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2013-03-31 5页 doc 46KB 1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7325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 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关系。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
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 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关系。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 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9.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考过两次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10.“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1.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2.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4.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16.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17.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18.味觉属于( )。四种感觉考过2次 A.内部感觉 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19.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20.双眼视差是(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21.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A.声音的混合 B.声音的起伏 C.声音的掩蔽 D.拍音 22.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 B.强度越接近 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 23.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 A.色调 B.亮度 C.中和度 D.饱和度 24.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波 25.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越大。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强度 26.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27.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1-5 D C B D D 6-10 A B C B C 11-15 B B A B C 16-20  A B C C B 21-25 C A B C A 26-27 A D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知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3超感知觉 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无须来自感觉器官的刺激和感觉器官为中介而知觉外界事物的一种现象,俗称第六感觉。) 4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器官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这一过程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二、信息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中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产生“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的现象。 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1)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2)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 (3) 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2)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3)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 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 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 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知觉 感觉适应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4、除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 社会知觉 知觉 感觉适应(见上面名词解释)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比如,人能看见1 千米远的四分之一的烛光。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刺激差别量的感觉能力。比如,100克的重量必须增加2克,才能察觉到重量的变化。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简述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它包含以下几个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 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
本文档为【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