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

2013-07-16 1页 doc 44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5753

暂无简介

举报
脑出血护理常规脑 出 血 的 护 理 常 规 病因:高血压伴颅内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先天性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及血液病。  发病机制: 高血压 → 脑内A硬化 → 微血管瘤(BP↑) → 破裂→ 出血    高血压 → 血管痉挛(缺血缺氧) → 坏死、破裂 → 出血  病理变化:70%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内囊区。 临床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 出 血 的 护 理 常 规 病因:高血压伴颅内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先天性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及血液病。  发病机制: 高血压 → 脑内A硬化 → 微血管瘤(BP↑) → 破裂→ 出血    高血压 → 血管痉挛(缺血缺氧) → 坏死、破裂 → 出血  病理变化:70%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内囊区。 临床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局灶定位和全脑症状。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轻型): 1、壳核出血量 < 30ml或丘脑数毫升出血;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 2、失语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重型): 1、壳核出血达30-160ml或丘脑较大量出血;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2、高热、昏迷、瞳孔改变,呕吐咖啡色样物(应激性溃疡)丘脑膝状动脉和穿通动脉破裂所致。 脑桥出血: 1、脑干出血最常见部位。 2、立即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色样胃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四肢瘫痪。 3、多于48小时内死亡。 小脑出血: 1、轻者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疼痛和平衡障碍但无肢体瘫痪(常见临床特点)。 2、重者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血肿压迫脑干之故)。 脑室出血: 1、轻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多无意识障碍及局灶症状。 2、重者立即昏迷、频繁呕吐、瞳孔呈针尖样缩小之后散大、高热、深大呼吸、四肢弛缓性瘫痪而迅速死亡。 一、按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4周,尽量减少对病员的搬动和刺激,加强栏约束四肢或镇静剂防外伤,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15--20cm,冰帽冰敷。 三、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证的变化,如瞳孔散大、两侧不等大,注意脑疝发生,意识障碍有加重,生命体征异常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并加强监护。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如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准备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五、昏迷或吞咽困难者24--48小时禁食,48小时按医嘱,鼻饲营养素加强口腔护理,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进食,给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维生素高营养饮食,逐渐增量,如果有应激性溃疡者做相应处理。 六、及时准确计算和每日出入量,如行高渗性脱水,如量过多会加重脑水肿和心肺等脏器的功能障碍;过少又不能满足循环和代谢的需要。 七、对意识障碍或严重偏瘫者,加强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防止褥疮,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早期行,被动运动和按摩,后期鼓励主动运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八、加强大小便的护理,尿潴留停留尿袋及时清洗会阴、肛门,保持清洁干净; 便秘者,定期通便,排便时避免用力引起颅内压升高发生再次出血,必要时低压灌肠,注意有无消化道合并症,观察大便的性状、量,发现异常即使报告医生处理。
/
本文档为【脑出血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