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物修复-第九章

2013-05-07 40页 ppt 2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8444

暂无简介

举报
生物修复-第九章null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null我国湖泊污染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人为富营养化 从技术上,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负荷,消除水体中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技术途径包括消除点源(截流污染源并施行清污分流)、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机械清淤法、引水冲洗和生物修复法第二节 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第二节 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湖泊水生植被(aquatic vegetation)由生长在湖泊浅水区和湖周滩地上的沉水...
生物修复-第九章
null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null我国湖泊污染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人为富营养化 从技术上,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负荷,消除水体中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技术途径包括消除点源(截流污染源并施行清污分流)、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机械清淤法、引水冲洗和生物修复法第二节 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第二节 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湖泊水生植被(aquatic vegetation)由生长在湖泊浅水区和湖周滩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湿生植物群落共同组成,这几类群落均由大型水生植物组成,俗称水草 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富、湖泊生态稳定,水草缺乏则水质混浊、水产贫乏、湖泊生态脆弱 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是湖泊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湖泊环境治理中必须重视null水生植被修复包括人工强化自然修复与人工重建水生植被 人工强化自然修复是指通过对湖泊环境的调控来促进湖泊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 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则是对已经丧失了自动恢复水生植被能力的湖泊,通过生态工程途径重建水生植被 重建水生植被绝非简单的“栽种水草”,也并非要恢复遭受破坏前的原始水生植被,而是在已经改变了的湖泊环境条件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功能的现实需要,依据系统的生态型和群落生态学理论,重新设计和建设全新的能够稳定生产的水生植被和以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良性生态 水生植被的建设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有时重建水生植被还需改造环境,创建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水生植被修复的优化设计水生植被修复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基础 由湖盆形态、底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决定的水生植被面积、类型和分布格局 强烈的风浪扰动能决定水生植物的分布格局和面积 水质和湖水透明度是决定水生植物分布深度和面积的重要因素 人类需求是决定水生植被类型、面积和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水质保障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原则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由湖盆形态、底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决定的水生植被面积、类型和分布格局 健康的水生植被由着生在湖盆上的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所组成,各类水生植物对底质条件和湖水深度有各自的适应范围 岩石湖岸承受强烈水流或风浪冲刷,因而无法种植水生植物 大部分水生植物同样无法在砾石基质上生长,但砾石质湖滩上栽植芦苇、茭草等挺水植物是可行的 砂质沉积物和淤泥是任何水生植物都能够适应的,但当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时,有些植物的适宜度就会大大降低 在浪击或风力冲刷比较强烈的浅水区,有时会出现坚硬的黏土质湖底,几乎没有水生植物能够着生其上 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水深决定了各类水生植物的分布格局和面积 水深是由湖盆和水位决定的 湿生植物只能够生长在季节性显露的滩地上 挺水植物的分布上限可以高出最高水位线,分布下限可以达到最低水位线下1m左右 浮叶植物的最大适应水深一般在3m左右 沉水植物则可达10m左右的深度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强烈的风浪扰动能决定水生植物的分布格局和面积 大型浅水湖泊,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风浪比较小的河口、湖湾和沿岸带,在开阔湖面上水生植物无法生长,主要原因是风浪能造成水生植物的严重机械损伤,或者在坚硬的湖底上没有水生植物着生的沉积物 芦苇等挺水植物抗御风浪能力比较强,可以在有底质条件的迎风岸生长 有些沉水植物也有较强的适应风浪能力,往往分布在水生植被的外沿 莲、芡、水车前等阔叶植物只能生长在湖湾深处或挺水植物群落之间接近于静水的环境中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水质和湖水透明度是决定水生植物分布深度和面积的重要因素 湖水有机污染比较严重时种植沉水植物难度比较大 如果有机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恢复水生植被只能以挺水植物为主、浮叶植物为辅,植被面积会受到严格限制 湖水透明度比较低时限制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分布深度 在水位稳定的条件下,沉水植物的最大分布水深大约是湖水透明度的25倍,这主要归因于光限制 沿岸带水生植被一旦建立,可以在植被区内保持比较高的透明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被区边沿的湖水透明度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人类需求是决定水生植被类型、面积和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这里的人类需求是指人类对湖泊或湖区生态功能的界定 依据人类的需求,将湖泊或同一个湖泊的不同湖区按照其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分类,湖泊的主导功能决定了水生植被恢复的需求特性 调蓄型湖泊 水源性湖泊 运动娱乐型湖泊 观光游览型湖泊功能湖泊分类功能湖泊分类调蓄型湖泊 又称过水性湖泊,以蓄洪、泄洪、灌溉为主要功能,因此恢复水生植被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堤岸,减轻风浪和水流对湖岸的侵蚀 此类湖泊吞吐量大,要求水流通畅,最忌讳淤积,不宜大规模发展水生植被 湖泊水位落差比较大,水质浑浊,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沿岸带一定宽度范围内恢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可以有效的保护堤岸,但一定要严格限制规模,过度发展将会引起淤塞、阻滞水流,影响蓄洪和泄洪功能功能湖泊分类功能湖泊分类水源性湖泊 以城镇供水为主要功能,保护水质是恢复水生植被的主要目标,所以应尽可能的扩大水生植被的面积,并且以沉水植物为主 收割管理条件下,沉水植物不影响水面的开敞度和风浪的搅拌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向湖水中释放大量的氧气,促进有机污染物和某些还原性无机物的氧化分解 沉水植物与湖水有较大面积的接触,可以成为“生物膜”的附着基,提供强大的生物降解能力;沉水植物还可以直接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盐,其周丛生物还能直接捕食浮游藻类 大多数沉水植物有饲用价值,定期收割利用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的防治二次污染并输出大量的营养盐 倘若缺乏管理,大量的水生植物就会在湖泊内死亡腐烂,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水质污染功能湖泊分类功能湖泊分类运动娱乐型湖泊 以水上运动、娱乐为主要功能,多数为城市湖泊或靠近城镇的湖泊或湖湾,水生植被主要起美化环境的点缀作用 恢复水生植被主要在沿岸带,应充分注意其景观效应,以观赏性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辅以少量的浮叶植物 必须保证水面开敞,水下没有水草,因此应防止水生植物的蔓延 观光游览型湖泊 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要求湖水清澈,自然景色优美 水生植被恢复技术要求最高,实施难度最大 水生植被设计需要渊博的湖泊生态知识和水上园林知识,合理的布设各类水生植物,形成强大的水质净化能力和和谐的景观效果优化设计基础优化设计基础水质保障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原则 在污染负荷比较高的情况下,水生植被的水质保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恢复水生植被的首要目标是要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保障所要求的水质,设计水生植被必须优先考虑其在污染净化、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能够在给定的污染负荷和水质需求条件下保持湖泊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不发生蓝藻水华或者将蓝藻水华控制在不危及水质保障程度上 营养平衡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营养平衡在地面水水质标准中对氮、磷浓度(cN、cP)有明确的要求,当湖水满足这样的氮、磷浓度标准时,湖泊生态系统的磷输入总量和输出总量在湖水磷浓度小于或等于cP的前提下达到平衡,这就是磷平衡原则; 氮平衡比磷平衡复杂一些,多了生物固氮输入项和反硝化输出项恢复水生植被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以保障水质和控制蓝藻水华,同时又要防止因水生植物过度发展引起沼泽化问题,这就是生态平衡原则 在水生植被设计中首先要适度控制总面积,同时要尽可能缩小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比例,还要把收获利用和管理列入水生植被恢复水生植被修复的优化设计水生植被修复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 在营养化湖泊大型水生植物恢复中,物种和群落是恢复生态系统的主体 恢复物种和群落的选择是恢复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优化的群落配置是提高效率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先锋物种的选择 群落配置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先锋物种的选择 是指对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特污性、对氮、磷去除能力及光补偿点的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几种具一定耐受性的,能适应湖泊水质现状的物种作为恢复的先锋植物,同时为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建群物种 物种选择原则 适应性原则:对湖泊水文气候条件有良好适应能力 本土性原则:优先考虑采用湖内原有物种 强净化能力原则:优先考虑对N、P等营养物的去除能力 可操作性原则:物种繁殖、竞争能力强,易栽培管理 确定植物种类 根据上述原则,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水生生物种类,进行恢复先锋物种的选择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群落配置 就是通过人为设计,将欲恢复重建的水生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的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高效运行,达到恢复目标,即净化水质,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群落的配置应以湖泊历史上存在过的某营养水平阶段下的植物群落的结构为模板,适当的引入经济价值较高、有特殊用途、适应能力强及生态效益好的物种,配置多种、多层、高效、稳定的植物群落 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水平空间配置 垂直空间配置群落配置群落配置水平空间配置 指湖泊不同的受污染水域或湖区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依据恢复目标的不同,可分为生态型和经济型植物群落 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净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益;其建群物种一般为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环境效益好的物种 经济型植物群落以推动流域经济发展,顺应地方的需求为目的,注重群落经济效益的发挥;建群物种一般为经济价值较高、有特殊用途、具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物种 应同时考虑生态型和经济学原则,对污染相当严重、水生植物很难恢复的湖区,应以生态恢复为目标,而对某些污染较轻、水质较好的湖区,应在生态恢复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群落配置垂直空间配置 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分布与水深有密切关系,有的植物群落只能分布在浅水区(挺水植物群落及某些沉水植物群落),有的常分布在较深水区,因而在进行群落配置时,还要考虑不同生活型植物群落与不同沉水植物群落对水深的要求 群落配置时从湖岸边至湖心,随水深的加深,分别选用不同生活型或同一生活型不同生长型的水生植物,物种分布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以它们作为建群物种形成群落 在进行群落配置时,除考虑湖区的水质、水深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底质因素(如泥沙质还是淤泥质),根据不同植物对底泥的喜好性在不同的底质上配置的群落也不同群落配置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 蓝藻水华的控制 风浪的控制 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 污泥的清除 水深的调控 水质的改造 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蓝藻水华的控制 沿岸带是恢复水生植被的核心区,也是蓝藻水华聚集的场所 蓝藻水华能降低湖水透光率,减少水下水生植物利用的光资源;蓝藻能黏附在水生植物表面,严重妨碍光合作用和物质交换;招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时会引起水生植物的腐烂死亡 蓝藻水华的控制可采取两种方式 全湖性控制,即对全湖蓝藻总量进行控制,防止在沿岸带形成蓝藻聚集,此方式对小型湖泊中比较容易实现 局部湖区的蓝藻控制,利用围隔技术将需要恢复水生植被的湖区与大湖面隔离开来,在隔离区内控制蓝藻,大型湖泊中采取此方式 控制技术通常有机械捕捞、生物控制、药物控制等,使用视具体情况确定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风浪的控制 采取适当的消浪措施:用水花生网制成大型“浮毯式” 消浪带比较经济有效,一般在小型湖泊或湖湾比较适用 大型湖泊中风浪比较大的湖区,可以将水花生网制成小型“浮毯”,将众多的消浪“浮毯”以弹性方式固定在水生植物恢复区外侧,组成列阵 水深的调控 适当降低水位可以减小水生植被恢复区的湖水深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促进水生植物繁殖体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在开始种植沉水植物时,可以将工作区水深控制在1m以内,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成活和群落的发育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 浅滩环境是水生植物的大本营或避难所,尤其对水位或水质波动比较大的湖泊,水生植物的稳定生存是离不开浅滩环境的 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只有在浅滩上能够生存 遇到灾害性洪水或水质污染时,深水区的沉水植物可能死亡,浅水区仍然可以保留一定数量的沉水植物,洪水消退或污染减轻,就会向深水区发展,形成一种自动恢复机制或“缓冲机制” 恢复沿岸带浅滩环境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对于因围垦而丧失了湖滩的岸段,首先考虑退垦还湖、恢复湖滩湿地的可能性 其他条件适宜的岸段,利于清淤挖起的湖泥在沿岸带堆积成台阶式滩地,可营造出比较理想的浅滩环境,还可解决湖泥的堆放场问题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污泥的清除 在有机污染比较严重的湖区,湖底沉积物表面往往被一层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污泥所覆盖,这种污泥密度很小,呈半流体状态,水生植物难以在这种污泥上扎根;遇到风浪时容易再悬浮,引起水质污浊和营养盐释放,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其中的微生物活性比较高,处于缺氧状态,易引起水生植物的烂根 清除这种污泥完全必要的,但清除技术有一定难度,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抽吸法,可能的情况下排干湖水湖“冲洗”彻底效果更为理想 在湖水偏深的湖区,清除污泥可能会增加湖水深度,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可以考虑用干净的泥土覆盖受到污染的底泥 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水质的改造 水质改造一方面可以提高湖水的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湖水中有机污染的含量 在需要恢复水生植被的湖区,湖水透明度必须大于水深的2/5才能保证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需求,高锰酸盐指数一般要小于3mg/L 影响湖水透明度的因素有三类 一类是由于风浪扰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其中包含悬浮物、溶解态有机物和胶体 另一类是浮游生物(藻类)死亡分解形成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碎屑和溶解态有机物 第三类是外源性污染物 对于由于风浪引起的水质混浊问题可以考虑适当的消浪措施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 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稳定的逐步发展过程,其中包含了水生植被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相互改造和协调发展 人工恢复水生植被利用不同生态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力上的显著差异,设计出各种人为辅助的种类更替系列,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演替过程 挺水植物的恢复 浮叶植物的恢复 沉水植物的恢复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挺水植物的恢复 一般无须任何演替过程,在确定目标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后,可以直接进行种植 大多为宿根性多年生,发芽之后进行带根移栽成活率最高 湖水较深的地段也可以移栽比较高的种苗,原则是种苗移植之后必须有1/3以上挺出水面 浮叶植物的恢复 对水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的繁殖器官、营养繁殖芽体、根状茎或块根通常比较粗壮,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在春季萌发时能够供给幼苗直至到达水面;它们的叶片大多漂浮于水面,对湖水水质和透明度要求不高,可以直接进行目标种的种植或栽植 种植浮叶植物可以采取营养体移栽、撒播种子或繁殖芽、扦插根状茎等多种方式 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沉水植物的恢复 沉水植物生长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浸没于水下,对水深和水下光照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其恢复是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 沉水植物恢复时,应根据湖区沉水植被分布现状、底质、水质现状等因素,选择不同生物学、生态型特性下先锋种进行种植 沉水植物几乎绝迹、光效应差的次生裸地,应选择光补偿点低、耐污的种类建出先锋群落;同时先锋种还需能产生大量种子,植株地生能力强,有利于扩大分布 光效应较好,尚有一定沉水植物残存的地区,选择具中等耐污和较高光补偿点的种类为先锋种 湖泊底质较硬时,选择易于扎根的种类进行种植 湖区污染严重,直接种植沉水植物难以存活,可先移植漂浮植物对湖水先进行净水,待透明度提高后再种植沉水植物,建立先锋群落 沉水植物恢复时,应从水浅的岸边开始,并在低水位季节进行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采用水生植被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时,必须及时收割水生植物 收割可以去除多余的或者不需要的水生植物,控制水生植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般的步骤包括收割、收集、加工贮存、运输到岸边、处置或利用等。主要利用途径包括动物饲料、鱼饵料、能量来源如产沼气、堆肥作为土壤调节剂或肥料添加剂等 收割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且收割不同于使用灭草剂,不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收割的植物必须收集起来,避免产生腐败分解,败坏水体,对于大面积水生植物控制,设备投资可能比较大,收割可能不经济,也不易做到 收割大型水生植物有手工收割和机械收割第三节 富营养化的生物操纵修复第三节 富营养化的生物操纵修复生物操纵的基本概念 Shapiro最早提出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的概念,即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水质,主要原理是调整鱼群结构,保护和发展大型牧食性浮游动物,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 鱼群结构调整的方法是在湖泊中投放、反正某些鱼种,而抑制或消除另一些鱼种,使整个食物网适合于浮游动物或鱼类自身对藻类的牧食和消耗,从而改善湖泊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不是直接减少营养盐负荷的办法改善水质,而是通过减少藻类生物量的途径达到减少营养盐负荷的效果,这个效果可以持续多年生物操纵修复生物操纵修复Shapiro等了一个简化的水生食物链模式,即肉食性鱼吃小型滤食性鱼、小鱼吃鱼虫;另外,底层鱼类促进营养物质的再循环,促进藻类的发展 肉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 藻类→营养物质→再循环→底食性鱼类 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大型浮游动物,藻花即可能得到发展。没有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捕食的情况下,大型浮游动物占优势,大量滤食藻类和碎屑,可限制或减少藻花的形成。根据这一原理,提出用鱼食性鱼类取代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从而保护大型浮游动物。底层鱼类的活动对底泥氮磷释放有促进作用,所以应限制底食性鱼类的发展 利用浮油植物食性鱼类(鲢鱼)直接牧食藻类,或利用草食性鱼类直接牧食水草,也是生物操纵的重要途径生物操纵修复生物操纵修复近年来研究发现浮游动物的庇护(refuge)机制对于生物操纵有重要作用。Shapiro重新定义生物操纵的概念:生物操纵是指应用湖泊生态系统内营养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一系列调整,从而减少藻类生物量,改善水质 庇护机制是指浮游动物赖以逃避鱼类捕食的行为机制或环境条件。可能的庇护机制包括: 低光照庇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通过视觉捕食浮游动物,光线减弱,可能降低鱼类对浮游动物的捕食率 低温庇护:浮游动物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能通过变温层,而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一般不进入变温层以下深层水域 厌氧庇护:大型浮游动物耐低氧能力较一般鱼类强,溶解氧较低的水层为浮游动物提供庇护场所 对鱼食性鱼类的回避行为:使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活动范围受限 大型水生植物庇护:水生植物的屏蔽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生物操纵修复生物操纵修复生物操纵与生态工程的概念相似 生态工程强调的是通过不同营养级生物的调整组合,使生态系统结果功能趋于协调,最大限度促进物质的循环再生和多级利用,达到防治污染、化害为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物操纵则强调对种群及其生境的调控,主要是控制藻花的发展,防治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没有涉及系统的协调、物质的循环再生与多级利用问题,因此生物操纵的范围较窄生物操纵途径生物操纵途径人为去除鱼类 投放肉食性鱼类 水生植被管理 投放微型浮游动物 投加细菌微生物 投放植物病原体和昆虫先将湖泊中的鱼类全部捕出或用鱼藤酮(rotenone)杀灭后,重新投放以肉食性鱼类为主的鱼类群落,控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保护浮游动物,进而控制藻花的发生引入肉食性鱼类控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进而促进大型浮游动物发展,借以抑制藻花发生,是生物操纵的主要途径之一。引用的肉食性鱼类有河鲈、北方狗鱼、虹鳟和大嘴黑鲈 应用中的限制:因为只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群数量降到很低时才会有保护浮游动物的效果,而在这种情况下,肉食性鱼类因食物不足难以长期维持应用草鱼控制水草,费用低、长期有效,对环境无害;关键是放养量,放养量太少,水草控制不了,放羊过多,水草被吃光,产生负效应微型动物直接以藻类为食,通过投放微型浮游动物,能够抑制藻类的疯长;微型动物通常在专用的水池里,通过人工培养液,大量快速繁殖,然后直接投放目标水域投加预先培养的细菌微生物,能够迅速吸收和转化水体中高浓度的氮磷污染物质,抑制藻类的疯长植物病原体多种多样,大多数有针对性,容易散播,自我繁殖维持第四节 底泥环境疏浚修复第四节 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对湖泊的潜在污染 湖泊污染底泥是湖泊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会重新释放出来进入水体 对于城市湖泊,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往往很高,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氮磷营养盐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会对富营养化发挥比较显著的作用,然而在湖泊外来污染源全部切断以后,底泥中的营养盐会逐渐释放出来,仍然会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 国内外都采取多种方法对污染底泥采取工程措施,对城市附近污染底泥堆积深度很厚的局部浅水域,环境疏浚工程技术是最为普遍,效果最为明显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的特点 环境疏浚旨在清除湖泊水体中的污染底泥,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条件,同时还需要与湖泊综合整治方案相协调 工程疏浚主要为某种工程的需要如流通航道、增容等进行 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的调查 在湖泊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中,考虑对污染面源、点源治理的同时,应对湖泊污染的内源(即污染底泥)存在的危害性及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确定是否应对污染底泥进行疏浚和处置 污染底泥的调查与分析一般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而进行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第二阶段为项目设计而进行的勘测与分析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堆场余水及污染底泥的处置 堆场余水处理及水质控制 污染底泥及其泥浆输送至岸上,体积一般将扩大若干倍,泥浆经堆场沉淀后大量余水外排,余水处理是环境疏浚的重要环节 泥浆余水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怎样处理,取决于余水中污染物组分及含量、接纳余水水体的性质、功能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结果 采用堆场自然沉淀的方法控制余水水质基本有效 污染底泥处置 污染底泥中含各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不能直接吹填堆放,尚需经过无害化处理或采取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 堆场设计 主要设施包括围埝、泄水口、排水沟等,堆场设计必须符合环境疏浚的特定要求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环境疏浚修复底泥综合利用 应采取治理和开发相结合,集中利用与分散利用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及底泥的资源价值。 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安排,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采取覆盖、防渗及其他必要措施,防止底泥中污染物向环境扩散,主要利用途径有: 建立湖滨绿化带,美化环境,保护水体沿湖岸边绿化 填地造景,开发旅游资源 湖泊底泥中往往富含氮、磷、钾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含有普通矿物肥料中所缺少的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林地肥料有明显增产效果 可用底泥制造聚合物及废弃物复合材料、建筑墙体材料、混凝土轻骨料、硅酸盐胶凝材料 nullTHE END THANK YOU!
/
本文档为【生物修复-第九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