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2013-07-20 6页 pdf 334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9208

暂无简介

举报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收稿日期 : 2004 - 01 - 04  修回日期 : 2005 - 01 - 17 作者简介 :顾兴斌 (1958—) ,男 ,山东省济宁市人 ,教授 ,历史学博士 ,从事世界文化史研究 ;罗小军 ( 1962—) ,男 ,江西遂川人 ,记者 ,从事 新闻传播学研究。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顾兴斌 1 ,罗小军 2 (11南昌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江西 南昌  330047; 21上海 21世纪经济报社 ,上海  220433)   摘  要 : 1998年印尼排华浪潮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国...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收稿日期 : 2004 - 01 - 04  修回日期 : 2005 - 01 - 17 作者简介 :顾兴斌 (1958—) ,男 ,山东省济宁市人 ,教授 ,历史学博士 ,从事世界文化史研究 ;罗小军 ( 1962—) ,男 ,江西遂川人 ,记者 ,从事 新闻传播学研究。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顾兴斌 1 ,罗小军 2 (11南昌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江西 南昌  330047; 21上海 21世纪经济报社 ,上海  220433)   摘  要 : 1998年印尼排华浪潮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国情原因 ———印尼政治体制的缺陷、国内安全关 注的偏颇和发展困境、种族结构分布和经济地理不一致 ;二是政治原因 ———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法规、倾向性明显 的宣传和上层的排华意识形态、苏哈托的个人观念 ;三是社会经济因素 ———歧视性经济政策和贫富分化、经济发展 步调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四是文化观念因素 ———强制性同化政策、被错误传播的观念。此外 ,亚洲金融危机加剧 了印尼国内的矛盾 ,国外援助不能到位 ,国内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 ,使得共同发展非常困难 ,民族矛盾问题恶化 , 某些反华人势力趁机利用这种混乱局面 ,使华人惨遭洗劫和侮辱。   关键词 :印尼排华风潮 ;原因 ;政策变化   中图分类号 : K342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 0448 (2005) 03 - 0073 - 05   1998年在金融危机和国内困境的夹击下 ,印尼 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同时发生了直接针对华裔的大 规模暴力事件。华裔财产、生命、家庭都受到巨大的 破坏 ,如 1988年 5月中旬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等地 发生大规模骚乱 ,不法之徒洗劫华人华侨商店、攻击 华人华侨妇女 ,其暴行残忍之至 ,令人发指。据统 计 ,共有 5 000多间华人华侨商店和住宅被抢劫或 烧毁 , 1 200多人在暴乱中丧生 ,数以 10万计的华人 和外国侨民逃离印尼 ”[ 1 ]。至今印尼华人还心有余 悸。对此原因说法种种 ,据笔者检索了人大光盘 1998年和 1999年的报资料 ,翻看了 2000年的 《当代亚太》所知 ,专门就此进行全面论述的未能见 到。M ichael E. B rown在其主编的《民族主义和种族 冲突 》及文章《内部冲突的原因 》中总结并提出观察 内部冲突的因素共 12条 [ 2 ]。它的分析框架对于探 析印尼排华风潮的原因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本文 主要是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 的原因 ,并就排华风潮过后印尼有关华人政策的转 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 (一 )印尼国家机构相对软弱是导致动乱的重 要因素 当国家机构弱化时 ,内部暴力冲突往往随之而 来。国家混乱或管理不力就会产生普遍侵犯人权的 事件 [ 2 ] (5页 )。苏哈托时期的印尼国家政治体制和 国家机构经历了从“议会民主 ”到“有领导的民主 ” 的转变 ,实际上 ,有“领导的民主 ”是总统 ———专业 集团 ———军队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苏哈托上台 后 ,为避免苏加诺执政时期因政党过多导致政局不 稳 ,简化了政党。只允许存在两个政党 ,即印尼民主 党和团结建设党。另外 ,又建立了由军政官僚控制 的专业集团 (即政党 )来牵制这两个党。专业集团 由于主要受军政官僚控制 ,所以力量强大。在历届 大选中 ,它总是得票最多 ,在立法机构中占有最多的 议席 ,并且一直保持执政党的地位 [ 3 ]。总统权力大 大加强 ,军队直接参与国家政治 ,国家主要政权为一 方力量所把持或垄断 ,任人唯亲和政治腐败等等问 题丛生。如果说最初这种体制有利于印尼集中力量 排除分歧进行国家建设的话 ,那么 ,当政局已经稳 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继续推行这种专制政治 就增加了国家建设成本。这种情况持续了约 32年 之久 ,大大削弱了政府能力 ,权威下降 ,一有内外困 境 ,政府采取通常手段就控制不了局势 ,经受不起冲 第 36卷第 3期 2005年 5月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NANCHANG UN IVERSITY Vol. 36 No. 3 May. 2005   击 ,也无力阻止排华暴力。事实表明 :印尼军警对华 人保护不力 ,对排华暴力有听之任之甚至亲自参与 的行为 [ 4 ]。对这些行为 ,国家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 强硬手段来制约 ,排华加剧和动乱发生就势不可免。 (二 )印尼国内安全关注的变化和发展出现困 境促发了动乱 印尼国民安全感缺乏 ,起源是多方面的。国家 经济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由此引起的担忧以 及对华人的不满 ,都会形成并且加剧国民的不安全 感和生存困境。印尼政府采取有利于印尼原住民的 歧视性发展经济 ,从某些方面伤害了华人的经 济利益。原住民经济发展不快 ,生活水平与华人圈 之间的差距拉大 ,加剧了对未来生活前景的担忧和 对现状的不满。实际上 ,如果严重抑制华人经济 ,势 必造成印尼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停滞甚至衰退 ,而本 地土著居民的经济发展又不可能实现一朝一日的腾 飞。政府应鼓励华人和印尼本地人合作共生 ,取长 补短。印尼政府虽然号召印尼华人融入印尼社会 , 但印尼华人遭受种种歧视和由这种歧视引起的不安 全感无疑阻碍了华人与当地人的融合。印尼原住民 如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防备华人力量崛起上 ,又不能 很快从经济困境中摆脱出来、迅速发展自身的经济 力量 ,就比较容易滋生排华动乱情绪和力量。 (三 )种族人口比例和分布与经济地理因素配 置不够协调催生了动乱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境内有 100—350个民 族组成 ,其中 95%是当地民族 ,讲南岛语系 ,泛称马 来人。今天印尼绝大多数民族之间都有亲缘关系方 言 ,可分为三类 :讲南岛语系方言的占全国总人口的 95. 8% ,人种上属于蒙古种马来人类 ,泛称印度尼西 亚人 ;第二部分人种是分布在伊里安查亚、哈里黑拉 岛北部、阿洛岛、潘塔尔岛、帝汶岛内地民族 ,讲巴布 亚语人人种属于澳大利亚人的韦达类型 ;第三部分 是少数民族 ,包括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分布于 全国各地 ,语言使用情况复杂 [ 5 ]。 根据印尼中央局最新统计 ,印尼华人人口约 871万 ,占印尼人口的约 5% [ 6 ]。印尼私人经济的 70%为印尼华人掌握 ,国民经济的 50%为印尼国家 控制 [ 7 ]。这种种族经济地理因素的配置状况成为 一些情绪焦虑的人们排华的借口 ,也易成为冒险政 治家利用的工具。 (四 )歧视性宪法、法律法规助长了排华势力的 膨胀 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 ,荷兰人曾挑拨印尼华人 和印尼本地人的关系以便分而治之 [ 8 ] ,印尼华人同 当地人一道为反对荷兰和日本殖民侵略做出过巨大 的牺牲。印尼独立后 ,华人尤为建设民族经济做出 杰出贡献。“印尼华人在经济上仍扮演重要角色 , 有些印尼高级官员认为华人控制了 70%的印尼经 济 ,尤其在商业贸易方面 ,华人更居举足轻重的地 位。事实上 ,印尼华人对发展印尼经济曾做出重要 贡献。”[ 9 ]可是 ,在苏加诺和苏哈托执政期间 ,不但 没有取消对华人的歧视 ,反而新出台许多所谓加紧 溶入社会的同化政策 [ 10 ] , 1967年发生一系列限制 使用华语和庆祝华族宗教与文化习俗的政令。这些 歧视性宪法、法律及规定 ,比如 :印度尼西亚现行 1945年宪法第 6条规定 ,总统必须由原住民担任 , 含有种族歧视意味。印尼于 1965年 9月 30日发生 政变后 ,掌权的陆军于第二年召开第二届陆军讨论 会 ,决定把对中国 ( Tiongkok)及华人 ( Tionghoa)的 称呼一律改为支那 (China) ,当时由苏哈托担任主席 的内阁主席团也马上发出 ,改变对中国及华人 的称呼 ,一直沿用到现在。印尼华侨要求当局取消 把华人称为“支那 ”的法规 ,恢复华人 ( Tionghoa)或 华族 ( EtnisTionghoa)称呼。从总统资格到华裔的姓 名权 ,法律歧视涉及方方面面 ,共有 14项之多 ,如 2000年 3月 4日 ,余歌沦在新加坡《联合早报 》发表 《印尼华侨要求修改宪法中含种族岐视条款 》的文 章 ,而在 1999年 7月 12日余歌沧在新加坡《联合早 报 》发表的《印华组织要求复审 14项含歧视性法 规 》的文章中称 :瓦希德总统最近连续发出有关将 废除所有歧视华人法规的谈话后 ,印尼有代表性的 华人组织之一的印华百家姓协会中央理事会总结出 14项含有歧视性的法规 ,都是荷兰殖民地时代至苏 哈托时代所颁发的 ,这些法规中大部分是针对华人 而制定的 ,有违基本人权及进行种族歧视。这 14项 法规如下 : (1)有关欧洲民族民事登记的 1849年第 25号条例 ; ( 2)有关东方华族民事登记的 1917第 130号条例 ; (3)有关回教信徒印尼原住民民事登记 的 1920年第 51号条例 ; ( 4)有关基督教信徒印尼 原住民民事登记的 1933年第 5号条例 ; (5)有关华 人秘密组织的 1909年第 25号和 1917年第 497及 171号条例 ; (6)有关解决华人问题基本政策的内阁 主席团 1967年第 37号政令 ; (7)有关华人问题的 内阁主席团 1967年第 6号通告 ; (8)有关华人宗教 信仰入风谷习惯的 1967年第 14号总统政令 ; ( 9) 有关成立华人事务参谋处的 1967年第 15号总统政 令 ; (10)有关整顿华人庙宇的内政部长 1985年第 ·47·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455 - 2 - 360号政令 ; (11)有关华人问题统筹委员 会的国家情报局长 1978年第 31号决定书 ; (12)关 于禁止华人印刷品进口、发行及买卖的商业部长 1978年第 286号决定书 ; (13)有关向小商发放投资 代款的印尼银行总裁 1973年第 6号通知 ; (14)有 关禁止印刷与发行华人书刊及广告的新闻部长 1988年第 2号政令。 这些歧视性的规定 ,加上印尼长期以来实行专 制政治 ,使得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恣意妄为 ,当利益难 以均分 ,国家弱化时 ,暴力就成为选择。因此 ,这次 动乱是政治上争夺权利的结果 [ 6 ] ( 12—24页 ) ,广大 华人因此遭到惨痛的损失 ,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次暴乱与其说是种族问题 ,倒不如归咎于狂妄 愚昧的政治因素。”[ 11 ] (五 )倾向性明显的政治宣传与排华思想明显 的意识形态聚集了动乱力量 本来印尼民族矛盾就很复杂 ,尤其是印尼本地 人有很强的排华情绪 ,印尼华裔被宣传成印尼经济 的控制者 ,政府的纵容和包庇使得这种排华的意识 形态有增无减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印尼政府常常 夸大华人的经济力量 ,如 :“印尼政府利用印尼华人 华侨经济较原住民发达这一事实 ,不断散布 :占人口 不到印尼人的 3% ,却控制着印尼经济的 80% , 80% 的贸易 ,和 90%的农村商业经济等论调 ,以煽动印 尼原住民对华侨的仇视情绪 ,最后导致了排华运 动。”[ 2 ] (121页 )在印度尼西亚 1. 65亿人口中 ,华人 仍然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群体 ,而居多数的印尼人常 常对华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感到不满。反过来 ,华 人又对政府限制他们的活动的做法不满 ,并且感到 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没有保障 [ 12 ] ,从而加剧了印尼 人经常对华人的经济实力不满。实际上根据调查 , 早在 1981年华人控制印尼经济的说法就已经被夸 大了 [ 2 ] (123页 ) ,当前 ,华人控制了经济命脉的说法 根本名不副实 ,印尼华人经济占私人经济的 70%左 右 ,占国民经济的 30% —40% ,印尼国有经济占 50%。印尼时不时有排华事件 ,但都不曾受到任何 严厉的惩罚 ,这就更加助长了排华情绪 ,一有社会、 政治动荡 ,华人便成为斗争和混乱的牺牲品。 印尼华人无论是在印尼反对殖民统治和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中还是在独立后的经济建设中 ,都做 出了贡献 ,可是印尼华人仍然没有享受到印尼公民 的基本权利。印尼经济界一些人士甚至说 , 50年前 印尼争取了政治独立 ,现在印尼人要争取经济独立。 如据 2001年路透社雅加达 7月 16日电 ,伊恩 ·麦 克肯齐的新闻分析文章《印尼华人处于十字路口 》 中报道 :“一名企业领导人说 : 50年前 ,印尼人 (从荷 兰 )赢得了政治独立。如今 ,印尼本地人正设法取 得经济独立 ,华人将成为雇员。”似乎印尼华人不是 印尼公民 ,华人经济不是印尼民族经济的一部分。 (六 )过于重视少数精英集团的影响也限制了 对动乱情绪的克制 印尼之所以经常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 ,可 以说这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对华人和华人经济的态 度不无关系 [ 13 ]他的政策一直处在既要加以利用又 要加以限制的矛盾中 ,一方面他认识到印尼经济的 发展离不开华人的参与 ,另一方面他又表示谨防颠 覆 [ 10 ] (200—201页 ) ,执政后期虽然对华人的限制有 所减少 ,但改善不大 ,华人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很多限 制 ,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暴乱时 ,他主张社会各 界必须保持克制 ,认为他的言行决不能伤害其他团 体的感情 [ 10 ] ( 200—201页 )。然而 ,在发生针对华人 的暴力行为时 ,这种一贯态度无疑在包庇肇事者并 带有倾向性。 而且印尼军人参政体制的形成和维持 ,与苏哈 托有着直接的关系 ,苏哈托一直以来也靠军人的支 持才得以维持 32年的统治 , 1998年 5月 21日 ,也正 是由于军队领导人的不支持表态才导致他下台。 (七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经济政策与贫富分化 的人口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发生动乱 自从印尼独立以来对华人经济采取的限制和歧 视以及隔离华人的政策 ,这一方面阻碍整个印尼经 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印尼本地人和华人的 经济上的差距。印尼的专制和军人参政 ,以及苏哈 托的任人唯亲 ,滋生了一批军队 ———官僚 ———企业 界相结合的巨富 ,少数华人和印尼本地人为了自己 的商业利益也同当局和军界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引 起下层人民的不满。市场的原则和军人及官僚的特 权既相结合又相冲突 ,使得一些人暴富的同时又加 剧了经济和政局的不稳定性 ,因为只要军人不满意 现有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分配 ,政局和经济稳定就 很难有保障了。任何企图改变现有利益分配格局 (包括民主进步的要求 )的努力也都会被套上种种 罪名加以镇压 ,这也是苏哈托得以执政 32年的原 因。在这种政治体制及经济政策下 ,统治者不但没 达到缩小差距的预期目的 ,反而使得贫富差距日益 扩大 :一是华人埋头经济并取得较大成就 ,一是少数 人包括少数华人和印尼本地人迅速致富后占据更多 权力资源 ,构成了人口少数的印尼社会上层。 ·57·第 3期        顾兴斌等 :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某些人宣传是华人控制印尼经济才导致贫富差 距 ,那是不负责任和别有用心的 ,事实上绝大部分华 人与印尼本地人没有很大差别 ,华人连参政的机会 都没有 ,哪能承担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负。 (八 )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与实现现代化的部 署出现失误制约了平抑动乱力量的增长 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过程当中 ,会经历很多 痛苦 ,包括发展不平衡可能带来的政治社会动乱。 印尼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 ,而华人备受排挤 , 这与印尼当局在致力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时误入 歧途有关。在经济发展的力量方面 ,对华人的经济 力量限制太多 ,并认为阻止华人参政便有利于印尼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实现印尼化 ,实际上 ,这造成市 场与政府一定程度上信息流通的障碍 ,大大扩大了 经济交易的成本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 , 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这种情况助长了印尼人对华 人经济的不满的同时 ,又造成华人对经济和政治上 的种种限制不满 [ 12 ]。这就孕育着排华的火种。两 种力量都朝增加动乱因素的方向上发展 ,平抑动乱 的力量受到遏制。 (九 )强制的文化同化政策、错误的民族交往观 念与民众公共关系知识的贫乏加快了动乱的生成 苏哈托执政期间 ,一直对华人实行“印尼化 ”的 政策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公民要忠于印尼这毫无疑 问。但是苏哈托采取的是歧视性的政策 [ 13 ] ( 11—13 页 ) ,华语、华文都被禁止 ,全国只有一份有华语的 《印度尼西亚日报 》,就是这份报纸还是印尼语和华 语的双语报 ,所有的华文学校、华文招牌都被取缔。 公共场合说华语还有被掌嘴的危险。华人的传统节 日甚至是春节都被取消。华人长期以来只能逆来顺 受 ,这无疑助长了对华人的歧视。这种文化政策其 实是反华人政策 ,因为政策本身带着强烈憎恨华人 文化的因素 ,促使印尼某些种族歧视份子更有理由 采用暴力去排斥华人了。 由于华人经济比印尼原住民发达和某些人士别 有用心地宣传 ,印尼人认为华人控制了印尼经济 , “人们普遍认为组成人口不到 5%的华人控制了印 尼商业的 2 /3以上 ,虽然事实未必如此 ,但观念就是 一切。”[ 14 ]而且 ,今天印尼的 2亿多人口仍有 90% 属于文盲或半文盲。错误的观念和无知的民众加在 一起 ,某些政治家就有机可乘、有利可图。这也是印 尼本地人的排华思想情绪久久难以去除和容易恶化 的原因。事实上 ,发生排华动乱是多方面的原因造 成的 ,当年的时局影响更大更直接。 1997年印尼卷入金融风暴中 ,政府应对乏力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条件直接冲击了当权的苏 哈托集团的利益 ,开始是不愿接受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以印尼改革不力为由 ,援助两度延迟。而当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到达时 ,措施又过于迅猛苛严。 这就导致印尼经济久久不能摆脱困境 ,致使人们对 印尼政局稳定和经济前景更加失去信心 ,纷纷抢购 美元 ,印尼盾汇率比从危机前的 2 400 ζ 1猛降至 17 000ζ 1,下跌了近 600% ,贬值近 80% ,引发全面 经济危机 ,大量工厂企业停产 ,几乎所有外债缠身的 大企业集团资不抵债从“技术上说已经破产 ”,失业 大军猛增 ,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飚升 ,整个经济处于 崩溃边缘。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的调查 , 1998年 第一季度 ,经济增长负 8. 5% ,前 5月个月通膨率达 40. 6% ,失业人数增至 1 540万 ,占全国 9 170万劳 动力的 16. 8% ,贫困人口从 2 250万增至占 2. 02亿 人口的一半以上 ,民众的生活日益艰难 [ 15 ]。社会各 界对政府解决经济危机措施日益不满 ,各种利益集 团也趁机制造事端为自己牟利。反华人势力利用了 这个机会。 二 从前面分析的原因来看 ,要实现印尼民族和解 和顺利发展印尼经济就应该调整若干政策措施。 体制上 ,实现军队国家化 ,军队不能直接参与国 内政治 ,防止产生军人干政和特殊的利益集团 ,逐步 实行民主政治 ,防止再出现独裁和任人唯亲。改善 华人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的地位 ,让他们政治上有 权 ,这一方面能够有助于防止排华暴力的发生 ,也有 利印尼华人更加积极地投入印尼建设 ,有利于印尼 经济的发展。 经济上应该倡导华人和印尼人共同发展 ,互补 互利 ,而不是限制一方 ,限制的方法只能是适得其 反、不利于印尼经济迅速发展。这也已经为印尼一 些有识之士所认识到 [ 16 ]。 文化上限制并最终取消文化歧视和强制同化政 策 ,强制同化政策只会加强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 ,无 助于民族融合。让华人有权力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 民族的融合取决于华人能够充分参与印尼经济政治 事务当中 ,与印尼本地人平等、共同地生活。 舆论上要客观对待华人经济的作用 ,不搞煽动 性宣传。 印度尼西亚政府连续调整政策 ,力图改变不正 常的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道路。 ·67·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哈比比过渡时期 ,印度尼西亚开始实行了政策 转变。1998年 5月 21日 , 76岁的苏哈托不得不辞 去总统职务。苏哈托下台后 ,继任的哈比比总统采 取了下列措施 :政治上 ,释放部分政治犯 ,开放党禁、 取消新闻限制等 ;在经济上 ,着手整顿金融秩序 ,扶 植中小企业和农村合作社 ,并出台了若干刺激投资 的措施。这些措施使印尼的动乱局面暂时得到了缓 解。11月中旬 ,印尼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协商会议举 行了 30多年来的第二次特别会议 ,通过了 12项改 革法案 ,包括确定 1999年大选和总统选举日期 ,逐 步减少武装部队在议会中的席位 ,严惩官员腐败行 为等。1998年还废除“原住民 ”( p ribum i)和“非原 住民 ”( nonp ribum i)的称呼 ,废除了“我族 ”和“非我 族 ”之分。 瓦希德政府继续前任的政策。印尼历史上首次 公开大选产生了以瓦希德为首的新政府。瓦希德政 府在任期间已经或承诺采取下列措施 : ( 1)革新内 政。印尼总统瓦希德上台后 ,推动一连串的民主化 改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造军队 ,印尼要民主 化 ,改革军队是最重要的 ,因为印尼过去在军人干政 或专政局面下 ,任何民主活动 ,都被套上种种罪名加 以压制 ,使得印尼的民主政治抬不起头来。新一届 政府还启用华裔经济学家郭建义担任财经工业统筹 部长。 (2)撤消对华人禁令。瓦希德总统上台后 , 了解印尼长期不安定的症结所在 ,进行全面整改 , 2000年初颁发了总统第 6号政令 ,正式取消有关华 人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 1967年 14号总统政令 , 允许华人可以不需要申请而公开欢度即将来临的农 历新年 (春节 ) , 2000年是印尼华人 30多年来 ,首次 能够公开庆祝华人新年。2000年 2月份先后试刊 的华文日报有 :雅加达的印尼、文华文双语版《华文 邮报 》,雅加达的华文版《和平日报 》、《商报 》、《新 生日报 》,泗水的《龙阳日报 》,棉兰的《广告日报 》。 (3)印尼政府检讨歧视华裔法律 ,印尼政治与 安全统筹部长维兰托将军表示 ,印尼计划检讨限制 华裔庆祝宗教和文化习俗的法律。 当然 ,尽管印尼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 ,但长期积 累的各种社会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对华 裔人民的偏见和不满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销声匿 迹。1998年暴乱的制造者也没有得到处罚 ,这将需 要时间 ,人们翘首以待。 1998年 5月暴动对于印尼华人社会有重大的 影响 ,使印尼华人社会起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的 华人意识到他们的生命紧紧地与印尼的土地连结在 一起。一场浩劫让华裔开始觉醒 ,政治意识也提高 了 ,为了自己的权益只有挺身而出 ,勇敢地站起来 , 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他们开始组织起来 ,有的 建立政党 ,如印尼大同党、印尼中华改革党等 ,有的 建立华人社团 ,如印尼华裔总会和印华百家姓总会 等 ,也有不少杰出华人参加主流政党。这对防止新 的排华动乱发生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 [ 1 ]吴迎春. 野蛮暴行 ,必须严惩 ———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迫 害印尼华人 [N ]. 人民日报 , 1998 - 08 - 04 (6). [ 2 ]M ichael E B rown. The Causes of Internal Conflict an Over2 view [A ]. M ichael E B rown, Owen R Cote, J r SEAN, et al. Nationalism and Ethnic Conflict[ G ]. London: the M it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 1997. 15. [ 3 ]贺圣达 ,王文良 ,何平. 战后东南亚发展史 [M ]. 昆明 :云 南大学出版社 , 1995. 37. [ 4 ]长弓. 印尼华人逃亡潮 [N ]. 北京青年报 , 1998 - 08 - 04. [ 5 ]陈明鹏. 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 [M ]. 北京 :民族出版 社 , 1991. 141. [ 6 ]赵金川. 印尼骚乱真相调查 [ J ]. 环球 , 1998, (10) : 12— 24. [ 7 ]贺凯. 印尼华人为什么总是牺牲品 [ N ]. 中国妇女报 , 1998 - 08 - 05. [ 8 ]周南京. 印度尼西亚华人华侨同化问题初探 [ A ]. 梁初 鸿 ,郑民. 华人华侨史研究集 [ G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 1989. 275—293. [ 9 ]李学明. 华人对开发印尼贡献卓越 [N ]. 参考消息 , 1987 - 10 - 03. [ 10 ]苏哈托口述 ;德维帕维纳 ·拉马丹执笔. 苏哈托自 传 ———我的思想、言论和行为 [M ]. 居沃译 ;黄书海校.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91. 200—201. [ 11 ]陈毓平. 印尼新一代华人的思考和选择 (特稿 ) [N ]. 中 央社吉隆坡 , 1989 - 08 - 18. [ 12 ] (英 )基兰 ·库克. 华人仍是一独立存在的群体  他们 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N ]. (英国 )金融 时报 , 1986 - 03 - 10. [ 13 ] (马来西亚 )小沈. 印尼华人社会的变化 [N ]. (马来西 亚 )南洋商报 , 1989 - 12 - 11. [ 14 ] SANGWON SUH, IS TIME BOMB TICKING [ N ]. ASIAW EEK, 1998 - 02 - 06 (1). [ 15 ]谢峰. 苏哈托下台和印尼政局 [ J ]. 北京 :当代世界 , 1998, (7) : 11—13. [ 16 ] (香港 )黄枝连. 东南亚华族经济发展论 [M ]. 上海 :上 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2. 231. (英译下转第 83页 ) ·77·第 3期        顾兴斌等 : 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 [ 5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 9,钱币二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8. [ 6 ]王应麟. 玉海 :卷 180,食货 ·钱币 [M ].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 1992. [ 7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1. [ 8 ]孙仲汇等. 简明钱币辞典 [ K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1. [ 9 ]章如愚. 群书考索后集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8. [ 10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6. [ 11 ]洪迈 .容斋随笔 (三笔 ) [M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 1994. [ 12 ]曾敏行. 独醒杂志 :卷 4,省钱百陌 [M ].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 1986. [ 13 ]脱脱 ,等. 宋史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 [ 14 ]太宗皇帝实录 :卷 31,太平兴国九年八月壬辰诏 [M ]. 四部丛刊三编史部本. 上海 :涵芬楼影印海盐张氏涉园 藏宋馆阁写本常熟瞿氏藏旧钞本. [ 15 ]苏辙 .龙川略志 :卷 3,与王介甫论青苗盐法铸钱利害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2. M ea sure and Policy to Rectify the Qua lity of Co in s in the Early Y ears of the Song D yna sty YU Zhao - peng (Department of H istory, School of Humaniti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ins was in disorder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Song Dynasty. Counterfeit coins were beyond control. In order to develop economy and consolidate the ruling power, the three reigns of Song Tai Zu, Song Tai Zong and Song Zhen Zong adop 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and policies to rectify the quality of coins. They were as follows: m inting coins unitedly, setting up coins system, normalizing coin quality, and banning forged coins. After rectifying until J ing De period of Song Zhen Zong, the so - called“ancestor’s law”in financial field of the Song Dynasty had become set up and social economy had gradually become p rosperous. Key words: the early years of the Song Dynasty; coin; quality; policy (责任编辑  吴直雄 ) (上接第 77页 ) The Causes of An ti - Indonesian - Ch inese Ag ita tion in 1998 GU Xing - bin1 , LUO Xiao - jun2 (1. International Affairs Center,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 2. Shanghai 21 th Century Econom ics Newspaper Office, Shanghai 220433, China) Abstract: The trivial causes of anti - Indonesian - Chinese agitation in 1998 have become exp lored. In this short article, we try to discuss these causes. Two causes are found as follows: the underlying factors, such as structur2 al factors———flaws in Indonesian regime, concerns on internal security and dilemma in development, disharmony be2 tween ethnic and econom ic geography, political factors—discrim inatory constitution and laws, lop sided p ropaganda and anti - Indonesian - Chinese ideology, Suharto’s personal rule, econom ic / social factors - discrim inatory econom ic policies and popu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crossroad to econom ic development and modern2 ization, and cultural/percep tual factors— compelling cultural policy of assim ilation, percep tion m istakenly diffused. The p roximate ones includ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which are mutually intensified. The causes of anti - Indo2 nesian - Chinese agitation in 1998 mainly root in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e p roximate ones, which are catalytic, on2 ly caused one condition utilized by political machinators and the anti - Indonesian - Chinese force.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theoretical policies are suggested. But the p roblem could not be worked out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 anti - Indonesian - Chinese agitation; analysis the causes; policy change (责任编辑  吴直雄 ) ·38·第 3期        俞兆鹏 :宋初整顿钱币质量的政策措施
/
本文档为【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