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枇杷叶彩图-功能主治

枇杷叶彩图-功能主治

2013-07-24 5页 doc 64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5759

暂无简介

举报
枇杷叶彩图-功能主治 图片自己摄影 文字来源与网上 枇杷叶 《中国药典》:枇杷叶 【别名】卢橘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
枇杷叶彩图-功能主治
图片自己摄影 文字来源与网上 枇杷叶 《中国药典》:枇杷叶 【别名】卢橘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为 3~4 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均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黏液细胞,并有草酸钙方晶。 【炮制】 枇杷叶: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蜜批把叶:取枇把叶丝,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湿筋骨痛,乳汁不通。用量0.2~1两。 (2)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气。主治疝痛,淋巴结结核,咳嗽。用量1.5~3钱。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枇杷叶 【出处】《别录》 【别名】巴叶(《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叶柄短。叶革质而脆。气无,味微苦。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化学成份】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还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还含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等。又含山梨糖醇。 【药理作用】叶提取物无抗菌作用,还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生长。 【炮制】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lOO斤,用炼熟蜂蜜26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 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性味】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①《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附方】 ①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叭旦杏仁二钱,广陈皮二钱。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②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本草衍义》) ③治声音嘶哑:鲜枇杷叶一两,淡竹叶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⑤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拭去毛,炙)四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五两,甘草三两(炙,锉)。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枇杷叶汤) ⑥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一分。上药捣细罗为散,如吐者,乳头上涂一字,令儿咂便止。(《圣惠方》枇杷叶散) ⑦治衄血不止:枇杷叶,去毛,焙,研末,茶服一、二钱,日二。(《圣惠方》) ⑧治肺风鼻赤酒齄:枇杷叶,去毛,焙干末之,茶调下一。二钱,日三服。(《本事方》) ⑨治痘疮溃烂:枇杷叶煎汤洗之。(《摘元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②《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啘不止。啘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啘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③《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灼而舌干口燥,养肾气也;或瘟疫暑喝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④《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啘,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枇杷叶3两、茄梗5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再加单糖浆24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治疗167例,结果近期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6%),好转35例(20%),无效30例(18%)。据观察,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差;对单纯型气管炎较好,对哮喘则无效。治程中无毒性反应。另有用野批杷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用0.5毫升,在二侧定喘穴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59例,显效14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对喘息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枇杷叶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雷公炮炙论》:凡使(枇杷叶),采得后,称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是气足,堪用。 2.陶弘景: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乃小冷。 【别名】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采收和储藏:全年皆可采收, 【原形态】枇杷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所含苦杏仁甙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分解出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有平喘镇咳作用。 枇杷叶的乙醚冷浸提取物局部应用对角叉菜胶性浮肿有强大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2%(角叉菜胶注射后2h),其活性成分经分离已证明为熊果酸和2a-羟基-亚油酸甲酯,后者与马斯里酸的甲酯化物相当。此外,枇杷叶的甲醇提取物中的倍半萜葡萄糖甙和多羟基三萜烯甙可显着降低遗传性糖尿病小鼠的尿糖,并且后者还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 【炮制】 1.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2.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性味】苦、辛;寒;无毒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2.《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3.《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的而舌干口澡,养肾气也;或瘟疫暑?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4.《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宛,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5.《名医别录》:主卒宛不止,下气。 6.《食疗本草》:煮汁饮之,止渴,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7.《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8.《本草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9.《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10.《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安徽省含山县中医医院 周晓坤制作 2013.07.23
/
本文档为【枇杷叶彩图-功能主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