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2013-08-02 2页 pdf 412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8590

暂无简介

举报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第 21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Vol.21 No.4 Apr.  2012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雷尚通,孙凯,薛琪,董泾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 ...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第 21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Vol.21 No.4 Apr.  2012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雷尚通,孙凯,薛琪,董泾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 目的:探讨切口裂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对 2006—2010 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 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2 例包括正中切口 14 例,腹直肌切口 27 例,斜切口 1 例。恶性肿瘤例 28 例,营养不良 21 例, 贫血 27 例,糖尿病 18 例,切口感染 14 例。切口裂开后现为腹痛 38 例,切口渗液 24 例,肠管 外露 6 例,皮下气肿 5 例。治愈 40 例,死亡 2 例。 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是预防腹部切口裂开的关键。腹腔镜手术可 较好的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关键词 外科伤口裂开 / 治疗;手术后并发症 / 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656.3 文献标识码:B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4):492-493] ·临床报道·文章编号:1005-6947(2012)04-0492-02 收稿日期:2011-04-08; 修订日期:2011-07-25。 作者简介:雷尚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外科营养及腹腔镜在胃肠外科方 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雷尚通, Email: leishangtong@163.com 切口裂开是腹部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延 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生理伤害。如何有效防 治切口裂开一直是外科医生研究的课。我院普 外科近 5 年诊治腹部切口裂开 42 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 5 年腹部手术 4 135 例,切口裂开 42 例, 发 生 率 1.02%。 其 中 男 23 例, 女 19 例, 年 龄 15~76 岁,平均 53 岁。开放手术 2 891 例,切口 裂开 41 例(1.42%),腹腔镜手术 1 244 例,切 口 裂 开 1 例(0.08%)。 急 诊 手 术 512 例, 切 口 裂 开 8 例(1.56%); 择 期 手 术 3 623 例, 切 口 裂开 34 例(0.94%);恶性肿瘤 2 478 例,切口 裂开 28 例(1.13%),良性疾病 1 657 例,切口 裂开 14 例(0.84%)。切口裂开患者中合并营养 不良 21 例(50.00%),糖尿病 18 例(42.86%), 贫血 27 例(62.30%),切口感染 14 例(33.33%)。 4 例于手术结束麻醉拔管时发生切口裂开,33 例 于术后 5~7 d 裂,5 例于术后 8~12 d 切口拆线时 裂开。 1.2 临床表现 完全裂开 11 例,部分裂开 31 例。正中切口 14 例, 腹 直 肌 切 口 27 例, 斜 切 口 1 例。 所 有 患 者术后均有明显的切口疼痛。4 例于手术结束拔 管时出现剧烈呛咳,腹部闻及“嘭嘭”的响声, 立 即 检 查 发 现 切 口 部 分 裂 开; 另 38 例 患 者 术 后 有咳嗽或其他腹压增加因素。5 例术后出现切口 剧痛伴切口周围皮下气肿;24 例换药见切口有渗 液,6 例出现肠管或网膜外露。 2 治疗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4 例于手术室发现裂开的患者立即加深麻醉, 重新间断缝合腹壁各层。回病房后发生切口裂开的 患者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后急送手术行切口清创缝 合术,其中减张缝合 30 例,常规间断缝合 12 例, 腹壁皮下脂肪超过 2 cm 的常规放置皮下引流条, 腹腔有感染的患者酌情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 第 4 期 493雷尚通,等: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腹带加压包扎、抗炎、换药以及营养支持等处理。 2.2 治疗结果 治愈 40 例,包括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19 例, 经换药、理疗后治愈出院;另 2 例因严重腹腔感染 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 17 d 及 25 d 死亡。 3 讨 论 随着无菌技术、营养支持、以及预防性抗生 素的使用,切口感染已大为减少,但切口裂开仍 是外科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一直困扰着广 大外科医生。腹部切口裂开分为完全裂开和部分 裂开,后者除皮肤缝线外,深层组织全部裂开, 如皮肤能顺利愈合则后期形成切口疝。腹部切口 裂 开 最 长 见 于 经 腹 直 肌 切 口, 本 组 42 例 中, 经 腹直肌切口 27 例,占 64.29%。 切口裂开是患者全身情况及切口局部情况共 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原因包括:切口愈合不良、 术后腹压增加、缝合技术欠缺 [1-5]。 切口愈合不良是切口裂开的前提和基础。切 口感染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本组切口感 染患者占 33.33%。另外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 及恶性肿瘤患者组织愈合能力较差,术后切口裂 开风险较大,本组 43 例患者中恶性肿瘤例 28 例 (66.67%), 合 并 营 养 不 良 21 例(50.0%), 糖尿病 18 例(42.86%)。 腹压增高是切口裂开的诱因。随着人口老龄 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日益增多,全麻气管插管及 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均对咽喉及气管有明显刺激 作用,导致术后咳嗽发生率增加,加之腹部手术 后常出现呕吐、呃逆等,都可使腹内压增高。本 组 除 4 例 术 中 裂 开 患 者 外, 其 余 38 例 患 者 术 后 亦均有咳嗽或其他腹压增高因素。 缝合技术欠缺是腹部切口裂开的重要因素。 腹壁深筋膜如腹白线、腹直肌鞘是腹部切口受力 最大的层次,此层缝合不佳,切口必然裂开。常 见的缝合技术问题有:针距过宽,腹腔内容物容 易突出;针距过窄,影响组织血运;结扎过松, 不利于组织对合;结扎过紧,容易撕裂筋膜、导 致组织受压缺血。此外操作粗暴、牵拉过度、大 块结扎以及频繁使用电刀都可能引起大片组织损 害,加剧渗出,延长切口愈合。此外术中良好的 肌松对手术操作过程极其重要。因此,切口裂开 与切口缝合技术密切相关。 大多数腹部切口裂开发生在术后 5~7 d,典 型的表现是剧烈咳嗽或腹部突然用力后出现切口 剧 痛 伴 腹 壁 全 层 裂 开、 腹 腔 内 容 物 外 露, 部 分 患者还可闻及“嘭嘭”的声音。根据典型临床表 现诊断不难,但部分患者发病隐匿,仅在换药时 见切口有红色渗液或拆线后才发现切口已裂开。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术中麻醉拔管时切口已裂 开,但未能及时发现,术后表现为切口剧痛伴或 不伴切口周围皮下气肿。皮下气肿乃是剧烈呛咳 腹腔内的积气通过裂开的白线或腹直肌鞘溢出至 皮下所致。本组即有 5 例患者有如此表现。 一旦发现腹部切口裂开,不论完全裂开还是 部分裂开,均应立即手术缝合切口不可心存侥幸。 对于新发生的切口裂开,由于腹壁层次清楚,可 以行分层间断缝合,根据患者腹部张力情况决定 是否加做减张缝合。对于裂开时间较长者,随着 裂开时间的延长,腹部各层将往两侧回缩,尤其 是纵切口,分层缝合往往困难,此时应行全层间 断缝合为宜。切口裂开,不宜采取保守治疗,一 是可能导致切口裂开加剧,增加再次缝合难度; 二是即便皮肤能愈合,也必将形成切口疝,患者 难以逃脱再次手术的命运。 腹部切口裂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诊断和治疗不难,重在预防。外科医生必 须充分认识到切口裂开的危险因素贯穿于整个围 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因此必须有针 对性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包括预防感染、重视围 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才可能将切口裂开的 发生率降至最低。值得一提的是本组腹腔镜手术 1 244 例,仅有 1 例切口裂开,发生率为 0.08%, 远远低于开腹手术组,可见腹腔镜手术是避免腹 部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舟 , 黄涛 , 魏明 , 等 .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 24 例原因剖析及处 理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007, 7(28):6896-6897. [2] 沈惠忠 , 陆熠 , 罗芸葆 , 等 . 腹壁切口裂开 60 例分析 [C]. 全国 第十九届肝胆胰外科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 , 2006:365-367. [3] 陆海琴 , 闵辉 , 郑多安 , 等 . 腹部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及防 治 [J]. 中华临床外科杂志 , 2004, 12(1):962-964. [4] 张义才, 潘铨 .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J].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 2000, 20(3):163-164. [5] 耿小平 , 孙昀 . 切口裂开的预防与处理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07, 27(1):45-47. (本文编辑 姜晖)
/
本文档为【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