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2013-04-11 11页 pdf 1M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0199

暂无简介

举报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第 37卷 第 5期 财经研究 Vol� 37 No� 5 2011年 5 月 Journal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1�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常进雄1 ,王丹枫2 ,叶正茂1 ( 1�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上海 200433; 2.苏州大学 东吴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 � 摘 � 要: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 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 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 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 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第 37卷 第 5期 财经研究 Vol� 37 No� 5 2011年 5 月 Journal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1�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常进雄1 ,王丹枫2 ,叶正茂1 ( 1�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上海 200433; 2.苏州大学 东吴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 � 摘 � 要: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 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 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 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 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劳动 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 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 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 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 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 著的负效应。此外, 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 导致了我国实 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 �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要素贡献; 生产函数;市场竞争 � �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952( 2011) 05- 0134- 11 收稿日期: 2010- 12- 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09CJY027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 10YJC790224) 作者简介:常进雄( 1971- ) ,男,贵州榕江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王丹枫( 1982- ) ,女,江苏仪征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系讲师,博士; 叶正茂( 1963- ) ,男,江苏南通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一、引 � 言 � � 居民收入差距与要素分配存在密切的联系, 由于资本在居民中的分布比 劳动更不均匀,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那 么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1993 年以来, �中国统计年鉴�提供了各个省、直辖 市和自治区按照收入法计算的 GDP, 即地区的 GDP 按照收入法分成四个部 分:工资报酬、利润、折旧和生产税净额。我们据此测算了 1993- 2007年我国 GDP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考虑到统计口径上的变化, 我们根据白重恩等 ( 2009a)的方法调整了 2004- 2007 年的劳动报酬占比, 使所有年份的劳动报 酬占比具有可比性。结果明, 1993- 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从 49. 49%逐渐 下降到 39. 74%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幅度较大。 �134� � � 劳动报酬占比的持续下降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对我国实现扩大内需 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 广泛关注,并从劳动报酬占比的测量影响因素和变化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 � 第一,对劳动报酬占比的测量。李扬等( 2007)根据资金流量表计算了我 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1992年的劳动报酬占比为 36. 66% ,而后逐渐 下降到 2003年的 33. 35% ;白重恩等( 2009a)的研究指出, 1995- 2006年,劳 动报酬占比从 59. 1%下降到 47. 31% ,扣除统计方法变更的影响后,劳动报酬 占比实际下降了 5. 48个百分点。其他学者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卓勇良, 2007)。第二,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因素。罗长远、张军( 2009a)从产业结构的 角度考察了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认为产业结构变化和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占 比正相关,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要素分配状况; 此外, 全球化、经济发展水平、民 营化等是影响劳动报酬占比的重要因素(罗长远、张军, 2009b; 李稻葵、刘霖 林、王红领, 2009;白重恩、钱震杰, 2009b)。第三,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路径。 由于我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不敏感,这 意味着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龚刚、杨光, 2010) ;李稻葵等( 2009)也指出,劳动 力获得的回报低于其边际产出, 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 � � 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劳动报酬占比的认识, 但是对目前我国劳动报酬 占比是否合理处于什么水平才算合理,如果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过低,那么原因 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我国目前劳动报酬占比状况,而 已有研究并没有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试图从要素对产出的贡献这个角 度考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问题。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在 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资本和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 定,在初次分配中劳动和资本所得的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 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 合理的依据。从要素贡献这个角度考察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劳动报酬占比问 题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客观评价当前劳动报酬占比的合理性问题。 � � 本文的主要探索是:第一,基于要素贡献这个角度,本文为我国劳动报酬 占比的研究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实证结果表明, 劳动报酬占比 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第二, 市场不完全竞争等是导致劳动报酬占比偏离 劳动贡献的主要原因。由于要素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不是完全市场化,较 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劳均资本( K/ L )不断提高, 并对劳动报 酬占比产生显著的负效应。 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 �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 在市场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和 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 初次分配中劳动和资本所得的比重取决于其 �135�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边际产出和在生产中的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 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T hurow( 1968)通过估计柯 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美国 1929- 1965年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与实 际收益。本文沿用这一方法,通过估计生产函数来检验劳动要素是否获得了 与其贡献相等的劳动报酬占比。 � � (一)方法与数据 � � 为了获得劳动的产出弹性, 需要对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本文采用具有规模 报酬不变并广泛使用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 Y it = AK�itL�it ( 1) 其中, A 为不变的技术水平, Y it为地区(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下同)在某个年 度的产出, K it为地区在某个年度的资本投入, L it为地区在某个年度的劳动投 入。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并且规模报酬不变(�+ �= 1) , 那么,资本的价格 等于其边际产出, 劳动者的工资也等于其边际产出。从要素分配的角度看, � 为劳动报酬占比, �为资本报酬所占份额,它们分别代表了劳动和资本对产出 的贡献。本文估计的地区生产函数形式为: � � lnY ij= lnA+ �lnK it+ �lnL it ( 2) � � 我们从�全国统计年鉴� (各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52 - 2004�(国家统计局, 2007)获得资本投入数据和劳动投入数据,并从 1996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获取 1995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 � � ( 1)资本投入。资本存量 K的计算主要基于�永续盘存法�。本文参考了 张军( 2004)的做法,并直接选取了他们的 1995年省际资本存量数值,固 定投资品价格指数采用以 1995年为基期的数据,从而推算出 1995- 2007年 的省际资本存量数据。资本投入采用的公式计算为: � � K it= K it- 1 ( 1- �) + I it / P IF it ( 3) 其中, K it为各地区某年度资本存量。各地区某年度投资 I it的数据来源于�中 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格) ,然后除以各地区�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IFit。�为经济折旧率,取 9. 6%(张军, 2004)。重庆的 数据合并入四川。 � � ( 2)劳动投入。我们认为不仅要考虑劳动投入的数量,还要考虑劳动质量 的改进,即人力资本的提升。考虑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发挥着�就业 蓄水池�的作用,本文用各个地区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代表劳动力的投入 数量。对于人力资本的改进方面,本文用高等教育人员占比, 即大专以上学历 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同时构建劳动投入的综合指数: � � L= L 1eL2 ( 4) 其中, L 1 为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 L 2 为人力资本 � � � 大专以 上学历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 �136� 财经研究 2011年第 5期 � � (二)估计结果 � � 我们首先对全样本地区的生产函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 1。 表 1 � 1995- 2007 年全样本 C- D函数的面板估计结果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lnK 0. 3971** * 0. 3587* ** ( 52. 49) ( 56. 58) lnL 0. 6029** * 0. 6413* ** ( 13. 61) ( 23. 40) 常数项 7. 1063 ** * 5. 9427* ** ( 13. 27) ( 16. 43) 组内 R2 0. 9570 0. 9566 组间 R2 0. 9562 0. 9516 总的 R2 0. 9523 0. 9513 H ausman � 2 值 6. 70 p值 0. 0352 � � 注: 括号内数字为 t 统计值, * 、** 和* ** 分别表示在 10%、5%和 1% 水平上显著(双 边) ,下表同。 � � 从全样本地区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要远高于资本。 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 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 0. 6029和 0. 6413,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 0. 3971和 0. 3587。如果市场是完全竞 争的,投入要素应该得到与其产出弹性相等的份额, 那么劳动报酬占比应该达 到 60% ,但是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却与此相距甚远, 1995- 2007年 GDP中的劳 动报酬占比为 50. 86%,劳动所获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 � � 为了进一步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 我们把样本划分为两个子 样本: 1995- 2000年和 2001- 2007年, 并分别对这两个子样本进行生产函数 的估计, 估计结果见表 2。与前一个时期( 1995- 2000 年)相比, 后一个时期 ( 2001- 2007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以固定效应模 型的估计结果为例,在前一个时期,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达到 70. 7% ,而在后一 个时期,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则下降到 52. 42%。为何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下 降,而资本的贡献在上升? 一些研究指出, 我国的固定资本存量目前呈高速增 长之势, 尤其近几年,资本积累更是呈突飞猛进的态势(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 稳定课题组, 2010)。本文接下来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 � � 从实际的劳动报酬数据看, � 1995- 2000年, 劳动报酬占比为 52. 79%, 而 2001- 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到 49. 20%。可见,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 的幅度低于劳动对产出贡献下降的幅度。由于劳动贡献是影响劳动报酬占比 的基础性因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下降。T hurow( 1968)估计了美国 1929- 1965年劳动和资 本的边际产出与实际收益,发现资本的边际产出要显著低于其平均的实际回报, 而劳动的边际产出要高于其获得的工资报酬,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要素的边际 产出逐渐接近要素获得的平均实际回报。Thurow( 1968)认为,造成这种超额利 �137�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润的原因在于企业创新过程中更多使用资本的倾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表 2 � 分时段 C- D函数的面板估计结果 1995- 2000 年 2001- 2007 年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lnK � 0. 2930* ** � 0. 2869*** � 0. 4758** * � 0. 4298* ** ( 30. 83) ( 25. 34) ( 39. 11) ( 42. 63) lnL 0. 7070* ** 0. 7131*** 0. 5242** * 0. 5702* ** ( 14. 55) ( 16. 39) ( 11. 39) ( 17. 87) 常数项 21. 0551* ** 7. 4490*** 6. 3912** * 5. 4874* **( 12. 63) ( 11. 16) ( 14. 54) ( 16. 47) 组内 R2 0. 8654 0. 8112 0. 9801 0. 9798 组间 R2 0. 4824 0. 9501 0. 9550 0. 9495 总的 R2 0. 2901 0. 9454 0. 9545 0. 9508 Hausman � 2 值 77. 91 7. 16 p 值 0. 0000 0. 0279 Breusch- Pagan � 2 值 249. 92 448. 55 p 值 0. 0000 0. 0000 � � 由于劳动报酬占比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所以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也可 能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的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 表 3。从表 3可以看出,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 区的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程度最高,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分 别达到 68. 07%和 66. 92%;中部地区的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程度最低,固定效应 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只有 50. 21%和49. 91%;东部地区的劳动对产 出的贡献也超过了 60% ,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达到 61. 80%和 62. 94%。从实际情况看, 1995- 2007年, 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占比 为45. 90%,中部地区的劳动报酬占比为 52. 92%,而西部地区的劳动报酬占比 最高为 54. 50%。这些数据表明,中部地区的劳动报酬占比最接近劳动对产出 的贡献,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占比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偏离最大。 表 3� 分地区讨论的 C- D函数的面板估计结果 东部 中部 西部 固定 随机 固定 随机 固定 随机 lnK � 0. 3820** * � 0. 3706* ** � 0. 4979** * � 0. 5009*** � 0. 3193* ** � 0. 3308** * ( 37. 52) ( 40. 13) ( 44. 21) ( 45. 95) ( 19. 60) ( 26. 06) lnL 0. 6180** * 0. 6294* ** 0. 5021** * 0. 4991*** 0. 6807* ** 0. 6692** * ( 11. 44) ( 14. 84) ( 5. 26) ( 5. 97) ( 7. 79) ( 14. 27) 常数项 6. 5956 ** * 6. 2489* ** 8. 8847** * 8. 9373*** 5. 8905* ** 6. 1645** * ( 9. 60) ( 11. 23) ( 7. 97) ( 9. 15) ( 5. 64) ( 11. 01) 组内 R2 0. 9703 0. 9702 0. 9732 0. 9732 0. 9382 0. 9382 组间 R2 0. 9602 0. 9593 0. 8035 0. 8044 0. 9700 0. 9706 总的 R2 0. 9611 0. 9611 0. 9181 0. 9182 0. 9652 0. 9657 B- P � 2 625. 37 409. 76 420. 14 p 值 0. 0000 0. 0000 0. 0000 � � 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第一, 与劳动对 产出的贡献相比,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 �138� 财经研究 2011年第 5期 的报酬,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第二, 当我们考察劳动 贡献的变化趋势时,我们发现从 1995- 2007年, 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出现了比 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实际劳动报酬的下降相比, 劳动对产出贡献的下降幅度 更大。由于劳动贡献是影响劳动报酬占比的基础性因素,本文认为,劳动报酬 占比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对产出贡献的下降有关。 三、劳动报酬占比为何偏离劳动贡献 � � 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相比,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并未获得与 其贡献相匹配的报酬, 实际的劳动报酬较大幅度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那么,劳动报酬占比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是什么, Bento lia 等( 2003)的研究指 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主要原因。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只有满足 一定的条件 � � � 市场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 要素价格才由其边际产出决 定,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竞争性市场假设很难满 足,这可能导致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偏离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 � (一)决定劳动报酬占比的两类因素 � � 为了更好地考察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 本文把决定劳 动报酬占比的因素划分为两类: � � 第一类因素影响劳动的产出弹性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从理论分析我们 知道,劳动的产出弹性与劳动的边际产出和投入规模有关,影响劳动边际产出 和劳动投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类: � � ( 1)资本产出比( K/ Y)。在新古典经济分析框架中, 资本产出比是影响劳 动报酬占比的重要因素, 一些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点( Bentolia 和 Saint- Paul, 2003;白重恩、钱震杰, 2009;罗长远、张军, 2009b)。 � � ( 2)技术进步。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 T FP)表示技术进步, 采用�中国经 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通过 DEA 方法计算的T FP 数据(中国经济增长与 宏观稳定课题组, 2010)。 � � ( 3)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影响要素投入规模,进而对要素的产出弹性产生 影响。劳动价格用职工工资( lnw age_m95)表示,资本价格( lnrealr )为实际利 率,由一年期贷款利率减去 CPI指数得到。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处于转型期 的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的扭曲仍然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盛仕 斌、徐海, 1999) ,这使得技术发展路径偏离了要素禀赋的自然结构, 加快了资 本深化过程, 劳动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受到排挤(张军, 2003)。导致过度投资 和资本过度积累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改变了贷款的流向,因 为利率的上升会威胁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 G �罗斯基, 1999)。 � � 第二类因素导致实际工资偏离劳动边际产出( Bentolia 和 Saint - Paul, 2003)。我国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时期, 竞争性市场假设很难满足,从而导致实 �139�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际的劳动报酬占比偏离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劳动者无法得到与其边际产出相 等的工资报酬。这类影响因素包括: � � ( 1)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形成垄断租金,如果市 场的垄断性增强, 垄断租金增加,资本所得份额增多,劳动报酬占比就下降。 由于测量市场垄断性的指标如赫芬得尔指数或者行业集中度指数的省际数据 难以取得,本文用非国有比例( lnrnal)和各地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各地的市场竞 争程度,因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的竞争性就越高;同时非国有化程度越高, 也代表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得到加强(白重恩、钱震杰, 2009a)。本文的市场化指数( dt_market)取自樊纲等( 2008)的�中国市场化指 数 � � � 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06年度报告�;非国有化程度用�国有工业总 产值/工业总产值�来表示。 � � ( 2)劳动力市场上的劳资力量对比。Bento lia等( 2003)的研究表明, 劳动 者的谈判能力会影响劳动报酬占比, 因为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 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本文以�地区失业率� ( lnunem r)来表示劳资力量对 比,一般而言,失业率高的地区, 往往意味着存在较强的资本力量和较弱的劳 动者力量。 � � ( 3)经济波动( lningdp_bz)。一些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逆周期特 点:在经济扩张阶段,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在经济衰退阶段, 劳动报酬占比上 升( Young , 2004)。其原因是货币工资变化滞后于价格的变化: 在经济扩张 阶段,实际工资降低;而在经济衰退阶段,实际工资则上升,这使得劳动报酬占 比逆周期变化,而资本份额则是顺周期变化。考虑到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 国经济增长率较高,经济波动也比较明显, 所以在模型中加入这一变量。本文 用标准化后的�地区 GDP 增长率�来表示经济波动。 � � (二)估计方法 � � 根据前面对变量的讨论,本文设定如下动态面板模型: � � lnlsit= �0+ �1 ln K it Y it + �2T FP it+ �3 lningdp_bzit + �4 lnw age_m95it+ �5 lnrealr it+ �6 lnrnalit+ �7 dt_market it + �8 lnunemr it+ ��tD t+ ��pD p i + �i+ �it ( 5) 其中, lnls it为劳动报酬占比, D t 和 Dp 分别为时间和地区的哑变量, �i、�it均为 误差项。要准确估计( 5)式的参数,必须考虑资本产出比与劳动报酬占比的同 时性问题(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 2008) , 即它们都受到整体技术进步的影 响。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 常用系统 GMM 方法 ( Bentolia 和 Saint- Paul, 2003;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 2008)。系统 GMM 方法的一般形式如下: � � yit= �yi, t- 1+ x�it�+ �it�yit= ��yi, t- 1+ �x�it�+ ��it � �it= �i+ vit ; E �i = E vit = E �ivit = 0 �140� 财经研究 2011年第 5期 � � 第一个方程为水平方程,对应的矩估计方程为: E �yi, t- l�it = 0,用内生变 量的差分滞后项 �yi, t- 1 ( l�1)做水平项的工具变量。第二个方程为差分方程, 对应的矩估计方程为: E yi, t- 1��it = 0,用内生变量的水平滞后项 yi, t- l ( l�2)做 差分项的工具变量。 � � (三)估计结果 � � 根据表 4的估计结果, 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类因素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 资本产出比和 TFP 对劳动报酬占比的效应显著为负, 这表明资本深化尽管提 高了劳动者的人均产出,但降低了GDP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这一发现与白重 恩等( 2008)和罗长远( 2009a)的研究结果显然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资 本产出比与劳动收入占比显著正相关,资本深化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 GDP 中所占份额。但是在我国资本深化的过程中,劳动报酬占比却出现了显著的 下降,显然,这一结论很难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劳动报酬占比与要素价 格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资本深化为何恶化了 GDP 中的劳动报酬占 比。劳动报酬占比与利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利率可以提高劳动 报酬占比,原因是提高利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资本使用成本提高, 企业会使用 较多的劳动力和较少的资本,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的产出弹性。此外,估计结 果显示,工资对劳动报酬占比的效应显著为正, 说明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可 以提高 GDP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原因是在劳动者没有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匹 表 4� 劳动报酬占比的系统 GMM估计结果 因变量 lnls lnK / Y - 0. 0245* ** - 0. 0051** * ( - 3. 08) ( - 3. 12) TFP - 0. 0791* * - 0. 0521** ( - 2. 53) ( - 1. 97) lngdpper_95 - 1. 6568* ( - 1. 90) lngdpper_95sq 0. 8877** ( 1. 96) lningdp_bz - 0. 0108* ** - 0. 0107** * ( - 4. 07) ( - 4. 22) lnw age_m95 0. 0286* 0. 0253** * ( 1. 69) ( 2. 76) lnr ealr 0. 0196* ** 0. 0251** * ( 6. 47) ( 10. 45) lnrnal - 0. 0065 0. 0148** ( - 1. 50) ( 1. 87) dt_market 0. 0068 0. 0650** ( 1. 35) ( 2. 43) lnunemr - 0. 0097* - 0. 0268** * ( - 1. 74) ( - 2. 23) 常数项 0. 2770 0. 4422 ** ( 1. 36) ( 1. 93) 观测值 295 295 H ansen 检验 p 值 0 0 � � 注: 回归中还包括地区控制变量,大部分均显著 ,结果略。 �141�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配的工资报酬的情况下提高工资报酬有助于提高 GDP 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 � 接下来我们分析第二类因素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一是产品市场竞争 程度的影响。非国有比例和各地市场化水平对劳动报酬占比的效应为正,这 表明产品市场竞争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不过它们的系数并不 显著。二是劳资力量对比的影响。地区失业率对劳动报酬占比的效应显著为 负,这说明在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者的谈判能力比较弱, 其获得的工资报酬 与劳动的边际产出有较大的偏离;在失业率低的地区,劳动者的谈判能力比较 强,获得的工资报酬更接近劳动的边际产出。三是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 果显示,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占比有显著的负效应:在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劳 动报酬占比显著下降; 当经济处于下行期间, 劳动报酬占比显著上升, 劳动报 酬占比逆周期变化。 � � (四)稳健性分析 � � 如果要考察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状况,应该从 GDP 的四个部分 中去掉政府获得的部分 � � � 生产税净额( Krueger, 1999)。为了检验结果的可 靠性,我们去掉了生产税净额,重新计算了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劳动 报酬占比= 劳动报酬/ (利润+ 折旧+ 劳动报酬) ,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 收入分配的 U 型假说增加了人均 GDP( lngdpper_95) 和人均 GDP 的平方 ( lngdpper_95sp)进行检验。 � � 实证结果与我们的主要结论基本一致, 稳健性检验结果略。U 型假说的 检验结果见表 4。结果表明, 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与劳动报酬占比确实存在 U 型关系。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 从生产函数的估计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与劳动对产出 的贡献相比,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 劳动者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等的报 酬,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二是当我们考察劳动贡献的变化趋 势时,我们发现, 1995- 2007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劳 动报酬占比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对产出贡献的下降有关。 � � 通过对决定劳动报酬占比两类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发现: 第一, 资本深 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 但是由于要素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不 是完全市场化,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 这使得资本深化对劳动报 酬占比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第二,劳资力量对比和经济周期对劳动报酬具有 显著的影响。第三,从对我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程度与 劳动报酬占比存在 U 型关系。 � � 由于当前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所得份额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出于收入分 配状况的改善和公平的考虑,应该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第一,提高 �142� 财经研究 2011年第 5期 工资水平。这类手段通常包括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劳动法�的 执行,以及直接提高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等。由于劳动者并未获得与其边际 产出相匹配的工资报酬,政策干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会损害企业的根本竞 争力,只是使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有所减少。第二,在要素市场上, 由于利率 的形成机制并不是完全市场化, 过低的利率过度扩张了资本的使用规模,促进 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 进而降低了劳动的产出弹性。因此,改革要素价格形成 机制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此外,提高工人的组织程度以保护工人的合理利 益也是重要途径。 � � * 本文还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批准号: 11ZS69) ; 上海财经大 学�211 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B801)的资助。本文入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 2010 年学术年会� 优秀论文�。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 当然 文责自负。 注释: � 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下同。 主要参考文献: [ 1]白重恩, 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经济研究 , 2009a, ( 3) : 27- 41. [ 2]白重恩,钱震杰. 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 � � �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的研究[ J]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b, ( 4) : 137- 147. [ 3]白重恩,钱震杰, 武康平.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 J] . 经济研究, 2008, ( 8) : 16- 28. [ 4]樊纲 ,王小鲁, 朱恒鹏. 中国市场化指数 � � � 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06 年度报告 [ EB/ OL ] . ht tp: / / ww w . neri. or g. cn/ wo rkpaper/ 84fgw x lzhp. pdf, 2008. [ 5]龚刚,杨光.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 2) : 54- 68. [ 6]李稻葵, 刘霖林,王红领 .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 U 型规律[ J] .经济研究, 2009, ( 1) : 70 - 82. [ 7]李扬 ,殷剑峰.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 � � 1992- 2003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 经济研究, 2007, ( 6) : 14- 26. [ 8]罗长远,张军.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 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 中国社 会科学, 2009a, ( 4) : 65- 79. [ 9]罗长远,张军.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 管 理世界, 2009b, ( 5) : 25- 35. [ 10]盛仕斌,徐海 .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 J] .经济研究, 1999, ( 5) : 66- 72. [ 11]托马斯� G� 罗斯基.中国: 充分就业前景展望[ J] . 管理世界, 1999, ( 3) : 92- 103. [ 12]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 J] . 经济研 究, 2010, ( 5) : 4- 20. [ 13]张军,吴桂英 ,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 2000[ J] .经济研究, ( 10) : 35- 44. �143�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 14]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 3) : 26- 33. [ 15]国家统计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52- 2004[ M ]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 2007. [ 16] K rueger A. Measur ing labor's sha re [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 iew, 1999, 89( 2) : 45 - 51. [ 17] Andrew Young . Labo r� s shar e fluct uations, biased technica l change, and t he business cycle[ J] . Review o f Economics Dynamics, 2004, 7( 4) : 916- 931. [ 18] Bentolia S, Saint- Paul G. 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 r sha re[ J] . Cont ributions to Macro economics, 2003, 3( 1) : 1- 32. [ 19] Thurow L . D isequilibr ium and the marg inal product ivit y o f capital and labo r[ J] . Re� v iew o 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8, 50( 1) : 23- 31. Factor Contribution and Labor Share in China� s Primary Distribution CHANG Jin- x iong 1 , WANG Dan- feng 2 , YE Zheng- mao 1 ( 1. School of Economics , S hang hai Univ er sity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 Shanghai 200433, China; 2. Busines s School , Soochow Univer sity , Suzhou 200433, China) � � Abstract: Accor ding to neoclassic income distr ibution theory, labor price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marg inal output and labor share depends on marg inal output and input, which are not only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 f op� t imal economic results but also the evaluat ion criteria of the rationality of la� bor shar e. The empirical r esults of product ion funct ion show that the actual labor share in China is less than labor contribut ion to output . Further re� search finds that , although capital deepening is benef icial to the increase in marg inal output of labo r, it has signif icant ly negat ive effect on labor income share in China ow ing to the expansion of capital usage scale based on low er interest rates. In addit ion, the rat io of labor to capital and econom ic f luctua� t ions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labor retur ns, leading to labor share� s devia� t ion f rom labo r contribution to output . � � Key words: labor share; facto r cont ribut ion; production funct ion; market compet it ion (责任编辑 � 金 � 澜) �144� 财经研究 2011年第 5期
/
本文档为【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