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

2013-06-14 8页 doc 935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9366

暂无简介

举报
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 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       天冷了。年老体衰,没有勇气冒着低温出外玩相机,蹲在家里做点功课。自以为小有所得,公诸论坛,企望于摄友们有所帮助。    玩背景虚化,我的基本经验四条: 1、 相机设置:光圈优先,并把光圈调到“最大”;点对焦 2、 推变焦杆到6倍变焦左右,取景构图。主题以外的空间不要留得太多。若主题小,周围空间多,可向主题靠近或增大变焦倍数;若周围空间太小或主题溢出,就持相机后退,不要减少变焦。 3、 背景距相机(或距主题)的距离远近实际是背景虚化成败的关键。这个距离越远越好。一般情况下,让“背景到主题...
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
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       天冷了。年老体衰,没有勇气冒着低温出外玩相机,蹲在家里做点功课。自以为小有所得,公诸论坛,企望于摄友们有所帮助。    玩背景虚化,我的基本经验四条: 1、 相机设置:光圈优先,并把光圈调到“最大”;点对焦 2、 推变焦杆到6倍变焦左右,取景构图。主题以外的空间不要留得太多。若主题小,周围空间多,可向主题靠近或增大变焦倍数;若周围空间太小或主题溢出,就持相机后退,不要减少变焦。 3、 背景距相机(或距主题)的距离远近实际是背景虚化成败的关键。这个距离越远越好。一般情况下,让“背景到主题的距离”比“主题到相机的距离”大。这时就可以拍下来看了。 4、 如果背景虚化不够,首先设法调整背景距离。  有心人不妨试试,然后返回个信息——砖或花…… 下边的文字图,没有兴趣斤较究底的摄友可以不看。     背景虚化是人们拍摄特写照片时的普遍追求。实现背景虚化的基本招数就是那么几条:光圈大、焦距长、主题近和背景远。多数摄影爱好者是定性地知道,而未能定量地掌握。单反族,基于硬件的优势,实现背景虚化不存在困难:弄个“牛头”,就可以“一招通吃”;而对于追求“轻松一机走天下”的广大非专业摄影爱好者,在缺失大光圈优势的前提下,如何用自己的长焦爱机实现背景虚化?只好在焦距、物距和背景上谋求出路了。  讨论“虚化”,还得从“景深”说起。  以从拍摄主题到相机镜头的距离(即“物距”)为基准,分别推后、拉前若干距离,以这个范围内景物成像保持清晰为界。这个“成像清晰”的范围就是所谓“景深”。摄影光学对景深有成熟研究结论。景深受四个条件制约,它们是:1、镜头焦距,2、物距,3、镜头的实际通光口径(用光圈f / n表示),4,允许弥散圈直径。具体文章网上不少。其中,个人认为《景深公式與超焦距離公式證明推導 老詹》(1)(据说作者是一位台湾教师)是准确并充分的。文章中既有景深公式的完善推演过程,还有未经简化的原公式,这是其它文章没有的。网上还可以下载免费的“摄影计算器”(2),它几乎包罗了摄影涉及的所有计算功能,也包括景深计算。也就是说,景深计算问题已经定量地解决了。 人们常把景深范围之外划归了“虚化”范围,把背景虚化等同于景深的否定。网上出现过大块文章,罗列了用“自动景深计算器”计算出来的25种数码相机的前、后景深数据,并据以将这些相机“在人像拍摄中的背景虚化能力”评比了一番(3)。遗憾的是,该文不仅计算有错,而且即使纠正了计算错误,按照正确计算得到的数据操作,也得不到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不是 “景深公式”或“摄影计算器”有什么差错。问题在于我们的概念不准确,参数设置不当。具体就是公式中“允许弥散圈直径”的取值不恰当。我也就是悟穿了这一点,才来做这个功课。  关于“弥散圆”,请看老詹文中的主图: 摄影,在完成对拍摄主题(人或物)对焦后,主题(Lo)的每一个图元的散射光经过镜头透镜折射,点对点地汇集在相机的感光平面即成像平面(图中“底片_q”)上,精确成像。背景(Lof)和前景(Lon)中的非主题物则只能分别在成像平面的近侧(p平面)和远侧(r平面)精确成像,而在成像平面上留下的是一个圆斑(u'v'),即“弥散圆”。弥散圆的大小与该物体距主题物的距离成正比例。 把135画幅照片放大到9x14cm画幅来观察,当弥散圆直径(a)小到等同或近乎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点(约为0.12mm)时,也就意味着画面上对应的景物看起来是清晰的了,小于这个尺寸的圆在人眼中被识别为一个点。摄影界公认将这个0.12mm作为,将照片大小从9x14cm反算回24x36mm即135画幅,0.12mm就变成了0.03mm,并命名为 “容许弥散圆直径”。 “全画幅”相机可以直接用它,其它相机还得按照自身CCD尺寸与135画幅的比例再收缩。具体到FZ35,是收缩成0.0053mm。 这就是景深公式中“允许弥散圆直径”的取值原则。这也是一般“摄影计算器”、“自动景深计算器”等的默认值。 从0.03mm这个默认值的产生过程就知道,取这个值计算出来的景深是人眼中图像清晰度的边界,从这个边界开始向外,弥散圆增大到人眼能够感知,也就是图像开始不清晰而已,还谈不上“虚”。因此推论:寻求“背景虚化”的起点仍然要用景深公式,不过要给弥散圆找一个足够大的值,一个足以保证背景充分模糊达到起码虚化要求的值。 这个值不象那个0.03mm那样,可以从人眼分辨能力推理入手。网上也没有标注弥散圆参数的照片。考虑再三,决定走一条笨笨的路:拍摄出来直接观察决定取舍。 就用手上的FZ35相机来说事。 老詹的“景深遠點公式”: Lof = f2*Lo / (f2-a*Lo*n+f*a*n) ——[公式I] 从上式推导出弥散圆的计算式:a = f2*(Lo- Lof) / ( Lof*n*(f- Lo) ) ——[公式II]                                     ( Lof_景深遠點; Lo_物距; f_焦距; n_光圈; a_弥散圆直径 )     度量放置相机(FZ35,上三角架)、主题(一幅A4画,物距2米)和“背景”(粘贴着平行线条图片的盒子,距相机2.65米);以3、5、7、9倍变焦,与焦距对应的最大光圈,点对焦,开闪光,用投射灯给“背景”补光,2秒自拍,拍了四幅图片。 查取诸图片的焦距值(手操作变焦杆极难定准变焦倍数),计算诸图的弥散圆直径列如下表: 现在看照片。 这是“道具”: 摄影机型号:DMC-FZ35 光圈:f/3.2 快门:10/300 感光度ISO:80 焦距:9.8mm 拍照时间:2009:11:27 13:45:35 第一幅  焦距9.8mm片(弥散圆直径0.37mm)的局部。片中的背景图的清晰程度不如主题,但完全说不上“虚化”。而它的“弥散园直径”0.0111mm已经是景深允许弥散圆0.0053mm的2倍。 摄影机型号:DMC-FZ35 光圈:f/3.6 快门:10/400 感光度ISO:80 焦距:18mm 拍照时间:2009:11:27 14:04:53 第二幅  焦距24.53mm片的局部,弥散圆直径0.021mm,是景深允许弥散圆的4倍。背景明显模糊,不敢言虚。 摄影机型号:DMC-FZ35 光圈:f/3.6 快门:10/400 感光度ISO:80 焦距:24.5mm 拍照时间:2009:11:27 14:05:11 第三幅  焦距34.84mm片(弥散圆直径0.0.41mm)的局部。当得起“虚”字了。 摄影机型号:DMC-FZ35 光圈:f/3.7 快门:10/500 感光度ISO:80 焦距:34.9mm 拍照时间:2009:11:27 14:05:35 第四幅  焦距44.6mm片(弥散圆直径0.0674mm)的局部,不需要说什么了。 摄影机型号:DMC-FZ35 光圈:f/3.7 快门:10/600 感光度ISO:80 焦距:44.6mm 拍照时间:2009:11:27 14:05:55   直观感觉:弥散圆直径取值0.04mm,当可保证虚化效果。这个数值是计算景深采用的允许弥散圆直径的5.6倍! 显然并肯定:只要弥散圆直径取值足够大,就可以使用老詹先生文中的景深公式或“摄影计算器”取得可靠的参数,拍摄出满意的背景虚化片子了。此时的“景深公式”也就变成了“背景虚化起点公式”。 我认为:除了迄今为止人们常说的那个(景深)“允许弥散圆直径”,不妨把现在我们为界定虚化背景起点的弥散圆直径命名为(虚化)“必须弥散圆直径”,并暂取0.04mm作为它的默认值。   从公式I可知,弥散圆直径、光圈、焦距、物距及背景距等五个参数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和封闭的圈子,不能分割(数学术语叫“共轭”),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并必须由其它四个决定。具体到本文主题,计算景深(弥散圆直径取0.005mm)或背景虚化起点(弥散圆直径取0.04mm)时,必须光圈、焦距、物距及背景距等四个参数齐备,多一个无用,少一个不行。这个原则在研判关于景深/虚化的计算方法与理论时,具有一票否决之能。 现在让我们在此基础上,就前边提到的“光圈大、焦距长、主题近和背景远”做一些探索。 关于光圈,使用背景虚化起点公式和excel,不难定量描述光圈对背景虚化的影响。但殊少实用意义。我们的长焦相机能够作到的就是光圈能开多大开多大而已。 从公式II得知:弥散圆直径是与焦距的平方成正比,而当前焦距300mm以上的长焦机比比皆是。可见就改善背景虚化言,增大焦距的效用和幅度都大得多。遗憾的是焦距的增加并非完全自由的。 增大焦距受到的约束不是相机的最大焦距而是构图取景,因为焦距增大导致视场宽度收缩(4)。具体的计算公式十分简单: W = 36 / f * L { 视场宽度(米) = 实际像宽 / 实际焦距(mm) * 物距(米) 或 36/相当于135的焦距mm*物距(米) 36——135底片宽,mm } 也算张表来看看: 显然,若简单化地把“焦距长”奉作绝招,往往会遇到这个视场宽度问题:变焦打到13/15倍,拍小小对象尚可,拍大活人就有麻烦了。竖向取景构图,半身像要退到10米开外。 不退那么远行不行?换言之是把12倍以下焦段用起来,能不能虚化背景? 取变焦倍数5至14,物距 3至16米,光圈为各焦距对应的最大,取0.04mm作为“必须弥散圆直径”,计算相机到虚化起点的距离,得下表:   表中的长度单位全部是“米”,为了看起来方便,只取整数或一位小数,大于60米者当作无限远对待。 表三定量地说明“大变焦”和“近主题”与背景虚化的关系:保持“物(主题)距”不变时,增大焦距使虚化起点向“物”靠拢;这个靠拢效应是随焦距的增大而递减的。保持焦距不变时,增大物距将把虚化起点推向远方;这个推远效应是随物距的增大而递增的。 综观这两张表可见,在6至10倍变焦区间,存在若干可以拍得虚化背景半身人像的物距/焦距组合,没有必要把变焦先推地13~15倍,从而把主体弄到更远的位置上去拍摄。真正让长焦机束手的是拍摄全身成人,没有多少办法可想。 表二和表三是具有实用性的表。根据自己的特性主题估计照片场景宽(高)度,综合表二和表三查取符合构图需要的焦距/物距组合以及必须的背景距离,据以实拍,当可得到与前边第三幅照片“背景”近似的背景虚化效果。遗憾的是,虽然不用你自己再算,这一大堆数字还是够烦人的。无怪乎有摄友说这篇东西“又臭又长”! 那再概栝一下:光圈开到最大,注意拍摄主题以外空间不要太大,让背景到相机的距离比拍摄主题距离大一倍以上,基本上可以保证背景虚化。如效果不理想,那就和拍摄主题同步后移,增大与背景的距离——当然,这样操作的可靠性逊于直接查表。 玩外摄时,主动运用余地最大的是“背景远”。选择最开阔的环境,是不会错的。 补充: 写本贴子之初,设想有了“必须弥散圆直径”概念和默认值,可以把过去不好用的“f/calc.exe”用起来。后来试了试,觉得它有一些不方便之处。干脆自己动手,用Delphi环境写了一个小软件,取名“Fxhjsq.exe”,中文名“背景虚化/景深计算器”。发到了论坛里,供摄友使用。链接:http://dcbbs.zol.com.cn/60/84_595687.html。   1、《景深公式與超焦距離公式證明推導 老詹》 链接:old.photosharp.com.tw/photo123/dof2/dof2.htm 2、fcalc.exe 免费下载。中文介面。 链接:http://www.greendown.cn/soft/1026.html, 3、《各种相机在人像拍摄中的背景虚化能力》, 作者努了力,但其理论(把远景深直接作为背景虚化起点)不灵,计算有错。 链接:http://itbbs.pconline.com.cn/dc/6461703.html
/
本文档为【长焦相机的背景虚化漫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