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_从电影_失控的陪审团_谈起_李清青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_从电影_失控的陪审团_谈起_李清青

2013-06-02 1页 pdf 6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197

暂无简介

举报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_从电影_失控的陪审团_谈起_李清青 《商场现代化》2012 年 9 月(下旬刊)总第 696 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因解雇 而失去理智的持枪者将其公司的职员杀害, 其中一名被害人的 妻子向地方法院状告维轻枪支公司, 指控他们只顾私利而在营 销上导致枪支泛滥,并主张1.3亿元的巨额索赔。受害人的不幸遭 遇及枪支泛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该案件成为焦点。 维轻公 司聘用了陪审团顾问蓝金·芬奇,他利用追踪录像、窃听、精神分 析、心理变化、变相“贿赂”等方式来操控陪审团,但是伊斯特介 入陪审团内部,与蓝金·芬奇和诉方律师鲁尔开始...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_从电影_失控的陪审团_谈起_李清青
《商场现代化》2012 年 9 月(下旬刊)总第 696 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因解雇 而失去理智的持枪者将其公司的职员杀害, 其中一名被害人的 妻子向地方法院状告维轻枪支公司, 指控他们只顾私利而在营 销上导致枪支泛滥,并主张1.3亿元的巨额索赔。受害人的不幸遭 遇及枪支泛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该案件成为焦点。 维轻公 司聘用了陪审团顾问蓝金·芬奇,他利用追踪录像、窃听、精神分 析、心理变化、变相“贿赂”等方式来操控陪审团,但是伊斯特介 入陪审团内部,与蓝金·芬奇和诉方律师鲁尔开始了一场利益的 谈判,而伊斯特这种特殊干预是旨在报复10年前蓝金·芬奇以同 样方式导致受害方败诉的行为, 他所用的技巧就是通过展现出 善良、宽容、真诚等诸多美德而建立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心理、精神、社会背景和环境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和判 断,这部影片的前提在于其参与者并不相信法律,而这个前提正 在于操控陪审团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 印弟安纳州的加 德纳镇的校园枪击案,状告黑色财富机械公司,蓝金·芬奇也是 运用这种方式影响了审判的结果。 这部片子的结果或许是满足 了我们对于正义的渴求, 但是我们只能庆幸伊斯特以违法手段 “引导”下得出的“正义”比蓝金·芬奇的“正义”更接近于正义,而 绝对不是在正常运作下所达到的正义。 法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波斯纳在对经济法学进行了总 结:法律程序的参加者都是“有理性的使自我利益极大化者”,法 律制度本身———法律、 程序和制度受到促进经济利益这种 关心的强烈制约。 指定财产权和确定责任的规则,解决法律纠纷 的程序, 对执法者的限制等都可以看作是促进有效分配资源的 努力。 英美诉讼中把法律程序看作分配资源的市场,对抗制把法 庭置于一个消费者地位,被迫在两个强有力的、公开竞争的推销 员的商品之间作出决定。 像市场一样,法律程序的实行和管理也 依靠受经济上的自利和成本———效益比较所推动的个人, 而不 是利他主义者或官员。 法律利用与机会成本相等的价格引导人 们把效益极大化。 但是它们大量的借助于理性选择理论来考察 法律规则和制度,然而随着这项理论在法律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 泛并越来越重要时,许多学者却对这项法律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基 础理论现出许多不满 . 影片开始的第一个精彩的部分即是对 于陪审团的选择, 在审判过程中双方在控制陪审团的相互博奕 过程,伊斯特对于陪审团的掌控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纯粹用理性 选择基础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是在掩饰问题的的存在。 相反的, 行为法律经济学的关于经济人和真实人的假设前 提,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重视野。 行为法律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 具有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有限自利、有限应用的经济人和真 实的人,他们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取决于心理帐户。 影片的三方,蓝金·芬奇所代表的枪支军火公司、鲁尔所代 表的受害者一方、伊斯特所代表的陪审团,鲁尔在影片中虽然有 过挣扎与矛盾,但最终由于相信这个国家的法律道德价值,所以 并没有卷入这场利益的博奕之中,只是对于他的讽刺正在于,如果 没有这场博奕, 恐怕鲁尔心中对于法律的道德价值追求与坚信将 会崩溃,他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他显得非常的无力。而蓝金·芬 奇与伊斯特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在于不相信法律,原因在于: 其一,蓝金·芬奇的反映正是法律不确定性的反映。 美国现 实主义法学家断言法律就是对法院的判决所作的预测, 他们认 为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作出的就是法,而宗教、美学、经济、职业习 惯、心理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法律最终的判决,尤其是心理因素。 蓝金·芬奇虽然有违法的行为存在,但是其运用的选择陪审员的 方法、 通过对陪审员的职业生活状况的解析从而获知其心理并 加以控制的方式,正是现实主义法学家观点的最佳反映和描述, 只是他用到了极致。 其二,伊斯特选择用善良、道德感等方式让陪审员凭着良心 来审判, 正是揭露了陪审员制度在法律程序资源效益分配的缺 陷。 因陪审员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认识方法、种族意识等等方 面的差异,不同的陪审团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决结果。 故而,心理因素似乎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通过心理学分 析和法律分析的相导性,透视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能够让我 们在法律程序效益最大化和正义之间的冲突豁然开朗。 但是不 能在法律的框架之中寻求到正义, 却要依靠像伊斯特非正 当方式来寻求正义, 这或许正是陪审团制度以及法律程序资源 分配之间的另一重冲突之所在。 正义的诉求必须经过程序正义 方能得到实质之正义,当程序正正如埃里希所说:“从长远看来, 除了法官的人格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保证实现正义。 ”即使陪 审制是民主政治在司法制度中的反映,有着公民追求自由、民主 的传统的重要象征意义,但它能否与正义顺利对接,关键仍在于 人的因素。 在人的框架内,如何才能寻到真正的正义,又将如何 寻得,这又是另一个问题的真正开始。 作者简介:李清青(1985.7—),女,四川绵阳人,西南财经大 学法律硕士 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 ———从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谈起 ■李清青 西南财经大学 [摘 要]正义被作为社会制度追求的首要价值由来已久。一个制度的公平与合理可以被认为是正义得到实现的前提。然而在《失 控的陪审团》中,以违法手段“引导”下得出的“正义”比按照合法程序寻求的“正义”更接近于正义,而绝对不是制度在正常运作下所 达到的正义。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法律会遭遇法律之外的博弈影响?这种博弈甚至影响法律的最终判决,正义缘何无法从这 一优化配置的制度(陪审团制度)中寻求到满足呢? [关键字]正义 制度 法经济学 资源分配 学 术 研 讨 165
/
本文档为【法律资源分配效益和正义的博奕分析_从电影_失控的陪审团_谈起_李清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