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徽派建筑群的动脉_村落水系

2013-05-02 5页 pdf 1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5367

暂无简介

举报
徽派建筑群的动脉_村落水系 建 筑 知 识2004年第 3期 Architectural Knowledge建筑旅游 徽派建筑群的动脉——村落水系 文/摄影 曹剑文 分布在黄山山脉星罗棋布的皖南古村 落,不仅因为本身底蕴深厚的传统建筑语 言,还因为自古以来当地人们用他们的聪明 才智因地制宜,根据地势开凿池沼、水圳, 家家门前碧水长流,池塘、人工湖常年碧波 荡漾,湖光山色、白墙黛瓦,构成了气势磅 礴的充满山水画意境的自然、人文景观,吸 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此观光和研究。 皖南民居村落中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的 有利因素,讲究负阴抱阳、藏风...
徽派建筑群的动脉_村落水系
建 筑 知 识2004年第 3期 Architectural Knowledge建筑旅游 徽派建筑群的动脉——村落水系 文/摄影 曹剑文 分布在黄山山脉星罗棋布的皖南古村 落,不仅因为本身底蕴深厚的传统建筑语 言,还因为自古以来当地人们用他们的聪明 才智因地制宜,根据地势开凿池沼、水圳, 家家门前碧水长流,池塘、人工湖常年碧波 荡漾,湖光山色、白墙黛瓦,构成了气势磅 礴的充满山水画意境的自然、人文景观,吸 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此观光和研究。 皖南民居村落中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的 有利因素,讲究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皖 南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了解决排 水问,以及有效地散热通风,村镇和民 居的平面、空间造型都注意排水系统的安 排。如天井庭院的设置,既能接受雨水,减 少屋顶瓦面的排水量,又能使室内接受适 当的日照。天井下面及巷弄间青石铺就的 36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建 筑 知 识 2004年第 3期 建筑旅游 37 活水道,许多庭院设池沼, 有利于污水及时流走,又便 于蓄积雨水。 黟县境内群山逶迤, 丘陵连片,谷溪较多。古村 镇布局因地制宜,巧妙利用 自然环境和自然水系脉络特 点,多依山傍水而聚。有的 利用大自然的坡、坦、谷、坎 等不同地形,造成高低错 落、空灵通透颇具特点的建 筑群体。 宏村背靠雷岗山,北围 月塘,南附南湖,其间层楼 叠院鳞次栉比、层次跌落。整个村落大都处于平坦地 带,靠山脚却依山势而上。背山起楼,面坡垒园;石 径幽幽,信步盘恒;一庭一院,无不独具匠心。 有的村前二溪汇合。卢村,羊栈河上游下门溪与 前街溪前后沿村二旁流过,到村头汇合,扩大了村镇 与河流的接触面,用水极为方便,前后以青山黛峰为 屏障,整个村落处于一个山湾里,防风性能好,又利 于构筑人文景观。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自村北、村东经过村 落在村南汇聚,整个村落座落在两峡夹峙的平坦山湾 里。民居大多临溪而建,村西河畔建村口水口园林, 书院、牌坊、村落在一条主轴线上,环境雅静,风光 别致。 有的却让河流贯穿村中而过,如碧山村、屏山 村。有的沿河两侧设置村落,如际联镇的宏村、际村。 两村间石桥相贯,两岸古杨似伞,景物宜人。 发挥天然水系作用的同时,巧妙安排村落内人 工水系。雏形大都出于山民之手,包含着明显的 朴素自然性,并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具体筹划 中,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很注意把握自然景观的 利用、塘渠处理、楼舍建筑三个子体构思的融合关 系。赋予新意,大胆突破,以别具一格的人工水系网 络丰富了村落景观,使楼舍前后有潺潺碧流,给人一 种和谐、多变和富有园林特色的布局印象。这种人工 水系格局,有利于生活、生产用水,也有利于防火、 调节水位、净化空气、美化村落环境。 建 筑 知 识2004年第 3期 Architectural Knowledge建筑旅游 水口 水口是徽州村前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大都依山川天然的走势,在溪口修桥、铺 路,并在周围建筑亭台楼阁,以山村远处逶迤的群山为巨幅背景,构成动静结合、错落有 致、层次丰富、气势壮丽的山水画卷。水口是村落空间的起始,是进入村落的形象标志。 各村落的水口都以水造景,又各有千秋,有的在宽阔的河面上架起风雨廊桥,有的利 用村口参天大树周围开挖水池砌石,小桥流水;有的拦河筑堤,拓宽水面。 皖南地区群山连绵,因而村落大多较封闭,而水口恰恰是封闭式村落向外开放的地带, 通常是村落入口处和导向起点。人们根据村口的自然河流在入口处建碣坝,水坝边置水车, 造水碓房,茂林修竹,亭台楼阁、碧波倒映,使水系与村落的入口景色相得益彰,这就是 村落水口景观。 如今,有多处村头水口景观仍依然如故。黟县际联卢村,村口两溪汇合处,主河道上 有彩虹桥南北走向,桥墩两边设麻石栏杆,桥墩体量庞大,象两位魁梧的大门神。桥面及 桥头台阶为大块青石铺成。石桥整体雄浑粗犷,为清乾隆25年卢氏所建;在其上首又有一 座驷车桥,明宣德年间建。两桥上下相隔不过百余米,随河道的转折蜿蜒互为垂直,桥边 1、2、黟县宏村水圳 3、黟县宏村月沼 4、皖南齐云山 5、歙县水口——渔梁坝 6、婺源山村水口 38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建 筑 知 识 2004年第 3期 建筑旅游 39 临水小廊亭与溪水相应成趣。溪旁民居厅堂精雕细镂,风雨凉亭 紧临溪边与石阶埠头错落有致,构成丰富的人文景观。 宏村水口在村西水圳头,俗称石碣头,在村西横溪建石碣,蓄 一泓碧水,阡陌纵横,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乃一天然屏风,整个 景致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青山绿水画卷。 还有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的许多村落,如今还存在水口 等古迹。象清华镇的风雨廊桥,桥下水面清澈,景色宜人。行人 路经此地,一可依长廊两侧长凳小息,同时又能俯瞰远眺四周美 景,与老乡家常交谈。这里同时又是互通信息、沟通感情的好场所。 水圳 皖南山村依山而建,又巧妙利用自然的山峦沟壑,同时考虑 天然资源的开发。当地气候温湿,山间溪水常年不断。修建村落 时同时开挖水沟,建成水圳,户户相连,逐步形成规模相当的水系。 村落的形成大多因地制宜,根据山的走势起伏,往往村落靠 近山脚,利用地势落差作为水圳的源头流向全村,水流也从湍急 到趋于平缓,水面渐宽。从水沟、水圳变成池塘、河流,又经过 人工雕饰形成独有的水口景观。 水圳又形成了独有的乡土人情。因水圳流经家家户户,要保 证每户用上无任何污染的天然之水,一般上午九点以前不在水圳 洗涤物品,这样可储蓄每天所需饮用水,既卫生又新鲜,尤其是 地处上游住户,都能自觉遵守,成为村规民约。 水圳贯通全村,可以共享,人们又利用鹅卵石砌成暗圳,水 通过石头间隙,慢慢流进每户天井,这样每户天井的水也为活水, 使用起来更为便利,所以皖南民居天井冬暖夏凉,水起了一定的 调节作用,也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征。 古代宏村人利用地势落差,在村西拦河,用糯米桐油拌灰浆 浇砌石碣,历时三年修成人工水圳。主圳380m,引西溪(阳水) 自西入村;支圳340m引雷岗山地下水(阴水)自山坞入村东。阴 建 筑 知 识2004年第 3期 Architectural Knowledge建筑旅游 阳水在村中汇合,九曲十弯,贯通全村,流向田野,复入西溪。 圳宽则1m余,窄则2尺,有明圳暗沟。明圳敞开,暗圳上铺 石板,并用河卵石镶边垒底,沿途建无数个下圳踏石,浣衣洗 涤极为方便。一圳建成,活水常年沟通百家,池沼水榭,碧波 映屋,全村成了水系村,几百年来都未发生大的火灾。 除宏村典型的水系设计外,其它村落的水系设计也很普 遍,象西递、屏山村等都别具一格。象婺源的潘村等,因地处 山区,山势更为险要,依山建村,落差更大,水圳更宽更深, 1、婺源县清华镇水口 2、婺源县石头簇水口 3、婺源县清华镇水口 廊桥 4、婺源县李坑水景 5、婺源县潘村水口 6、婺源县潘村农家院中池塘 7、婺源县潘村水圳上源 8、婺源县潘村水圳源头 9、婺源县潘村水圳细部 40 能抵遇大雨后的山洪。 从皖南古村落的选址和整体分布情况看来,早在八、九百年 前祖先们就有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民居都依山傍水而聚, 顺应地势建造村落,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溪水常 年流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使山村充满了灵气和活力,人工 水系网络,丰富了村落景观,整个山村平静、和谐,象个移步换 景、情趣盎然的大园林,水系既有利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 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美 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当 今,人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 城镇建设,有些地区不惜大 面积地毁坏良田和森林,急 功近利,给生态造成了严重 影响。希望本文能给在现代 文明进程中的人们一些启 迪,我们的祖先有许多的精 神财富至今仍值得借鉴和继 承,为现代化建设和环境综 合治理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
/
本文档为【徽派建筑群的动脉_村落水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