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2013-06-23 16页 doc 105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6070

暂无简介

举报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孔田平   内容提要: 中东欧剧变后,波兰的欧洲政策经历了从回归欧洲的模糊的政治口号到加入欧盟的明确的欧洲战略的演变。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经验表明,在入盟谈判中,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在谈判过程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波兰 欧盟 谈判战略   在中东欧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波兰那样引人注目。1989年圆桌会议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1990年波兰率先实行休克疗法,开始了经济的...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孔田平   内容提要: 中东欧剧变后,波兰的欧洲政策经历了从回归欧洲的模糊的政治口号到加入欧盟的明确的欧洲战略的演变。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经验表明,在入盟谈判中,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在谈判过程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波兰 欧盟 谈判战略   在中东欧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波兰那样引人注目。1989年圆桌会议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1990年波兰率先实行休克疗法,开始了经济的转型;1998年波兰作为第一批候选国开始了加入欧盟的谈判;1999年波兰与匈牙利、捷克一起成为北约成员国;2002年12月13日波兰在最后一刻结束了艰难的入盟谈判;2003年4月16日,波兰签署了入盟条约;2003年6月7日和8日波兰就是否加入欧盟举行全民公决,58·85%的选民参加了此次公决,其中77·45%的选民投票支持加入欧盟;2003年12月波兰与西班牙一起否决了欧盟宪法草案;2004年5月1日波兰将与其他9个新入盟国家一道成为欧盟成员国。本文拟在简要分析剧变后波兰对欧盟政策演化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战略。 入盟谈判的背景:波兰对欧盟政策的演化   冷战的结束为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中东欧国家出现了力量真空,迫切需要在新欧洲找到其应有的位置。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认为,东欧国家将1989年发生的“革命”视为重新加入西欧主流社会的机会,而1989年东欧的主要口号就是回归欧洲。[1]1989年波兰的圆桌会议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波兰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认为圆桌会议是与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同等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在当时,回归欧洲的政治口号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即使是身处变革洪流中的人们也不清楚回归欧洲到底意味着什么。剧变之初波兰政治家并没有明确的欧洲战略。1991年瓦文萨总统支持波兰融入西方体系,但西方对此反应冷淡,瓦文萨因此感叹波兰成为了“欧洲的孤儿”。   东欧剧变之初,欧盟对中东欧的政策非常矛盾。一方面,从政治和安全的利益看,欧盟希望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中东欧与欧盟国家的制度鸿沟,又使欧盟对东扩不愿做出具体的承诺。1990年5月25日,波兰正式向欧共体提出了进行联系协定谈判的申请。1991年12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与欧共体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欧洲协定)。协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经贸方面,如商定在不对称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欧盟尽快放开进口,取消对中东欧国家产品的数量限制和关税。但在一些较为敏感的经济部门如纺织品、钢铁和农业等领域,欧盟的市场开放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些领域欧盟实行了保护条款、反倾销条款和进口限制。欧洲协定并没有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做出承诺,但协定仍然具有政治含义,是对中东欧国家转轨的国际承认。1993年6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欧洲协定的成员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成为扩大的欧盟的成员国。欧盟提出了与中东欧国家进行入盟谈判的三个条件:保障民主、法治、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稳定的政治制度;能够经受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竞争压力的可运行的市场经济;能够承担成员国的义务,包括坚持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目标,执行欧盟法和具有行政和司法能力。   随着欧盟政策的变化,波兰开始认真考虑加入欧盟的可能性。1994年4月,波兰正式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1995年5月,外交部长巴尔托谢夫斯基指出,波兰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尽快加入北约与欧盟。1996-1997年短命的齐莫谢维奇政府强调,欧盟成员国是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1996年2月26日,齐莫谢维奇总理在议会发表演说,“欧洲取向是由我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并且得到了波兰和欧盟共同表达的价值观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一体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的战略目标”。1996年末,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巴黎发表演说时表示,他希望领导波兰加入欧盟。“对波兰人而言,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事关波兰未来及其在欧洲国家中的地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波兰的内部组织问题”。[2]在这次演说中,克瓦希涅夫斯基为了向欧盟展示波兰,突出强调了波兰的特性:波兰有参与一体化进程各个方面(包括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意愿;波兰熟悉欧洲大陆西部的现实,能够利用东西欧之间的共同点;波兰的地缘政治位置十分重要;波兰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潜力;波兰具有植根于欧洲的长达1000多年的文化传统。与其前任瓦文萨相比,克瓦希涅夫斯基的欧洲理念更为明晰,加入欧盟成为了波兰的战略目标。他强调,加入欧盟对于波兰是机会,“是发展的机会、安全的机会和加入世界上最具排他性的俱乐部的机会”。   1997年1月,波兰政府通过了一体化国家战略。1998年3月,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等国与欧盟正式开始了入盟谈判,加入欧盟的战略进入了实施阶段。2000年12月,尼斯会议确定了欧盟与候选国谈判的路线图。2001年2月26日正式签署的尼斯条约奠定了欧盟扩大的制度条件。波兰 政府认为,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是消除欧洲结构分裂过程的决定性阶段的开始。从国家安全、民主结构的稳定、经济快速而平衡的发展和建立现代公民社会的角度看,加入欧盟是最有利的选择。此后,波兰朝野上下围绕回归欧洲的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更加深入和更具战略性的讨论,阐明了波兰加入欧盟的动因。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波兰加入欧盟有助于消除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历史遗产,改变欧洲分裂的局面。曾经出任波兰外长的历史学家盖莱梅克认为,波兰加入欧盟不仅可以消除欧洲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分裂格局,而且可以结束雅尔塔遗产。在他看来,欧洲的分裂源远流长。1054年基督教的分裂不仅影响到宗教生活,而且影响到生活方式。16世纪易北河迎来了现代纪元的黎明,同时也成为了不同的土地制度的分界线,易北河以东是领主农场主的扩张和重新成为农奴的农民,而易北河以西的乡村和城镇在向资本主义演进。20世纪易北河又成为了冷战时期对抗的两个政治阵营的分界线,形成了两个欧洲:东欧与西欧。两个欧洲互相需要——用教皇保罗二世的话来说——构成了欧洲的“双肺”。如今欧洲的统一不可避免地与结束雅尔塔遗产相联系,与确保欧洲的和平、安全、民主和发展相联系。[3]   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波兰属于欧洲文化大家庭的成员,加入欧盟将使波兰回归欧洲文明的大家庭,有助于欧洲文明的发展。波兰外长齐莫谢维奇强调,自从波兰10世纪皈依天主教后,波兰就进入了欧洲文明的轨道。波兰的文化和经济以诸如巴黎和伦敦这样的文明中心确定的节奏得到发展。波兰几度取得了不逊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成就,特别是16世纪当西欧城镇宗教斗争硝烟四起时,波兰成为了宽容的绿洲,成为了宗教异端的避难所。1791年的第一部波兰宪法充满宽容精神,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世界第二部成文宪法。[4]齐莫谢维奇认为,波兰的思想和文化具有欧洲属性。盖莱梅克认为,如果“回归”的主张从本质上预示着对于由共同的价值和共有的传统统一起来的欧洲的理想化的想法,那么其实际反映就是加入在欧洲大陆西半部已成功实现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盖莱梅克还发现,团结工会的原则和欧洲一体化的原则之间存在共通之处:“为我们带来自由和1989年后变革成功的现实主义与40和50年代支持欧洲一体化启动的理想有许多共同之处。罗伯特·舒曼视欧洲为精神和文明的共同体。共同体的基石之一就是团结原则。我们乞灵于波兰思想中的团结原则有助于推进欧洲大业,是基于我们的历史经验:正是由于‘团结’波兰才成为一个自由的国 家。”[5]欧盟作为共同体所依赖的两个基石是合作政策和团结政策。团结政策依赖于文化联系、共同传统和“集体记忆”以及共同的精神遗产。[6]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加入欧盟有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实现其经济的赶超。波兰经济落后于西方是不争的事实,波兰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40%。波兰外交部负责欧盟事务的国务秘书许布纳强调,波兰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欧盟成员国地位促进波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赶超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马佐维耶斯基强调,从波兰的观点看,加入欧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加入欧盟是波兰克服经济和文明落后、跃入欧洲发展中心舞台的手段。[7]波兰的政治家们确信,加入欧盟将使波兰经济获益。入盟有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入盟有助于促进波兰经济的开放,引进新的思想、知识和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入盟后波兰将能获得欧盟的结构基金,这有助于促进地区发展,改善基础设施。   由此可见,尽管入盟需要进行旷日持久、艰苦繁难的谈判,但实现加入欧盟的战略目标则是波兰举国上下的普遍愿望、利益要求和历史使命。从政府的角度看,无论是布泽克的中右政府,还是米莱尔的中左政府,在入盟问题上都有着高度的政治共识。而且,尽管波兰国内不同的社会群体、阶层和政治力量对于波兰入盟的利益关注以及未来欧盟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从总的方面看大多支持波兰加入欧盟。这些不同意见和立场同样也在波兰的入盟谈判中得到了反映,并成为波兰在谈判中的若干政治筹码,影响了谈判的进程和成效。 波兰的入盟谈判战略   自1998年3月开始入盟谈判,到2004年5月正式入盟,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经历了一个堪称漫长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入盟谈判是纯粹的技术性问题,但对于像波兰这样争取入盟的一大批中东欧国家来说,谈判实质上是个关乎国家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因为欧洲一体化是外部成员想加入一个具有内部的俱乐部的过程。要想成为欧盟的成员,入盟候选国就必须满足欧盟的和条件。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如何抓紧时机,争取主动,把握分寸,最大限度地维护和谋求国家利益,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就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波兰的入盟谈判能够取得较大成功,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双方相互契合的政治意愿,但波兰政府采取了正确、恰当的谈判原则和策略,也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波兰的入盟谈判战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先易后难为原则,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完成。欧盟是一个法 律实体,“共同体全部立法”包括基础条约、议定书、二次立法以及欧洲法院的司法解释等方面。入盟谈判是一个以欧盟制度对入盟国制度进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入盟国最终必须把“共同体全部立法”纳入本国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之中。因此,“共同体全部立法”实质上规定了入盟谈判的框架、主题和议程安排。波兰与欧盟就31个领域(31章)的谈判于1998年11月开始,2002年12月结束,先后持续了4年多时间。1998年结束了2章的谈判,1999年完成了7章的谈判,2000年完成了5章的谈判,2001年完成了6章的谈判,2002年完成了11章的谈判。谈判过程表明,波兰在谈判中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棘手的谈判议题留待后面,一些非常棘手的谈判议题如农业、竞争政策和财政预算问题直到谈判的最后期限才达成协议(参见表1)。据波兰外长齐莫谢维奇称,波兰入盟谈判争取到的条件要优于其他入盟候选国。在环境立法领域,波兰获得了所有候选国中最长的过渡期,能源部门的调整可推迟到2017年。   (二)在棘手问题的谈判上,波兰善于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筹码。波兰在入盟谈判的最后阶段,态度强硬,毫不妥协。一些欧盟成员国指责波兰提出了“不可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但最终波兰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首先,波兰在中东欧的地缘政治地位、国家规模和经济潜力决定了波兰在谈判中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资本。波兰位于欧洲的中部,曾被称为“东西方之间的走廊”,历史上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冷战结束后,波兰一方面试图以中东欧国家利益代言人自居,在中东欧地区发挥某种领导作用,另一方面试图对前苏联地区施加影响。从国家规模看,波兰是中东欧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东欧8个将要入盟的国家中,波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其余7国包括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在内,面积总和仅比波兰多三分之一,总人口比波兰还少10%。欧洲统计局2002年9月的统计资料显示,波兰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967亿欧元,占10个候选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48·7%。波兰作为中东欧最为成功的转型经济之一,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潜力。转轨之后,波兰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随即开始持续增长。以波兰199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47。1993-2000年,波兰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一度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称为“展翅翱翔的中欧之鹰”。波兰在1990-2001年间共吸引了588亿美元的外资,是中东欧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波兰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些学者预言波兰将会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波兰政府清楚,如果谈判最终失败,欧盟将失去中东欧最大的新兴市场。   表1                   波兰与欧盟的谈判进程 序号 谈判领域 谈判立场提交欧盟的日期 谈判开始日期 谈判结束日期 1 科学研究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1998年11月10日 2 教育、培训与青年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1998年11月10日 3 产业政策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1999年6月22日 4 中小企业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1999年11月10日 5 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2000年4月6日 6 电信与信息技术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1999年6月22日 7 文化与视听政策 1998年9月1日 1998年11月10日 2000年12月4日 8 关税同盟 1998年11月11日 1999年5月19日 2001年3月29日 9 统计 1998年11月11日 1999年5月19日 1999年4月19日 10 公司法 1998年11月11日 1999年5月19日 2001年11月28日 11 消费者与健康保护 1998年11月11日 1999年4月19日 1999年6月22日 12 对外关系 1998年11月11日 1999年5月19日 1999年11月12日 13 经济和货币联盟 1999年1月29日 1999年9月30日 1999年12月7日 14 竞争政策 1999年1月29日 1999年5月19日 2002年12月13日 15 商品自由流动 1999年1月29日 1999年5月22日 2001年11月28日 16 渔业 1999年2月12日 1999年5月19日 2002年6月10日 17 能源 1999年5月31日 1999年11月12日 2001年7月27日 18 社会政策与就业 1999年5月31日 1999年9月30日 2001年6月1日 19 提供服务自由 1999年7月15日 1999年11月12日 2000年11月14日 20 资本自由流动 1999年7月15日 1999年9月30日 2002年3月21日 21 交通政策 1999年7月15日 1999年11月12日 2002年6月10日 22 人员自由流动 1999年7月30日 1999年5月26日 2001年12月21日 23 金融管制 1999年8月6日 2000年4月6日 2000年6月14日 24 环境 1999年10月8日 1999年12月7日 2001年10月26日 25 司法内务 1999年10月8日 2000年5月26日 2002年7月31日 26 税收 1999年10月22日 1999年12月7日 2002年3月21日 27 农业 1999年12月16日 2000年6月14日 2002年12月13日 28 地区政策 1999年11月30日 2000年4月6日 2002年10月1日 29 财政与预算规定 1999年11月30日 2000年5月26日 2002年12月13日 30 机构 2002年4月16日 2002年4月22日 2002年4月22日 31 其他   2002年12月13日 2002年12月13日   资料来源:Poland-EUNegotiationsTimetable, The Office of the Committee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2002·   其次,波兰政府的谈判策略得当。纵观波兰与欧盟的谈判,波兰打出了三张牌。第一是农民政治牌。波兰人口为3830万,其中1480万人口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38%。以农业为生的人口为550万。低效率是波兰农业的突出问题。农业占劳动力的25%,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7%。维也纳比较经济研究所的认为,如果严格执行欧盟的卫生标准,波兰将有120~150万农场主和小农失去生计。加入欧盟后,波兰农业如何应对欧盟内部的竞争压力是波兰农民关注的问题。波兰农民政治非常活跃,以农民为基础的政党有波兰农民党和“自卫”。波兰农民党参加了米莱尔政府,而“自卫”代表了在经济转型期间日益边缘化的农民的利益。如果在农业补贴问题上波兰政府争取不到欧盟的让步,波兰农民党和“自卫”不会善罢甘休。除非对欧洲一体化怀有疑虑的波兰农民能从欧盟的农业政策中获益,波兰的入盟不会获得成功。二是民族悲情牌。波兰在历史上备受奴役,一直是欧洲国际秩序的牺牲品。18世纪波兰先后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波兰才于1918年获得独立。但好景不长,1939年波兰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有600万人丧生,其中300万为犹太人。二战结束后,波兰又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在整个20世纪,波兰真正获得独立自主的时间不到33年!1990年后,波兰摆脱了苏联的控制,重新获得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机会。历史造就了波兰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国家独立与自由的渴求,波兰也希望欧盟对波兰长期蒙受的屈辱和不公给予某种程度的补偿。在与欧盟谈判期间,双方僵持不下,波兰农业部长卡利诺夫斯基即对欧盟提出批评,指责欧盟似乎想让波兰屈服,并且把当时的形势与战时的投降相比。三是政府危机牌。波兰代表团强调,如果米莱尔总理没有获得欧盟新的让步就打道回府,那么他所面临的将是政治上的灾难。农业部长卡利诺夫斯基要求欧盟增加波兰牛奶的配额,向波兰农民提供补贴,以使波兰农业在入盟后能够经受竞争的压力。作为波兰农民党的领袖,他威胁如果对波兰与欧盟的谈判结果不满意,将退出联合政府,并且在2003年的全民公决中反对波兰入盟。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除农民党之外,“自卫”和反对波兰加入欧盟的波兰家庭同盟肯定会对政府发难。政府也很难平息天主教会内部的反对意见。米莱尔政府正是利用上述三张牌,向欧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争取对波兰最有利的条件加入欧盟。   (三)在谈判中既显示强硬立场,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2002年12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入盟谈判进入冲刺阶段。波兰的强硬立场给会议留下了深刻印记。因为波兰和欧盟在农业补贴等问题上分歧严重,首脑会议不得不延期。波兰对会前由丹麦代表欧盟提出的、已经做出很大让步的妥协性新建议发起了最后挑战。波兰总理米莱尔从13日早晨开始,顽强地同欧盟方面进行了会晤外的三轮艰苦谈判,时间长达10个半小时。他拒绝欧盟的最后立场,迫使欧盟在晚间重新协调,并最终同意了波兰的要求。米莱尔在谈判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波兰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从2004-2006年,欧盟向波兰中央预算的转移支付将达到60亿兹罗提(合15亿欧元)。在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对波兰农民的补贴水平平均达到了欧盟现有成员国农民补贴水平的 60%。在波兰加入欧盟的第一年,波兰农民获得的补贴相当于欧盟现有成员国农民补贴水平的55%,第二年提高到60%,第三年65%。经过谈判,波兰牛奶的配额也在原定配额的基数上增加了150万吨,达到850万吨。此外,欧盟还同意:在波兰成为欧盟成员国后的前五年,提高对其中小农场的援助,援助额度增至每年5000兹罗提;波兰可在新建住宅和维修以及建筑服务领域保持7%的增值税;允许波兰采取措施控制食品进口,保护其食品市场;支持波兰加强东部边界,并提供额外资金援助等。   但在一些相对次要、不太紧迫的议题上,波兰政府又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例如,波兰西部和南部部分领土在二次大战前曾经属于德国,因而波兰人对入盟后德国人在波兰西部和南部购买土地存有戒心,土地买卖问题成了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再者,出于对就业、移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顾虑,德国、奥地利和欧盟希望设定一定的年限,限制来自波兰等新入盟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为此,布泽克政府曾坚持外国人购买波兰土地需要18年的“宽限期”,反对对波兰公民在欧盟就业施加限制。但到了2002年,波兰欧洲一体化委员会改变了谈判战略,决定缩短欧盟公民购买波兰土地的过渡期,并且同意对波兰公民在欧盟就业施加限制。米莱尔总理指出,“放弃为投资目的而购买土地的过渡期有利于波兰的利益,因为我们需要新的工作和新的投资。”而为其他目的而购买土地的过渡期为3-12年。波兰外长齐莫谢维奇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两年的过渡期也表示理解。   (四)利用集体讨价还价的力量,向欧盟施压。波兰在入盟谈判过程中,不时与参与入盟谈判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的成员国进行协商,就一些涉及候选国利益的重要问题协调或采取共同立场。1998年后中东欧国家开始了入盟谈判过程,但欧盟没有承诺扩大的具体日期。2000年9月,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总理举行会晤,要求欧盟在2000年12月举行的尼斯首脑会议上确定完成入盟谈判的时间表,并表示希望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在2003年加入欧盟。2002年1月,根据欧委会的建议,欧盟在2004-2006年度预算中分配给新成员国的只有400多亿欧元。2月,波兰外长齐莫谢维奇与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会面,指出欧委会关于入盟后新成员国农业补贴的建议是不能接受的,双方强调维谢格拉德集团要在欧盟扩大财政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后来维谢格拉德集团的谈判代表举行会商,要求欧盟对新成员国平等相待。米莱尔总理与捷克总理泽曼曾共同撰文,指出波兰和捷克不支持在欧盟内部建立封闭的和排他性的集团,欧盟应当是团结的实体。[8]2003年9月1日,来自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爱尔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匈牙利、波兰、葡萄牙、奥地利、希腊、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瑞典的国务秘书在布拉格举行非正式会晤,商谈对欧盟宪法草案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的问题。他们认为,草案中有关欧盟机构设置和决策程序等问题还应该“重新考虑”。   (五)积极参与欧盟未来问题的讨论,强调波兰在欧盟制度改革上负有责任。2000年之前,波兰在欧洲未来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缄默。2000年5月12日,德国外长费舍尔在洪堡大学就欧洲未来问题发表演说,引发了欧盟成员国对欧盟未来问题的大讨论。作为欧盟候选国的波兰开始积极加入到欧盟未来问题的讨论中来。波兰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捍卫自己的利益。欧盟未来问题的讨论涉及扩大后欧盟的游戏规则,无论是尼斯条约还是欧盟宪法的制定都是成员国或候选国之间博弈的过程。如果不参加欧盟未来的讨论,波兰就会失去对未来欧盟游戏规则的影响力,其长期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围绕游戏规则的谈判比具体领域的谈判更为重要。2000年6月,波兰政府就2000年政府间会议发表了官方立场。此后,波兰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官方文件,其中包括:2001年2月的“尼斯条约:波兰的立场”,5月的“欧洲安全政策:波兰的立场”,6月的“从扩大的观点看欧盟的东方政策:波兰的立场”等,影响和争取对自身最为有利的解决。   ——尼斯条约。关于欧盟委员会的组成,波兰认为欧盟委员会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明确责任划分和更大的透明度,而不是其规模。为确保该机构的民主合法性,波兰主张每个成员国都有权提名一位委员会候选人。关于欧盟理事会的表决机制,波兰认为扩大的欧盟需要有效的决策机制。但是从一开始,波兰对于扩大有效多数表决制的立场就非常谨慎。原则上,波兰愿意更多地利用有效多数表决制,但波兰并不准备支持全面扩大有效多数表决制。从波兰的利益出发,波兰赞成有限地扩大有效多数表决制,其理由有四:有效多数表决制有助于降低加入欧盟后波兰社会可能出现的对部分放弃国家主权的负面反应;有效多数表决制可以为波兰减少额外的经济负担,因为有效多数表决制涉及环境保护、税收、福利等政策领域;波兰通过有效多数表决制可获得影响欧盟共同政策的机会;在快速入盟的情况下,有机会影响多数表决制度的演化(2004年政府间会议)。[9]关于欧盟理事会票数的重新分配,波兰认为人口标准应当是欧盟理事会票数分配的原则。在法国准备的尼斯条约的初稿中,波兰的票数少于西班牙,虽然波兰与西班牙的人口数量相同。波兰总理布泽克对此进行干预,亲自与欧盟各国首脑通电话,阐明波兰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波兰的外交努力取得了成功,在尼斯条约的最后草案中波兰获得了与西班牙相同的票数。波兰在欧盟理事会的票数增加到27票,占总票数的7·8%,而在尼斯条约前波兰的票数为8票,占总票数的6%。对此波兰非常满意,因为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得到了承认。波兰政府通过直接干预捍卫了自己的利益,并且影响了欧盟国家间的谈判进程。关于欧洲议会席位的分配,波兰支持在欧洲议会中平衡大中小国家利益的主张,赞成以经过修正的比例递减原则进行议会席位的分配,波兰因此获得了50个议席。波兰官方高度评价尼斯条约,认为“尼斯条约意味着对如下构想的拒绝,即封闭的核心国家就加强合作做出决定,而其他的国家则可能会成为二等成员国。”[10]   ——欧盟宪法。波兰对宪法草案中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表决机制的变动采取了强硬立场。欧盟宪法草案试图对尼斯条约确立的表决机制进行修改,规定任何决定只要有半数成员国赞同,并且这些成员国拥有欧盟60%以上的人口,就可视为通过。这一变动对波兰非常不利,因为此举将使波兰在尼斯会议上争取到的权益得而复失,从而削弱波兰在欧盟决策中的影响力。波兰国内对此反应强烈。针对欧盟宪法草案,公民纲领党的杨·罗基塔甚至提出要么选择尼斯条约,要么选择死亡的极端看法。波兰政府坚决反对修改尼斯条约的表决机制。对此,波兰外长齐莫谢维奇的看法和立场很有代表性。他批评支持改变表决机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不懂欧盟如何运行,强调尼斯首脑会议通过的投票分配方案是不可谈判的。[11]他主张,不应将欧洲结构的不同因素混为一谈,成员国的规模应当反映在欧洲议会中,而不是在欧盟理事会的决策过程中。他认为,尼斯条约的表决机制反映了扩大的欧盟大中小国家间的平衡,而欧盟宪法提出的双重表决机制将有效多数界定为成员国数目的50%和人口的60%,改变了成员国之间的平衡,增加了人口最多国家的分量,这使得三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就可阻碍欧盟理事会的任何决策。由于波兰、西班牙与德法两国互不相让,2003年12月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未能通过欧盟宪法,欧盟制宪进程暂时受挫。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波兰支持欧盟加强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形成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但是波兰对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有所保留,认为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不应削弱北约的有效性,不应导致对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产生怀疑。波兰担心欧洲安全结构的形成最终会削弱北约。波兰军方和政府不能或者不愿区分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和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加强北约的欧洲支柱)。去年初,围绕伊拉克战争欧洲发生了严重分化,英国、西班牙和波兰等国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法国和德国则坚决反对战争,它们之间立场的对立使得人们不免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前途而感到担忧,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新老欧洲论是否正在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尚不得而知。其间,曾被称为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的波兰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但在欧盟未来的地区政策上,波兰则希望有所作为,在欧盟与其东方邻国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剧变后波兰对欧盟的政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比较模糊走向日益明确。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成功经验表明,适当的谈判战略在入盟谈判中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2004年5月1日,波兰即将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波兰加入欧盟,被一些观察家称为波兰自961年皈依天主教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波兰加入欧盟后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政治上,波兰需要改变仍停留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国家主权过度敏感的政治文化,适应“主权分享”、“向超国家机构让渡主权”的观念和欧盟多层治理的政治现实,积极参与欧盟的决策过程。在经济上,波兰需要权衡加入欧盟的收益与成本,更为关注入盟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应付商品自由流动、劳动力自由流动和资本自由流动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波兰也需要审慎思考其在欧洲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地位,适应欧盟正在成为一大国际力量中心的发展趋势。总之,波兰要成为欧盟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成员国,要获取入盟的收益,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作者简介:孔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责任编辑:陈志瑞)   注释:   [1]Jeffrey Sachs,“ShockTherapy in Poland: Perspectives of Five Years”,TheTanner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Delivered at University of Utah, April 6 and 7, 1994.   [2]Text of President Aleksander Kwasnieski’s Address to the Conference“Poland and the EuropeanUnion: Together in the 21st Century”, atthe Fren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Paris, 4 December 1996.   [3]Bronislaw Geremek,“Polish Thoughts on Europe”, Text based on a paper given by the Polish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Bronislaw Geremek, at the Grandes Conférences Catholiques, Brussels, 14 January 2000.   [4]“Perspectives of Polish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 Address of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Mr.Wlodzimierz Cimoszewicz, Brasilia, Instituto Diplomatico Rio Branco, August 18, 2003.   [5]此处“团结”一词一语双关,既指通常意义上的团结,又特指“团结工会”。   [6]Bronislaw Geremek ,op.cit.   [7]Jan Barcz and Katarzena Zukrowska eds.,The Future ofEuropean Union, The Polish Point of View, Ministerstwo Spraw Zagranicznych, Warsaw 2001.   [8]Leszek Miller and Milosz Zeman,Trybuna, No.49 (3646), 27 February 2002.   [9]Rafal Trzaskowski,“From Candidate toMember State: Poland and the Future of the EU”, The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of Security Studies,Occasional Paper, No.37, 2002.[10]PolishMFADocument,“TheTreaty ofNice-The Polish Point ofView”, Warsaw, 15 February 2001, p.51.   [11]德国总理施罗德认为,波兰和西班牙的人口总和低于德国的8000万,而两国的总票数为54票,大大超过了德国的29票,这对德国并不公平。   [12]据说,《直言》周刊首次使用了“特洛伊木马”的比喻。2000年9月,盖莱梅克在密西根大学年度哥白尼讲座上被问及是否波兰真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他不无辩解地回答说,将来乌克兰也是。East European Constitutional Review, Vol.9, No.4, Fall 2000. 《欧洲研究》2004年第2期
/
本文档为【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