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

2013-08-01 3页 doc 31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0026

暂无简介

举报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摘要:通过从肺脾肾与水肿关系的论述,以及水肿的中药治疗,具体的了解了水肿的相关内容,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关键词:水肿肺脾肾治疗水肿的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藏的功能失调,如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肾阳不足,无权化水,都能导致水肿。本病早在《内经》有记载称为“水”。根据其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中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水始起也,自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摘要:通过从肺脾肾与水肿关系的论述,以及水肿的中药治疗,具体的了解了水肿的相关内容,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关键词:水肿肺脾肾治疗水肿的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藏的功能失调,如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肾阳不足,无权化水,都能导致水肿。本病早在《内经》有记载称为“水”。根据其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中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水始起也,自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就其发病率而言,在内科病证中较为常见。1.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水肿与五脏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如肺气通调水道,脾气转输津液,肾气化气蒸水,心气运行气血,肝气疏泄条达,以及三焦的决渎职能等,都关乎着水液的运化和转输排泄。水肿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水精输布失调引起的,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也是三焦水道失畅的表现,涉及脏腑也多,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景岳全书》)。三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为水肿病机的要害。肺主气,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的气机有调节作用,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排泄起疏导调节作用。所以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肾主行水,肾阳的气化作用对全身气化功能的发挥和水液代谢有重要作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亦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素问·水热穴论》有“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肌肤,故为跗肿。胝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五脏功能病变有时不单表现在某一脏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肾虚水泛上逆而肺,使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而使水肿加重。若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及阳,久则导致肾阳亦衰,反之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脾肾俱虚亦使水肿加重。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提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2.水肿病的选方用药水肿病在治疗上因感邪的轻重,证候不同,累及脏腑异同,选方用药亦不同。但总的原则是采用发汗、利尿、攻逐之法,使水液得以排出体外,而达到消除水肿之目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记载“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由于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在总原则基础上分别从治肺、脾、肾三脏入手。肺气不宣者开肺气通水道,一般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亦可用茯苓、泽泻、葶苈子等泻肺逐水之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者采用健脾利湿之法。如有热者,用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加上利水之药;脾阳虚者,温运脾阳利水湿,用实脾饮加减。肾阳虚者可从温补肾阳入手用济生肾气丸和真武汤加减,肾阴虚者可用左归丸加减。另外,水肿病的治疗,常配合活血化瘀之法,取血行水亦行之义。在具体治疗时,随证候不同而适当加减。3.肺、脾、肾三脏病变的水肿症状表现由于肺脏病变而引发的水肿,其临床表现多起病迅速,多见眼睑水肿,可迅速发展到四肢及全身皆肿,多伴有外感症状。《金匮要略》曰:“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肺病水肿多为风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脾脏引发水肿多病程较长,全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水湿之邪伤阳气,可见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身重神疲,胸闷纳呆,脾虚湿盛之症。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肿,苦水状也。”指出少气为脾病水肿的最早信号。《金匮要略》亦明确提出:“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如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预后不良。肾脏病变水肿多是全身浮肿,尿少,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肾虚之症。如《金匮要略》曰:“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亦曰:“黑水者,先从脚趺肿,其根在肾。”水肿病到此期,多属于正虚邪实之候,预后不良。4.中药治疗水肿病临床非常多见,很多原因都能引发水肿,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中药治疗,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其中以肾为本,肺为标,脾为治水之脏,掌握阴阳、虚实、寒热之间的变化,效果较理想。脾不健运型 眼睑浮肿遍及全身浮肿,下肢较重,按之没指,小便短少,体重倦怠,胸闷纳呆,恶心,苔白腻,脉沉细。此证多因冒雨,感寒,使水湿内渍,脾不健运,因脾喜燥而恶湿,今脾被湿困,运化失职,不能升降,使水湿不能下行,泛于肌肤而成水肿。治宜通阳利水,健脾和胃。处方:苍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0g,车前子15g,大腹泻15g,桂枝10g,防己15g,木瓜15g,陈皮10g,白豆蔻5g,葶苈子10g。水煎服,日2次。若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5g;若舌苔白腻,口淡,神倦,脘胀及湿阻气滞者加厚朴10g,枳壳10g。脾肾阳虚型 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心悸气短,腰酸重冷痛,四肢不温无力,苔白而腻,脉沉缓。此证多因房劳伤肾,使肾气内伤,加之劳倦伤脾,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喜燥而恶湿,由于中焦阳气不足,脾气虚弱运行无利。水湿内停,更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无权,使膀胱气化失职,令水湿潴留侵渍肌肤而成。治宜温肾健脾,利湿消肿。处方:苍术10g,厚朴15g,附子10g,桂枝10g,大腹皮20g,陈皮10g,茯苓皮15g,姜皮10g,猪苓10g,泽泻15g,防己15g。水煎服,日2次。若气虚息短,可加党参15g,黄芪20g;若虚寒过甚可加葫芦巴15g,巴戟天10g,肉桂5g;若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可加党参15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牡蛎15g;若心悸,唇发绀,脉虚数,水邪上犯,心阳被遏,血瘀阻加丹参15g,红花10g。 风水证型 面部浮肿,遍及全身,行动不便,有发热,恶风,时有咳嗽,肢体酸重,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缓。多因感冒风寒之邪侵袭肺,使肺气壅郁而畅,又因肺司肃降,主宣通气化,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则皮毛开合失常,汗液不得外泄,肺气不降,则通水道之职,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而成。治宜祛风水或清热利水。处方:麻黄10g,透骨草25g,松茶20g,梭葡萄20g,大枣2个。水煎服,日2次。无松萝茶可用花茶代之,无梭葡萄可用白葡萄干之。总结:对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张景岳云“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水肿之病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化失常,三焦水道不通而致。古人曰“治水者,先治气,益气则水自化,治气者益当先行水,以水行则气益行也”。《内径·汤液醪醴论》指出“平治于衡,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对于久病体弱者需配补益脾胃,化湿降浊之法。根据病情体质强弱,选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参考文献:[1]韩旭艳,董永利.水肿的辨证施护[J].丹东医药,2009(4):40.[2]何立群,杨雪军.中医肾病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58-59.[3]敬满芳.自拟肾衰I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76.
/
本文档为【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