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2013-05-04 2页 pdf 85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2562

暂无简介

举报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 162·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陈清启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5,Vol 14.No 3 【关键词】ST段 改变 测量 [中图分类号]K540.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05)03—162—03 心电图ST段代表心室除极后心室肌的缓慢复极 时间,这时心室肌细胞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正负 离子的跨细胞膜的移动处于平衡状态,使跨膜电位变 化甚微,因而呈等电位线。正常人 ST段水平型或下垂 型降低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肢体...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 162· 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 陈清启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5,Vol 14.No 3 【关键词】ST段 改变 测量 [中图分类号]K540.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05)03—162—03 心电图ST段代心室除极后心室肌的缓慢复极 时间,这时心室肌细胞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正负 离子的跨细胞膜的移动处于平衡状态,使跨膜电位变 化甚微,因而呈等电位线。正常人 ST段水平型或下垂 型降低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上不 应超过 0.1mV,V。~V 导联一般不应超过 0.3mV。ST段 抬高与下移的程度固然重要,但形态亦具有重要的 诊断价值。 一 . ST段改变及临床意义 ST段系 J点至T波起点间的平段。ST段常呈水 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的升支,多数情况 时,很难将ST段与 T波截然分开。ST段的改变包括 以下几种 。 1.ST段抬高 当肢体导联或 V4~V6导联 ST段抬高超过 0.1mV, V1~V,导联 ST段抬高超 过 0.3mV,均视为 ST段抬 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斜直抬高型:多见于急性心肌损伤,如急性 心梗的急性期、肺栓塞、恶性肿瘤心脏转移、胸部外伤 等,也见于左束支阻滞、左室肥大和脑血管意外等情 况 。 (2)凹面向上(弓背向下)抬高型:多见于早期复 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等。急性心包炎的ST段抬高 常出现在较多导联(aVR除外),抬高的程度可达 0.4 ~ 0.5mV,伴 T波直立。 (3)矩型或水平抬高型:多见于急性心肌损伤 , 如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等。 . (4)凸面向上(弓背向上)抬高型:多见于急性心 梗的进展期和演变期、高血钾、Brugada综合征、急性 心肌炎等,室壁瘤有时也可出现 ST段凸面向上(弓 背向上)型抬高。 作者单位:266(3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专 题 笔 谈 · (5)墓碑型抬高:见于急性心梗的进展期和演变 期 ,老年人多见,是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提示预后 不良。 (6)J点上移抬高型:J点位于 R波的降支与 ST 段的连接处 ,J点上移型以 V ~V,导联最 明显 ,多见 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当J点上移,并呈特殊形态时 (一般呈驼峰形或圆顶状),常起始于 R波降支部分, 这种特殊形态的J点上移,称为J波,也称 Osbom 波。 2.sT段下移 ST段低于等电位线时称为 ST段下移。一般情 况下ST段下移/>0.05mV有临床意义。ST段下移的 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 (1)水平下移型: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R波顶 点的垂线与 ST段的交角等於 90~,水平持续至少 0. 08s,多见于心肌缺血及其他病理情况。 (2)下垂下移型:也称下斜下移型。上述夹角> 90。,多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呈鱼钩样下垂者,系 洋地黄效应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3)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R波顶点的垂线与 ST 段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81。~90。),但 QX/QT>50%, 而且 下移幅度>0.075mV,ST段下移 的时限>0.08秒 时才有意义。 (4)J点下移型:心房除极波(Ta波)向量增大,Ta 波的前段可使 PR段下垂,后段可延伸至J点使其降 低。下垂的PR段与降低的ST段可连成圆滑的凹面 向上的曲线,称盆状 ST段变化。其 R波顶点的垂线 与 ST段所成夹角<80。,QX/QT<50%。J点下移型ST 段降低多为生理性 ,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时,有时亦见 于心房肥大患者。 (5)快速上升连接点下移型:多无病理意义。 (6)凸面向上下移型:多见于左室肥大。 3.ST段持续时间延长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 08月第 14卷第 3期 } R1QRS切违 l‘ ST墨态 /_:: QRS o J . _/jl-墨- 『 \ - ro P J :^ -————- 1 r J;’ Q/SD L I $T80ll/ \lr’一 l—J ,一 ·一 Po— P’n · l PR Q QRsr\ . . 图 1 心 电图测量方法示意图 sT段水平下移时,测量 sT段水平部与 QBs起始部的垂直距离。ST段呈非水平型移位时,测量 ST段 偏移程度,可根据情况(例如心率快慢),在 J点后 40ms、60his或 80ms处测量。建议 ST段测量结果在报告 时应说明ST段测量点及 sT段移位的类型(如水平型、下垂型、上斜型等)。测量应在 QBS起始于 sT段描 记基线为同一缘(上缘或下缘)之间进行。 A:振幅 D:时限 P:峰一峰间距 sT0n:sT段起点振幅 sT劬:J点后 80ms振幅 sTE:sT终点振幅 VAT:室壁激动时间 是指 ST段在基线水平持续的时间延长 (ST段> 0.12s)。如 ST段紧贴基线水平延长>0.12s,且与 T波 连接角尖锐,尤其局限于某些区域导联时,高度提示 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心率显著减慢时,心 室缓慢复极推后,sT段亦相应延长。当血清钙浓度过 低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ST段平坦延长,多见于慢 性肾功能衰竭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急性胰腺炎、肝 性昏迷及严重呕吐、腹泻等。 4.ST段持续时间缩短 sT段的正常时限0.05~0.12s。ST段缩短多无临 床意义。大多数情况下,ST段持续时间与心率呈正 比。心率显著增快时,心室除极结束后瞬即开始复 极 ,因而 ST段明显缩短,有时 S波升支直接与 T波 升支衔接,而无明显的ST段。病理情况时出现的 sT 段缩短,见于心室肥大 、束支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 机能亢进症、骨转移癌及多发性骨瘤等。 5.ST段的电交替 可分为ST段抬高及 sT段下移伴电交替,系心 肌缺血所致,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损伤 · 163· 等,是心电不稳定的表现。 二.ST段的测量方法 1.测量参数 ①抬高或下降的程度及形态;②sT段延长或缩 短的时间。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Y)表示 ,时 间测量单位用秒(s)表示。 2.测量方法 sT段偏移的测量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 为,sT段测量的参考基线为 11P段(或 UP段),当心 率快时,11P段消失,应改用 PR段作为参考基线。欧 共体心电图标准化工作小组推荐用 QRS起始部作 为参考水平,其理由为:①ST段测量不应因心率或其 他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否则将影响 sT段测量的准确 性:②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的重复性好;③11P段 代表零电位是一种误解;④运动心电图及体表心电 图标测一直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 ,并末因心 率快慢而改变测量方法(图 1)。 (本文编辑:何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ST段改变与测量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