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三毛的自恋情结

三毛的自恋情结

2013-06-01 2页 doc 13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4079

暂无简介

举报
三毛的自恋情结《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心中的自恋情结 “自恋”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有位名叫纳西塞斯的青年爱上了自己在水中映出的影子,跳下水去想拥抱自己的影子,便溺水而死,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一株美丽的水仙,后人于是把人们心理上与纳西塞斯相类似的顾影自怜状态称为“纳西塞斯情结”,又称为“水仙花情结”。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914年把严重的“纳西塞斯情结”称为“自恋症”。 三毛的作品中能深深的体会到三毛内心的自恋情结,虽然不是严重的自恋症,但依旧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能体会出三毛的自恋情结。 首先从三毛作品的写作方法来看,...
三毛的自恋情结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心中的自恋情结 “自恋”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有位名叫纳西塞斯的青年爱上了自己在水中映出的影子,跳下水去想拥抱自己的影子,便溺水而死,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一株美丽的水仙,后人于是把人们心理上与纳西塞斯相类似的顾影自怜状态称为“纳西塞斯情结”,又称为“水仙花情结”。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914年把严重的“纳西塞斯情结”称为“自恋症”。 三毛的作品中能深深的体会到三毛内心的自恋情结,虽然不是严重的自恋症,但依旧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能体会出三毛的自恋情结。 首先从三毛作品的写作来看,无论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或是《雨季不再来》亦或是《万水千山走遍》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中,三毛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日记体,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变化和心灵的历程用这样的方式叙述出来,便可以体现出三毛的自恋情结。 三毛早时在看到美国地理杂志中的关于撒哈拉的描写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撒哈拉沙漠,她曾说她对撒哈拉有种特别的情怀。终于在撒哈拉和她挚爱的荷西结婚后便生活在了这片她心心念念的撒哈拉沙漠,而这片《撒哈拉的故事》便是她以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为蓝本的故事。 故事以三毛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中以三毛特有的平淡朴素却独具神韵的文笔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故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三毛对自己在撒哈拉生活的快乐,虽然那里生活十分的艰苦,物质生活不尽人意,三毛却乐观的对待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当地的加纳利居民有很多我们看来很不可理喻的行为,三毛却乐观的接受并欣赏当地的风俗。不得不说三毛在进入撒哈拉之后不再是她曾说的“二毛”了,变得开始乐观起来,她在沙漠的自信和对自己在当时生活的乐观,她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因为物质的缺乏而受影响,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努力营造她和荷西生活的家。在书中她的笔墨中是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生活是很满意的,她觉得自己很幸福,并把这种幸福写下来与越来越多的读者来分享,这便是一种“自恋情结”的表现。 然而三毛并不是和纳西塞西一般是迷恋自己的外表,她是深深地迷恋自己的一颗心。 三毛在很小的时候便自作主张每次在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自动省去名字中的“懋”字,偏叫自己陈平。父亲只好随了她去。 三毛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叫做《橄榄树》,便深深的体现三毛心中是追求心灵的自由,所以她从来对世俗都是不羁,一直追求她心中的“橄榄树”。她的文学作品中,从来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样的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流露出平时与自然,在她的故事里,无不显示出她真挚的感情,文字也没有刻意的修饰,却能深深的留在读者心中,对读者的心灵甚至有很大的影响,让人读后有一种平淡的感觉,心中也被三毛所感染充满淡淡的幸福感和一丝丝的哀愁。 三毛曾说过“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不仅能从中体会出三毛一种不羁的心态,活得自在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她的一生也真地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活出了她自己,“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她一直在追求她真实的自己。这种心态也融入了三毛的“自恋情结”。 三毛的“自恋情结”也体现在她的人际交往的关系中。三毛对她的父母充满着敬意和亲意,无论“流浪”在哪里,心里无不充满对父母的思念,但却不是会粘着父母的孩子,她从小便很独立,很特立独行,她能用自己的精神让即使她一个人的生活也能过得有资有色。对待朋友,她也主张“君子之交淡如水”,她说“朋友是五伦之外的一种人际关系,一定要求朋友共生共死的心态,是因为人,没有界定清楚这一个名词的含意”,她认为,朋友贵在单纯的“知心”。对于他人,她总抱着“决不过分对人热络 ”的心态,并不是她不关心他人,而是“不使这种情感流于泛滥”,她认为这样可以让她“掌握分寸”和“内心舒畅”。 三毛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有位作家把三毛比作天上的云,三毛的生命就像云一般光灿、变幻无端,但却是自然的,“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而《撒哈拉的故事》的书中更是让三毛那不羁的灵魂深植在读者心中。无论沙漠里面对着我们不可想象的挫折,她依旧能用她的智慧和乐观的面对,并写下来生活的点滴让人们不舍得放手一遍遍的阅读,她就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般,活在了撒哈拉里,也活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心里。记得看过三毛的很多照片,她说她最爱的是吉普赛女郎的服饰, 她觉得那衣服更适合她,自由、不受牵绊、流浪无定居,这种吉普赛女郎的衣服似乎更加修饰了她那自由的灵魂。 然而三毛却不是如纳西塞斯般沉浸在无限的自我中并最后溺死在自我中,三毛的“自恋情结”没有让她成为第二个“水仙花”而是化作一篇篇朴实却真挚的文字活在人们的心中。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像遗落在尘间的一抹自由的灵魂,不羁世俗,活出自己。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分的“三毛”但却少了勇气让自己变成“三毛”。
/
本文档为【三毛的自恋情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