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神色形态辨病

2013-04-18 9页 doc 19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926

暂无简介

举报
神色形态辨病神色形态辨病 一、望神 望神,应重点观察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而眼神的变化则应是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重点观察眼神。另外在望神时,还应注意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等不同情况。 1、得神 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呼吸调匀,肌肉不削,肢体活动自如,反应灵敏,大小便顺畅,这些情况,称为得神或有神,它表明一个人的正气未伤,脏腑功能良好,即便此时如为病人,预后也大多良好。我们说了,要重点看眼神的变化,在...
神色形态辨病
神色形态辨病 一、望神 望神,应重点观察人的精神、意识、面目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而眼神的变化则应是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重点观察眼神。另外在望神时,还应注意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等不同情况。 1、得神 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呼吸调匀,肌肉不削,肢体活动自如,反应灵敏,大小便顺畅,这些情况,称为得神或有神,它表明一个人的正气未伤,脏腑功能良好,即便此时如为病人,预后也大多良好。我们说了,要重点看眼神的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患近视眼,当他们摘去眼镜时,却看不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多少显得有些别扭,这时我们应侧重于他们的眼球活动灵活性及其他方面的观察,综合评定,不难得出他们与那些无神的目光相比,仍有很大的区别。 2、少神 就是说神气不足。大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疲倦嗜睡等,如能除外一些外界因素,如劳累、开夜车、情绪等,多表示有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等。如长期如此或新近出现,则需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有某种疾病正悄悄侵入您的身体,这些往往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 3、失神 往往表现为目无光彩,瞳孔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胡言乱语,二便失禁等。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危重病人,说明此时已精气大伤,预后多不良。平常我们所见的一些癌症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6%99%9A%E6%9C%9F" \o "晚期" 晚期病人或一些脑血管病意外的病人,多属此类。 4、假神 这是说一些病人在垂危阶段出现的貌似有神的一种假象。比如久病之人很久不能饮食,突然想吃东西;原来神志极度颓丧,突然清醒,目光炯炯,想做某些事情;这种情况往往给人以错觉,以为病情好转。殊不知,这正提示病情恶化,危在旦夕。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回光返照”。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见到这样一些情况。如表情淡漠,沉默少言,随之却出现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或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摔物;或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口中发出怪叫,而醒后却如正常人一样;以上这些神志异常,多提示病人有精神或神经方面的疾病,需注意并及时进行检查或治疗。 二、望面色、面容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本身的气血都上行于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泽可以直接反映内脏气血的盛衰与否;而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上看,面部的血管丰富,皮肤薄嫩,一些色泽变化也容易显现出来,方便观察。 望面色时需从气与色两方面着手,而气又较色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精气盛衰的标志,气主要通过光泽表现出来。简单地说,只要是明亮光泽,隐然含于皮肤之中的即为有气之色,无论其颜色如何;相反者一个人面色无光,则为无气之色或者说“恶色”。如针对某个病人来说,有气之色往往说明病人精气未衰,病情不重,预后好,无气之色则说明病人精气已衰,病情重,预后差。举例来说,黑得像乌鸦羽毛一样有光亮的是有气之色,而白得像枯骨一样的是无气之色。气色的善恶判断对推断一个人健康状况或疾病轻重及预后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下面就面色做一些简单地介绍。 1、正常的面色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人类有不同的种族区别,所以每个人都具有或黄或黑或白不同的肤色,在这一基础的肤色上,有的人可能有略白、略黑、略红等差异,另外根据四季变化及环境变化还会有些变化,如夏天略黑,冬天略白等,中国人属黄种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黄色。但不论怎样,只要面色是明亮润泽,隐然有生气的就是正常的面色。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出下面我们所要重点介绍的有病的面色即病色。 2、病色 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的称“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种: (1)青色 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中医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症及肝病。值得一提的是小儿在高热之时,面部尤以鼻柱及印堂处出现青紫色,这是惊风发作的预兆,需即刻进行有效治疗。现代医学中,缺氧是导致面色发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氧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色出现,活动后更为明显。还有一些疾病,如痛疼包括平滑肌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97%89%E6%8C%9B" \o "痉挛" 痉挛,胆绞痛,虫痛等也会引起,但此时病人已有严重症状,颜色的变化只是一个伴随现象而已。 (2)赤色 即红色,是血液充盈于皮肤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热症。现代医学则可发生于许多疾患中。如结核病人特点为两侧颧骨发红,以下午明显。而两侧面颊部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可见于某些红斑狼疮患者。 (3)黄色 是脾虚湿郁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湿症及虚症。与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如黄如橘黄色为阳黄,因湿热熏蒸所致;黄而如烟熏者为阴黄,因寒湿郁阻而致。现代医学最常见于黄疸病,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某些贫血病人也会出现面色发黄,且无光泽。另外某些食物也可引起面色发黄,如胡萝卜、桔子等,如少食或停食后,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 (4)白色 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虚寒症、血虚症和虫症。如白而虚浮无光,多为阳气不足;白而瘦,多为营血亏虚;如面部表现白斑或白点,多见于某些肠道寄生虫病人。现代医学中的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脏疾患等都可见苍白面容。另外经常不接受太阳光的人,面色亦较正常为白,但这与病态的白不难鉴别。 (5)黑色 是肾精虚衰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肾虚症、寒症及瘀血。如面色焦黑,多为肾精虚衰;妇女如面部出现蝶形的黑斑,多是由于肾虚血瘀而致。西医则多是一些慢性病的征象。如慢性心衰、肾功能不全、肝病等,都可出现黑色,则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面部所出现的病色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而有时因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等造成的一时性面色改变则不属于此列,它们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情绪的平稳而趋于正常,另外,常见于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块——老年斑、及怀孕妇女面部的棕色对称斑片——妊娠斑,则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引起大惊小怪。 3、面容辨病 望面容是指望面部的表情神态。人的面部肌肉及血运十分丰富,十二对颅神经集中在此。健康人应是表情自然,神态安怡,各组织器官比例适中,分布合理。而当机体患病时,则会由于病痛的困扰,特别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所以观察面部面容与表情无疑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1)急性面容 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许多急性热病,如高烧、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慢性病容 表现为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呆滞。多见于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即通常所见的如恶性肿瘤,严重结核,以及许多疾病的晚期等。 (3)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表现为面容惊愕,易受外界各种很小的声音刺激而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眼球凸出,类似金鱼眼;兴奋不安,烦躁易怒。此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所出现的典型表现。 (4)贫血面容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口唇苍白,疲惫,多见于各种贫血疾病。 (5)水肿面容 表现为面色苍白,面部浮肿,脸厚而宽,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少,舌头颜色淡,舌体大。最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人。 (6)二尖瓣面容 表现为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紫绀,最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特异性非常强。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风心病病人越来越少,故这种典型面容已很少看到。 (7)肢端肥大症面容 表现为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类似猿的样子,眉楞骨和两颧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主要因为成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激素过度分泌所致,见于垂体瘤等病症。 (8)伤寒面容 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多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大脑炎等高热衰弱的病人。 (9)满月面容 表现为面部圆如满月,皮肤变红,汗毛重,还可伴有痤疮。多见于柯兴氏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和一些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当然还应区分由于过剩营养所致的某些儿童也有类似满月形的脸。 (10)苦笑面容 发作时可见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抽搐,像在苦笑一样。主要见于破伤风,当然由于破伤风类毒素的使用,城市中极少有破伤风病人。 (11)面具面容 表现为面部呆板,毫无表情,像戴了副面具一样,为面部控制表情的肌肉活动受抑制所致。可见于脑炎及帕金森氏病病人。 (12)病危面容 表现为面肌瘦削,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目光暗淡,眼窝深陷。多见于大出血,严重脱水,休克及急性腹膜炎病人。 (13)脑血管病面容 表现为仿佛只有半边脸在动,而另外半边脸毫无动作表情,伴有流口水,口角下坠,一侧鼻唇沟平坦。多见于面神经麻痹,以及脑血栓,脑栓塞所致的中枢性面瘫。针灸对此有肯定的疗效。 (14)痉挛面容 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规则地阵发性抽动,多见于面神经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98%AB%E7%97%AA" \o "瘫痪" 瘫痪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5%90%8E%E9%81%97%E7%97%87" \o "后遗症" 后遗症,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以及中枢神经障碍等。 三、发育和营养状态 发育的正常与否,通常用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来判断。机体的营养状态则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以及代谢关系密切。发育和营养状态的好坏一般可作为判断健康的之一。 1、发育和营养状态正常的判断标准 1)正常的发育水平 一个正常发育的人,年龄、体格、生长状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均衡的,与种族遗传,生活条件,营养代谢,内分泌,后天锻炼水平等内外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医学上判断一个成人发育的正常标准为:胸围大致等于身高的一半,而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另外正常人各年龄组的身高与体重间也有其相应的关系。(见附表) 2)正常的营养状态 营养状态是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的。一个营养良好的人应是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富。 2、高矮辨病 生活中,每个人的身高都不相同,有的高,有的矮,但不论高矮,只要体型匀称,即身体各部分结构匀称适中,就应视为正常。如果异常的高大或异常的矮小或一家人中,众人皆高,唯你独矮,才能视为病态。 1)异常高大 常于幼儿期即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躯干及内脏生长过快,约10岁左右已如成人般高大,并能持续发展到30岁左右,最高可达240Cm甚至更高,且肌肉发达,臂力惊人,性器官发育较一般人早。这就是巨人症。主要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旺所致。可见于垂体瘤,以及一些胰腺瘤,胰岛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BB%86%E8%83%9E" \o "细胞" 细胞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99%8C" \o "癌" 癌,盲肠癌,肠及支气管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B1%BB%E7%99%8C" \o "类癌" 类癌也可引起,但较少见。如患此症,早期可发展成垂体性糖尿病,晚期即生长达高峰后,即开始衰退,表现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毛发脱落,外生殖器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8%90%8E%E7%BC%A9" \o "萎缩" 萎缩,智力迟钝等,平均寿命仅20左右,常死于肺炎。 2)异常矮小 如果一个人长到成年时身高还不足 130厘米,则应考虑是得了呆小病或者侏儒症。呆小病是因为在胎儿或新生儿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明显生长发育障碍所致,除了身材上矮小外,还常有智力迟钝低下,这是呆小病的特点。如果儿童时由于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身体异常矮小,称为垂体性侏儒症,但智力发育一般正常。除上面两方面会导致身材异常矮小外,其他如全身性疾病包括各种慢性疾病,结核、血吸虫病、钩虫病、体质因素,性腺发育不全等,也可引起身材异常矮小。 以上介绍了病态的身高情况。最近的许多研究都症实了身材的高低,主要决定因素在于遗传。如父母都高,子女也会高;父母都矮,子女也矮;父母一高一矮,女子也多半会高,这是一般规律,在优生优育方面,这些因素都应考虑。种族因素对身高也有影响,如白种人相对黄种人则会显得高大。在我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也要相对高些。 3、肥胖辨病 超过标准体重或理想体重20%以上者就可称为肥胖。主要是体内中性脂肪过多积聚的表现。原因上最主要是因为摄食过多,摄食量超过消耗量,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积存于体内造成的。另外内分泌,遗传等也有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主要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两种。单纯性肥胖者脂肪分布均匀,常有遗传倾向;继发性肥胖,多由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引起。如下丘脑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另外成年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瘤,功能性低血糖症等,也会出现继发性肥胖。 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肥胖对人体都是不利的。医学统计表明,肥胖者中,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平均寿命也低于正常人。 “将军肚”是指那种腹部凸出为特征的肥胖类型,多见于男性,被视为很有将军的气派。然而,最近的科研资料表明,腹部的肥胖比之臀部肥胖更容易患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与这种肥胖者体内血脂有不同程度紊乱有关,这类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这种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体内的“清道夫”,它能将体内一些过剩的脂类清除掉,减少其在血管内壁上的沉积,减低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以减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0%,占人口死亡率的1/2~1/3之多。在我国,虽本病不如美国多,约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但近年来住院病人中有增高的趋势,这部分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肥胖者,这些肥胖者多数都有一个“将军肚”。 怎样才能确定腹部是否肥胖?目前非常强调“腰臀比”,“腰臀比”即站立时所测得的腰围与臀围即臀部最大处的比值。男子腰臀比应在0.85~0.9之间,女子为0.75~0.8之间,如大于上述即为腹部肥胖,这时应引起重视。 [附:减肥] 减肥目前有许多方法,包括各种减肥食品,手术去脂,以及饮食控制等,各有优点,但应该说最科学的减肥方法应是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消耗过剩的营养,使摄入与消耗达到一个轻度负平衡即消耗热量大于摄入热量,持之以恒即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4、消瘦辨病 消瘦是指体重减轻到低于正常的10%时,极度消瘦甚至皮包骨时称为恶病质。消瘦者皮肤粘膜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无力,肋间隙,肩胛骨,骼骨突出。消瘦的常见原因有摄食障碍,消化障碍和消耗增多。 摄食障碍顾名思义即为不能正常的进食,多见于食管,胃肠道等病变造成的进食困难,以及由于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内脏病变引起的严重恶心,呕吐造成的进食困难,如神经性厌食症。 消化障碍即不能很好地消化饮食,吸收养分供机体需要。常见于由于胃、肠、胰腺、肝脏、胆道疾患引起的消化不良,另外体内寄生虫的存在,也会造成消瘦,主要是寄生虫与人竞争养分而致。中医多认为由于脾胃不和,脾失健运所致。 消耗增多,由于神经体质因素,长期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代谢疾病(糖尿病)和某些内分泌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后垂体功能减退症)等,都可引起体内热量,脂肪和蛋白消耗增多,长期以往,造成机体的消瘦。 除上述三种基本原因外,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消瘦时,还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年青人消瘦时,在除外了上述3种原因外,主要应考虑缺乏体育锻炼。充分的锻炼,会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肌肉纤维增粗、韧性、弹性增强,体质强壮。 1.中年消瘦 中年人,常常会出现“发福”的情况,主要由于人到中年后,锻炼减少,生活节奏变慢,消耗量小于摄入量,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的缘故。人到中年如果过于消瘦,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应警惕恶性肿瘤,因为消瘦往往是恶性肿瘤的突出表现,如还伴有某些部位不消失的疼痛或触摸到肿物时,往往更应引起重视。这种消瘦可同自身一年前或半年前相比,如体重减轻大于5~7.5公斤,应即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老来瘦” “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句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朴素地表达出老来瘦的好处。的确,从医学角度出发,瘦确实能减少许多老年人易患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及许多因肥胖而致的疾病的发生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被视为异常情况。 如消瘦呈进行性加重时,并伴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低烧,消化道症状如腹泻等,应考虑是否有甲亢的发生。 如由胖变瘦,可见于老年人糖尿病。 近期内消瘦情况明显突出,或伴有体力明显下降,易疲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5、第二性征变化辨病 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别区分外,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外部性别征象。正常人的性征是明显的,不难判断。正常男性第二性征为睾丸与阴茎的发育,腋毛多,阴毛呈菱形分布,声音低而宏亮,皮脂腺分泌多。女性第二性征为大阴唇与阴蒂的发育,腋毛多,阴毛多,乳房发育,子宫与卵巢的发育等。第二性征的发育与雄激素与雌激素有关。男性只与雄性激素有关,而女性除与雌激素有关外,还与雄激素有关。当患某些疾病时,常会使第二性征发生改变。 (1)女人男性化 即女人出现类似男性的身体变化,如生长胡须,声音低而宏亮等,多见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 (2)男人女性化 即男人出现类似女性的身体变化,如乳房女性化,以及其他第二性征的变化,包括皮肤,毛发,脂肪分布,声音等的女性化。可见于肝硬化所引起的雌激素灭活能力减低,肾上腺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7%9A%AE%E8%B4%A8" \o "皮质" 皮质肿瘤等疾病。 (3)两性畸形 即通常老百姓所说的两性人,特点为外生殖器和性征有两种特征。这是由于性染色体在结构和数目上异常而引起的。 (4)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男孩在10岁以前已开始青春发育,出现第二性征而言。性早熟最近一段时间较为多见,主要与一些家长给孩子滥用补品有关。除此之外,性早熟的出现还与某些疾病有关。临床上,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特发性性早熟 即原因不明的早熟。最多见,以女孩为多数。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停止,身材矮小,因为不影响智力水平,所以出现身心发育不一致的状态。 ②下丘脑性性早熟 是由于下丘脑各种病变引起的,见于各种颅内肿瘤和炎症。临床表现除与特发性早熟相同外,还可出现一些下丘脑病变的表现,如视力下降,体温异常,肥胖、甲亢、巨人症,以及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多食、厌食、抽搐、性格改变等。 ③假性性早熟 见于各种肿瘤,如卵巢瘤,睾丸瘤,肾上腺皮质瘤等。主要表现为虽有性早熟表现,但通常睾丸或卵巢(需借助仪器检查)偏小。 ④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伴早熟 极少见,多为女孩。表现为除早熟外,还有弥漫性皮肤色素沉着和骨纤维性发育异常。 对于早熟的儿童,除与进行必要的临床治疗外,还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关心,爱护及教育。 四、体位和姿态 1、体位辨病 体位是指身体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观察体位的变化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些线索。 1)自动体位 指身体活动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见于正常人或者某些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 指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处于一种固定而不适的状态。常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3)强迫体位 指病人为了减轻痛苦而被迫无奈采取的某种体位,主要有下列八种。 (1)强迫坐位 也称端坐呼吸,这种体位易于呼吸,且由于下肢位置低于心脏,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多见于严重心衰病人以及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2)强迫俯卧位 这种体位可以减轻腰背部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8%82%8C%E8%82%89" \o "肌肉" 肌肉的紧张程度,常见于脊柱炎,脊柱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5%A4%96%E4%BC%A4" \o "外伤" 外伤等病人。 (3)强迫侧卧位 见于患一侧胸膜炎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因为这样能减轻痛苦,并可使健侧的呼吸肌及肺部代偿性地呼吸以减轻呼吸困难。 (4)强迫仰卧位 病人仰卧,双腿蜷曲,这样能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见于某些因腹部疾患如腹膜炎造成的疼痛。 (5)强迫停立位 多出现于步行时突然立刻站立,并手捂心前区,稍后继续前行。大多数是因为心绞痛发作而致,再严重甚至昏倒或猝死,如你也有类似发作,需即时去医院检查,并随身携带必备药物以备急需时用。 (6)强迫蹲位 患者在活动中,由于感到心悸或呼吸困难,而采取蹲踞位或膝胸位来缓解症状,常见于发绀型先天心脏病。 (7)角弓反张位 这是由于颈部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部向前凸,背过度伸张,躯干呈击弓一样的形状。最多见于破伤风症和小儿脑膜炎。 (8)辗转体位 表现为患者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停地变换体位,多见于由于胆结石,肠绞痛和胆道蛔虫而导致的疼痛。 2、姿势辨病 姿势辨病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 病人的姿势,动作等都是体内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带表现出不同的姿势变化。古人将其分为“动静强弱俯仰屈伸”八个方面,称为八要。这八方面互相作用使人体保持一个随意自然的健康姿势,假如人体受到疾病的困扰,则会出现一些不谐调的姿态来。有这样一些规律可以参考,一般来说“寒则多屈,热则多伸;阴则多俯,阳则多仰;劳则多强,逸则多弱;少则多动,老则多静”。 观察病人的坐卧姿势,对判断病情亦有帮助。如卧时面常向外,身轻自能转侧,躁动不安而喜欢掀衣被者,多为实症、热症。如卧时面喜向里侧,静卧少活动,喜加衣被者,多为虚症或寒症。卧时蜷曲成团,喜欢离热源近些的,多是一些寒症,而卧时仰面朝天,不喜欢盖被子的,多为体内有热症。坐在那时,仰面喘促痰多者,多为肺实症。坐在那里低着头,无精打采,气短少语者,多为肺气不足。只能躺着不能坐着,坐起则头晕目眩者,多为气血两虚。 另外还有一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人还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特定的保护性姿势,比如手按上中腹部多为胃痛,手托腮部,多为牙痛等,故有“护处必痛”的说法,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 3、步态辨病 步态即走路的姿态,每个人步行时的姿态都不尽相同。并因年龄不同有不同特点。基本规律是小孩喜欢小跑或急行,青壮年则行走时矮健快速,老年人则常常会小步慢行,这些都应是健康的,正常的步态。当患者患某些疾病时,则会使步态发生较大的改变。 (1)慌张步态 起步后小步快速往前,脚掌不离地,擦地而行,且身体向前倾,有一种要扑倒在地的趋势,这是震颤性麻痹患者的典型步态,也称帕金森氏病。 (2)醉酒后步态 患者有如喝醉酒后一般,走路时重心不稳,步伐紊乱不规律、不准确。最常见于小脑疾患,酒精中毒或某些镇静剂 HYPERLINK "http://www.a-hospital.com/w/%E4%B8%AD%E6%AF%92" \o "中毒" 中毒。 (3)蹒跚步态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像企鹅一样,常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 (4)剪刀式步态 步行时两膝相互前后交叉使腿部呈剪刀样变化,见于脑性瘫痪和截瘫病人。 (5)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一脚高抬,突然垂落,双眼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止身体倾倒,特点是必须睁着眼睛才能走路,闭上时则不能保持身体平衡。见于脊髓痨的病人。 (6)间歇性跛行步态 指病人行走中,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经休息好转后再度行走时又会有上述情况发生,无规律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因脊髓病变,以及一些血栓性疾病引起,需引起重视。 (7)跨阈步态 这是由于踝部肌腱肌肉松驰,患侧足下垂所致。特点为走路时必须使髋、膝关节提高,足尖擦地,小步前行。常见病有坐骨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麻痹或多发神经炎。 除上述外,一些明确的外伤史,也会使患者步态一过性或永久地发生改变。
/
本文档为【神色形态辨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