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7.3 欧洲认同的形成_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_范勇鹏

7.3 欧洲认同的形成_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_范勇鹏

2013-05-30 13页 pdf 91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0869

暂无简介

举报
7.3 欧洲认同的形成_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_范勇鹏 欧洲认同的形成 ———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 3 范勇鹏   【内容提要 】 作者在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欧洲认同的形成问题 ,指出了现 有解释路径存在的不足 ,并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 ,假设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共同影响了 欧洲认同的形成 ,利益因素的影响力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签署之后逐渐下降 ,制度因素变得更 为重要。作者通过对“欧洲晴雨表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这一假设。 【关键词 】 欧洲认同 ;形成 ;新制度主义 ;欧洲晴雨表 ;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 】 范勇鹏 , 1976年生 ,中国社会...
7.3 欧洲认同的形成_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_范勇鹏
欧洲认同的形成 ———一个新主义的解释 3 范勇鹏   【内容提要 】 作者在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欧洲认同的形成问题 ,指出了现 有解释路径存在的不足 ,并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 ,假设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共同影响了 欧洲认同的形成 ,利益因素的影响力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签署之后逐渐下降 ,制度因素变得更 为重要。作者通过对“欧洲晴雨表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这一假设。 【关键词 】 欧洲认同 ;形成 ;新制度主义 ;欧洲晴雨表 ;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 】 范勇鹏 , 1976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北京 邮编 : 100732)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9500 (2008) 02 - 0048 - 12   3  感谢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社会研究中心 (MZES)的贝娅 特·科勒 - 科赫 (Beate Kohler - Koch)教授和法布里斯 ·拉哈 ( Fab2 rice Larat)博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以及中国社会 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周弘教授、马胜利教授和程卫东教授提出了有 价值的批评意见。感谢匿名审评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批评和修改意 见。当然 ,本文中存在的一切问题由作者负责。 ① 参见 Giandomenico Majone, “Europe’s‘Democratic Deficit’: the Question of Standards, ”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4, No. 1, 1998, pp15 - 28;而对其他政治实体来讲 ,合法性主要基于政治参与 和利益代表 ,如戴维·伊斯顿所提出的输入合法性、输出合法性和责 任合法性 ,参见 David Easton, A System 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 ife, New York: John W iley, 1965。 ② Clifford J. Carrubba,“The Electoral Connection in European Union Politic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63, No. 1, 2001, pp1141 - 158.一 问题的提出精英政治和超国家治理主导了欧洲一体化 50年的历史。在欧洲一体化的初期阶段 ,欧洲公民成了一体化过程的旁观者。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政治共同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政治体与公民个人之间直接联系纽带的建立 ———却一直未能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优先议题。这一特性决定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建构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公民在欧洲一体化的舞台上已经谢幕退场。相反 ,公民政治和欧洲认同的缺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日益凸显 ,并且已经开始切实影响到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欧洲一体化的早期阶段 ,即 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马约 》)之前 ,欧共体的“精英政治 ”本质并未受到普遍的质疑。这是因为欧洲一体化的事业是在世界大战和文明毁灭的废墟上起步的 ,这项以和平与复兴为目标的大业具有了 先天的合法性。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 ,欧共体拥有 了与其他现代政治共同体所不同的合法性基础 ——— 解决问题 (p roblem solving)的能力。①与此相应 ,欧 共体也拥有了不同于其他现代政体的民主原则 ——— “消极民主 ”, 即“宽容共识 ( perm issive consen2 sus) ”。②欧洲一体化早期主要涉及经济和功能性部 门的合作 ,同时欧共体在《马约 》之前也主要活跃于 —84—   世界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年第 2期 规制性治理领域 ,较少涉及分配性政策 ,因而公民将 信任票投给少数政治精英 ,肯定他们为和平与繁荣 所做的努力 ,这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 ,也是一 体化所采取的独特的“功能主义 ”战略的结果。然 而 ,这一路径有其弱点 :一方面 ,一体化不可能永远 停留在“低政治 ”的范围内 ,这是与一体化的逻辑相 悖的 ,而一旦进入政治合作领域 ,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就会不请自来 ; ①另一方面 ,随着一体化的成功发 展 ,欧盟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功能性合作组织 ,也 不再局限于规制性治理领域之中。这些问题共同导 致了 1993年之后欧洲一体化事业所面临的种种困 境。此外 ,早在 1964年 ,共同体法优先于成员国法 的原则被确定下来。② 欧共体法直接作用于成员国 的公民 ,日渐培育出了一个共同的法律空间 ,使欧共 体 /欧盟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一发展过程的结果是两方面的 :对于公民来 讲 ,欧盟日益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存在 ”;而对于一 体化机构和制度来讲 ,公共观念的影响力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程度。欧洲一体化曾经摆脱了“国家建 构 ”的轨迹 ,然而半个世纪之后 ,如何面对政治共同 体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又回到了欧盟建 设者的面前。公民个人与欧洲一体化机构之间直接 联系的缺乏和欧洲认同的不足 ,不仅导致了对欧盟 政治合法性的质疑、使其遭到诸如“民主赤字 ”和 “欧洲堡垒 ”的批评 ,也在《马约 》和《欧盟宪法条 约 》的批准过程中制造了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努 力早在《马约 》谈判之前已经开始 ,长期以来 ,一体 化机构一直致力于建立起一种基于主动归属感的欧 洲认同。1972年 ,欧共体巴黎峰会首次提出了欧洲 认同问题 ; 1979年 ,欧洲议会直接选举的实现迈出 了建立公民与欧共体直接法律关系的第一步 ; 1984 年 ,欧共体首次提出了“人民的欧洲 ”的口号 ;分别 签订于 1992年和 1997年的《马约 》和《阿姆斯特丹 条约 》都致力于推动欧洲公民权的建设。虽然认同 问题长期处于主流政治议程之外 ,但其重要性却不 断上升。众多的研究成果均表明 ,这种建构已经产 生了明显的结果。 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相呼应 ,欧洲认同问题在 20世纪 70年代才进入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野 , ③并 在《马约 》的批准过程之中和之后受到广泛关注。④ 2005年 ,《欧盟宪法条约 》的批准程序进一步推动了 欧洲认同研究的发展 ,无论是规范研究还是经验研 究都在过去的两年中得到了深化。欧洲认同问题研 究的意义在于 ,欧盟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欧洲人是 否建立起一个共同体的意识 ,是否将自己视为一个 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⑤ 而欧洲认同研究领域中最 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 :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欧 洲认同的形成 ? 只有回答了这一问题并廓清了欧洲 认同形成的因果 ,才有可能得到有关欧洲认同 形成过程的客观知识 ,进而对欧共体 /欧盟的相关政 策做出评价并科学预测欧洲认同未来发展的趋势。 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对世界其他地区 ———尤 其是东亚地区 ———的合作与认同提出可操作性的建 议。 二 概念之旅 在讨论欧洲认同的形成机制之前 ,本文首先要 回答的问题是 :欧洲认同究竟是什么 ? 许多社会科 学概念在被明确定义之前其实已经具有了约定俗成 的含义 ,“欧洲认同 ”这一概念同样如此。研究文献 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国际关系学者通常 会将欧洲认同看做是一种对外的集体身份 ,也就是 使“欧洲 ”人不同于他者的一种标签 ;比较政治学和 法学学者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一种公民权利 ;文化和 历史学者更侧重于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价值性和文化 内涵。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观察 ,都无法否认“认 同 ”最直接地体现为一种“信任 ”:国家与国家之间 的信任 (隐含的内容是对集团之外的其他国际行为 —94— ① ② ③ ④ ⑤ Theodora Kostakopoulou, Citizensh ip, Identity and Imm i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 nion: B etween Past and Future, 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p144. [美 ]约瑟夫·威勒著 ,程卫东等译 :《欧洲宪政 》,北京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年版 ,第 3页。 Str…th Bo, “ Towards a European Democracy, ” in Sonja Puntscher R iekmann, et al. eds. , The S ta te of Europe: Transform ations of S ta tehood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Frankfurt and New York: Campus Verlag, 2004, p1118. Palle Svensson, “The Danish Yes to Maastricht and Edin2 burgh: The EC Referendum ofMay 1993, ”Scandinavian Politica l S tud2 ies, Vol. 17, No. 1, 1994, pp169 - 82. V iktoria Kaina, “European Identity, Legitimacy and Trust: Concep tual Considerations and Perspectives on Emp irical Research, ”in Ireneusz Pawel Karolewski and V iktoria Kaina, eds. , European Identity: Theoretica l Perspectives and Em pirica l Insigh ts, New B runswick and Lon2 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6, pp1113 - 148. 体的不信任 )、公民与政体之间的信任或者人与人 之间基于历史经验和价值兼容性的相互信任。本文 的任务并不是讨论欧盟的对外关系或国际地位等问 题 ,因而就将第一种认同留给国际关系学者 ,尤其是 温和建构主义者去思考。① 至于后两种认同 ,按照 凯纳的归纳 ,可以分别概括为横向认同和纵向认同 (横向信任和纵向信任 )。② 横向的欧洲认同体现为 一种同胞感 (we - feeling) ,是不同国家的公民认为 自己属于一个不同于传统民族国家的更大的人类共 同体的观念 ,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一种互信 感 ,从本质上讲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纵向的欧洲 认同则体现为一种归属感 (在更强大的情况下表现 为忠诚感 ) ,是个人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不同层次 的政治共同体 (诸如社区、市镇、地区、国家或超国 家实体等 )的重要性的排序 ,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将 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某一层次的政治共同体 ,从本质 上讲是个人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要研 究的是纵向的欧洲认同 ,即欧盟公民与不同层次的 政治共同体 (即国家和欧盟 )之间的关系。 对于欧洲认同概念的理解 ,笔者认为 ,“政治参 与 ”是理解欧洲认同的关键。③ 这种“参与 ”就是个 体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联系纽带 ,无论是直接参与 (如通过选举式民主 )还是间接参与 (如通过利益集 团和市民社会 )。但是在欧洲一体化初期 ,并不存 在公民的普遍参与。在煤钢共同体阶段 ,参与者主 要是政治精英和相关部门的从业者。大多数公民只 是一体化过程的旁观者。随着联盟法超越国家法而 直接作用于个人 ,欧洲议会实现直选 ,一体化溢出经 济合作领域 ,将政治、外交、社会、司法、警务和文化等 政策领域都纳入到一体化进程 ,欧洲公民真正成了 “参与者”,因而才谈得上“认同”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试着提出欧洲认同的定义 : 在欧洲一体化机构 (欧共体 /欧盟 )治理的地理范围 内的公民 ,通过参与一体化的法律和制度 ,与欧洲一 体化机构之间产生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公民 与国家和超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这个定义并不假 设存在着纯粹的“欧洲”认同 ,只假设在欧洲一体化的 过程中 ,公民个人的行为偏好发生变化 ,逐渐形成了 对超国家机构的深入认知、积极判断和归属感情 ,这 种认知、态度和感情构成了欧洲认同。④ 三 影响欧洲认同形成的因素 众多文献讨论了欧洲认同的形成问题 ,它们从 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 ,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路径。然 而 ,现有的讨论还很不充分 ,制度因素在认同建构过 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还没有引起多数研究者的注 意。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对制度因素的关注。 (一 )不同的解释视角 对研究文献的梳理有助于寻找欧洲认同形成的 影响因素或至少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在与欧洲认 同问题相关的文献中 ,欧美学者主要从以下五个理 论视角出发进行了解释 :第一 ,本质主义视角 ,它认 为超越历史变迁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性的物质特征决 定了认同的形成。⑤ 例如 ,安东尼 ·史密斯 (Antho2 ny D. Sm ith)就试图从共同的记忆、传统、价值、神话 和象征体系中挖掘欧洲认同的“事实 ”基础。⑥ 新中 世纪理论⑦和灾难记忆理论⑧也分别从欧洲中世纪 的多元忠诚格局和共同灾难中寻找认同的基础。第 二 ,理性选择视角 ,它认为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是造 —05—  欧洲认同的形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 lexanderW endt,“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2 national State, ”The Am erican Politica l Science Review , Vol. 88, No. 2, 1994, pp1384 - 339; Em ilian R. Kawalski, “ Identity of Peace: fram ing the European Security Identity of the EU, ”in Ireneusz Pawel Karolewski and V iktoria Kaina, eds. , European Identity: Theoretica l Perspectives and Em pirica l Insigh ts, pp191 - 112. V iktoria Kaina, “European Identity, Legitimacy and Trust: Concep tual Considerations and Perspectives on Emp irical Research, ”in Ireneusz Pawel Karolewski and V iktoria Kaina, eds. , European Identity: Theoretica l Perspectives and Em pirica l Insigh ts, p1118. 范勇鹏 :《如何看待欧洲认同问题 :以政治参与为视角 》,载 《欧洲研究》, 2007年第 6期 ,第 25~44页。 对欧洲认同表现层次更为细致的划分 ,参见 V iktoria Kaina, “European Identity, Legitimacy and Trust: Concep tual Considerations and Perspectives on Emp irical Research, ”in Ireneusz Pawel Karolewski and V iktoria Kaina, eds. , European Identity: Theoretica l Perspectives and Em pirica l Insigh ts, p1134。 Theodora Kostakopoulou, Citizensh ip, Identity and Imm i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 nion: B etween Past and Future, p123. Anthony D. Sm ith,“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Idea of European Unity, ”In ternational Affa irs, Vol. 68, No. 2, 1992, pp155 - 76. J. R. Strayer and D. C. Munro, The M iddle Ages, New York: App leton - Century - Crofts, 1959. [美 ]鲁道夫·宾尼著 ,郭灵凤译 :《欧洲认同的历史起源 》, 载《欧洲研究》, 2006年第 1期 ,第 132~143页。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年第 2期 成欧洲认同的原因。① 马修 ·盖布尔 (Matthew J. Gabel)、哈维 ·帕尔默 ( Harvey D. Palmer)、克里斯 托弗 ·安德森 (Christopher J. Anderson)和肖恩 ·赖 克特 (M. Shawn Reichert)等人都持这种观点。② 第 三 ,功能主义视角 ,这种视角基于厄恩斯特 ·哈斯 ( Ernst B. Haas)的新功能主义理论。哈斯认为 ,个 人将其忠诚从国家层次转移到超国家层次是个人和 社会需求的结果 ,因为超国家制度比民族国家更好 地满足了这些需求。③ 对于功能主义者来说 ,“效 率 ”是解释认同转移的核心概念。④ 人们更倾向于 认同那些在某些特定的功能上更有效率的新制 度。⑤ 第四 ,社会冲突视角 ,假设个人的偏好取决于 集团之间的社会心理冲突 , ⑥认为社会集团之间的 敌意是由于其他集团的成员的自利行为损害到了 (或被认为损害到了 )自己所属的集团。⑦ 第五 ,社 会建构主义视角 ,认为社会交流和社会学习导致了 欧洲认同的产生。⑧ 卡尔 ·多伊奇 ( Karl Deutsch) 在其对民族认同形成的研究中最早提出了这种思 路。⑨ 这种视角强调普通公民在其日常生活中对超 国家会做出回应 ,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们的世界 观。λυ 以上五种理论视角提出了各自的主要自变量 : 历史 -文化遗产、经济利益、治理效率、社会心理冲 突、社会交流和学习。每种理论视角都对探寻欧洲 认同形成的因果机制做出了贡献 ,然而它们有一个 共同倾向 ,即 :将欧洲认同的形成看做是一个自发的 过程 ,无论这一过程是基于客观的物质基础还是发 生在观念和心理的层面。然而 ,正如本文对欧洲认 同的定义所指出的 ,欧洲认同至少部分地是个人与 政治体之间的关系 ,不应该仅从一个方面加以解释。 在关注认同的自发形成的同时 ,也要看到欧共体 /欧 盟在塑造认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五种理论视角 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制度。 (二 )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应该如何看待制度在认同形成中的作用呢 ? 笔 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基于 20世纪 90年代政治科学 中兴起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在政治科学的新制度主 义阵营中 ,孕育发展出了许多理论流派。它们有一 些共同的特征 : (1)它们以结构主义为理论的出发 点 ; (2)它们认为制度的存在影响个人行为并使行 为具有可预测性 ; ( 3)它们假设制度在其成员中塑 造 (改变 )文化和规则。λϖ 以马奇 ( J. G. March)和奥 尔森 (J. P. O lsen)为代表的规范制度主义理论影响 十分深远。他们认为人类行为的偏好是内生的 ,其 产生和改变都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而非如理性选择 理论假设的那样是外生给定的。λω 因而 ,不同于理性 选择理论 ,他们更多强调的是“适当性逻辑 ( logic of app rop riateness) ”而非“因果性逻辑 ( logic of conse2 —1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λυλϖλω Lauren M. McLaren, Identity, In terests and A ttitudes to Europe2 an In tegra tion , New York: Palgrave Macm illan, 2006, p131. Matthew J. Gabel and Harvey D. Palmer,“Understanding Varia2 tion in Public Support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 l Research, Vol. 27, No. 1, 1995, pp13 - 19; Christopher J. An2 derson andM. Shawn Reichert,“Econom ic Benefits and Support forMem2 bership in the E. U. : A Cross - N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15, No. 3, 1996, pp1231 - 249; Matthew J. Gabel,“Public Support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An Emp irical Test of Five Theories, ”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60, No. 2, 1998, pp1333 - 354. Ernst B. Haas, The U niting of Europe: Politica l, Socia l and E2 conom ical Forces 1950 - 1957, London: Stevens, 1958. Theodora Kostakopoulou, Citizensh ip, Identity and Imm i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 nion: B etween Past and Future, p133. Sonja Puntscher Riekmann,“The State of Europe: Towards a Theo2 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From Grand Theories to Metaphorical Descrip tion and Back, ”in Sonja Puntscher Riekmann, et al. , eds. , The S tate of Europe: Transform ations of S tatehood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121. Lauren M. McLaren, Identity, In terests and A ttitudes to Europe2 an In tegra tion , p151. Herbert B lumer,“Race Prejudice as a Sense of Group Posi2 tion, ”Pacific Sociologica l Review, Vol. 1, No. 1, 1958, pp13 - 7;转引 自 Lauren M. McLaren, Identity, In terests and A ttitudes to European In te2 gration, p150。 Jeffrey T. Checkel,“W hy Comp ly? Social Learning and Euro2 pean Identity Change, ” In ternational O rganiza tion , Vol. 55, No. 3, 2001, pp1553 - 588. Thomas Christiansen and Knut Erik J«rgensen, eds. , The Socia l Construction of Europe, London: SAGE, 2001; Tanja E. Aalberts,“The Future of Sovereignty in Multilevel Governance Europe - A Constructivist Reading, ”Journal of Comm on M arket S tudies, Vol. 42, No. 1, 2004, pp123 - 46; Ernest Gellner, N ations and N ationalism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Benedict Anderson, Im agined Comm 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 rig ins and Spread of N ationalism , Lon2 don: Verso, 1983; Anthony Giddens, The N ation - S ta te and V iole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5; N icholas G. Onuf, W orld of O urM aking,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89, PeterL. Berger and Thomas Luchmann, The Socia 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 New York: Doubleday, 1966. Karl Deutsch, N ationalism and Socia l Comm unication, Cam2 bridge: M IT Press, 1953, p191. R ichard Robyn, The Changing Face of European Identity , Lon2 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p117. B. Guy Peters, Institu 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 l Science: The “N ew Institu tionalism ”,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5. J. G. March and J. P. O lsen,“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s on Politi2 cal Institutions, ”Governance, Vol. 9, No. 3, 1996, pp1247 - 264. quentiality)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政治科学中的一种“元理论 (meta - theory) ”,自然可以用来解释欧洲认同的形 成。欧洲一体化所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和机构全方 位地影响到欧洲公民的日常生活 ,深入地塑造和改 变了他们的利益形成和偏好选择。这种影响既存在 于无意识、无目的的潜移默化之中 ,也受到一体化制 度的主动建构的催化。欧共体 /欧盟的制度建设和 政策通过象征体系的暗示 ,行政、司法参与和民主政 治实践 ,对公民生活经历的影响 ,对文化和价值观的 塑造 ,培育超国家精英阶层以影响公共观念等方式 促进了欧洲认同的形成。 1. 欧洲一体化所创建的象征符号体系促进了 欧洲认同的形成 已经有文献讨论了“象征政治 ”对欧洲认同的 影响。① 象征体系的功能是使“欧罗巴 ”越来越等同 于欧洲共同体。② 几十年来 ,欧共体 /欧盟已经并正 在继续塑造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系 ,从“欧 洲日 ”到旗帜、歌曲等。通过这些手段 ,欧共体 /欧 盟不仅使自身成为一个可见、可触的实体 ,也对公民 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一体化历史的 纪念和不断重申共同体的“我群 ”意识 ,促使公民认 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欧共体 / 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的正统地位。③ 笔者在对欧盟 公民的访谈中 ,的确观察到了欧盟象征体系对他们 所产生的影响。 2. 行政参与、司法实践和民主实践促进了欧洲 认同的形成 一体化带来新的行政和法律空间 ,构建一个认 同的环境。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欧盟成了很多 问题的主要讨论空间或空间之一 ,欧盟成为国家和 公民关系中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 ,跨国决策和多层 治理为认同的深化制造了可能。从行政角度来看 , 许多治理职能从国家层次转移到了超国家层次 ,在 辅助性原则的限制下 ,欧盟已经在很多问题领域主 导了行政会话和决策过程。从法律角度看 ,由于欧 盟法不同于国际法 ,它渗透国家法律 ,直接对公民发 生效力 ,因而与公民的生活经验和切身利益紧密相 关。④ 从民主实践的角度看也是如此。自 1979年 起 ,欧洲议会开始直接选举。尽管参选率并不十分 乐观 ,但这是建立超国家共同体与公民个人之间直 接政治关系的第一步。笔者在德国期间对来自欧盟 各地的青年人进行的访谈中发现 ,很多欧盟公民认 为参加议会选举是他们的欧盟公民身份最重要的标 志和内容。 3. 欧盟的制度和政策切实影响了公民的日常 生活 四大自由流通的实现极大地方便了公民在欧盟 范围内的旅行。《单一欧洲法令 》的生效和《申根协 议》被整合到一体化的制度内 ,更促进了欧共体 / 欧盟内部统一空间的实现。然而一体化对公民生活 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旅行的便利。欧盟的一些政 策有意识地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和公民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 ,比如 ,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留学生、青年交流 和学术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促进了 欧洲公民之间的了解和融合 ,使认同更加便利。欧共 体 /欧盟的存在对公民的整个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影 响。这种影响会逐渐增进公民和共同度之间的 关系 ,促进公民对欧共体 /欧盟的认同感。⑤ 4. 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影响了欧洲认同的 形成 欧共体 /欧盟制度始终致力于塑造一种欧洲文 化和价值观。在一体化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 ,欧共 体 /欧盟一直力图成为欧洲主要价值观的代言者 ,并 予以更清晰的表述。这种战略使欧洲各民族之间的 共同点更加突出 ,有利于塑造出一种认同意识。在 国际舞台上 ,欧共体 /欧盟也积极倡导多边、合作、民 主、尊重人权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契合了欧洲各 国人民的基本价值观 ,有利于公民对一体化机构的 认同感。在 2003年进行的一项“欧洲晴雨表 ( Euro2 barometer) ”特别调查中 ,公民个人价值观排序的前 五位是 :和平、尊重人的生活、人权、个人自由和民 —25—  欧洲认同的形成 ① ② ③ ④ ⑤ 关于象征政治的讨论 ,参见 Lauren M. McLaren, Identity, In2 terests and A ttitudes to European In tegra tion , pp169 - 74。 约瑟夫·威勒 :《欧洲宪政》,第 12页。 这一点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 :所有欧盟公民所持 有的统一护照、汽车号牌上的 12星徽章、各国欧元背面统一的欧盟 标志、从官方机构到旅游胜地处处飘扬的欧盟旗帜、机场出口处的 “欧盟公民通道”、许多文牍表格的欧盟统一格式等等 ,这一切都在 潜移默化地提醒每一个公民 :他 /她是欧盟的公民。 约瑟夫·威勒 :《欧洲宪政》,第 18~21页。 David M ichael Green, The Europeans: Political Identity in an E2 m erging Polity, pp144 - 47.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年第 2期 主 ,而公民对欧盟所体现的价值观排序的前五位是 : 和平、人权、民主、法治和对其他文化的尊重。① 由 此可见 ,欧盟公民的个人价值观和欧盟所代表的价 值观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是欧洲认同的一个重要的 文化基础。 5. 欧洲一体化制度培育的欧洲精英群体对公 众的观念有较大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制度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超国家官 僚、公务员及其他精英。与一般公众相比 ,精英更具 有亲欧洲的倾向。② 由于他们通常会影响到社会思 潮 ,因而促进了欧洲认同的发展。此外 ,欧盟的立法 和决策程序使各个利益集团认识到 ,如果要表达诉 求、保障利益 ,就必须到欧盟进行活动 ,这就在各行 各业中形成了欧洲派 ,他们的视野超出国家边界 ,他 们的事业也与欧盟的超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一些学 者认为 ,超国家精英的形成是欧洲认同形成的一个 十分重要的因素。③ 通过以上诸种方式 ,欧盟的制度和机构对认同 的构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 )研究假设 本文的工作定义和概念部分的分析指出 ,欧洲 认同是个人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政治参与是 理解这一关系的关键。作为个人和政治共同体之间 的关系 ,欧洲认同的形成至少要从个人和制度两个 方面来进行解释 :一方面是公民个人的理性选择 ;另 一方面是欧洲一体化制度的建构。新制度主义理论 认为 ,制度的创造是为了利益的实现 (如“解决冲 突 ”或“节约交易成本 ”) ,制度形成之后却会对“利 益 ”本身的形成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可能使行 为体做出长期并且严重违反自身利益的选择。基于 这个原理 ,本文假设理性选择因素和欧洲一体化机 构的制度性建构共同决定了欧洲认同的产生。在欧 洲一体化的早期阶段 ( 1993年《马约 》生效之前 ) , 一体化主要在经济和功能合作方面展开 ,一体化制 度也处于创造和成长阶段 ,因而欧洲认同的主要诱 因是经济利益。《马约 》开启了政治合作的进程 ,创 造了欧盟的“三支柱 ”结构 ,意味着相对成熟的一体 化制度的出现。1993年之后 ,经济利益已经不足以 单独推进欧洲认同的发展。公民对欧盟制度的参与 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公民的偏好选择。在他们的日常 生活之中 ,欧盟公民处于对不同层次制度性归属的 不断选择之中。然而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他们 生活于其中的整个制度环境 (超国家、国家和亚国 家 )的影响。因而 ,本文试图验证如下假设 : 1. 理性选择和制度建构 (即基于利益的功利计 算和欧洲一体化制度的发展与公民的制度性参与 ) 是影响欧洲认同的两大根本因素。 2. 在 1993年之前的经济一体化阶段 ,利益因 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在 1993年之后的政治一体化 阶段 ,利益因素的影响力下降 ,制度因素发挥了更大 作用。 3. 公民参与程度越高的制度 (机构 ) ,其获得的 认同 (信任 )程度越高。 四 变量分析及可操作化 为了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必须首先讨论影响 欧洲认同形成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 制 ,并完成研究变量的可操作化处理。 (一 )影响欧洲认同形成的自变量 基于前面的分析 ,我们提炼出可能影响欧洲认 同的主要自变量 :民族 -文化遗产、利益、治理效率、 社会心理冲突、社会交流和学习及制度。然而 ,由于 大多数文献并没有区分横向认同与纵向认同 ,因而 在它们的解释模式中 ,这两种不同的认同形式被混 为一谈。民族 -文化因素对认同形成的影响毋庸置 疑 ,但它主要是影响横向认同 (即群体与群体之间 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欧共体 /欧盟是出现于二 战之后的全新事物 ,历史上也不存在类似的对等物。 欧洲历史上存在过的大帝国和基督教共同体都不能 与欧洲一体化相类比。因而 ,对于“欧洲公民为何 认同欧盟 ”这样的问题 ,历史 - 文化视角并不能提 供满意的解释。社会心理冲突与社会交流和学习两 个变量所解释的是群体与群体 (或人与人 )之间为 什么会相互排斥或相互信任。它们主要解释的问题 —35— ① ② ③ The European Op inion Research Group, European U nion Public O pin ion on Issues Rela ting to C itizensh ip and Sense of B elonging ( Special EurobarometerW ave 60. 1) , 2004, pp18, 14. Angelika Scheuer, How Europeans See Europe: S tructure and D ynam ics of European Legitim acy B eliefs, Vossiuspers UvA, 2005, p18. Elisabeth Bakke, “Towards a European Identity?”ARENA W orking Paper, No. 10, 1995, pp17 - 8, 16 - 21. 也是横向认同的形成而非公民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之间的信任感和忠诚感的产生。其他三个变量都与 纵向认同相关 ,但是治理效率变量并非一个直接的 自变量。前面已经论及 :功能主义与理性选择视角 有着相同的逻辑起点 ,都假设人们根据利益得失来 选择行为偏好。不同之处仅在于 :理性选择视角是 一种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认为个人会根据一个政体 所带来的功利性结果而决定是否认同 ;而功能主义 则强调个人通过不同层次的政体的治理效率来决定 认同于何者。功能主义所强调的“效率 ”其实是达 到“利益 ”的一个中间变量。一项“有效 ”的制度 ,必 然能够良好地解决问题 ,这符合人的利益。因而 ,本 文将“治理效率 ”视做“利益 ”变量对欧洲认同产生 影响的中间变量。 故本文假设“利益 ”和“制度 ”两个自变量解释 了“纵向 ”的欧洲认同 ———公民对欧洲一体化制度 的归属感 ———的形成。下面的经验研究主要讨论这 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 )变量的可操作化 本文的经验分析主要基于“欧洲晴雨表 ”(以下 简称 EB )数据库。① 因而研究变量的赋值都是从该 数据库中得到的。 自变量“利益 ”是指一体化对个人或个人的集 合体 (这里是国家 )利益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理性 选择主义的假设 ,如果人们认为一体化对其个人利 益或国家利益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则他们更易于产 生对一体化机构和制度的认同感。在 EB 的问卷 中 ,有两个问题分别涉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但 由于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只在少数年份的问卷中被 提出 ,数据太少 ,在历时性研究中无法得出有意义的 趋势 ,所以只得选取与国家利益相关的问题以衡量 “利益 ”。实际上 ,欧洲一体化的主体仍然是国家 , 这体现在一体化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政府间主义路 径、“辅助性原则 ”和共同体的规制性而非分配性政 策偏好。欧洲一体化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 对成员国社会的整体影响而表现出来的 ,较少直接 作用于公民个人。因而 ,用国家利益来衡量公民的 利益是合理的。在 EB问卷中 ,衡量国家利益的变 量名为“BENEF IT”,它测量的是受访者有关一体化 给国家利益带来影响的主观看法。 对于自变量“制度 ”来说 ,较难在数据库中找到 完美体现它的变量 ,因为 EB数据库中的问题所衡 量的都是受访者的主观看法 ,无法直接体现出制度 对认同的客观影响。受数据的限制 ,我们只能间接 地观察制度因素的影响。可以衡量制度因素影响的 主要变量是“加入共同体的时间 ”和“参加欧洲议会 选举 ”。② 根据前面的论述 ,一国加入共同体时间越 久 ,其公民接触和参与一体化制度的经验就越多 ,受 到的制度影响也就越大。而一个公民参加欧洲议会 投票则是参与一体化制度的最直接体现。由于 EB 问卷主要调查受访者的主观态度 ,因而没有合适变 量可测量公民的投票行为。问卷中的变量“PAR2 TIC IP”是测量公民参加投票的意愿。一个人参加投 票的意愿越强烈 ,其已经或即将发生投票行为的可 能性越高 ,反之亦然。因而 ,用这个变量来测量投票 行为也是合理的。另外一个变量“EPELFUT”是测 量受访者对欧洲议会选举重要性的认知 ,我们也可 以合理地认为公民对一项选举活动重要性的判断也 会客观地反映其在真实选举过程中的行为 (见表 1)。 对于因变量 ,对应本文提出的定义 ,数据库中有 两个合成的指标变量可以衡量欧洲认同的程度 :一 个是指标变量“SCM I”,它是由“REGRET”和“MEM2 BRSHP”两个变量合成的 ; 另一个是指标变量 “TEA”,它由“MEMBRSHP”和“UN IF ICTN”两个变 量合成。变量“MEMBRSHP”显示了个人对其国家 的成员国身份的价值判断。变量“REGRET”显示了 个人对一体化如果失败所持的态度 ,从反面显示了 公民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程度。“UN IF ICTN”是衡 量个人对一体化的支持程度。因而 ,这两个指标变 量较好地测量了欧洲认同的发展程度。此外 ,变量 “FEEL”则衡量了受访者对欧共体 /欧盟的归属感情 (详见表 1)。 —45—  欧洲认同的形成 ① ② 本文所使用数据库来自存档于德国曼海姆欧洲社会研究中 心 (MZES)欧盟数据中心的“欧洲晴雨表趋势数据库 ( The Mannheim Eurobarometer Trend File 1970 - 2002 ) ”。在此特别感谢让 - 马 利·容布鲁特 (Jean - Marie Jungblut)博士的帮助。该数据库及其相 关信息可从以下网址获得 , http: / /www. gesis. org/en /data _ service / eurobarometer/ standard_eb_trend / trendfile. htm。 Angelika Scheuer, How Europeans See Europe: S tructure and D ynam ics of European Legitim acy B eliefs, p118.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年第 2期 表 1 主要变量表 ① 变量名 在社会调查问卷中的问题 回答选项 (有效变量值 ) BENEF IT 考虑到所有因素 ,你认为你的国家作为欧共体 (或共同市场 )的成员国 ,在总体上是否得到了利益 ? 1. 受益 ; 2. 没有受益。 PARTIC IP 你有多大可能去参加欧洲议会的选举并为之投票 ? 1. 肯定去 ; 2. 可能去 ; 3. 可能不去 ; 4.肯定不去。 EPELFUT 以下哪种意见最符合你对下一次欧洲议会选举的看法 ? 1.十分重要 ,一定会使欧洲在政治上更为团结 ; 2. 无关紧要 ,国家政府不会受制于欧洲议会的选票。 MEMBRSHP 总体上讲 ,你认为你的国家作为欧共体 (或共同市场 )的成员国是好事情、不好不坏、还是坏事情 ? 1. 好事情 ; 2. 不好不坏 ; 3. 坏事情。 REGRET 如果明天有人告诉你 ,欧共体 (或共同市场 )将被废弃 ,你会感觉非常遗憾、无所谓、很轻松 ? 1. 非常遗憾 ; 2. 无所谓 ; 3. 很轻松。 UN IF ICTN 总体上讲 ,你对西欧一体化的努力是否支持 ? 1.非常支持 ; 2.有些支持 ; 3.有些反对 ; 4.非常反对。 SCM I 合成“REGRET”和“MEMBRSHP”以衡量受访者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态度。 1. 强烈反对 ; 2. 一般反对 ; 3. 中立 ; 4. 一般支持 ; 5. 强烈支持。 TEA 合成“MEMBRSHP”和“UN IF ICTN”以衡量受访者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1. 积极态度 ; 2. 模棱两可 ; 3. 消极态度。 FEEL 在很近的未来中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 ? 1.仅是某国人 ; 2.某国人和欧洲人 ; 3. 欧洲人和某国人 ; 4.仅是欧洲人。  ① 关于这些变量的具体描述信息 ,参见 Hermann Schm it and Evi Scholz ( updated by Iris Leim and Meinhard Moschner) ,“The Mannheim Eurobarometer Trend File 1970 - 2002, Data Set Edition 2. 00: Codebook and Unweighted Frequency D istributions, ”2005, http: / /www. gesis. org/ en /data_service / eurobarometer/ standard_eb_trend / trendfile. htm。 ② 本文的经验研究中有一部分完成于 2007年 5月 21~25日 由科勒 -科赫教授在德国曼海姆欧洲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CON2 NEX博士网络计划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研讨班期间。特别 感谢达姆施塔特大学彼得·科茨安 ( Peter Kotzian)博士对本文统计 分析的指导和帮助。 ③ 分析的数据包含欧盟 15国 (简称“EU15”) :法国、比利时、 荷兰、德国、意大利、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 牙、芬兰、瑞典和奥地利。EB数据库中的国家变量“Nation 1”将德国 和英国的数据分别分割为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和英国、北爱尔兰。 ④ 以变量 BENEF IT值为“1. 受益”的个案所占的百分比与变量 SCM I值为“5. 强烈支持”的个案所占百分比进行分析。图 2同。 ⑤ 国家群包括 : (1)欧共体 6国 (简称“EC 6”) :法国、比利时、荷兰、 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卢森堡 ; (2)第一次扩大时 (1973年 1月 1日 )加入的 丹麦、爱尔兰、英国和北爱尔兰 (简称“扩大 1”) ; (3)第二次扩大时 (1981 年 1月 1日 )加入的希腊 (简称“扩大 2”) ; (4)第三次扩大时 (1986年 1 月 1日 )加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简称“扩大 3”)。 五  经验分析② 经验研究主要是对 EB数据库中上述变量以及 相关的人口学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的软件是 SPSS14. 0和 M icrosoft Excel 2003。③ (一 )利益因素与欧洲认同的形成 通过对表示利益因素的自变量“BENEF IT”与 因变量“SCM I”在 1984年到 2001年这一时间段内 进行交叉表 ( crosstabulation)分析 ,可以探查它们在 时间轴上的演变趋势和相关性 ,结果如图 1所示。④ 如果进一步从欧盟 15国的数据中按照入盟时间不 同选取出若干个国家群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 2所 示。⑤ 图 1 认为加入欧共体“受益 ”者和 对经济一体化“强烈支持 ”者的百分比 图 2 4个国家群中认为加入欧共体“受益 ”者和 对经济一体化“强烈支持 ”者的百分比 —55— 从图 1和图 2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无论是欧 盟 15国整体还是不同时期加入欧盟的国家群 ,在 1995年之前 ,利益因素与欧洲认同的发展趋势高度 相关。这充分说明利益因素在欧洲认同的形成中发 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它的影响力在 1995年 之后开始下降。图 1和图 2显示 ,“欧盟 15国 ”整体 和“欧共体 6国 ”、“第一次扩大 ”的三国在 1995年 之后以及“第二次扩大 ”和“第三次扩大 ”的国家在 1998年之后 ,利益因素和认同水平的发展趋势开始 “分道扬镳”,两条曲线的末端趋势呈“喇叭口 ”状相 互背离。合理的解释是由于 1993年生效的《马约 》 将外交、安全和司法、内务方面的合作纳入了一体化 的制度框架
/
本文档为【7.3 欧洲认同的形成_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_范勇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