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2013-05-04 13页 doc 3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73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学习本节,了解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和托尔斯泰主义。掌握他的代表作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生平: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处在终身忏悔之中。 1.亲人缺失的童年 他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9岁死了父亲,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学习本节,了解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和托尔斯泰主义。掌握他的代表作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生平: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处在终身忏悔之中。 1.亲人缺失的童年 他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9岁死了父亲,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他有一颗不安宁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寻求着什么。在喀山大学读书时,受尤施柯娃姑妈的影响,迷恋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一心想做体面人。他经常参加各种舞会和晚会,学习成绩不太好。这引起了他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他从尤施柯娃姑妈家搬了出来,另租房间单独过活,他闭门思过,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贵公子习气,过廉洁的生活。1847年他退学回到自己的庄园,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他搞了半年的慈善工作,但农民对这个忏悔地主的做法并不信任,他的改良失败了。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他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在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作品有《马太福音》中的《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录》。 2.致力于“贵族平民化”道路的探索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到高加索参加了军队。军务之余,开始小说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托尔斯泰对自己从军也进行了反省。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离开了军队。 托尔斯泰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结。从70到80年代,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激变”,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的罪恶。他经常参观监狱,到法庭去听审讯,去新兵收容站,访问贫穷人民等。他做这些事简直成了一种癖好,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不理解他。人们都说“托尔斯泰快要疯了,可能已经完全疯了。” 托尔斯泰自然没有疯,他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戒掉烟酒,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活,不要仆人伺候,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他不仅自己过平民化生活,也为家里人订下了改变生活方式的计划:“生活、食物、衣着——所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事。所有其余其他多余的东西:钢琴、家具、马车——卖掉、分掉。科学和艺术,只有在能同别人分享的时候才搞这些东西。对待一切人的态度,从省长到乞丐都一样。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自己和家庭的幸福——懂得幸福在于生活上少和为别人做好事。” 他站在开明地主的立场上观察社会,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醉心于农民教育,主张贵族“平民化”。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托尔斯泰故居门口还有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他常在树荫下接待贫苦的农民。 3.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和谐与矛盾: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托尔斯泰也以忏悔的态度对待爱情生活。1862年,托尔斯泰从国外回来,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斯家的二女儿,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一天,他当着索菲亚的面,用粉笔在桌上写道:“你的青春和对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失望。”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34岁,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污。他在日记中忏悔:“不要闯进那青春、诗意、美和爱情的境界……修道院、劳作,才是你的工作,在这上面你可以安静地、愉快地俯视别人的爱情和幸福。”直到结婚,他一直处于不断自责的痛苦心情中。最后他坚持在婚前把自己的日记交给索菲亚看,里面记着他过去与一些女人发生过关系,甚至包括伺候他的女奴。索菲亚看了这些日记十分痛苦,几经思考,她原谅了他,同意结婚。托尔斯泰如释重负,感到彻底清算了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开始安定下来,全力投入了创作。 晚年,托尔斯泰的思想激变和平民化生活不为妻子理解,这使他很痛苦,他与妻子的关系日益恶化。他几次想离家出走,因舍不下儿女没有成行。1910年10月27日晚,他发现妻子总在翻他的遗嘱,于是写了给索菲亚的最后一封信:“我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已是忍无可忍,除了其他别的人,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我的出走,给你造成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奉劝你与这种新的环境妥协吧!不要反对我的无情吧。”写完信,他坐马车离开了家。11月7日,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站去世,终年82岁。根据遗愿,托尔斯泰被安葬在家乡,一个朴素的没有碑石的墓地中。 托尔斯泰的理想妇女是贤妻良母。她必须身体强壮,能多生育儿女,会伺候丈夫,一生忠于家庭。这是典型的宗法制家庭意识。正是从传统妇女观念出发,他认为安娜背叛了妇道妇德,只有遭到毁灭。 4.单纯而又复杂、浪漫而又现实的思想:爱人、爱己、互爱 宗教思想是托尔斯泰生活与创作的出发点。他的全部生活与创作都是为宣传宗教,解释宗教,创立宗教而奋斗。探索宗教是他创作的一大动力。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人类爱”,它来自基督教教义的博爱精神。人类爱的内容是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一切人。这种爱是一种真诚、无私、崇高博大的爱,在这种爱的力量的感召下,仇恨、狡诈、自私、丑恶都化为乌有。只要所有的人相亲相爱,一个道德完善,没有暴力的大同世界就会出现。这是托尔斯泰宗教道德学说的基础。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这是一种禁欲主义的宗教思想,要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在贫困状态中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宗教学说的天真可爱。他是一个天真、愚昧的农民,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真诚执着的大哲人。 他的创作都贯穿了托尔斯泰主义。早期的自传体三部曲就已萌芽了他的宗教道德学说,直到《复活》,他的整个宗教体系业已完成,成了他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他从“勿以暴力抗恶”出发,反对反动暴力,指责国家制度的残忍粗暴,同时又反对革命暴力,表现了宗法制农民的观点和情绪。他反对官办教会,主张“清洗过的新宗教”,也即他的“人类爱”的新宗教。他企图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为人们开出了宗教道德的救世良方。显然托尔斯泰主义是行不通的,但作家对建立他的学说却非常执着,他的宗教思想是一种农民文化的反映。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宗教人道主义,博爱人道主义。人类爱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充满宗教情感。 二.托尔斯泰的创作道路 托尔斯泰个人思想矛盾和忏悔意识都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反映。他以自传性形象及忏悔贵族形象为中心,以探索贵族的出路问题为主题;表现出不知疲倦的思想探索特点,自传性的“探索型形象”系列是其思想探索的结晶。 1. 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塑造了自传性探索形象尼古林卡,这是一个努力寻找自我生活使命的贵族青年,揭示了青年成长与环境的关系。在作品中,他同情农民,欣赏农民的顺从。 2.《一个地主的早晨》: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探索人物。他是致力于农事改革的贵族,探讨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农民问题。表现农业改良思想, 3.《哥萨克》:主人公奥列宁是个自传性探索人物,探索俄国贵族的社会出路问题,表现出 “贵族平民化”的思想。这也是作家对生活理想十年探索的成果。作品中他肯定哥萨克人的淳朴的生活原则,否定都市上流社会文明。 4..《战争与和平》:主人公之一彼埃尔是自传性探索人物,探索贵族青年的社会出路和人生意义,思考贵族的前途与命运。对贵族阶级持肯定态度,批判个别贵族如库拉金家族,宣扬俄国人的群体主义意识,歌颂人民的爱国热忱。主人公彼埃尔和安德烈都属忏悔贵族,爱作自我分析。 5.《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之一列文是自传性探索人物,他面对农事改革的失败、紧张、痛苦地探索人生意义、婚姻家庭生活的理想等。作者处于世界观转变的前夕,作品中批判上流社会的法律、道德、习俗和生活方式。肯定列文的乡村贵族生活方式,宣扬宗法式家庭理想。 6.《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探索人物,忏悔贵族的典型形象,主要探索了拯救人与社会的途径问题。这一形象体现了宗法制农民思想,与贵族决裂,向人民靠拢,是对以前的自传性形象的总结和突破,也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发展的总结。 三.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一)素材: 安娜的原型最初是托尔斯泰邻近庄园的一个女管家安娜•斯捷潘诺娃。她是主人的情妇,后被主人抛弃,卧轨自杀。托尔斯泰目睹了她的惨死,把这个情欲牺牲品作为安娜原型,准备写一个“不贞的妻子”的私生活小说。后来他改变初衷,要反映种种社会问题,淡化了私生活,增加了列文的情节线。托尔斯泰又选取普希金的女儿普希金娜为安娜的原型,赋予安娜惊人的美貌,她的气质高雅,内心世界丰富。 (二)情节线索 1.故事线索: ◇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纠葛—城市贵族及城市的生活 ◇列文与吉蒂的家庭生活—庄园贵族及农村的生活 2.人物线索: ◇安娜的追求与毁灭——探索爱情、婚姻与家庭,责任、义务与道德,习惯、传统与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 列文的痛苦与追求——表现社会动荡与变革,探索人生与事业、婚姻家庭与理想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 小说以安娜哥哥家庭生活发生裂痕开始。第一句话写:“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它道出了生活的真谛,成为小说名言。 小说平行写了两个人物的故事,城市贵族妇女安娜的故事和外省地主列文的故事。这两个人物的故事平行发展并互相交织。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情节线连接着城市上流社会,列文和吉提的情节线代表宗法制庄园文化。这两组人物由奥布浪斯基一家联系在一起。奥布浪斯基是安娜的哥哥,列文小时候的同伴和朋友;吉提是奥布浪斯基的妻子杜丽的妹妹,她曾和渥伦斯基恋爱,但渥伦斯基转而追求安娜,她以后和列文结婚。 安娜和列文这两条线索常互相交错和对照,展示了俄国生活的完整画面。托尔斯泰对小说的双线结构很满意,他称之为“拱顶结构”。 双线结构的“内部联系”在于安娜和列文这两个贵族男女努力摆脱上流社会的桎梏,追求人生意义和新的生活道路。安娜追求的是个人幸福,具有西方文明的个性自由、爱情至上。正是这一点,使西欧读者推崇《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因为它和西欧的个体意识契合。安娜的追求以失败告终,她卧轨自杀,表明作者否定了西欧文化的个人主义和爱情至上。列文追求的是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他是一个精神探索者,成天思考生与死的意义,表现出对人生的矛盾和彷徨。他也是一个社会探索者,努力寻找社会的出路,企图进行农事改革,靠地主和农民的“合作”来抵制西欧资本主义道路。他的改革失败,最后在宗教中找到出路,这就是“为上帝,为灵魂活着”。作者对列文的生活道路是肯定的,表现出70年代他思想激变前的矛盾情况。 小说基本上是按照人物经历的顺时序来叙写两个主要人物的,以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主,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完全按生活本身的平凡、琐细、朴素、真实来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经历。 (三)安娜的爱情悲剧 安娜是托尔斯泰人物画廊里一个与众不同的贵族妇女,她和托尔斯泰的宗教道德,俄国传统文化的顺从意识相对立,充满反抗精神和爱的激情。 1.学术界关于安娜形象的典型性的主要观点: 1)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2)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3)坚定地追求新生活的贵族妇女形象。 4.)十九世纪后期俄国上流社会贵族妇女中的叛逆者。 5)追求真挚爱情和婚姻生活幸福的贵族妇女形象: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具有反抗意识,要让贵妇人的义务服从于爱情。 2. 安娜形象的性格特征: 1)自我主体丰盈的生命意识和被压抑的激情 自我主体丰盈的生命意识和被压抑的激情是安娜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渴望爱情。但她的生命力和爱情长期遭受意卡列宁为代表的贵族家族和上流社会的压抑。她受制于家族婚姻,根本不爱卡列宁。认识渥伦斯基,唤起她的爱情和激情。火车站的相遇,作者特意描写安娜眼睛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安娜的激情和俄国传统妇女的柔忍、平和、顺从、低声下气形成鲜明对照。她孤军奋斗,失去了家庭和朋友,渥伦斯基爱她却不理解她的精神追求,达不到她的理想爱情的高度。安娜在绝望中挣扎,在高度亢奋的激情支配下,卧轨自杀。 2)热切的生活渴望和一切求真的个性 对生活的热切渴望标志着安娜的人的意识的觉醒。她不愿维持没有爱情的死亡婚姻,过上流社会逢场作戏的偷情生活。她要为自己的真情而活,不隐瞒、不矫饰,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理想爱情。她对爱情婚姻的真诚的公开的追求破坏了男权家庭道德,触犯了丈夫卡列宁的利益,犯了上流社会不动真情的大忌。安娜要为自己的真情而活,坚持出入公共场所,对上流社会和社会习俗挑战。整个上流社会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使她的追求最终失败。安娜对爱情的追求,表明妇女意识的觉醒,个人反抗精神开始取代民族文化中的群体顺从意识,它是对俄罗斯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也是对托尔斯泰妇女观的挑战。 3)内心精神追求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双重矛盾 贵族的生活、传统道德观念,与内心世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构成了安娜灵魂世界的双重矛盾。一方面,安娜视个人的爱情幸福为自己的正当追求,另一方面,时代道德、宗教束缚、贵族观念又使安娜深感恐惧和犯罪。 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是在矛盾的心境中产生、增长、实现和毁灭的。在她的灵魂深处,爱的萌芽是同恐惧一起产生的,是在恐惧中成长的。安娜内心世界里的幸福追求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双重搏斗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她的恐惧和负罪感一直折磨着她。这个矛盾使安娜勇敢又软弱,最后以失败告终,卧轨自杀。 反思生命的意义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一大特点。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安娜没有找到答案,临死前带着她对人生的三个疑问:“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呀?”离开了人世。列文几次面临自杀的痛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是为上帝而活,为灵魂而活。作品的结局,女主人公自杀,男主人公皈依宗教,这都不是人生的理想归宿。显示出小说的悲剧内蕴。它是人生的悲剧,探索的悲剧。安娜的个人主义和列文的群体主义都遭到失败。 4)把爱情当作生活和生命的全部意义 追求真挚爱情和婚姻幸福的安娜,要让贵妇人的义务(同贵族结婚、伺候丈夫,生儿育女,忠于家庭服从丈夫和礼法规矩)服从于爱情,不幸却把爱情当作生活和生命的全部意义。她的人生理想是极为渺小的。她所追求的全部幸福无非就是争得和保有个人的爱情。 今天,在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的时代,安娜当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追求爱情的榜样。然而在当时,安娜的行动的确是对时代和整个社会尤其是上流社会的一个大胆勇敢的挑战,也正因此,她受到整个上流社会的敌视和抛弃。 每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都在三个层面上追寻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意义:首先他是一个社会的人,有他的职业背景。其次他又是一个家庭的人,在他的家庭、亲友中确立他的身份。最后,他还是一个面对自己的人,有一个自己的完整历史。 3.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的妇女形象比较: 下层妇女:同奴隶结婚、做奴隶的母亲,服从奴隶。 贵族妇女:同贵族结婚、尽贵妇人的义务、服从礼法规矩。 达吉亚娜:有真情但屈从于上流社会的规则,为贵妇人的义务而牺牲爱情。(《叶普盖尼·奥涅金》) 卡杰琳娜:自发地追求自主的生活,但在妥协与抗争中摇摆,最终毁灭。(《大雷雨》) 娜塔莎:贤妻良母。一切为着丈夫着想,精心育儿。家庭角色定位。(《战争与和平》) 安娜:追求真挚爱情和婚姻幸福的贵族妇女,要让贵妇人的义务服从于爱情。 四.创作特征 (一)创作中始终贯穿着思想探索的主线,显示了作家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 托尔斯泰思想探索的最后结果,就是形成了一种思想体系:“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探索和世界观激变以后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托尔斯泰站在人道的立场上,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方面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对土地私有制决然反对;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宗教道德的立场上,宣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人类爱”等思想。“托尔斯泰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是列宁在1908年9月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首次提出并加以论述的。 (二)人物心理描写上的巨大成功 :“心灵的辩证法” “心灵的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的艺术特点时提出来的。托尔斯泰善于心理描写,但他不是描写心理活动的结果或一般的因果关系,而是描写人的心灵的运动,心灵运动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即“由一种感情变成另一种感情、从一种思想化为另一种思想的戏剧化过程”。托尔斯泰注意描写人物多种情感的交织和更替,关心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那些最细微、难于捉摸、瞬息万变的心理现象。他说:“主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的运动要加以表现的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实际的运动过程”。所以我们看他的心理描写,是一种连续的充满矛盾的心理过程。作者采用内心独白,内心对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来表现。像安娜形象和列文形象心理过程的描写都是如此。 安娜自杀前的心理描写,是内心独白典范,间断、跳跃、混乱、无逻辑,符合安娜的心理运动过程。卡列宁使她“厌恶得战栗起来”,渥伦斯基使她怨恨,儿子于她无足轻重,她充满幻灭感:“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意识活动接近现代意识流描写。 (三)全景式的史诗性叙事艺术: 题材内容丰富,叙事多层次,真实再现生活中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托尔斯泰主义、心灵的辩证法 2.分析托尔斯泰的忏悔贵族形象。 3.安娜的爱情悲剧及其意义。 4.为什么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发展的总结? 【俄国文学小结】 1.“自然派” 2.“多余人”形象 3.“新人”形象 4.“小人物”形象 5.“奥勃摩洛夫性格” 6.“心灵的辩证法” 7.“托尔斯泰主义”
/
本文档为【【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