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

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

2013-05-20 4页 doc 2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 ——八十年代初丽水县政府重视民生为群众办实事的回忆       于1980年7月丽水县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我当选为人民政府县长,主持丽水县人民政府的全面工作。人民政府就要义不容辞地为人民服务。当时,丽水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青”(蔬菜类)、“红”(畜禽肉食类)“黑”(煤炭燃料类)“白”(大米、面粉和豆制品类)的供给方面供需矛盾较突出,为此,我们把它列为当时本届政府要办好六件大事、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分别回忆如下:     一、抓“青”,解决吃菜难。当时县里虽没有蔬菜公司,但...
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
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 ——八十年代初丽水县政府重视民生为群众办实事的回忆       于1980年7月丽水县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我当选为人民政府县长,主持丽水县人民政府的全面工作。人民政府就要义不容辞地为人民服务。当时,丽水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青”(蔬菜类)、“红”(畜禽肉食类)“黑”(煤炭燃料类)“白”(大米、面粉和豆制品类)的供给方面供需矛盾较突出,为此,我们把它列为当时本届政府要办好六件大事、实事的重要之一,现分别回忆如下:     一、抓“青”,解决吃菜难。当时县里虽没有蔬菜公司,但城关镇有大众、新建、古城等蔬菜专业大队,共有蔬菜基地602亩,而且对他们实行包购包销,比起以往自由种植,面积扩大、品种增多,供给率提高。但在管理上仍较粗放,均以露天种植,蔬菜产量不高,旺季情况尚可,淡季就供量太少。为了保障供给,政府采取了五条:一是把保障城镇居民蔬菜供应列为考核城关镇人民政府工作好坏的重要内容,县里分管领导既布置任务又定期检查。二是从县财贸办公室、县蔬菜公司到城关镇政府都有较强的专人负责。三是对菜农粮油和副食品等和城镇居民一样实行定量供应,集体种植菜地的农业税经县府审批如数予以免缴。四是增加蔬菜品种,加强种植管理。全县蔬菜从五、六类迅速增加到十三类,引进各类良种达250多个,并从1982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达470亩,后又推出塑料大棚达327座。五是兴建高山蔬菜基地,解决淡季蔬菜的需求矛盾。1982年在陈寮大队(村)建高山蔬菜基地36亩,又在张村街乡的下林村建基地100亩;在双黄乡的黄畈、沈村、雨岙岗、里佳源大力发展茭白基地;在丽阳、双黄建立种植甜椒基地。全县的蔬菜面积从602亩猛增到2400亩,生产各种蔬菜5200多吨,旺季调出蔬菜增加,淡季也能基本自给,广大居民为常年能买到价廉的各种蔬菜而感到高兴。     二、抓“红”,保证猪类供应。从历史看,1956年,全县收购生猪5840头,可是1957年收购量就下降了,到195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只有16.75万头,虽比1957年有所增加,但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是淡旺季供应量不平衡,低温季节好一些,高温天气很紧张。同时,由于那时粮食属于统购统销物资,农民养猪饲料量留得不足,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有三条:一是加强领导。县府有一名副县长兼管,区、镇、乡有领导分管,县财办、县食品公司有专人负责。二是要求农户养猪,特别是饲养母猪,将层层下达的指标落实到户,粮食统购户的在统购之前就给予留足饲料粮,然后凭实际饲养量分别供给奖售饲料粮,以利调动积极性,三是兴建冷冻厂,缓和畜禽肉食的淡旺季矛盾。丽水冷冻厂于1982年6月基本建成投产,全厂占地面积2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不包括职工住宅)。大的建筑项目有冷藏库、冻结间、屠宰车间、生猪车间、生猪仓库、锅炉房、工业熬油、修理车间等,还有独立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该厂是一个生产性分配冷库,是丽水地区冷藏企业的缺补项目,当时担负着丽水、缙云、松阳三县的生猪屠宰加工及相应的冷藏储备和地区副食品淡旺季调剂的供应任务。冷藏能力为500吨(其中高温库50吨、低温库450吨),结冷能力为14吨,屠宰能力每班为300头,制冷量为40万大卡。     三、抓“黑”,解决群众烧煤难。丽水燃料公司煤球厂,原系1965年丽水县石油公司建办,当时只有职工六人,仅有手摇煤球机、煤料粉碎机各一台,全部手工操作,年产煤球不过150吨,自1970-1978年增添了中型煤饼机一台,鼠笼式粉碎机一台,但手工操作仍占主要比重,年产煤球徘徊在800-1000吨之间,还是远不适应城镇居民生活用煤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民用煤量日益上升,为解决居民生活用煤,县委、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经研究决定,于1980年再扩建400平方米厂房,增添设备。至1984年形成原煤进料到煤饼形成全部机械联动化生产流水线,达到生产自动化,煤饼规格化,年产煤饼达到8726吨,比1978年增加了7倍多。同时,县财政给予定额亏损补贴,因煤制燃料,为民生日用必需品,国家控制价格,煤饼加工为亏损企业,自1983年起实行财政每吨补贴17.24元。     四、抓“白”,充足大米、面粉和豆制品货源。当时,大米、面粉、黄豆都是统购统销物资,对城镇居民实行凭票定量供应,看起来很公平,但问题也不少:一是品种较单调,余缺要调剂,尤其是丽水地区没有一个专业面粉厂,靠外调面粉供应难度更大。二是豆制品在丽水仅靠一家小厂生产难以应付,每日用豆平均只有千斤左右,既做豆腐、豆腐干又做千张、白素鸡等十个多个品种,经常出现不是供不应求,就是排长队。每人每次凭票供应五分钱/块,而且人多供应点太少,群众意见纷纷。从而引起了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并相应采取了措施:一是由粮食部门增加粮食调拨,积极增加花色品种的余缺调剂。二是兴建面粉加工厂。1980年9月,先后经多次研究,并决定由县粮食局牵头,与地区粮食局、县财政局投资公司达成联合经营面粉车间的协议,总技资32万元。到1982年4月22日省粮食厅又批准下达丽水县粮食加工厂迁建年产万吨面粉车间计划,总投资50万元,其中地方自筹30万元,建筑面积854平方米,厂址从白搭头原址与粮食车队对调天宁寺17号。是年5月19日破土动工,1985年3月26日组织工艺验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同意正式投入生产。 关于缓和豆制品供应紧张的问题,我们主要是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在水南村共组织十户在历史上有经验的农户制作豆制品,开始先由粮食部门免收粮食供应黄豆,每户打底黄豆100斤左右,以凭收回的居民豆制品票到粮食门市部换购黄豆,每户每天出售豆腐200斤左右,十户每天就是2000斤,分区域串门供应豆制品,居民可凭豆制品票购买,也可无票定价用人民币单票购买,还可用自有黄豆串换豆制品,手续简单,方便群众,是当时全省首创范例。大家很高兴地说:“真是人民政府人民选,人民政府为人民。”这一做法促使水南发展成为丽水有名的豆腐专业村。 PAGE 1
/
本文档为【解决“青”“红”“黑”“白”关心人民生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