11):1739- 1745. [16]  Moots RJ, Haraoui B, Matucci-Cerinic M, et al. Differences  in  biologic  dose-escalation,  non-biologic  and  steroid  intensification among  three anti-TNF agents: evidence from  clinical practice[J]. Clin Exp Rheumatol, 2011, 29(1):26-34. [17]  Kim EM, Uhm WS, Bae SC, et al.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among korea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ho are  tak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blockers[J]. J Rheumatol, 2011,  38(10):2218-2223. [18]  Ding T, Ledingham  J, Luqmani R,  et  al. BSR and BHPR  rheuma-told  arthritis  guidelines  on  safety  of  anti-TNF  therapies[J]. Rheumatology (Oxford), 2010, 49(11):2217-2219. [19]  Horlocker T, Kopp S, Pagnano M, et al. Analgesia  fo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a multimodal pathway  featuring  peripheral  nerve  block[J].  J Am Acad Orthop  erg,  2006,  14(3):126-135. [20]  Pham T, Claudepierre P, Deprez X,  et  al. Anti-TNF alpha  therap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linical  tool guide elaborated  by the Club Rhumatismes et Inflammations (CRI), section of  the French Society of Rheumatology  (SFR)[J].  Joint Bone  Spine, 2005, 72 Suppl 1:51-58. [21]  Pappas DA, Giles  JT. Do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  increas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infections?[J].  Curr Opin Rheumatol, 2008, 20(4):450-456. [22]  Christy NP. Corticosteroid withdrawal.//Bardin CW. Current  therapy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M]. 3rd ed. New  York: BC Becker, 1988:113. [23]  Bajaj P, Ballary CC, Dongre N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arecoxib and diclofenac  in preemptive analgesia: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ssessor-blind single dose parallel  group stud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general surgery[J].  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2009, 65(5):383-397. 收稿日期:2012-07-15 本文转自: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2):1184-1186.
/
本文档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