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2013-04-01 5页 doc 32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0347

暂无简介

举报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更新时间:2011-4-8 14:50:36 来源:农财宝典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14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普遍7、8重耐药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本期主持专家长期跟踪和研究,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及耐药性的情况,她指出副猪的特性及耐药性导致了该病的防控难度加大。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性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相同血清型菌株,其毒力和免疫原性可能各不相同。 1、副...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更新时间:2011-4-8 14:50:36 来源:农财宝典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14 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 普遍7、8重耐药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本期主持专家长期跟踪和研究,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及耐药性的情况,她指出副猪的特性及耐药性导致了该病的防控难度加大。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性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相同血清型菌株,其毒力和免疫原性可能各不相同。 1、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以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常发于5周龄到8周龄的保育猪,但从2周龄的哺乳仔猪到4月龄的育肥猪均可感染发病。 2、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对营养要求十分苛刻,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体外难以分离、培养,尤其是用抗生素治疗后的病猪分离率更低。生长后不易存活,即使在培养基上保存也很易死亡。给该病的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在临床中不易分离培养,因此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最好由技术熟练的专业实验室来完成。也可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DNA序列引物对原代培养的细菌进行PCR快速、准确诊断。 3、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15个血清型(国际公认的血清分型标准菌株)及未定型型。 各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108菌落形成单位(CFU)接种SPF猪腹腔,其中血清1、5、10、12、13和14型毒力最强,患病猪死亡或处于濒死状态;血清2、4、8和15型为中等毒力,患病猪死亡率较低,但出现败血症状,生长迟滞;血清3、6、7、9和11型感染猪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4、该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该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是常见的诱因。 5、急性病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体温升高( 40.5- 42.0 ℃)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腕关节、跗关节肿大, 触之尖叫,跛行, 颤抖,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大部分病猪耳朵、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绀,指压不褪色;可视黏膜发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体温大都正常,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 咳嗽, 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关节肿胀、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死亡。 6、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卡他性炎,切面为灰白色;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 , 有的还可见脑膜炎;肺脏肿胀、 出血、 淤血,呈暗紫红色,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的与胸壁黏连;心包积液。心包膜上有奶酪样坏死,并与心脏黏连;胸水、腹水增多,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有的呈胶冻状,即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肿大,关节腔内积有大量脓液;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淤血和坏死。 近年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华南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流行株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以7重耐药和8重耐药最为普遍,个别菌株可出现17重、19重耐药,这种多重耐药现象对该病的临床上防控有显著的影响。 1、血清型复杂多样: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流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我国分离株主要是血清5型、4型、13型等最为常见。 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监测数据看,2010年华南地区几乎涵盖了副猪嗜血杆菌全部15个血清型及未定型型,其中以5型、未定型型、4型、13型居多,且未定型的血清型所占的比例超越了血清4型,由2009年的20%多上升至30%,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华南地区的流行情况越来越复杂,防控也就越来越困难。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原菌通常有较多种系遗传变异,因此对病原菌的鉴定,尤其是血清分型、基因分型就变得更为迫切,但国内能进行分型研究的实验室较少,这就给该病的准确诊断及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 2、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且耐药性产生的速度较快。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监测时发现:华南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流行株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以7重耐药和8重耐药最为普遍,个别菌株可出现17重、19重耐药,这种多重耐药现象对该病的临床上防控有显著的影响。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饲料里添加多种抗生素及养殖户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有关,抗生素不断刺激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国家应尽早统一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做到轮换用药、穿梭用药。 3、发病特点:严重影响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精神沉郁,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则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下降,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发育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猪群如存在其它呼吸道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4、在一个猪群中,可以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菌株或血清型,甚至在单个猪只的不同标本中也可发现不同的菌株或血清型。由此,全身各处或多病灶点的分离才可有效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发病的诱因 HPS疾病的感染发作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免疫抑制性因素,如感染PRRSV、PCV-2、CSFV、PRV等病毒因子或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等而造成猪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HPS易感性增强。 2、应激因素的诱发,与不良管理(断奶、转群、混群、换料等不规范操作)、环境恶化(高密度饲养、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等)疾病混合感染等有一定关系;也与长途运输、疲劳等因素有关。 3、与母猪的免疫水平、母猪的带菌水平、乳猪母源抗体高低、乳猪的断奶日龄、仔猪的感染时机等因素有关; 4、与猪群健康水平有关,如果健康程度很高,猪只一旦感染HPS,就可能出现急性发作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5、与基础群的胎龄结构有一定关系,胎龄年轻化的母猪群产下的仔猪对HPS易感性较强; 6、与饲养模式有关: 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如多点饲养、全进全出、早期断奶等会大大降低HPS的感染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早期用抗生素预防与治疗有效,可有效减少猪群死亡。但是猪群一旦发病,出现临床症状,需立即注射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药物预防,而不仅仅针对那些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用药。 早期用抗生素预防与治疗有效,可有效减少猪群死亡。但是猪群一旦发病,出现临床症状,需立即注射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药物预防,而不仅仅针对那些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用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免疫接种、药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等。 1、抗生素预防与治疗: 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可在大批发病前半个月或断奶后,给易感猪群在饲料中投药做预防或注射针剂进行保健。预防用药不可长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应半年或一季一换。 早期用抗生素预防与治疗有效,可有效减少猪群死亡。但是猪群一旦发病,出现临床症状,需立即注射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药物预防,而不仅仅针对那些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用药。 通常,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头孢菌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等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有增强的趋势。 鉴于副猪嗜血杆菌存在的耐药性问题,临床最好采用两种以上的有效药物进行药物配伍,如泰乐菌素+增效磺胺类;林可霉素+氟甲砜霉素;头孢类+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强力霉素;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或支原净+氟甲砜霉素等等。 2、预防免疫。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品化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目前,我国商品化的疫苗有德国勃林格公司、西班牙海搏莱公司、武汉科前等公司生产的疫苗,血清型分别有4、5及13型(勃林格)、1和6型(海博莱);4和5型(武汉科前)、4和5型(中牧)。这些疫苗的血清型与我国流行菌株的主型基本相符,所以,现有商品化疫苗免疫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当然也有部分猪场使用疫苗预防后失败的个案,这可能是由于猪群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与疫苗标准菌株的血清型不符,或疫苗免疫后所引起的交叉保护性缺乏所致。因此,了解本场最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3、消除诱因 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做好猪瘟、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换料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注意猪舍的保温通风,尤其在冬季寒冷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温和通风工作。通风不良和低温潮湿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最大诱因。加强生物安全,执行全进全出,多点饲养,严格消毒等均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
本文档为【解析华南副猪嗜血杆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