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2013-05-17 21页 doc 75KB 4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1214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 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 建立事物恒存 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 如举高、团团转...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 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 建立事物恒存 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 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 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 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 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 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 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进展;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 (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 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 3.口语表达训练 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 (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四)阶段4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量词、时间代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等形式进行训练。 1.扩大词汇量的训练 (1)名词的分化学习:目的促进常用词汇(食物、动物和交通工具等)的同一范畴的分化学习。如把各种青菜(大白菜、菜心等)的图片放在一起,对儿童进行分类学习。 (2)动词的学习:采用实际的简单动作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操作的模仿——体态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动词“吃”:①儿童吃东西时,训练者在旁做体态语符号(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说成人语“吃”,让儿童模仿体态语和诱导言语表达;②训练者做“吃’’的体态语,儿童将面前的饼干放入口中;③训练者发出成人语“吃”,训练儿童用体态语来表达;④训练者做体态语,并询问“我在做什么呀?”,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⑤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成人语)来表达要求。 (3)形容词的学习:多采用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分类——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词汇“红色”,“绿色”:①在儿童面前放红色和绿色的卡片数张,让儿童分类,儿童每拿起一张卡片,训练者用成人语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模仿发音;②通过游戏来促进和强化:训练者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选择并模仿发音;③训练者指着卡片问“这是什么颜色?”,要求儿童用言语表达;④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表达(成 人语)来形容事物。 2.语句训练 (1)名词句的学习:句型:事物的属性十事物名称,选用大小、颜色等事物的特征对比明显的实物、模型、镶嵌板、图片等。训练程序:确定构成名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名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名词句的理解。 如学习“大、小十事物名称”: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图片数张,①在儿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训练者问“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儿童选择,同样方法确定儿童理解事物的名称;②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作为示范图,让儿童选择相同的图片;③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用“大的鞋”“小的帽子”等的言语刺激让儿童选择相应的图片。 (2)两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主语十谓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两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两词句的图——两词句的理解——表达。 具体训练与名词句的学习基本相同,最后一项:训练者与儿童交换位置,儿童用言语发出指令,训练者选择相应的图片。 (3)三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十对象(主语十谓语十宾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三词句的各两词句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三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三词句的理解一表达。 训练方法基本与上述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1/4选择逐渐过渡至1/8选择,并注意图片放置的顺序。 3.语法训练 可逆句的学习,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一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一表达。 少儿语言发育迟缓训练应该怎样进行? 一、随从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及感受,留心孩子注视着的东西。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给予0孩子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留意孩子注视些甚么,然后说一说。这样,当孩子注视某种事物的同时,他亦正在接收有关那个事物的讯息。唯有当孩子把他注视着的事物与您的话联系起来,才产生「译码」能力,弄清楚您说那个字汇的意义。由此可见,您给予的讯息必须是相关的、清晰的。 例如:孩子:(触摸热鸡蛋时)/a/;家长:啊!好热呀!(每次当孩子触摸热烫的东西时,您可以同样响应孩子的反应。 例如孩子:(指着花)/a/,家长:这是花。  二、调整您的说话 既简单又清晰的说话,有助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以下数点能扼要地给您说话的贴士,望您能逐一掌握! 1. 使用较高音调:跟成年人说话,我们会运用平淡而自然的语调,没有太多抑扬顿挫。跟孩子说话,您可以稍稍提高音调,用较夸张的语气,吸引孩子的注意。  2. 强调重点字眼:孩子较难迅速或完全掌握整句句子的内容。您可以在说重点字眼时,提高音调,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句子中的重点内容。例如,您想强调「薯条」这个词汇,说:「仔仔吃 薯条。」  3. 简短句子:避免使用太长的句子。简短句子包含的内容较少,孩子较易掌握。至于简化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您必须根据您的孩子现有的口语理解能力,参考语言评估结果,避免说一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话。 4. 简易文法和字汇:跟孩子说话宜直截了当,应避免运用太花巧的修辞和太复杂的句子结构。使用的字汇亦以孩子熟悉的、环绕他身边事物内容的为佳。  5. 速度放慢:放慢说话速度,字与字之间可稍作停顿。 6. 重复字汇或句子:适当的覆述加深孩子对整句说话或个别字汇的印象,有助他更有效地接收讯息内容。例如:「妈妈煮饭啦,不是洗衣服,是煮饭。」 这种说话方式称为「儿童语」,有助吸引孩子的注视,使语言更易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简化不是任意的,不是强行将句子分拆,缩短句子。在此建议您的是:说简短而文法正确的句子或词组,切忌说不自然的话。例如「拿两个杯给我」是既自然又合乎文法的句子;反之,「拿两杯给我」是硬把量词「个」省去,以为句子愈短愈能懂。事实上,这种不合乎文法的简化方式只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  三、促进语言发育的活动 a自行说话法 ¾¾你一边做事情,一边讲述自己在做的事情。意思是将我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操弄的事情,转化成说话,说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在玩拼图,您也拿出相似的拼图跟孩子一起玩)家长:「我拼图啦,拼好大块呀。看呀,我拼图啦。 b并行说话法 ¾¾孩子一边做事情,您一边讲述他所做的事情。意思是将孩子所见所闻所感所操弄的事情转化成说话,说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在玩积木)家长:「小成摆正方形啦,堆得好高呀。」这种说话模式能清晰地把当时情景中的一举一动和语句紧扣一起,让孩子了解彼此的关系,增强口语理解能力。 1. 说,说,说!——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你在玩积木”);描述孩子的感受(“你很高兴,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你肚子饿了,你想吃东西,你想吃什么”);说出人和物件的名称(“看,这是个小姐姐”,“这是你的奶瓶”);描述物件的特征(“这个球是红色的,它很大。这是个大红球”);描述孩子听到的声音,并模仿它(小猫瞄瞄,小狗汪汪);给孩子唱歌或念儿歌。 2. 听,听,听!——扩展孩子所说的(“水!”,“喔,你口渴了,你想喝点东西,你想喝什么?”)。小的孩子需要家长给出范例(“这是橘子汁,橘子汁好喝”);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你想喝水还是橘子汁”)。当孩子说出不完整的句子,扩展他的句子,并回答他(“车”,“好的,你想要这个大卡车”) 3.  读,读,读!——即使你孩子还不能理解你说的话,也可以开始阅读。这帮助孩子认识到阅读很有趣。开始时用布书或者活动书,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研究书。鼓励孩子说出图画的内容(“看,兔子在吃胡萝卜”,“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  4. 探索,探索,探索!——带孩子去各种地方,公园、超市、邮局、银行。和他讲讲这些地方,问孩子他看到什么,他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5.  做,做,做!——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小明来吃饭,拿起你的小勺子,舀一大勺饭)。让孩子帮你做事情(“小明来洗澡了,给你打湿打湿,现在要用沐浴露了,小明帮妈妈递一下沐浴露”)。用餐和洗澡的时间是很好的对话时机。 四、以孩子已认识的字汇介绍另一个新字汇 按着孩子的兴趣,或当下所说的话,给他介绍一个新字汇。例如:孩子能力:已理解正方形的意思,目标新字汇:梯形。情境:玩积木。在孩子面前,有不同形状的积木,包括正方形和梯形。家长并行说话式语句:“摆 正方形,你又摆个梯形 吖。”这例子告诉我们,孩子已认识的字汇是「正方形」,因此我们可以用「正方形」做途径,像对比一般,介绍出同样是【形状词】的「梯形」这字汇。 同样,我们可将之应用于【颜色词】(如「黄色」)、【动作词】(如「吃」)、【质地词】(如「滑」)。运用的句式可以是「拿XX给我,不是XX」、「不是XX,是XX」,以作对比。当然,两个对比对象必须同时向孩子展示出来。 五、在不同的环境下介绍同一个字汇 有时候,孩子未必真正理解某个字汇,却听懂您的指令。为甚么呢?这很大可能是孩子依赖环境提示来理解指令。例如,有一杯水放在孩子面前,您指着杯向孩子说:“喝水。”孩子便去拿杯喝水,这或许只是因为环境上有足够的提示。若您发现在另一情境下,孩子听不懂「喝」这字汇,即可推测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喝」的意义。故此,在不同环境下介绍同一字汇是必要的,这有助孩子真正理解字汇的意思,而无需依赖环境提示。您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如「喝水」、「喝果汁」、「喝汤」、「喝汽水」等,强调「喝」这个字汇,让孩子听见「喝」这个字汇时,不管在哪种情况之下,也联想起这个动作。  四、两个不必 ①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儿童厌烦。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②不必矫正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学习的时间 ①每天坚持。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②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七、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  八、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九、进展情况,看到小儿的进步 在孩子末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附:语言发育进程 1.      表达能力 1岁                 1字句 2岁                 2字句 3岁                 3~5字句  2.       词汇量 1岁                 1~10个词 1岁半              10~100个词 2岁                 100~250个词 2岁半              250~400个词 3岁                 450~900个词 4岁                 超过1500个词 3.       言语易懂性(别人能听懂孩子的部分) 2岁                 25% 2岁半              60%~65% 3岁                 75%~90% 4岁                 90%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必须加强语言训练,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看练结合,讲清词意,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要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因为,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幼儿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知识有限,理解力不强,因此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总是采用实物、图片、演示、动作、表情等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词的含义。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儿歌《秋风》中"片片飞落"一词,我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即让幼儿观察比较一块小石头和一张小纸片从高出下落的实景,让幼儿感知"飞落"的含义。在观察图片《春姑娘来了》时,我们学习了"嫩绿""碧绿""翠绿"三个词,然后带幼儿到院子里去观察小草、柳树、松树等,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理解这三个词汇的不同之处。 光掌握大量的词汇而不会用,这显然也没有用。在平时,我就经常通过"用一个词来讲一句话"的游戏方法,让幼儿把掌握的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例如,在看图讲述《猴子学样》中,我教幼儿学习了词汇"你推我挤",我就请小朋友用"你推我挤"来讲一句话,通过这样的练习,幼儿对这个词就更加理解,后来在一次谈话课"元宵节热闹"中,许多小朋友都用到了这个词。 二、多种途径,发展口语。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发展幼儿口语的途径很多,本学期我采用的是: 1、复述故事,发展口语 平时,要求幼儿能对老师讲的故事进行大概复述,对故事中出现的优美词句能完整复述。同时,取得幼儿家长的共同配合,让幼儿把学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及时反馈幼儿的情况。 2、扩词、组词造句,看图讲一句话 幼儿学习口头造句一般是名词开始,然后是动词,再是形容词和少许连词,掌握了这一规律后,我就让幼儿先开始用名词、动词,然后是形容词组词造句,说出一个词,让幼儿讲一句话。到后半学期时,我就开始训练幼儿看实物或图片讲一句话,有时请幼儿创作一幅画并说上一句话,再发展说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口语有了较大发展,例如:幼儿用各种树叶粘成了一幅画,并说出一句话,粘鱼的小朋友就说:"快乐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美丽的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游泳。"粘小鸟的小朋友说:"美丽的小鸟在蓝天上飞翔。""美丽的小鸟飞向了温暖的南方,欢迎你们春天再飞回来……" 3、谈话 通过各类谈话课,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带幼儿观察四季景色的变化,边看边说,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又使幼儿学到了生动活泼的语言。 4、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经常利用晨间谈话或午睡前、饭后的时间给幼儿欣赏一段作品。本学期还开展了散文欣赏。散文它以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抒情味浓等特殊的艺术魅力,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感受,艺术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同时,感情丰富、音节和谐的散文会打动幼儿的心,他们听后会去念、去背,这对提高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条理,促进思维 在教幼儿学习口语时,我不单纯地要求幼儿死记硬背一些句子而是教会幼儿正确使用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说话。例如,我带幼儿观察秋天,让他们边观察边说:"秋天到了,什么变了?" "天气变了--冷了" "小草变了--枯黄了" "树叶变了--黄了、飘落下来了" "花儿变了--谢了" "小朋友变了--衣服穿多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各样水果丰收了" "小燕子飞向南方去了……" 回到教室后 ,我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把刚才看到的那么多秋天的景色描述出来,应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把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这样一来,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人认为是9个月(或更早)到24个月,此系指理解而言;有人提出为2岁开始,此系指包括正确辅音的表达语言。当孩子到3-4岁左右时,说话尚不流利,有类似口吃的现象,但不可误认为口吃。    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    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当的语言环境;发音器官形态、运动异常;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等。    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    1.游戏疗法    2.言语符号词汇的扩大    3.词句训练    4.语法训练    5.表达训练    6.文字训练    7.交流训练交流训练必须逐渐从成人之间交流过渡到儿童之间交流中去,扩大交流对象,为进一步适应和参加集体生活作准备。另外,在与儿童之间交流过程中,对其语言发育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庭环境的调整语言发育迟缓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儿童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分不开的,如果脱离了后天的语言环境,儿童学习语言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无法掌握语言。另外儿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还与他们的性格、智力、爱好、兴趣有关,有些环境对某一类儿童可能适合,而对另一类儿童可能就不太适合,所以语言环境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哪些不适合于儿童学习语言的不良环境,使之适应于儿童,从而改善儿童的语言学习状况。    (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语言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最终是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得以实现的。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语言学习也有不同的要求,大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学习语言时还表现出许多幼儿的特征,所以家长要考虑适应他们的训练方法和调整相应的语言环境。    (三)如何改善和调整儿童的语言环境    1、改善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给儿童创造一个和谐、温暖、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2、培养儿童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兴趣和良好的交往态度。    3、改善对儿童的教育方法。    4、帮助儿童改善交往态度和社会关系。    5、改善和帮助儿童克服不良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 游戏治疗发育迟缓儿童的策略与方法 一、辅导目标与策略 (一)辅导目标 总目标:力求通过游戏治疗使发展迟缓儿童表现出较多有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 具体目标: (1)对他人的活动有回应,如目光回应、肢体回应、语言回应等; (2)能与治疗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3)能通过他人的外部表现体察他人的情绪体验,如对治疗者或同伴表示同情、关心等; (4)表现发起或参与游戏的主动性:主动对治疗者或同伴发起互动游戏等。 (二)辅导策略 游戏治疗在资源教室(包括娃娃家、感统训练室、一个训室)进行。游戏治疗每周进行1 ~2次,每次30分钟。 2个月共进行9次治疗。 治疗者在进行游戏治疗前,全天跟踪观察孩子一周,时间从孩子上午进幼儿园到下午离开幼儿园,而且与孩子一同游戏。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在游戏治疗前熟悉治疗者,为游戏治疗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采用游戏治疗的团体游戏治疗和个别游戏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在游戏治疗中提供假装游戏、角色游戏的条件,通过治疗者示范和同伴的参与,帮助孩子自愿自主地参与游戏,在游戏的人际互动中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的形式以儿童的自主游戏和角色游戏为主。帮助儿童将内心的问题及焦虑、恐惧发泄出来,达到平复消极情绪的目的,在与同伴游戏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二、方法 (一)良好的咨访关系对游戏治疗取得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特别强调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取得治疗成效的关键。在第3次游戏治疗时,孩子就已经和治疗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经过以后的几次治疗,又巩固了这种良好的咨访关系,孩子完全信任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快地接受治疗者的引导。当孩子感觉到在治疗者身边很安全,才会毫无顾忌的释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这也正是游戏治疗时所需要的。学习与他人建立信任、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角色游戏对改善孩子社会交往具有突出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角色游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戏是虚构性和真实性的独特结合,儿童通过使用玩具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借助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在治疗中,孩子将娃娃假想成真正的人,通过与娃娃的接触,孩子渐渐愿意与同伴接触。治疗后孩子从最初的胆小,不愿与人对视,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不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发展到能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往互动。在治疗结束后,孩子能主动与同伴接触(扶同伴骑车)。这与他在治疗时进行的角色游戏有很大关系。 (三)选择固定的时间对游戏治疗有重要影响 治疗中要有严格的时间表,刚开始时可视情况稍稍缩短,随着游戏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延长时间。在固定充足的时间内,儿童才能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我、发泄情绪。不可提前退出游戏,也不能留恋着不肯走,要让儿童形成的时间观念,在固定时间内,做这一时间内应做的事。而且固定的时间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儿童形成一定的次序感、加强自我控制力和对时间的觉知的能力。 (四)相对固定的游戏伙伴有助于团体游戏治疗的进行 在治疗中,固定的伙伴对形成稳定的伙伴关系有帮助,而稳定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的交往对象是成人,在班里,也很少有小朋友与他游戏,他缺少固定的伙伴。治疗者在游戏治疗中为儿童安排了4位固定的、同龄的伙伴一同玩耍,为他创设了一种有稳固的伙伴关系的环境。为不让孩子产生恐惧感,特选择一同在资源教室进行个训的4位小朋友。在治疗者的引导下,孩子在最后一次治疗后,能主动与这群伙伴游戏,这更证明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初期,相对固定的伙伴,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有效的治疗技术是游戏治疗实施的有效保障 团体游戏治疗的方法对孩子的治疗效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著名游戏治疗专家兰爵斯( Landret,1991)认为:所谓团体游戏治疗是指儿童与治疗师之间的一种动力性人际关系,游戏治疗师能提供精心选择的游戏素材和营造出安全的团体气氛,借由儿童自然的沟通媒介、实现其自身的完全表达和揭露自我(情感、观念、经验和行为)。孩子几次飞跃性的 发展都是在运用团体游戏治疗后才出现。 应用心理治疗中的共情技术使孩子感受到了治疗者的接纳和关心。治疗者表现出来的无条件接纳、尊重等人际反应特点也促成了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干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在下一阶段的游戏治疗将治疗室中的社会交往技巧迁移和应用于孩子的日常交往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个案分析:幼儿语言发育迟缓 由于独生化的社会影响,子女在家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儿童普遍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导致现在许多儿童成为“问题儿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保护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和谐正常发育。幼教工作者要义不容辞的承担教育和保育的重任,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环境,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语言发展障碍儿童(婷婷)做的个案研究。 一、幼儿情况  班级中的行为表现:婷婷是一名中班的幼儿,在班里她不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玩玩具,不运动,不愿做操,她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一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她。老师同她讲话时她有时会露出很害怕的眼神,有时她会把头扭到一边装没听见不理你。小朋友和她接近同她交往时,她要么不理会,要么推开小朋友,甚至用双手捂着脸哭。经过观察,婷婷虽然不同人交往,但她会用眼睛注视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当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动作时,她也会哈哈大笑,而当她发现有人看她时,她会立即收起笑容,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家庭调查情况:婷婷从小说话就发音不清楚(俗称:大舌头)。四岁前一直由父母照看,没有入园经验。父母是个体商贩,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她,因她说话不清楚,怕别人笑话、嘲弄她,经常把她一人锁在家里,很少让她与别人接触。忽视了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通过适当的尝试,去克服困难,去做切合实际的探索,压抑了孩子的活动愿望,也使孩子出现依赖父母,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 原因分析:语言障碍是指幼儿在语言交谈中,表现出吐字不清楚,主要对韵母发音不清,或对一些语言发声有变调、错误、遗漏、替换等,以及讲话不能成句的行为。而婷婷是属于生理有点缺陷引起的发音不清楚,父母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教育等措施,只是采取消极的“保护”,使婷婷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成为由自卑感导致退缩行为和语言发展障碍较严重的幼儿。  二、教育措施:  1、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情绪下学习的效果才会好。愉快的情绪往往能促进孩子学习,不愉快的情绪常常导致各种消极行为的产生。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交往气氛可以诱发孩子的良好的情绪。婷婷每天来到班级门口都要大哭,紧紧抱住爸爸的脖子不下来,而当爸爸走后便不再哭闹。我以此为开端,每当婷婷来园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或领着她在园里的走廊里转一转、看一看、讲一讲,放松她的紧张情绪,或让她和我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其他的小朋友入园。经过近一个月的引导和宽松的教育气氛,婷婷来园时不再哭闹,不再纠缠父亲了,有时还能自己走近幼儿园来。为此,我给了她更多的的鼓励、表扬,在小朋友中她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2、增加与孩子亲密接触和多加关注的时间与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具有强烈自卑感而导致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教师更应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温暖,感到可信可亲。由于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地位较高,一般而言,在教师主动的情况下,易与幼儿发生正常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使幼儿乐意听从教师的教导和指示,为顺利开展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分析婷婷身心发展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起源与许多人对她的歧视、嘲笑,使她日渐觉得缺乏安全感,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感,从而形成了除父母外拒绝与他人交往交流的不正确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婷婷消除自卑心理障碍的必要因素。在婷婷能轻松入园后,我又着手帮助她消除对他人的戒备、防范的心理。在为幼儿准备进餐时,我会微笑着请她帮助我,和我一起来摆放碗勺。刚开始时,她只站在那看着我摆放,并不帮我。有一次,我故意装着不小心把勺子掉在地上,她看见后赶快帮我捡了起来,我搂着她感谢她,她没有拒绝,这是她第一次没有拒绝别人对她的亲近。这以后她能主动地和我去放置碗勺并摆放得很整齐,也逐渐接受我抚摸她的头发、脸颊、拥抱等亲昵的行为举动,逐渐消除了紧张戒备的心态,或还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实际上,婷婷更需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予关心和爱护,而这种关心、爱护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接受他人关心、爱护的愿望。 3、树立自信心,得到他人尊重。   孩子在学习、观察过程中,不论在那个阶段,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她做出一点进步的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予有效的鼓励和肯定。如漂亮的小贴画,盖个小印章等,并明确的告诉她为什么得到奖励的原因。由于语言缺陷使婷婷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用拒绝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自尊。同时,也使她失去了与人交往交流的机会和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树立自信心,得到他人的尊重,是她消除自卑感的重要的条件。在婷婷能轻松愉快的入园,能帮助老师为集体做事情时,如为大家摆放碗勺、小椅子,给植物浇水,整理床铺等。我便在集体面前表扬她,让孩子们知道婷婷和他们一样有了进步,并引导孩子们一起分享婷婷进步的快乐,让大家对她说些感谢、鼓励她的话,使婷婷知道小朋友们需要她,大家尊重她、喜欢她,使她逐渐有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4、创设一定的交往情景,使孩子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教师有意识的多组织、创设一些较能引起幼儿注意的活动,以引起让幼儿能更多、更清晰地观察活动的行为,深切的感受到小朋友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的愉悦。使之随着情感体验的增强,让幼儿自己逐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在一次小朋友玩“小鱼、小鱼快快游”的游戏时,我发现她在旁边看的特别投入,看到开心处嘴角还微微的露出笑意。我读懂了她对小朋友游戏的渴望,轻轻的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手一起加入到了游戏的行列,虽然,她还有些拘谨和羞涩,慢慢的她与我手拉手学着扮演“小鱼”在网中跑来跑去,但当她快被小朋友抓住时,她还是很害怕的样子,赶紧躲在我身后。活动结束后,我问她玩得开心吗?她冲我轻轻的点点头,没说什么。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意引导她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行为,或邀请她一起参加游戏,共享游戏的欢乐。在这个过程中,婷婷变得稍微活泼、开朗一些了,回家也愿意把自己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将给家长听,或把自己学的儿歌背给妈妈听。慢慢得,我又鼓励她主动为大家做点小事情,让她与小朋友坐在一起,让比较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坐在她的周围,使她同小朋友有语言和身体的接触。在户外活动时,拉着她的手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使她逐渐地体验到与同伴一起游戏,分享玩具、图书的快乐,她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子豪、维泽两个好朋友,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5、提高家长的认识,拓展生活的空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帮助孩子拓展生活空间,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以不断促进她们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对婷婷进行研究和矫正的过程中,我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家长的正确认识,使家长与教师对婷婷都有统一的期望与要求,避免教育的不一致。指导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地肯定和鼓励。要求家长利用节假日让她接触更多的亲戚、朋友,并多夸奖她的优点、长处,使大家都为她的进步感到欣喜、骄傲,逐渐消除婷婷的与人接触的紧张情绪和自卑心理。在与成人的语言交流中,使她得到承认的鼓励,逐渐学会丰富的语句,形成文明的语言习惯,获得更多的言语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家长要耐心的去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能因为嫌孩子说话费劲儿而急予替孩子表达,或是打断孩子的话语,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认真倾听的神情可以给与孩子最大的安慰。孩子会从父母肯定的眼神中获得自信,这是婷婷消除自卑感的重要体现。在研究过程中,我不仅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还为家长提供良好的书籍,以提高家长自身的语言修养,如多与孩子一起亲子共读一些儿童文学的作品和书籍,并让她学说故事中简单的情景、对话,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三、效果: 婷婷入园一年七个月以来,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的努力,婷婷基本上克服了自卑心理。现在,婷婷上课时能注意集中的听讲,情绪愉快、体重也增加了,能轻松的与同伴游戏、交往,还和小朋友一起参加节目演出,活泼开朗多了,发音也比以前清楚了许多。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特殊性,每个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千差万别。但是后天的语言环境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应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扩展孩子的生活范围,使孩子在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过程中运用语言去交往,促使孩子社会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有一定语言缺陷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语言能力包括:正确清楚的发音、一定数量的词汇、口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通过故事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1.通过听故事训练孩子的语言   (1)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楷模。   (2)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   (3)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2.通过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   (1)在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帮助孩子理解词义。   (2)讲故事时所涉及的词义要浅近、准确,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来解释词义。   (3)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词让孩子用同义词(或相近词)换一换,爸爸妈妈适时地加以启发并做出评价(肯定或否定)。   (4)边讲边启发孩子填出部分关键词,如:“树林中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飞快)地跑去……”   3.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讲故事时,爸爸妈妈应用亲切的语气,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尽量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孩子造成错觉。   (2)应该以故事内容这个特定环境,充分给孩子提供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对话、声响等。   (3)讲完故事后,可让孩子复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4)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创编出以后的情节。   (5)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可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中的某些图片,让孩子挑选人物、动物、景物等拼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
本文档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