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音乐应用(App)用户和市场分析

2013-04-16 11页 doc 272KB 1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3701

暂无简介

举报
音乐应用(App)用户和市场分析原文:http://blog.csdn.net/skiffloveblue/article/details/7628047 前言: 分析音乐类移动应用的难度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难免因为喜好不同而陷入争论。此外,音乐类App 还涉及音乐版权、音乐专业技术、音乐产业链等更专业的问题。 分析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其影响因素和价值评判的角度也各有差别,在一篇文章中无法一一展开。本文选择从用户和市场分类的角度切入,希望能为读者开启或激发思路和创意。 从音乐的用户人群来看,大体可以分作五类:“喜好者”、“痴迷者”、“...
音乐应用(App)用户和市场分析
原文:http://blog.csdn.net/skiffloveblue/article/details/7628047 前言: 分析音乐类移动应用的难度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难免因为喜好不同而陷入争论。此外,音乐类App 还涉及音乐版权、音乐专业技术、音乐产业链等更专业的问。 分析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其影响因素和价值评判的角度也各有差别,在一篇文章中无法一一展开。本文选择从用户和市场分类的角度切入,希望能为读者开启或激发思路和创意。 从音乐的用户人群来看,大体可以分作五类:“喜好者”、“痴迷者”、“娱乐者”、“玩票者”和“专业者”。 一、音乐类App 用户分类 这几类人群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但因为社会环境、音乐素养和音乐市场的差异,各类人群在不同国家的占比有些差异,这也就导致同一类型的App ,在美国和中国的境遇不同。 大类 说明 美国市场 中国大陆市场 喜好者 喜好音乐,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背景和陪伴,不特定某类音乐类型。 大众需求 大众需求 痴迷者 痴迷于某一类或几类细分类型音乐、或是某个歌星乐队,或是追求极致的音乐品质。 小众需求 小众需求,但未被很好的满足 娱乐者 将音乐作为娱乐方式,比如卡拉OK、各类音乐游戏。 大众需求 大众需求,但未被很好的满足 玩票者 业余爱好者中的专业音乐人,或是在专业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讲究专业水准。 大众需求 人数很少,还未到达小众需求 专业者 专业音乐工作者。 见文章中说明 见文章中说明 特别说明:“小众需求”也是可以单独成立的市场需求,具有商业价值。 如此分类,源于不同类型音乐用户有着本质不同的需求,先将性质不同的用户类型区分;之后再音乐类型或是应用功能进行细分。 (一)“喜好者”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 用户价值:使用便捷、种类全、数量多。 “喜好者”的需要,简单说就是一个音乐播放器,曲库中有大量最常见的音乐类型、最流行的歌曲和歌星,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这都是最大众化的需求。 在美国音乐随处能听到,因此音乐识别类应用(比如:SoundHound )也有不小的市场。还有,铃声制作应用也是许多人的需要。 因为涉及音乐版权,在美国这样的音乐播放器同时会是一个音乐下载工具、用以规避版权问题。当然也有iTunes 这样提供直接购买有版权音乐的音乐购买和播放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大陆和美国“喜好者”的这种大众需求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在美国用户中非常在意的精准音乐推送的需求,中国大陆普通的“喜好者”是基本意识不到的。这种音乐意识的差距,不是多听几首歌就能弥补的,或许需要1-2代人或是更长的时间。 典型应用: Pandora Radio SoundHound ∞ 版权:绕不开的问题 在美国,音乐版权问题是任何一个音乐类App 都不能绕开的问题,而互联网或手机用户往往只愿意使用免费的音乐,这就使得基本上所有的App ,都在绞尽脑汁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日益尊重知识产权的时代,谁也无法完全避免版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用户个人创作上传的音乐,也需要明确版权的归属和使用权利。 在中国,关于版权保护、歌曲的合法传播形式,都还在探讨当中。但版权意识在不断加强,现在还可以打擦边球的音乐网站和应用,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版权约束、并支付版权费用。而想在Apple App Store 上开发应用的开发者或公司来说,必须要注意Apple 工作对于音乐版权的审核。 创新功能:技术引领未来 移动智能设备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离个人更近、个性化更强;因此,只是简单地将传统互联网上的音乐软件形式迁移到智能手机或Pad 上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 我们看到在音乐领域的技术进步(比如:Pandora Radio 、SoundHound ),引领了行业的不断发展而且取得了丰厚的商业回报。当然除了这些创新功能,应用还必须满足大众音乐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否则就无法超越那些基本功能优秀的App 。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创新功能在中国和美国的境遇不同。比如SoundHound 这样的音乐识别应用,是基于在美国优秀的各类音乐随处可听到,识别音乐的应用自然使用率高。在中国,即使是超大型的城市里,街头飘荡的只是刺耳的广告或是各种口水音乐。同时,对音乐水准和品质追求人数是个小众群体,因此这样的创新功能在中国大陆就难以流行、更别提获取利润了。 市场分析:红海一片! 满足“喜好者”的需要是很常见的一些功能,音乐播放器、音乐曲库、音乐下载、音乐铃声制作等。这些基本功能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于是,成败的关键问题就变成了App 的推广和运营能力。那些大的门户网站和做的比较早的知名音乐网站,本身就拥有品牌知名度、大量用户和运营经验,自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种大众类型音乐应用,已经是红色的海洋,慎入! 同时,这类应用的差异不大,因此这类App 一旦建立使用习惯,很难改变。 (二)“痴迷者”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 用户价值:音乐、品质和服务极致追求 痴迷于某类音乐的人,被称为“痴迷者”,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小众人群,或更准确地说,是某类音乐群族。这些人把音乐作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分,对音乐品质和服务有着极致的追求,比如某类宗教音乐。 在中国大陆,“痴迷者”是明显的小众需求。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喜欢爵士乐(Jazz ),他只是个“喜好者”(大众);如果是喜欢大乐队时代的爵士(Big Band ),那就可以算是一个“迷恋者”。又比如一个喜欢古典音乐中的弦乐四重奏的人,也是一个“痴迷者”。 典型应用: JAZZ.FM91 悖论:难伺候的人群、最愿意传播的人群 极致追求也就导致了对内容和服务要求的苛刻,围绕某类音乐,需要提供细致而且丰富的内容(历史和最新的信息、声频和视频等等)。 “痴迷者”是最挑剔的用户类型之一,做好满足他们需要的难度在于:1,必须是真正懂这类音乐的人,来主导开发和运营这个产品;2,对音乐有品位追求的人,往往也对美术设计也有同等的要求,也就是视觉效果必须同等优秀。 因此,对于品质的追求,使得此类用户不断追寻更好的体验,他们乐于传播他们最新发现的好的应用、同时对于达不到他们要求的应用嗤之以鼻。 强大的社交需求和商业价值 可以说,“痴迷者”这类人群的社交倾向、对音乐及衍生产品的需求是很高的(商业价值)。 实际上,他们把对音乐的追求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或是体现自己品味的方式,这其中多少有些炫耀的成分,也就自然加大了对社交的需求。 同时,他们知道音乐的价值,自然愿意为优秀的音乐(唱片、演唱会)付钱。 “痴迷者”才能做好服务这类人群的App 在此,举个稍微极致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比如你想做个爵士乐的应用,要有这样的音乐感受: “在爵士迷眼中,所谓摇滚乐是个很扯淡、很装逼的音乐类型,并不能真正触及到灵魂的那个角落;重金属更是假装亢奋。其实,雷吉还不错,当然有空时也可以听听古典音乐,当然最好是巴赫的管风琴。” 如果你能理解这段话,你自然能懂;你不理解,就当没说吧。 市场分析:不懂不做! 不懂不做,这话挺清楚的了。 (三)“娱乐者”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 用户价值:越简单、越好玩、越开心! 对于这类“娱乐者”来说,音乐不是关键所在,只是娱乐的工具而已,快乐才是王道。当然,这类用户很可能也同时是“爱好者”或是“玩票者”。 在美国,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音乐的“娱乐者”也很多,其中以唱歌和乐器的娱乐方式最多。 在国内,这类应用还很少见,但可以预见到,这类应用在未来会大行其道。 典型应用: I Am T-Pain 2.0 难点:一认真,就不好玩了。 与前面“音乐迷”的极致品质要求正好相反,“娱乐者”最关注的是玩法简捷、开心好玩。 这类应用的开发,不必在乐器的形式和音质上苛求、不必在歌唱的音准上太费心思,怎么好玩怎么来。 尤其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娱乐方式,稍作改换就可以直接运用在移动音乐应用上。 市场分析:音乐给你的快乐可以有许多! 生活中的乐事很多,关键在于你会不会体察、游戏其中。对这类音乐的娱乐App 来说,现在的市场就像一大片、一大片处女地一样,未经开垦。 关于此类应用的创意,我会单独写篇文章,大家一起来开动头脑! (四)“玩票者”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 用户价值:功能越专业、越炫越好! 相比“娱乐者”最关心开心快乐,“玩票者”关注的是音乐的专业功能和炫技。普通喜好音乐的人,难以达到较高的音乐演奏或歌唱水准,尤其是器乐的演奏水平,而这正是“玩票者”的特长所在。 在美国,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很多,也有许多人无师自通,业余和专业音乐人的界限模糊,许多人都能弹奏乐器。于是,可以炫出自己音乐才艺的音乐App 很有市场。 在中国大陆,70后人群中(除了学音乐专业的人),很少有人会演奏乐器;但是从80后开始、尤其是85后,基本每个城市孩子都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或是唱歌、弹琴等等。因此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基数不小的用户基础。 典型应用: Figure 市场分析:已有不小的需求、但没有优秀的产品。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不少这样的应用,但是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娱乐类应用的阶段。或许是应用的开发人员中,很少有对乐器演奏非常在行的人,同时急于求成的心态、没有成功的案例,都使得见优秀产品还没见到。 这类App 的开发有一定技术难度,在于需要对乐器或者是歌唱非常懂行,同时又有能力和技术,把这些功能在手机里实现,让用户简单易用。但凭心而论,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关键在于把技术与用户体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类应用都非常具有技术价值和用户价值,因此用户非常容易付费、并乐于展示、炫耀式地传播。当然,前提是功能做的好、用户体验好。 (五)“专业者”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 用户价值:创造价值的工具。 “专业者”即是各类音乐应用的用户,同时也是许多音乐应用的开发者。 从用户角度而言,他们需要专业级的应用,帮助他们进行音乐工作,比如调音工具、电子乐谱、音乐制作软件。 市场分析:只有专业厂商才有机会。 专业厂商才有机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对于普通的开发者来说,也绝非一点机会没有。比如,西方音乐的专业应用,我们基本没有竞争优势;但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上,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 二、关于移动音乐的特征和音乐消费方式 移动音乐:听还是看? 音乐原本是一个听觉艺术,但随着音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视觉已经成为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未来,当带宽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音乐人群如何选择,还未可知。 音乐的消费方式? 互联网上免费的音乐,对音乐即是好事、也是坏事。即大幅度地提高音乐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又因为免费而打击了音乐人的创作动力。 未来,音乐的价值如何体现?音乐人群会对哪些音乐形式付费呢? 三、关于音乐产业的几个问题 音乐产业(传统音乐唱片业)自身面临颠覆式的挑战 传统的音乐产业盛极一时,相关利益环节丝丝环绕,明星就像流水线一样,生生不息。 直到互联网到来的那一天,音乐产业的好日子到头了。互联网上对于音乐的盗版、共享,使得他们不再能够依靠卖唱片赚大钱。 直到,移动互联网来临,这对音乐产业、音乐人来说,或许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想想没有音乐出版公司的时候 音乐版权、音像出版社、音乐电台、音乐榜单,这些如今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商业机构,许多都是近100年来的才有新生事务。 未来发展会如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从音乐人到音乐听众之间,路径已经很短,原本视为定律的商业行为和产业链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 音乐的两极化趋势 未来,音乐出版和版权机构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商业包装的音乐,还会占据不小的市场。 但是,我们能看到,独立的音乐人、独立的发行机制和渠道、以及喜欢这类音乐的用户,将逐步开始显现。 毕竟,音乐这种人类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之一。 我们需要触及心灵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全都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商业音乐。 附注: 这是我的音乐应用(App)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第二篇是对美国音乐类App 榜单的分析;第三篇是探讨还可能有的蓝海市场在哪里、以及一些关于音乐应用的创意想法。之后,还会陆续有些不同角度的分析文章。 同时,每篇文章会根据最新的进展实时更新,请注意文章标题中的时间版本说明。 版本说明:
/
本文档为【音乐应用(App)用户和市场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