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2013-04-16 5页 pdf 176KB 1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9697

暂无简介

举报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总 239期 第 11期 2 0 0 9年 11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l. 239, No. 11 November1 2 0 0 9 作者简介:李国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哲学、西方认识论。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李国山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形而上 学做出了尖锐的批判,直至提出取消形而上学探究;另一...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总 239期 第 11期 2 0 0 9年 11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l. 239, No. 11 November1 2 0 0 9 作者简介:李国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哲学、西方认识论。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李国山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形而上 学做出了尖锐的批判,直至提出取消形而上学探究;另一方面,由于形而上学问本身具有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任何一种哲学探讨都无法绕过它们,所以,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新近繁荣起来的哲学分支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与 传统形而上学的干系。分析哲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已明确向我们昭示出它不仅不是形而上学的冤家对头,而 且还一定程度上是形而上学的一支现代同盟军,它所倡导的新的探究角度与方式无疑大大有益于人们对于古 老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存在与本质;分析;语义上升;描述与修正;语义本质主义 中图分类号: 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6924( 2009) 11- 015- 019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形而上学一直是其核 心内容。分析哲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一直和形而上学问题纠结在一起,其间的恩恩怨 怨很难一语道明。不过,关于分析哲学与形而上 学的关系,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维也 纳学派提出的/拒斥形而上学0的口号了。长期以 来,这一口号俨然成了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所持 态度的写照。 一 分析哲学家一开始便把反形而上学作为自己 的一项使命。弗雷格的逻辑哲学研究三项原则之 一/要时刻看到概念与对象的区别0, [ 1] ( P9)便被视 为一条反形而上学原则。因为按他对这条原则的 解释,一旦我们在语言层面上相应于对象、一阶概 念、二阶概念,严格区分开专名、一阶概念词和二 阶概念词,并加以正确地组合使用,就可以构造出 合乎逻辑句法的、有意义的句子,从而避免一些无 意义的形而上学句子。例如,弗雷格指出,用/苏 格拉底0这个专名和/存在0这样一个二阶概念词 组合而成的/苏格拉底存在0便是一个毫无意义的 句子,应该予以排除。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誉为/分析的典范0,其 根本用意在于借助逻辑分析方法揭示出句子的真 正逻辑形式,从而避免在面的语法形式的诱导 下做出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断言,进而清除像/现任 法国国王0这样的摹状词在被置于主词位置时会 引出的关于虚存对象的形而上学假定。另一位英 国分析哲学大师乔治 #爱德华 #摩尔直接利用缜 密的概念分析方法对唯心主义做了强有力的 驳斥。 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著作5逻辑哲学论6中则 明确提出: /全部哲学都是一种-语言批判. 0, [ 2] ( P42) 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关于哲学问题所写的大多 数命题和问题,不是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我 们根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只能确定它们的无 意义性。哲学家们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都是因 为我们不懂得我们语言的逻辑而产生的。,,因 而用不着奇怪,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实际上都根本 不是问题0。[ 2] ( P41- 42)然而,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当 真是势不两立的吗? 二 勿庸置疑,分析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抨击 是所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最为猛烈的。作为维 也纳学派最主要代表人物的卡尔纳普,曾专门著 文5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6来表达自 己的坚定立场: /严格说来,一串词,如果在某一特 定语言内并不构成一个陈述,那就是无意义的。 也可以有这样一串词,乍看起来貌似一个陈述;如 果是那样,我们就称它为伪陈述。现在我们的论 点是:逻辑分析揭示了形而上学的断言陈述是伪 陈述。0 [ 3] ( P14)那么,卡尔纳普如此激烈反对的形而 上学到底指什么呢? 他在 1957年对该文所写的评 注中这样写道: /形而上学:这一术语用在这篇文 章里,与欧洲通常的用法一样,是指所谓研究事物 本质的知识领域,它超越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归纳 科学的领域。0 [ 3] ( P36) 然而,我们知道,对/形而上学0这样一个被视 为哲学最基本部门的学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 统一的定义。我们来看两本权威哲学辞典关于形 而上学的界定。5剑桥哲学辞典6: /最一般地讲, 形而上学就是关于实在之本质、构成及结构的哲 学研究。0 [ 4] ( P489) 5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6: / 形而 上学是一个广阔的哲学领域,以下述两类探究为 其标志。第一类探究旨在成为关于实在之本质的 最为一般性的研究, ,,第二类探究寻求揭示什 么是根本性的实在,,0[ 5] ( P338) 这两个定义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亦即把形而 上学的探究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实在 之本质的探讨,另一部分是关于实在事物的类型、 构成及结构的探讨。此外,这两个定义都把关于 实在本质的探究视作形而上学的首要任务,而把 对实在事物本身的探究看作次要的任务。再回过 头来对照一下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的描述,我们 发现,他抓住的只是形而上学的第一项探究,而没 有提及第二项探究。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表明 他所拒斥的仅仅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尽管是 最重要的部分? 进一步说,他是不是还允许关于 实在事物本身的形而上学探究? 我们知道,卡尔纳普在其早期著作5世界的逻 辑构造6中,以一套现象主义语言完成了对世界的 逻辑构造;在其后来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他又转而 采纳了物理主义语言系统。尽管他一再声明,他 是本体论的中立者,只是从方法论的考虑出发,才 选取现象主义或物理主义作为构造的基础。然 而,他在其著述中所谈论的仍旧是自我心理对象、 物理对象、他人心理对象以及精神对象等这样一 些传统形而上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某种意义 上,甚至完全可以说,卡尔纳普就是在谈论实在事 物本身,也就是说,他实际在做着第二种类型的形 而上学探究。只不过他转换了探讨的方式,而这 种新的探究方式正是语言学转向之后分析哲学家 们共同采用的方式,这便是后来由奎因明确归纳 出的/语义上升0策略。这种策略在分析哲学中的 广泛采用,可作为解读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传统 内的历史命运的一条主要线索。 三 奎因将/语义上升0策略出色地运用到了本体 论问题的探讨上,提出了关于本体论许诺的思想。 奎因认为,本体论就是探讨何物存在的问题。这 种探讨属于上文提及的第二类形而上学探究。奎 因虽是一名坚定的科学主义者,但他并不反对讨 论存在问题。不过,他主张转变谈论这一问题的 方式,即不是去问何物存在? 而是去问一个陈述 或一种理论假定了何物存在? 这后一种发问方式 是完全依赖于语言的使用的。这样,我们关于存 在问题的探讨就转变成了关于本体论许诺的探 讨: /被假定为一个存在物,纯粹只是被看作一个 变项的值。,,我们的整个本体论,不管它可能 是什么样的本体论,都在-有个东西.、-无一东西.、 -一切东西. 这些量化变项所涉及的范围之内;当 且仅当为了使我们的一个断定是真的,我们必须 把所谓被假定的东西看作是在我们的变项所涉及 的东西范围之内,才能确信一个特殊的本体论的 假设。0 [ 6] ( P12) 我们注意到,奎因尽管只愿意探讨本体论许 诺问题,即说何物存在的问题,但他仍然承认有不 依赖于语言使用的纯粹本体论问题,即何物存在 的问题。他之所以对后一个问题存而不论,原因 在于:如果脱开语言的使用去谈论存在问题,便会 陷入传统形而上学家深陷其中的那个泥潭,不能 自拔。但他并没有像早期分析学家那样,坚决主 16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 239 期 张一切形而上学命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认 为,试图通过构造一种意义理论去清除形而上学, 一方面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也是自相矛盾的。 行不通,是因为意义理论所倚重的分析与综合区 分乃是一个必须废除的教条;自相矛盾,是因为意 义理论的构造者们总是倾向于假定像意义、命题 等这样一些抽象实体的存在,而这种假定正是他 们试图反对的形而上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奎因关于本体论许诺的论述,连同他对形而 上学问题存而不论的暧昧立场,重新激发了分析 哲学内部对传统哲学问题的关注热情。普特南在 谈到奎因在这方面的强大影响时这样写道: /人们 终于坦然地将自己说成是-形而上学家. ,而在数 年前,这也许与作为-分析哲学家. 这一点很不协 调;而且,也开始听到-分析的形而上学. 这一用 语。美国的分析哲学,随后是英国的分析哲学,开 始拥有一种-本体论的风格.。这里,发生了奇怪 的角色颠倒现象。英美分析哲学,在其实证主义 时期,将自己描绘成反形而上学的,却逐渐演变为 世界哲学舞台上最显眼的形而上学运动。0 [ 7] ( P99) 四 英国分析哲学家中,对形而上学的复兴做出 最突出贡献的当数斯特劳森了。他于1959年出版 了5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6一书,在该书中,他 明确地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形而上学不再是一 个贬义的、可怕的字眼,分析哲学家完全可以同时 是一个形而上学家。不过,斯特劳森还是十分小 心地将他所讲的形而上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做了严 格的区分:一个是描述的,一个是修正的。在他看 来,传统形而上学在主流上是修正的: /形而上学 往往是修正的,而很少是描述的。描述的形而上 学满足于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结构,修正的 形而上学则关心产生一种更好的结构。0 [ 8] ( P1) 斯特劳森对传统形而上学家心怀敬重,并认 为描述的形而上学只是在接续传统形而上学家 (尤其是像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这样的偏于描述的 形而上学家)的工作,围绕千百年来不变的话题进 行反复而深入的探讨: /形而上学有着漫长的辉煌 历史,因而不大可能在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发现任 何新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描述的形而上学的 任务始终是或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它仍然是需要 反复进行的。如果没有新的真理被发现,也会有 古老的真理被重新发现。因为,虽然描述的形而 上学的核心主题没有改变,哲学的批判性和分析 性用法却是恒常变化的。永恒的关系是用非永恒 的术语来描述的,这既反映了思想的时代特征,也 反映了哲学家个人的思想风格。任何哲学家只有 在用他自己时代的术语来重新思考前人的思想 时,他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前人;最伟大的哲学家 (例如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明显特征就在于,他 们在重新思考的努力上比其他人付出的 更多。0 [ 8] ( P2- 3) 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满足于对我们关于 世界的实际概念图式的描述。这种探究少了传统 形而上学的那种雄心勃勃的抱负,也即是,放弃了 形而上学的首要任务:揭示实在之本质。因此,斯 特劳森所做的工作仍然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次要 任务:探究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种类、等级、相互关 联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他也只是恢复了形而 上学的一部分,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部分。他 仿佛认为,一旦涉及实在之本质,形而上学就只能 是修正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形而上学在分析 哲学传统内能否得到全面的恢复? 也就是:分析 哲学家是否能够谈论实在之本质? 能否出现/修 正的分析形而上学家0呢? 五 美国哲学家杰罗德 #卡茨于 1990 年发表的 5意义的形而上学6一书,表现出分析哲学内部一 种新的形而上学倾向,这种倾向直指形而上学关 于实在之本质的首要探究目标。卡茨认为,分析 哲学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和形而上学问题 纠缠在一起。弗雷格的内涵主义意义理论把词和 句子的涵义均作为实体假定下来,这一假定后来 遭到后期维特根斯坦和奎因等人的强烈反对,而 卡茨本人则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在更高 的层面上实现向弗雷格的内涵主义的复归。 他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奎因等人的意义理 论都犯下了/自然主义谬误0,亦即将哲学自然科 学化,尤其是心理学化,这便使得哲学失去了自主 性,从而也失掉了性色彩。为摆脱这种谬误, 他提出了一种非自然主义意义的形而上学。他把 这种形而上学理论称作一种语义本质主义,它主 17 第 11期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张: /根据标准定义,表达式和句子类型乃是抽象 对象。同样,作为它们的涵义的属性、关系和命题 也是抽象对象。0[ 9] ( P41) /语义本质主义者面对的问 题,是说明说话者如何运用他们关于表达式和句 子类型同意义的语法关联的知识,去把这些意义 同语词的或投影的标记联系起来。这种说明将表 明,关于这种语言的表达式和句子类型同涵义相 关联的标准,如何在语言的使用中规范性地起作 用,并揭示出一说话者据此意指一事物而非另一 事物的客观事实是什么。0 [ 9] ( p43) 卡茨说,他的意义形而上学所采取的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策略,也就是,首先确立表达式和句子 类型同作为抽象实体的意义之间的关联,然后才 去确定具体使用中的表达式和句子(作为标记)的 意义。简言之,作为本质的抽象意义,规范性地调 节着作为应用的具体意义。在奎因和斯特劳森那 里,殊相是最基本的、最优先被许诺为存在的事 物,它们乃是一切言说和描述赖以成立的本体论 基础。然而,在卡茨这里,抽象的共相却成了最先 被假定下来的东西,它们成了语言表达式和句子 类型的本质意义,而正是这种事先确立下来的本 质意义,规范着具体的语言用法。 我们看到,卡茨这里力图恢复的正是奎因当 年竭力反对的将意义假定为抽象实体的形而上学 主张。这实际代表着一种在分析哲学内部全面恢 复形而上学的企图。卡茨认为,哲学研究应该是 自主的,不能将其还原为其他研究,尤其不能把它 自然科学化。他的哲学纲领主要是语言学哲学 的,不仅是向弗雷格的内涵主义的回归,而且也是 向康德的形而上学构想的回归,甚至还是向柏拉 图的实在论的回归。[ 10]但是,正像卡茨本人所指出 的,他所提出的只是一个/雏形理论0,尚待进一步 充实与完善。他随后又发表了5实在论的理性主 义6( 2000 年)和5含义、指称与哲学6 (遗著, 2004 年)两部著作,对其/ 雏形理论0做了进一步的阐 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评论。我们更为关心的 是,这样一种重新恢复形而上学之地位的呼声和 行动,能否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向? 这种新的哲学 纲领的提出对于分析哲学的现状与未来有何重要 的意义? 它能否像卡茨所期待的那样,引发一场 新的哲学革命? 这一切目前都尚不明朗。 六 众所周知,分析哲学是随着语言学转向而兴 起的。哲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语言批判的宏伟事 业,并渴望通过这种批判解决传统哲学问题。阿 尔斯顿在其5语言哲学6一书中指出,哲学家关注 语言的根源在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 这样一部分内容,它可被大致表征为要系统阐明 有关世界的最一般和最普遍的事实的一种企图, 它包括列举实体所属的那些最基本范畴以及对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某种描述。始终有这样一 些哲学家,他们试图通过考虑我们用以谈论世界 的语言之基本特征来把握上述的某些基本事 实。0 [ 11] ( P1- 2)他列举出来作为例证的有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迈农、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古今哲学家。 从分析哲学的实际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 到,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态度不断地发生 着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激烈反对,到后来的有 限制的谈论,再到后来的完全容纳。那么,到底该 如何定位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呢? 其实,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并非水火不相容。 分析哲学虽是一个在 20世纪才兴盛起来的哲学 传统,但是,正如阿尔斯顿所指出的,试图通过语 言分析探讨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西方许多哲学 家所采纳的途径,因此,该传统实际上拥有古老的 渊源。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分析哲学广义地 理解为/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经由笛 卡尔、英国经验论和康德,直到当代分析运动这一 整个作为西方主流哲学之一的分析传统0。[ 12] ( P590) 这么一来,分析哲学传统就和形而上学非但不存 在任何冤仇,反倒具有某种亲缘关系。而现代分 析哲学只是再次强调了从语言批判角度解决形而 上学问题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直至演化为 一场轰轰烈烈的哲学运动。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们 大都怀带着某种革命情怀。哈克这样评论道: /分 析运动的每一阶段都是由革命热情激起的。倡导 者们热忱地相信,他们正在使哲学摆脱自命不凡, 清除藏污纳垢的处所,重新树立哲学的形象。到 了 20世纪 70年代,这种革命的日子就已经过去 了。0 [ 13] ( P50)正是在这种革命热情的驱使之下,分析 哲学家们才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哲学探究 中去,另一方面为他们的新方法所带来的成就而 18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 239 期 欢欣鼓舞,直至喊出/拒斥形而上学0、/哲学将要 消亡0这样的口号。 但是,激情过后是冷静的思考。进入 20世纪 后半叶之后,分析哲学家们就渐渐从革命情怀中 解脱出来,并开始反思他们的新哲学与传统哲学 的关联问题。告别革命之后,便是如何找到自己 的历史定位的问题。他们意识到,分析哲学仍是 一种哲学,仍摆脱不了与传统哲学千丝万缕的牵 连,剪不断,理还乱。事实上,回过头来看,分析哲 学的革命性确实被强调得过了头。冯 #赖特在谈 到这一点时,非常中肯地写道: /我正在想到两类 这样的人,一类是像罗素和维也纳学派一样,要求 使哲学成为-科学的. ,另一类则以维特根斯坦的 精神把哲学设想为使其自身成为不必要的活动。 这两类人一直在使哲学中的转折点成为哲学的 终点。0 [ 14] ( P32) 是的,转折点并不是终点。分析哲学在现代 西方的兴盛,被视作一次重大的思想转向,在长达 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它取得了巨大而辉煌 的成就,为整个哲学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分析哲学在其发展过 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譬如,随着语言分析 的越来越琐碎化,分析哲学文献遭到了越来越明 显的冷落。人们担心,长此下去,哲学将会彻底失 掉它曾经骄傲地拥有的光环,魅力不再。随着分 析哲学渐渐成为一种常态的哲学探究活动,它也 就完全地融入了哲学的历史当中。如果说反形而 上学口号的提出代表着早期革命者的褊狭与热情 的话,那么,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最终接纳并从 正面予以严肃探讨,正表现了分析哲学作为一种 现代主流哲学形态,一直秉承悠久的哲学传统的 衣钵,做着兼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工作。当代著 名分析哲学家普特南就着力呼吁分析哲学家们跳 出自身的固有领地,融入到哲学的大家庭中来: /我们可以从康德那里学到很多,而无须称自己为 康德信徒;我们也可以从詹姆斯、杜威那里学到很 多,而无须称自己为实用主义者;我们还可以学习 维特根斯坦,而无须称自己为维特根斯坦信徒。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弗雷格、罗素、卡尔纳普、奎 因,以及戴维森那里学到很多,而无须称自己为 -分析哲学家.。为什么我们不能只做-哲学家. , 而去掉那个形容词呢?0 [ 7] ( P112- 113)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 ( 05BZX047)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资助 ( AS0806) ] 参考文献: [ 1] (德)弗雷格1 算术基础[ M]1 王路译1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81 [ 2] (英)维特根斯坦1 逻辑哲学论 [ M] 1 贺绍甲译1 北 京:商务印书馆, 19961 [ 3]洪谦, 主编 1 逻辑经验主义 [ M] 1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891 [ 4] The Cambr 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 Z]1 Cam- 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1 [ 5]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Vol. 6[ Z]1New York: Routledge, 19981 [ 6] (美)奎因1从逻辑的理论看[ M] 1 江天骥,等译1 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1 [ 7] (美)普特南1 从内部看哲学的半个世纪[ A ]1 陈波, 主编 1 分析哲学: 回顾与反省 [ C] 1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 社, 20011 [ 8] (英)斯特劳森1 个体: 论描述的形而上学[ M] 1 江怡 译1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 [ 9] J. J. Katz1 The Metaphysics of Meaning[ M]1 MA: The MIT Press, 19901 [ 10]李国山1 第三次语言学转向? ) ) ) 评杰罗德 #卡茨 的意义形而上学[ J]1 世界哲学, 2005( 6)1 [ 11] (美)阿尔斯顿1 语言哲学[ M] 1 牟博、刘鸿辉, 译1 北京:三联书店, 19881 [ 12]牟博1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 A] 1 牟博, 主编1 真理、意义与方法 ) ) ) 戴维森哲学文选[ C]1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81 [ 13] (英)哈克1 分析哲学:历史、内容和走向[ A]1 陈波, 主编 1 分析哲学: 回顾与反省 [ C] 1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 社, 20011 [ 14] (芬兰)冯 #赖特1 分析哲学 ) ) ) 一个批判的历史概 述[ A ]1陈波, 主编1 分析哲学: 回顾与反省[ C] 1 成都: 四川 教育出版社, 20011 [责任编辑:翟 宇] 19 第 11期 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
/
本文档为【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