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疟原虫

疟原虫

2013-04-04 36页 ppt 1M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6500

暂无简介

举报
疟原虫nullnull  孢子虫 疟 疾 疟 疾 属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 疟原虫的种类疟原虫的种类130多种 寄生人体的四种 间日疟原虫(P.v) 最常见, 全国。 恶性疟原虫(P.f) 危害最大。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少见。 卵形疟原虫(P.ovale) 仅云南发现几例。null 人体内的发育 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
疟原虫
nullnull  孢子虫 疟 疾 疟 疾 属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 疟原虫的种类疟原虫的种类130多种 寄生人体的四种 间日疟原虫(P.v) 最常见, 全国。 恶性疟原虫(P.f) 危害最大。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少见。 卵形疟原虫(P.ovale) 仅云南发现几例。null 人体内的发育 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随血流进入肝细胞 红外期裂殖体 红细胞外期 红外期裂殖子 进入红细胞 小滋养体 48小时 大滋养体 红细胞内期 裂殖体(裂殖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null 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受精 蚊胃腔内 合子 动合子 穿胃壁 囊合子(卵囊) 蚊胃壁 子孢子 null 子孢子null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裂殖子粘附红细胞面 红细胞变形 侵入红细胞 封口 全过程约需10-15分钟null间日疟原虫寄生于RBC内可见4个阶段:小滋养体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肝细胞或红细胞释放裂殖子,侵入 RBC后形成的环状结构环状体在RBC内进一步发育形成的 大滋养体发生多分裂,形成裂殖体 完成几次裂体增值周期后,裂殖子侵入RBC后形成的一个特殊时期,有雌配子体、雄配子体之分 裂 体 增 值 周 期间日疟原虫 环状体间日疟原虫 环状体 胞质淡蓝色,环较大,约为RBC直径的1/3,位于中央位; 核1个,偶有2个; 1个RBC内通常只有1个环状体。间日疟原虫 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 大滋养体核1个; 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有伪足伸出; 疟色素棕黄色,细小杆状,分散在细胞质内。null 疟色素的形成 血红蛋白消化珠蛋白氨基酸合成原虫蛋白血红素高铁血红素 疟色素间日疟原虫 裂殖体间日疟原虫 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 核开始分裂;胞质随着核的分裂渐呈圆形,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成熟裂殖体 虫体充满RBC,裂殖子12-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 感染的红细胞及裂殖子感染的红细胞及裂殖子感染的红细胞裂殖子间日疟原虫 配子体间日疟原虫 配子体雌配子体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蓝色; 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 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原虫 配子体间日疟原虫 配子体雄配子体 虫体圆形,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原虫 RBC变化间日疟原虫 RBC变化除环状体外,其余各期均胀大, 色淡; 并常见较多鲜红色 、细小的薛氏小点(Schuffner’s dots)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生 活 史子孢子雌蚊吸血,经皮侵入人体移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6-12个月休眠) 多分裂裂殖体胀破肝细胞释放裂殖子某些因素刺激侵入血流进入RBC环状体裂体增殖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胀破RBC释放经过几次裂体增殖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雌蚊吸血进入蚊胃雌配子 雄配子合子配子结合动合子穿过胃壁在胃壁下卵囊多分裂侵入新的红细胞null 1.寄生部位: 2.感染阶段: 3.感染方式: 4.宿主: 6.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7.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肝细胞、红细胞子孢子蚊虫叮咬;输血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按蚊 致病致病1、潜伏期 从疟原虫感染到疟疾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 潜伏期时间:不同的虫种、同种不同株潜伏期存在差异。 P.v 12天 P.f 6-27天(平均11天) null 2、疟疾的发作 典型发作过程 发作:与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有关冷(寒颤)热(发热)汗(出汗退热)间歇null疟疾热型与红内期发育的关系null 发热机制: 裂殖子 疟原虫各种代谢物 入血 部分被白细胞及 红细胞碎片 巨噬细胞吞噬 内源性致热源(红细胞)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外源性致热源(疟原虫) 发作 2、疟疾发作:2、疟疾发作:1)临床表现:先寒颤、后发热、再出汗。 2)发作的机理: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达到一定的数量(发热阈值),不同的虫种发热阈值不同。疟原虫在红内期裂体增殖的结果破坏了大量红细胞,裂殖子、红细胞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颤、发热。随着这些刺激物被吞噬与降解,机体出汗后恢复。 3)发作的周期性:与疟原虫的红内期周期是一致的。 null3、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疟疾发作停止后一段时间,在没有重复感染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再次疟疾发作,称“临床复发”(包括再燃和复发) null再燃——血液内残余的少量疟原虫抗原变异后再次繁殖起来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 复发——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发育繁殖后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 null4、疟疾的其他临床表现 贫血: 疟原虫破坏受染红细胞,自身免疫因素等引起。 脾肿大:巨噬细胞增多,高度充血,早期较软,反复发作变硬。 发病3~4天后可触及 疟性肾病: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 null5、凶险型疟疾 脑 型:头痛、昏迷、抽搐等 超高热型:发热高达42℃ 厥冷型:皮肤湿冷,体温下降,血 压下降 胃肠型:呕吐、腹泻等 疟疾的诊断疟疾的诊断病原学检查 1):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法。 2)检查对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环状体及配子体。 3)采血时间:恶性疟原虫在发作开始,间日疟原虫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 疟 疾 的 流 行疟 疾 的 流 行传染源:外周血中含配子体的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媒介: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 蚊、大劣按蚊) 易感人群:儿童、外来人口 自然因素:温度20~30℃,雨量充沛的季节,多 流行于夏秋季 社会因素: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等 防治防治预防药物: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防疟疫苗:1.子孢子疫苗 2.裂殖子疫苗 3.配子体疫苗。发展方向:1.多价疫苗;2.抗毒疫苗;3.DNA疫苗 治疗--间日疟:氯喹(杀灭红内期无性体);抗复发用伯氨喹啉,(杀灭红外期原虫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
/
本文档为【疟原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