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

2013-06-25 31页 ppt 7M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nullnull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主讲: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范士凯先生null 为澄清地下水变化引起周边环境变化的性质、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本文将从地层分布组合及其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失控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历史回顾和基础理论的回顾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地下水控制要点。 武汉地区深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危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一级阶地上。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两种:正常的含水层固结沉降,引起的地面轻微沉降渗透破坏引起的周边环境严重破坏引...
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
nullnull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主讲: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范士凯先生null 为澄清地下水变化引起周边环境变化的性质、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本文将从地层分布组合及其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失控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历史回顾和基础理论的回顾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地下水控制要点。 武汉地区深基坑中的地下水危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一级阶地上。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两种:正常的含水层固结沉降,引起的地面轻微沉降渗透破坏引起的周边环境严重破坏引 言null一 地层分布组合、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失 控对环境影响的特点 二 武汉长江一级阶地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 历史回顾三 基坑理论的回顾四 基本认识和结论(地下水控制要点)五 实例分析——“中华城”、 “国税局”基坑 周边环境破坏的原因内容null 一、地层分布组合、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失控对环境影响的特点1 地层分布特点——(上、中、下三段) 3 地下水失控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特点 2 地下水类型null·①杂填土(或素填土) ②淤泥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 ④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 ⑤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 ⑥粉细砂 ⑦中粗砂、砾砂、卵砾石上段中段下段地层分布特点上层滞水隔水层承压水1、地层分布特点——(上、中、下三段) 2 地下水类型2 地下水类型由于中段隔水层③、④层(渗透系数K小于10-5cm/s)的存在,上层滞水与承压水之间没有水力联系;承压含水层中的⑤层互层土(夹花层)与其下的⑥、⑦层虽同属承压含水层,但在降水过程中由于这两层土的渗透系数K值差别很大,第⑤层垂直渗透系数远远小于⑥、⑦层,故在降水过程中⑤层土中水位降存在滞后并将恒定高于⑥、⑦层中水位。含于①层杂填土、②层淤泥和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的粉土、粉砂夹层中。为不连续的、厚度及含水性很不均匀的含水层。 上层滞水含于⑤层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土和⑥层粉细砂及⑦层中粗砂、砾砂、卵砾石中。与长江水体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因而具承压性,其压力水头受长江水位涨落控制,承压水头年变幅3—5米,最大可达8米。下层承压水3地下水失控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特点 3地下水失控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特点 所谓地下水失控, 是指除正常的井点降水或有效的帷幕隔渗之外的不正常情况,如:(1)上段:上层滞水(①、②、③层)失控(竖向帷幕封闭不严)造成杂填土失水固结沉降和④层中粉土、粉砂夹层流土(渗透破坏),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陷。其表现为:沉降量大(流土时表现为沉陷),很不均匀(局部陷坑)。对道路、管线和浅基础建筑物或深基础建筑物附属的浅基础部分(门厅、台阶、散水等)影响较大。如红日大厦、君安大厦、时代广场、蓝天嬉水乐园和最近的中华城、国税局等。(2)下段(承压水): 失控是指降水水位未达到开挖深度以下,带压开挖引起侧壁管涌或底板突涌(流土)——渗透破坏。经常发生在第⑤层(互层土中的承压水)。其表现为地表大范围(数十米)沉陷(数十厘米),破坏严重。如太和广场、天安酒店、金色雅园,其中以金色雅园最为典型。以上两种主要是地下水的渗透破坏null 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作为重要课始于1994年,当年深基坑因地下水作用引起重大环境破坏的基坑有威格大厦和泰和广场。前者由于在没做任何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大开挖,产生管涌、突涌,导致坑外煤气管线破裂,使数万居民供气中断;后者由于竖向及水平(封底)帷幕局部失效,产生大范围侧壁管涌和基底突涌,导致周边环境严重破坏——武胜路路面下沉40—50cm,高架桥歪斜、周边居民楼破坏。之后,又曾在世贸广场、武广大厦、建设大道的金融大厦、时代广场、市妇联大楼等基坑因浅部管涌而引起周边环境破坏。对这些事故分析的结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武汉长江一级阶地的承压水光靠帷幕封堵是不行的,制止管涌、突涌的根本措施应该是减压或疏干降水,深井降水是有效措施。 1995年建设大道的国贸大厦基坑采用深井降水取得了成功,开创了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的先例,之后在佳丽广场、天一大厦、友谊大厦、阳光大厦等深基坑相续采用深井降水,均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实践检验、理论分析,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概念:对上段的上层滞水和潜水,采用竖向隔渗帷幕“封堵”;对下段承压水采用深井降水“减压”或“疏干”。这种概念完全符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治水理念:疏导为主,封堵为辅的原则。1995年7月《武汉地区深基坑工程技术指南》中对地下水处理的规定正是在上述理念指导下制定的。在1995年至2008年间的14年,武汉地区大范围推广了以深井降水为主、竖向帷幕为辅的设计、施工原则,成百上千个基坑基本上“平安无事”,这在全国也是最突出的成就,可以说是武汉特色。 二、武汉长江一级阶地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历史回顾 null 大约自2008年之后,由于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基坑工程向深、大发展,也因外地设计、施工队伍的进入,对武汉地质条件特点理解不深,相续发生了一些因地下水控制没做好而造成较大的环境事故。在逐一分析每个事故基坑之后不难看出:这些事故发生的特点是涌水冒砂(管涌、流土),其原因是上段帷幕封闭不严或下段承压水降深不到位而带压开挖。涌水冒砂(管涌、流土)的机理是“渗透破坏”,这和在正常的抽水降低承压水位(水头)产生的“固结沉降”有本质区别。但是,最近却流传着一种说法:“这些基坑环境事故都是因为降水引起的”,这种说法既不准确,也不正确。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些基坑的环境事故是因为地下水控制没做好造成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上段竖向帷幕封闭不严产生水土流失,一是下段降水不到位却带压开挖产生管涌、流土。为了证实这种提法的正确性,特将94年至今武汉市因地下水控制没做好而引起环境事故的典型基坑列于下表1,以正视听。nullnull 表中所列的基坑,包括了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因地下水失控而造成环境事故的绝大部分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加之对十几年中数百个治水成功的基坑总结,得出以下基本认识: 表中所列的基坑,包括了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因地下水失控而造成环境事故的绝大部分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加之对十几年中数百个治水成功的基坑总结,得出以下基本认识: 在因地下水失控造成的基坑环境事故中, 基本上都是表现为涌水、冒砂(管涌、流土)——渗透破坏,而引起渗透破坏的具体原因是:隔渗止水帷幕失效或降水不到位的情况下带压开挖。这类渗透破坏与正常降水引起的固结沉降有本质区别; 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帷幕隔渗和深井降水相结合”。通常做法是:竖向隔渗帷幕隔断上层滞水(或潜水),阻止杂填土、淤泥中水和粘性土中粉土、粉砂夹层及互层土中粉土、粉砂涌出;对下部承压水则采用深井降水(水位降至坑底以下)防止底板突涌(流土)。 合理有效的深井降水引起的含水层固结沉降量很小,且沉降差小于1‰,不会造成显著的环境破坏。 至95年之后不再采用水平封底式帷幕,也不宜提倡竖向落底式帷幕,而宜采用悬挂式竖向帷幕与合理有效的深井降水以防止侧壁管涌和承压水突涌; 经验证明,采用单管高喷在两个护坡桩之间堵空隔渗的效果很差,而宜采用深层搅拌咬合桩或地下连续墙;若采用落底式竖向帷幕时,在深厚砂层承压含水层中,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或摆喷),而宜采用砼连续墙或开槽法施工的水泥土(或自凝灰浆)连续墙。 123456 武汉长江一级阶地的基坑工程事故,除一小部分因软土失稳之外,大部分基坑事故和地下水失控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坑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 null三 基坑理论回顾关于“固结沉降”关于“渗透破坏”关于水文地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32null人员设备支架 模板1、关于“固结沉降” 土体排水过程中固结沉降的原理,来源于太沙基(Karl Terzaghi)1923年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和渗流固结理论,这是土力学中最重要的原理,是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 在这里不具体列举各种计算公式,但需指出以下基本概念: 所谓固结理论是指“饱和土体渗流固结”,而渗流是根据达西定律(V=k·i),也就是说,没有渗流就没有固结。 在应用固结理论分析地基沉降时,地基土是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产生附加应力,即“被动”排水固结;而降水时是土中重力(自由)水自动渗出,造成负孔压进而增加有效应力,产生土层固结沉降。这两种固结沉降的条件和过程是不相同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饱和土中水产生渗流运动的条件:一种是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土的孔隙被挤压、孔隙水渗流排出;另一种是在自重作用下,孔隙中的自由(重力)水自动渗流排出。由于后者是“自动渗流”,这就需要土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一般情况下,土的渗透系数K值小于10-5cm/s就是不透水层。这类土层中的孔隙水在自重作用下不会发生渗流排出。 目前大家引用“分层总和法”进行降水引起地面沉降量预测计算时,并不完全符合“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固结沉降的作用条件”而是“自重作用”条件下孔隙水自动渗流排出的自动固结沉降。试将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中的计算公式做具体分析:式中:△sw——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cm); Ms——经验系数;Ms=M1·M2。对于一般粘性土可取0.3—0.5;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M1可取0.5—0.7;淤泥、淤泥质土M1可取0.7—0.9。当降水维持时间3个月之内时可取0.5—0.7;当降水维持时间超过3个月时M2可取0.7—0.9。 σwi——水位下降引起的各计算分层有效应力增量(KPa) △hi——受降水影响分层(自降水前的水位至含水层底板之间)的分层厚度(cm); n——计算分层数; Esi——各分层的压缩模量(KPa)。1234null 需要指出的是,武汉长江一级阶地二元结构组合的地层中分布着两层地下水(上层滞 水和下层承压水),而降水井的结构仅仅针对下层承压水,上层滞水多用竖向帷幕进行隔渗;其中的地下水不能由降水井抽排。这就要求在进行沉降计算时分清以下情况: (1)上、下两层水之间有隔水层(K值≤10-5cm/s)时,上层滞水含水层(杂填土、淤泥)不应算作压缩层; (2)主要的压缩层是承压含水层(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和粉细砂、粗砂、砾石层) (3)承压水头的位置只反映承压水压力高度,并不一定对应承压含水层,因而水位下降时不一定引起水位下降过程中所“经过”的所有土层产生有效应力增量; (4)承压含水层顶板为不透水粘性土层(K值≤10-5cm/s)时,该层不能自动排水固结,故不能算作压缩层; (5)承压含水层顶板直接为淤泥时,该淤泥层可作为压缩层; (6)承压含水层顶板直接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且降水位已降至其下的承压含水层中时,该顶板层可视为部分压缩层;当降水位(头)仍在顶板以上时,顶板层可不视为压缩层,因此时只反映承压含水层本身孔隙水压力变化,它和顶板层的孔隙水无水力联系。 倘若能如此细致分析、计算,对降水引起的沉降预测势将更接近实际。否则将会得到预估沉降远大于实际沉降的结果。null式中:icr——临界水力坡降 r’——土的浮容重; rw——水的容重 由于故式中:Gs、e分别为土的颗粒比重和土的空隙比。可见临界水力坡降是针对每 一种土而言的。人员2、关于“渗透破坏” 在经典土力学中,渗透破坏亦称渗透变形。为理解渗透变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渗透力j和临界水力坡降(梯度)icr。(1)渗透力——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土中水产生渗流,同时产生向上的渗透力,即每单位土 体内所受的渗透作用力,用j表示。其值:j=rw·i 渗透力的大小和水力坡降i成正比,其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 (2)土中水的渗透水力坡降逐渐增大时,渗透力也随之增大。当水力坡降(水头差)增大到某一数值即临界水力坡降时,即向上的渗透力克服了向下的重力时,土体就会浮起或受到破坏,俗称流土。临界水力坡降用icr表示。其值:null 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破坏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如土层剥落、地面隆起、细颗粒被水带出以及出现集中渗流通道等。单一土层的渗透变形主要是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1)流土——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土。任何类型的饱和土,只要水力坡降达到一定的大小(临界值)都会发生流土破坏。 发生流土时,地表将普遍出现小泉眼,冒气泡,继而土颗粒群向上鼓起,发生浮动、跳跃,俗称砂沸。基坑坑底“突涌”时就常出现这些现象。 (2)管涌——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致流失;随着孔隙的不断扩大,渗透流速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续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管涌发生在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流溢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故有人也称之为渗流的潜蚀现象。(3)渗透破坏的判别 流土——若i<icr,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i>icr,土体发生流土破坏; i=icr,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管涌——主要取决于两种条件(限于无粘性土):其一是土的颗粒级配特点,级配均匀(Cu<10)的不易发生管涌,不均匀(Cu>10)的则易发生;其二是水力条件,即达到管涌水力坡降时发生,管涌水力坡降可由试验得出。在深基坑开挖中,最普遍发生的是流土,因为直立开挖中水力坡降很容易超过临界水力坡降,只要是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以下,坑内与坑外的水头差必然超过临界值。所以,只要是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必定发生流土。null人员支架 模板3、关于水文地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要理解地下水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要明确以下两个概念:(1)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U=k·i 或Q=k·i·W 理解达西定律中关键是渗透系数K,它是一个常数,代表土的渗透性,以K值划分土的渗透性能见下表: (2)抽水井的裘布依半径——影响半径R 裘布依假定含水层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柱体,在此圆柱体外周界保持一个常水头H,构成在含水 层中抽水时的一个边界条件,习惯上称R为影响半径。这个影响半径有两个特点: 1、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抽水井的出水量及降深的变化而变化; 2、距降水井距离为R处降深为零,即不论出水量多大,水位下降多深,均不影响到影响半径之外。 关于影响半径的确定,有时用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由经验公式计算确定(R=10S (K)0.5或R=300S(k)0.5)。虽然用不同方法确定的R值不尽相同、单井抽水和群井抽水的影响半径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基本概念是肯定的,即在一定渗透系数和一定厚度的含水层中抽水的影响半径是有限的。影响半径的经验值见下表3。由此可引申出一个概念,即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也必然是在影响半径的范围之内的,因为R周界之外的自然水位是不变的。 在研究渗流固结问题时,透水性等级很重要。强透水至弱透水土层中可以产生渗流运动,微透水 至不透水土层中不能产生渗流运动。 其次是水力坡降i(水力坡度、水力梯度),即水头差△h。在研究渗透破坏时,i值很重要。null 根据颗粒直径确定影响半径R经验值 表3 null上四、基本认识和结论(地下水控制要点)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叙述和分析,并结合武汉地区17年来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经验、教训,得到如下基本认识和结论:(1)武汉长江一级阶地的地下水分上下两层,上部为上层滞水或潜水,下部为承压水。两层水之间有不透水的粘性土相隔,使两层水之间无水力联系。深基坑地下水控制也应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对待。总的治水方针应是竖向隔渗与降水减压或疏干相结合。(2)上部的上层滞水或潜水的主要控制措施是严密有效的竖向隔渗帷幕,以阻止杂填土失水沉降、阻止淤泥发生流土,阻止潜水含水层(粉土、粉砂)流土或管涌;(4)承压含水层中的上部普遍存在粘性土与粉土、粉砂互层,此类含水层承压,但垂直渗透系数远小于水平渗透系数,深井降水时互层土中水位不同步下降,应以竖向帷幕与降水减压相结合进行控制,以防止流土或管涌; (3)中间隔水层中带有粉土、粉砂夹层(也属上层滞水),降水无法疏干,也必须依靠竖向隔渗帷幕,以阻止夹层流土或管涌。(5)下部承压含水层具有较高的承压水头,与长江有直接水力联系,是突涌(流土)的主要动力。采用深井降水是控制地下水的主要措施;不宜采用水平帷幕“封底”,因为承压水头高、水压大,很难封住,反而会发生流土;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落底式”竖向帷幕,因为深井降水基本可以控制。null上(6)一定要严格区分渗流固结沉降和渗透破坏,即:正常降水引起的含水层“渗流固结”沉降,还是因降水不到位而带压开挖引起的流土或因帷幕渗漏引起的管涌。正常的固结沉降有规律且可控,渗透破坏则会造成灾难性后果。(7)合理有效的深井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一般较小,尤其是沉降差,均小于1.0‰,故在大多数情况下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但要注意周边建筑物中不同基础类型相结合部分的不均匀沉降。(8)在进行降水对周边沉降量估算时,首先应明确固结压缩层是能自动渗流固结的含水层,而不透水的非含水层不应算作压缩层;同时应区分不同含水层之间是否有水力联系,与被降水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不应计算在内。(9)防止渗透破坏的最根本有效措施是降水疏干或减压,经济、合理的方法是竖向隔渗帷幕与深井降水相结合;不宜提倡单纯以帷幕封堵的方法。如“落底式帷幕”或“水平封底”。这两种帷幕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水平封底几乎不可能完全封住承压水,一旦渗漏反而会大量流土。落底式帷幕必然会造成坑内外很大的水头差,一旦局部渗漏,必将发生管涌,后果更严重。(10)无论是深井降水还是帷幕隔渗,都必须做到“合理、有效、可控”。降水应有周细的设计、计算和成井质量保证,确保含砂率不超标和单井涌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帷幕质量必须选择合理可靠的工法才能保障。如控制上层滞水或互层土承压水,宜选择三轴搅拌水泥土墙帷幕,而不宜采用咬合桩或两桩之间用高压旋喷堵空;超深或落底式竖向帷幕则应选择地下连续墙,而采用旋喷或摆喷是不可能达到“落底”隔渗效果的。null 综上所述,在讨论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时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应该是:(1)分析和掌握地层组合和水文地质条件;(2)依据成熟可靠的基本理论(经典土力学和水文地质学)进行分析、判断;(3)以相似条件的典型经验、教训进行对比;(4)正确的逻辑推理。只要能按照这四条原则进行,就能得出合理、可行的地下水控制和对环境事故作出正确的判断,且不可仅凭想象或道听途说就得出结论。 null 一、从周边环境下沉变形现象的特点分析 二、据称“中华城”和“国税局”基坑开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局部侧壁帷幕失效造成杂填土大量失水或其下的粘性土中粉土、粉砂夹层管涌、流砂现象。 三、深层降水不会引起周边环境如此严重的破坏 四、结论五、实例分析——“中华城”、 “国税局”基坑周边 环境破坏的原因null 1、从周边环境下沉变形现象的特点: 基坑周边环境破坏呈现以下明显特点: (1)出现下沉的地面沉降量较大,且很不均匀。从建筑物周边下沉部分与主体结构间的沉降差有10—20cm以上,且呈现坑洼不平的面貌,说明下沉变形的地层在浅部; (2)周边建筑物主体结构(有钻孔桩基)部分均未下沉,下沉的都是主体外附属部分(散水、门前台阶、周边地面或居民楼后加盖的部分),即以浅部地层为天然地基的部分。 (3)与基坑紧邻的马路(建设大道、香港路)下沉量小,而马路对面的建筑物(房地产交易中心、汉口银行、商场及长福小区)的周边下沉量大且很不均匀,这说明是杂填土密实度差异较大,马路路基经分层碾压和多年行车压实,路面层刚度较大,可能悬空,而建筑物周边的填土则未经压实。 以上特点反映出下沉原因可能是浅部杂填土失水和杂填土之下的“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 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从坑壁涌出(管涌、流土),即侧壁水土流失引起的地表大量且不均匀下沉。null 2、据称“中华城”和“国税局”基坑开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局部侧壁帷幕失效造成杂填土大量失水或其下的粘性土中粉土、粉砂夹层管涌、流砂现象。 (1)据称,“中华城”基坑开挖过程中曾有几处浅部漏水、冒砂而临时“修补”帷幕的过程; (2)据称“国税局”基坑曾因降水不到位(水位降深仅为6米)而发生侧壁(夹花层)管涌,大量流砂涌入的过程。 (3)几个基坑的侧壁帷幕均采用“高压旋喷”在两桩之间“堵空” 式帷幕。武汉地区自90年代后,凡采用高压旋喷做帷幕的无一成功先例(江边的君安、蓝天戏水乐园、世贸广场、建银大厦等)。这是侧壁帷幕局部失效的根本原因(图1)图一:侧壁帷幕不严和降水不到位的后果示意图图一:侧壁帷幕不严和降水不到位的后果示意图 null 3、深层降水不会引起周边环境如此严重的破坏 1、深井降水是为解决坑底突涌而降低深层承压水头,承压含水层是下部夹花层和粉细纱层及底部卵砾石层。当降深未下降到上部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及淤泥质粘性土)底板(也是承压含水层顶板)时为“减压降水”,当降深达到承压含水层顶板以下时为疏干降水。前者只使承压含水层固结沉降(砂土固结量很小)。后者使被疏干砂层孔压消失,且引起顶板附近一部分土层失水固结,其总沉降量较前者大。 2、无论是减压降水还是疏干降水,都遵循渗流“固结理论”法则而产生“固结沉降”,总体上沉降量不大。武汉地区大量基坑降水结果,周边沉降一般在50mm以下,极个别情况有超过100mm的。但是,由于承压水的影响半径多在250—300m之间,降落漏斗的水力梯度很小。因此,沉降差很小,一般均小于1‰。例如:以降深10m,假设引起固结沉降量为10cm,水井附近沉降10cm,而R值为250m处沉降差为0,此时的沉降差为10/25000=1/2500=0.4‰,可见沉降差是很小的。以上两基坑降水沉降预估值,以及各层土固结的沉降值都不大。 null 3、“中华城”和“国税局”基坑外围地面沉降量和沉降差远远不大1‰,沉降值为几十厘米,显然不是深层降水引起的。其本质原因还是渗透破坏。 4、深层降水不会导致上层滞水(或潜水)含水层疏干,因为两层水之间均有粘性土(粘土、粉质粘土或淤泥质粘性土,其渗透系数为10-5—10-7cm/s)阻隔,深井结构都将上部水阻断(实管加粘土球止水),两层水无水力联系。(如图2) 5、杂填土和纯淤泥(超含水量)是上层滞水含水层,淤泥质粘性土应视为隔水层,因为实际开挖过程中,杂填土和纯淤泥有大量水渗出,而淤泥质粘性土并无水渗出。 总之,深层降水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周边产生破坏性沉降差,除非建筑物主体结构与附属部分的基础类型不同时局部有明显的沉降差。 图二:降水井结构与含水层关系图二:降水井结构与含水层关系 null 4、结论 (1)“中华城”和“国税局”基坑周边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①侧壁高压旋喷帷幕局部失效,造成杂填土失水沉降和粉质粘土夹粉土层中的粉土、粉砂顺侧壁涌出而引起周边下沉; ②深井降水不到位(国税局)对夹花层“带压开挖”造成管涌(渗透破坏),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周边破坏性下沉。 (2)“中华城”和“国税局”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属正常的降水引起的一般沉降,周边环境破坏与其关系不大。 (3)不要被所谓的“中华城地面下沉量大是由于淤泥质土层太厚,降水引起的沉降过大”这种不确切的说法所误导因而主张采用“落底式” 帷幕。因为,中华城、国税局的问题出在上部,况且中华城就是采用(高喷)落底式帷幕,落得再深也无法处理好上部问题。因此,落底式帷幕是一把双刃剑。null谢 谢!
/
本文档为【武汉地区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