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2013-07-08 7页 pdf 144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1821

暂无简介

举报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 1 -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重点提炼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探讨: 1、玩伴。 2、朋友。 3、价值观的判断者。 4、环境规划者和行为榜样。 5、科学的指导者。 6、有原则的等待者。 7、放手者。 8、形象思维开发者 几个月前,我在孩子幼教方面还是懵懵懂懂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些体会, 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随时批评指正。 我们探讨的题目是《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今天在座的可能还是妈 妈比较多。我想采取比较中和的办法,先从感性的问题切入,然后归纳到理性的 原则,妈妈们可以转给...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 1 -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重点提炼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探讨: 1、玩伴。 2、朋友。 3、价值观的判断者。 4、环境规划者和行为榜样。 5、科学的指导者。 6、有原则的等待者。 7、放手者。 8、形象思维开发者 几个月前,我在孩子幼教方面还是懵懵懂懂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些体会, 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随时批评指正。 我们探讨的目是《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今天在座的可能还是妈 妈比较多。我想采取比较中和的办法,先从感性的问题切入,然后归纳到理性的 原则,妈妈们可以转给爸爸们看。 我想了八个情景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这八个问 题对应着八个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要求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低的是基础, 更重要。低的不代表不重要,反而更重要,前一个角色是后一个角色的基础。 前言就这些,书归正传。 问题一:孩子请求和你玩很无聊的游戏,例如丢枕头,互相在沙发上推倒等等, 如果时间允许,孩子兴致不减,你能和孩子玩多久?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之一:玩伴 家长1:但是这种游戏除了能带来快乐,孩子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别着急,这 个是第一步,呵呵】 家长2:如果这个游戏是我也比较感兴趣,可能会陪他多玩会儿!【要教育孩子, 先要和他打成一片,呵呵】 这个问题问的是和孩子玩的耐心。一般一个无聊的、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能玩15 分钟以上的,耐心都不错。呵呵,前提是有时间,孩子有兴致。 首先爸爸要做孩子的玩伴,就是要和孩子平等的游戏,在游戏的时候忘记自己是 一个大人,没有大人的那些框框套套,回归自己内心深处的童心。 和孩子游戏,耐心是第一位的。当然爸爸也能乐在其中更好。有几点建议: 1、爸爸与孩子在游戏中的支配权应该是平衡的,双方都可以出主意,共同把一 个游戏玩下去。如果孩子不愿发表意见,那是因为我们的意见太多,我们可以多 留一些时间和耐心给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 2 - 2、每天固定和孩子玩至少15-30分钟孩子爱玩的游戏,先不考虑游戏本身的价值, 单说感情交流的价值就是很值得的。和孩子积累越多的感情,孩子就会越听你的 话。这个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呵呵。(叮当 A梦说,这一点,用我们大人的话, 叫做“共同语言”。) 3、在自由游戏的基础上,发挥爸爸在生活中的经验,让游戏演变出更多的变化。 这是对爸爸玩伴角色的更高要求。童心+经验和智慧=好的玩伴。例如:超市游戏。 超市游戏,可以从一块钱一样东西玩起,最后到大班的时候学会找零、兑换、预 算管理,呵呵,这个是蔡老师在示范班的目标。超市游戏是这个学习示范班主推 的游戏,适合3岁多的孩子,主要逐步给孩子的概念。 游戏不在多,在于重复的游戏当中不断提高难度。蔡老师经常说,不要浪费太多 时间让孩子玩新的游戏,而是在既有游戏的框架下,不断提高游戏的含金量。 问题二: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闹脾气,而且已经影响到旁边的人,旁人说:怎么 这个孩子这么不听话?你会对孩子说什么? ---爸爸在幼儿教育当中的角色之二:朋友 家长1:我会对孩子说:你这么做让我很难为情,很难过……可是好像没什么用, 我家孩子还是闹……【孩子理解不了你的意思的,太概念化的话儿了】 家长2:我会指着旁边安静的小朋友,告诉他应该向人家学习,树立榜样。【可能 孩子会哭的更凶。】 家长3:我的想法是,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和他讲道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应该如何做?【对了一半。】 家长4:我也不急,说一两遍道理,就静静地站旁边看她表演了。【不错的办法, 不过还不够。】 1、首先不能假定孩子不对,而是要假定孩子肯定是碰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朋友,不是家长和老师。 首先要调整(的是)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多少大人都会比较囧。 2、不受旁人责难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态度。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朋友有了困难, 你是站在朋友这边还是站在陌生人那边。 我会跟旁边的陌生人笑一笑,说:孩子有点不高兴,影响到你了。不会立即帮孩 子说对不起,因为我还没弄清孩子为什么闹。 一般冲陌生人笑一笑,气氛就好了,谁会和小孩子较劲儿呢? 3、从态度、表情和语气让孩子感到你是站在他这边,然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 法,先解决心情在解决事情。 - 3 - 朋友的角色就是平等的、互相支持的,互相信任的关系,这点爸爸比较好做的, 因为孩子天生是依赖妈妈的,妈妈更像孩子的保护伞。 玩伴角色是朋友角色的基础,做不了玩伴,就做不了朋友。学龄前孩子大多数时 候不是因为你讲的话有道理和听你的话,而是因为认可你而接受你的话。当然随 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逐步听懂越来越多的道理。 问题三:孩子对你说:我把玩具给了邻居的小弟弟玩了,爸爸你要说我很棒。你 会怎么回答? ——爸爸在幼儿教育的角色之三:价值观的判断者 家长回应1:我会表扬他,说他长大了,懂得和小朋友分享东西了。【表扬是不错 的,不过还有更有价值的方法吗?】 家长回应2:说宝宝会与小朋友分享了,不错。【描述性的表扬,更不错了,呵呵】 家长3:我们自己要清楚,孩子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 这个才是关键。是这样么皓爸?【就是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向自发性行为引导。】 1、孩子自主的经过一件事情后,家长再点评,是最佳的教育时机。 蔡老师常说,孩子是直观思维,有了直接的经验就可以告诉他间接经验,拿着直 观的东西,就告诉他抽象的概念。 比如:蔡老师昨天在示范班开家长会,拿着一个搭成90度的积木,就可以和孩子 说这个是90度。但是如果没有直接的东西,跟孩子说90度就是天方夜谭。 2、点评要慎重,要经过深思熟虑。 不要以为我们随意给孩子的回答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可能不知道那句话就让他记 住了一辈子。 3、要考虑什么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更有价值,就朝什么方向点评。同一件事情, 可能因为家长引导的方向不同,孩子形成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了避免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而进步,我会回答:你把玩 具给了弟弟玩,你开心吗? 这个不是我想的,是蔡老师教导的。呵呵(叮当 A梦,皓爸在此处的引导,与蔡 老师提到的“成功的体验”有内在联系。一次社会交往的成功体验,会变成下一 次交往的动机。) 只有孩子从帮助别人的过程本身获得动力,孩子才会在很长的人生中获得不断进 步的动力。 问题四:如果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你觉得最有效的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方法是 什么?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之四:环境规划者和行为榜样。 - 4 - 家长1:玩具要回家哦,请送他们回家吧【好办法,适合3岁之前的孩子】 家长2:我家爸爸经常自己的东西乱放,而要求孩子收拾东西。【在行为习惯方面, 孩子不可能比身边的大人做的更好。】 家长3:看来要学会逐步投放玩具才有利于他养成收拾的习惯。 家长4:看来还是要把家里收拾整洁。 家长5:难啊【后面还有更难的,说好的是越来越难的啊,没有涅槃就没有收获, 蔡老师书封面上的名言。】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孩子不是靠听概念来学习,而是感官感受到具体的东西来学习。 2、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是改变孩子习惯的根本方法。 3、物理环境:有没有孩子方便收拾玩具的设施和工具。行为环境,大人有没有 身体力行。 4、潜移默化可能短期效果没有那么好,但是长期来看是行为内化成习惯的最好 方法。习惯也很重要。 这个就跟修炼一样,我道理懂了,和大家一样,还有很多很多要修炼啊。这也说 明形成了不好的习惯要改是多么难,所以要从孩子培养起,呵呵。 塑造永远比改正容易——蔡老师 问题五: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喜欢别的孩子的东西,直接上去抢,作为父亲, 应该怎么告诉孩子抢别人的东西是不行的?对三岁之后的孩子呢?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之五:科学的指导者。 家长1:我会把他的东西抢过来,让他自己感觉一下被抢东西的感受。【这个皓爸 未评价】 家长2:对三岁之前的宝宝直接加以制止,告诉他“别人同意后才可以”,三岁 之后的宝宝告诉他不可以,自己想办法。【错了。】 家长3:我家孩子2岁,我就是让她去征求同意的方法。【没什么用的。】 家长4:用交换的方法呢?这个好像比较有效【别执着了,孩子就算同意,也是 因为你的态度,不是因为他愿意。】 家长5:不是孩子内心自愿的事情,强迫也没好的结果。【对,而且会反弹的,越 晚越糟】 - 5 - 家长6:孩子3岁后会换位思考么?【慢慢会的,不是一次立竿见影。】 家长7:以前我儿子不能与小朋友分享,我苦口婆心地讲了好多遍【过早教孩子 和他人分享是非常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过了逆反期之后才教】 家长8:怎么判断是否过了逆反期?【不逆反了,听话了,呵呵】 注意科学两个字,科学是要学才知道的。要自己悟出来很难的。 1、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智力和生理的发展规律。 关于孩子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规律,蔡老师在2009年12月华夏艺术中心的讲 座有详细论述,土豆上有录音,大家可以去听。 3岁以内的孩子应该冷处理,直接抱开就可以。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用换位思考的 方法(进行引导),例如:如果你是**,你会不会不开心? 3岁是个大概,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主要看孩子有没有经过自主期这个阶段。 自主期的表现就是有自我意识,外国叫 TERRIBLE TWO ,国内有的叫逆反期。孩 子在逆反期自己会过去,过去后就可以讲道理了。要是强行压制(用态度或武力), 逆反期会延迟,而且会爆发的更加猛烈。这个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我说的。 太早讲道理,我是吃过亏的过来人。孩子3岁多的时候开始打人,好在现在调整 过来了。 孩子第一个逆反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必须的。所以要做科学的指导者,要学 习一些科学知识。 2、按照年龄,分清孩子是不是能听懂道理 3、不同年龄段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问题六:带孩子去超市,路过玩具柜台,孩子要买一个家里已经有的玩具,你不 打算给他买,他又哭又闹很长时间,你会怎么应对? ——父亲幼儿教育的角色之六:有原则的等待者 家长1:太小的话同上面问题一样吧?【对,太小的话直接抱开或转移兴趣】 家长2:如果小小在现场大吵大闹<影响他人怎么办?【第二个问题有回答过,呵 呵】 1、对于规则意识的建立,首先要定好规矩,例如家里有的玩具不能再买等等。 2、然后就是耐心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比耐心,因为过了逆反期的孩子是很懂道 理的,知道说话要算数,他闹只是在测试你的底线。 我们示范班的小小爸爸是这方面的典范,有一次小小要买玩具,爸爸陪他在玩具 柜前玩了半个小时,就是不买,后来小小就明白了规则。 - 6 - 我们要相信孩子是非常讲道理的,孩子需要的只是我们多一会儿的等待。 问题七:假如你在和客人喝茶,孩子突然对茶壶感兴趣,过来倒水(假设水已经 不烫了),倒得满桌子都是,你会怎么应对? ——爸爸的第七个角色:放手者。 家长1:首先肯定孩子想自己动手的做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对】 家长2:只要不打碎茶壶,弄湿衣服,随她玩。【不错。不过还不够】 家长3:如果这种情况估计我马上就要擦干,然后叫她小心,别玩茶壶哦。看来 是我错了。【这种做法欠妥哟】 家长4: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不影响到别人不伤害到别人的前提下,孩子 想做的事情就给可以支持?【是的,最重要是自身和其他人的安全。】 家长5:但不表示这次不烫下次也不烫啊?【所以要“不放眼”啊】 家长6:就是担心有时候没顾着的时候【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如果家人实 在没有时间不放眼,那么就只能不放手,这又回到价值判断上来了。】 建议如下: 1、当孩子在主动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和 专注力,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来判断这件事情的对错。 2、只要没有危险,就要放手不放眼,让孩子去尝试。 回到问题,我会首先看水烫不烫,如果不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倒水的事情 上来,看孩子倒。(在孩子)倒不好的时候,给以行为示范。 家长要分清这是水烫不烫和倒水是两件事情,不能因为潜在的和想象中的危险扼 杀了孩子的兴趣,这种案例太多了。 (小飞侠说,)这个我深有体会: 蔡老师在2010年12月11号讲座说“小孩最需要的是,当她在坚持做一件事,你应 该把所有东西排除,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她自己去好好的,用她自已的 想法去完成。这一点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样孩子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完 成。” 我想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力量的一种方式。 信任就是正力量。我们家长如何给予这种正力量? 我的理解是:信任,就是当孩子和你说:妈妈,吃完饭我来抹桌子,你明明知道 两三岁的他肯定不能像你要求的那样干好这件事,让他自己抹桌子的结果等于你 自己要重新再抹几遍,信任更是你知道不仅是你事后再抹几遍桌子那么简单,还 包括处理他用过的好几块抹布,打在地上的一盆水,倒在桌上太多的清洗液,甚 至冬天里一身湿答答的外套,这些你已经预见,你心惊胆战,你内心极不情愿, - 7 - 但是,你还是放手让他去做了。这,就是信任。而孩子,就是因为这样的信任, 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体会到了快乐和自豪,建立了完成事情的能力。 于是你就发现了,慢慢地,孩子做的结果就是你想要的。 问题八:3岁多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你会怎么回答? --这个是关于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 ——爸爸的第八个角色:形象思维开发者 家长1:那是不是这样同他讲,哦,宝宝你发现了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你 的观察能力很强哦。【是的,就是这样引导】 家长2:宝宝,你发现了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哦。【这就 是引导和描述性表扬,对。】 家长3:我发现我把孩子的想象力给扼杀了。【小飞侠代为回答:及时改正就是好 同志!】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告诉你,我注意到苹果 是圆的,香蕉是长的。(叮当 A梦说,家长给予关注即可,并不一定要给孩子一 个所谓的“”) (另外)我其实是想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孩子在学龄前接受大量的形象思维, 将对今后进行逻辑和抽象思维奠定很好的基础。 蔡老师说过,引导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观察能力,就是要指引孩子注意到他没有注 意到的信息。(以问题八为例,我们可以接着孩子的兴趣和思路往下引导,苹果 是圆的,和皮球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种对话,一天要是有十个,日积月累,孩子对于概念所代表的形象就会有很多 种不同的。多角度的认识,以后上了对于各种枯燥的概念就会从大脑里自动 跳出各种图像对接,学习肯定好。这个与前面讲的,看着直观说抽象是一个道理。 本文由 爱盟幼儿园 www.bjzcnh.com 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
/
本文档为【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