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按需分配_理论再认识

2013-04-12 3页 pdf 28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4963

暂无简介

举报
_按需分配_理论再认识 “按摇分配”理论再认识 “ 按 需 合配 ” 理 讼再认 识 韩 云 川 摘要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设想 ,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 但按 需分配的含义是什 么 、按需分配能否 实现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马克思的这个设想必须以 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 。 我们应 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个别提法区别开来。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作者韩云川 ,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北京 100 09 1 )。 据我所知 , 我们对按需分配理论的讨论过去从 来都没有进行过 。 这一方...
_按需分配_理论再认识
“按摇分配”理论再认识 “ 按 需 合配 ” 理 讼再认 识 韩 云 川 摘要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设想 ,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 但按 需分配的含义是什 么 、按需分配能否 实现等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马克思的这个设想必须以 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 。 我们应 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个别提法区别开来。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作者韩云川 ,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北京 100 09 1 )。 据我所知 , 我们对按需分配理论的讨论过去从 来都没有进行过 。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理论离我们 的现实比较远 , 人们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它 ;另一方面 是因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肯定的 , 人们不可能去怀 疑它 。 当人们在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 , 很 自然地就把按需分配作为其基本特征之一 。 其实 , 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 。 按需分配的含义 究竟是什么 ? 按需分配究竟能不能实现 ? 代替按劳 分配的究竟是按需分配 , 还是可能出现其它的分配 方式 ? 这些问题都还值得研究 。 这虽然是一个纯理 论性的问题 , 但我认为 , 这涉及到我们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态度问题 。 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的个别提法和设想呢 ? 还是注重掌握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而对他们的个别提法和设想 作具体的 、历史的 、实事求是的呢 ? 我认为应该 采取后一种态度。 因为只有这样 , 我们才能更好地 把握马克思主义 ,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 基于这 种考虑 , 本人将自己对按需分配理论的一点思考写 了出来 , 以就教于同志们 。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 , 最早提出 “各尽所能 、 各 取所需 ” 思想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英国的托马斯 · 莫尔 。 1 5 16 年 , 他在《乌托邦》一书中明 确指出 : “凡年龄体力适合于劳动的男女都要参加劳 动 。 ” “每一户的户主来到仓库觅取他们 自己以及他 的家人所需要的物资 , 领回本户 , 不付现金 , 无任何 补偿 。 ”在这里 , 莫尔比较清楚地达了“各尽所能 、 各取所需 ” 的思想 。 莫尔所说的各取所需是指仓库 里的物资 。 这个仓库就如同一个超级市场 , 里面的 物资非常丰富 , 人们可以在这里领取自己所需要的 东西 。 各取所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按需分配 。 为什 么乌托邦人能够按需分配呢? 莫尔认为有两个充足 的理由 : 一是社会产品的丰富 , 能够满足人们的需 要 。 二是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高 , 不会领取超过 自 己所需要 的东西 。 他是这样说的 : “有什么理由要拒 绝给予所需要的物资呢 ? 首先一切货品供应充足 。 其次无须担心有人所求超出自己所需 。 ’, ¹ 因为贪得 无厌的心 ,都来自唯恐供应缺乏 , 希望占有 比别人更 多的东西这样的坏风气丝毫不存在于乌托邦人的生 活习惯之中 。 莫尔的这些思想不仅被后来的某些空 想社会主义者所继承 , 而且也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始人马克思 以极大的影响 。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 , 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 义者在分配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 提出了关于共产主 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 , 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的两个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 ) 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 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 , 在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有条件实行按需分配 的原则 。 他指出 ,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刚刚从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 , 因此它在各方面 , 在经 济 、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 社会的痕迹 。 在这个阶段 , 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 扣除之后 , 每个劳动者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 品 , 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 。 马克思认为 , 这种分 配制度虽然较之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进 步 , 但是 , 这种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 法权 。 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会带来事实上的不平等。 ¹ [英 ]托马斯 · 莫尔 :《乌托邦》, 商务印书馆 19 8 2年第 2 版 , 第 58 、62 页 。 科学社会主义 2 004 年第 3 期 因为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同 , 家庭状况各异 , 按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 , 会造成人们生活富 裕程度的差别 。 这是一个弊病 , 但这在共产主义社 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 因为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 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 展 。 ” ¹ 马克思认为 ,要避免这些弊病 , 权利就不应当 是平等的 , 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 社会的高级阶段 , 才能消除这种弊病 , 实行按需分配 的原则 。 他是这样说的 :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 段 ,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 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 ; 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 而且本身成了生 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 , 他们的 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 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 ,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 社会才能在 自己的旗帜上写 上 :各尽所能 , 按需分配 ! ” º 有的人把 “按需分配 ”翻 译成 “各取所需 ” , 这个意思实际上是一样的 。 在马 克思主义者看来 ,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 资本主义社 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 共产主义社会是逐 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 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是本质相同的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发展阶段 。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 共产主 义社会是它的高级阶段 。 它们的差别只是发展程度 的不同 。 在分配关系上 ,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 “各尽所 能 , 按劳分配”的原则 ,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则实行 “各 尽所能 , 按需分配 ” 的原则 。 也就是说 , 从共产主义 社会第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在分配上的主要标志 是 “按需分配 ”代替 “按劳分配 ” 。 现在 , 摆在人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 :对按需分 配怎么理解 ? 首先是分配什么的问题 。 对于这个问 题 , 人们一致的看法是分配个人消费品 , 或者说得更 准确一点是分配个人消费资料或消费资源 , 包括物 质消费资源和精神消费资源 。 其次是按照什么需要 进行分配 。 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分配 , 还是 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分配 。 如果是按照社会发展的 需要进行分配 , 那么任何社会的分配方式都是社会 发展所需要的 。 也就是说 ,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各个 历 史时期的分配方式都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相 适应的 。 如果是这样 , 那么提出按需分配理论就没 有什么实际意义 。 这显然不是按需分配的本义 。 按 需分配只能解释为 : 按照每个人的合理需要分配个 人消费品 。 这种解释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 : 人们 的合理需要究竟有哪些? 我想 , 从需要的来说 , 人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需要 , 也包括精神文化 方面的需要 (如受教育的需要 、 社交的需要 、审美的 需要以及各种陶冶情操的需要等等 ) 。 从需要的层 面来说 , 人的需要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需要 , 即生存 的需要 , 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 生存的需要除 了社会保障人们的生存环境外 (如生态环境 、安全环 境等 ) , 主要是指人们的衣 、食 、住 、行 、用的需要 , 这 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 享受的需要与生存的需要有 联系也在区别 , 它主要是指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满 足的需要 。 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指人们体力上 、 智力 上和精神上开拓的需要 。 接下来我们要弄清的问题是 , 社会是按照人们 哪个层次的需要进行分配 ? 如果是按照第一个层 次 , 即按照人们生存的需要进行分配 , 那么 , 要做到 这一点并不是很困难的 。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年 代 , 我们就有这方面的经验 , 即每个人供应多少粮 食 、油料 、布匹等 。 这些供应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人们 的生存需要的 。 在粮食供应问题上 , 我们甚至根据 不同年龄 、 不同性别和不同工作的人们的需要规定 了具体的供应 。比如对大中专的学生供应 31 市 斤左右 ; 对机关工作人员供应 27 市斤左右 ; 对重体 力劳动者供应 45 市斤左右 。而且在不同工作的人们 中 , 男女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这实际上就是根据 人们对粮食的不同需要进行分配的 。 如果从满足人 们生存的需要这个角度讲 , 那么 , 任何摆脱了贫困的 国家都可以做到 。 因为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一 定数量的食物 、衣物 、用具和住房并不是很困难的 。 现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可以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 因为那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 的生存需要 。 我们是不是据此就可以说 , 在那些国 家已经实现了按需分配呢 ? 显然不能这么认为 。 马 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就是指按人们的全面需要进行 分配 。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 ,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 每个 人都能得到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 。 对于全面发展的人 来讲 ,仅仅只满足生存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 还必须 满足享受 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 这三个层次的需要 是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的 。 那么 , 社会能否按照人们的全面需要进行分配 呢 ? 按照我们过去的解释 ,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之所 以能够按需分配 , 是因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具备 了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 社 会产品极为丰富 , 有实行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是 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 , 有实行按需分配的道德 思想条件 。 ¹ 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 出版社 199 5 年第 2版 , 第 30 5一30 6 页 。 30 “按擂分配”理论再认识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条件能否实现 。 从人类社 会生产与需要的发展历史来看 , 可以预见到以后社 会满足人们全面需要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 , 甚 至是不可能的 。 理由是 : 第一 , 人们的需要刺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 社 会生产也不断创造 出新的需要 。 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矛盾 。 这个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 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 没有这个矛盾 , 人类社会 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消失了 。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 , 这 个矛盾永远不会完结 。 因此 ,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 水平 , 人们的需要总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 既然如 此 , 人类社会怎么能够做到按需分配呢 ? 按需分配 理论忽视了人类社会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 第二 , 与第一点相联系 , 人们的需要是动态的 、 发展的 , 是既确定又不确定的 。 旧的需要满足了 , 新 的需要又产生了 。 这种新的需要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 我们不能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人们的需 要 。 比如 , 在饥荒的年代 , 在贫困的时期 , 人们的需 要并不是那么高 , 只希望吃饱 、穿暖就行了 , 也就是 人们所说的解决温饱问题 。 当经济发展了 , 当人们 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 ,情况就不同了 , 消费要求不 断提高 。 人们不仅要求吃得好 、穿得好 , 而且还要求 住得好 、玩得好 。 比如 , 过去 , 在电视机还是稀缺物 品的时候 , 人们有一台比较小 的黑 白电视机就很满 足了 。现在不少人在享受大屏幕 、高清晰度的彩色电 视机 , 而且人们的要求还在进一步提高 。当人们有了 住房 , 配齐了家电产品以后 , 又产生了新的需要 。就 拿人们的旅行来说吧 , 过去农村的人很少 出外旅行 , 城里人也只把到本市公园游玩算作一种享受 , 那时 人们如果能到外地旅游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 现在不少人不仅到国内的风景名胜游览 , 而且还 出 国观光旅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太空旅行也正在 逐步变为现实 , 我们完全可 以预料 , 当很多人可以去 月球旅行的时候 , 火星或其它星球的旅行也许就开 始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如果从静态的观点看待 人们的需要 , 那当然是可 以做到按需分配的 。 比方 说 , 人类社会总有一天会做到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 有足够的食物 、衣物 、房子 , 使每户居民都有电冰箱 、 彩电 、洗衣机 、电话 、 小汽车等 。 按需分配理论正是 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人们的需要的。 其实 , 到了那 一天 , 人们不知道又产生了多少新的需要 。 第三 , 每一种新产品都有一个从试制到小批量 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 , 尽管这个过程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短 , 但这个过程总是有的 。 每一种新产品问世 , 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 这是毫无疑问的 , 总有一小部分人先享用 , 大多数人 再逐步享用 , 也就是说 , 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 总有一部分人走在消费的前列 。 我们总不能等到一 种新产品的数量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再分配 。 十八世纪 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就是这样主张 的 。 他说 ,一种物品不够时先储存起来 , 等够了再分 配 。 这实际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 不利于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按需分配理论忽视了新产品的 生产周期 。 第四 ,有些消费资源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 而 有些消费资源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 。 比方 说 ,从我们这个地球的生存条件来看 , 食物总量可以 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 但食物品种不一定能满足所有 人的需要 。 住房问题也是一样 , 人们可能分到面积 差别不是太大的楼房 , 至于楼层的高低 , 可以通过发 扬风格来解决 。 但别墅特别是豪华别墅是不可能满 足所有人的需要的 。 我们总不能说 , 有些人需要享 有豪华别墅 , 有些人不需要享有豪华别墅 。 还有其 它许多类似的情况 。 既然社会不能同时提供满足所 有人需要的消费资料 , 那么 , 社会怎么能够做到按需 分配呢 ? 未来社会是不是要把人们划分成不同的 等级来分配呢 ? 比如说 , 达到什么样的级别 ,享受什 么样的待遇 。 或者说 , 干不同的工作 ,享受不同的待 遇 。如果是这样 , 那我们现在就已经是这样分配的 。 这显然不是按需分配的本义 。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 原来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 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的物质前提是不可能达到的 。 那么 , 要实行按需分 配就只有依靠人们的觉悟了 , 换句话说 , 就只有靠人 们发扬风格 了 。 这样 , 又会产生另外的问题 。 一种情 况是 : 风格越高 , 享受越晚 , 风格越低 , 享受越早 。 另 一种情况是 :大家都发扬风格 ,好的东西都不享受 。 或者像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按照平均 主义的原则轮流享受 。 或者像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 所主张的 , 实行禁欲主义 。 无论哪一种情况 , 对社会 的发展进步都没有什么好处 。 既然如此 , 那么这种 分配方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 由此看来 , 空想社 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 会的分配方式的设想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 我们不能 把这种设想看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而只能看 作个别提法 。 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有待于将来 的实践去回答 。 正如江泽 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 : “我们对社会 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 , 但未来的 事情具体如何发展 , 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 我 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 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 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 ” (责任编辑 刘海涛 )
/
本文档为【_按需分配_理论再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