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辨别真假蜂蜜

2013-08-06 8页 pdf 52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1304

暂无简介

举报
辨别真假蜂蜜 辨别真假蜂蜜 第 1 页 / 共 8 页 市面上所销售蜂蜜多数都为加工后的蜂蜜,市民如何辨别纯天然的蜂蜜呢? 专家指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一、口感上真蜂蜜喝下去有辛辣感,有一股特别的蜜腥味,质地比较粘稠; “真的蜂蜜喝下去,嗓子会有一种辛辣的感觉,这是因为蜂蜜里含有一些生 物碱,所以会刺激人的嗓子。而造假的蜂蜜喝下去只是甜味。”尹居录说,这是 真假蜂蜜在味觉上的差异。 二、倒入 85℃以上的开水中会有天然植物的清香味道 将蜂蜜倒入 85℃以上的开水中,真蜂蜜会有天然...
辨别真假蜂蜜
辨别真假蜂蜜 第 1 页 / 共 8 页 市面上所销售蜂蜜多数都为加工后的蜂蜜,市民如何辨别纯天然的蜂蜜呢? 专家指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一、口感上真蜂蜜喝下去有辛辣感,有一股特别的蜜腥味,质地比较粘稠; “真的蜂蜜喝下去,嗓子会有一种辛辣的感觉,这是因为蜂蜜里含有一些生 物碱,所以会刺激人的嗓子。而造假的蜂蜜喝下去只是甜味。”尹居录说,这是 真假蜂蜜在味觉上的差异。 二、倒入 85℃以上的开水中会有天然植物的清香味道 将蜂蜜倒入 85℃以上的开水中,真蜂蜜会有天然植物的清香味道,而假蜂 蜜因为只含有糖分,即使里面放了香精,其味道也是浓郁刺鼻,而没有天然植物 的清香淡雅。 三、与白开水溶解后水质不太清亮 蜂蜜还有种特殊性质,就是里面的果胶成分会遇热凝固。可以把蜂蜜倒入透 明的杯子里,然后再倒入白开水观察蜂蜜水的透明度,假蜂蜜一般用糖浆等冒充, 看起来特别清澈透亮;而真蜂蜜相对来说不是很清亮。另外各种蜂蜜有固定的颜 色,如向日葵蜜为琥珀色,杂花蜜的颜色一般为黄红色。“你将盛蜂蜜水的透明 杯子放在眼前,然后把食指贴在杯子背面,真蜂蜜是看不清指纹的,假蜂蜜则能 看得清清楚楚。”尹居录示,这是因为假蜂蜜是用白糖熬成的或用糖浆冒充的, 所以看起来非常清澈透亮,而真蜂蜜中的成分很复杂,含有一些蛋白质、生物酶、 矿物质、维生素和蜜源植物的花粉等成分,所以不是很清亮。 辨别真假蜂蜜 第 2 页 / 共 8 页 四、天气冷的时候,会在容器底部形成结晶,且易捻化。 “天气冷的时候,装蜂蜜的瓶子底部会有白色的结晶,不少人认为这是掺假 的蜂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尹居录说,结晶也是某些蜂蜜产品的特性,这是 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在一定的温度下结成的晶体,是正常的物理现象,蜂蜜本身没 有变质,不影响食用。蜂蜜的品种不同,结晶的多少、快慢程度也有不同。假蜂 蜜一般是不结晶的,但有的假蜂蜜中加入的白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析出,在瓶 底形成沉淀。真蜂蜜的结晶和假蜂蜜的沉淀很容易区分,蜂蜜结晶较为松软,放 在手指上能很容易捻化,有一种油腻的感觉。而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较为致密, 放在手指上捻时,有沙砾感。 五、用碘酒判断是否有添加。 条件许可的话,在购买蜂蜜时,挑出一点蜜,兑入一两滴碘酒,如果蜂蜜变 色(变色后为黑色略带蓝色)则说明该蜂蜜经过了后期加工,添加了白糖等物质。 如果滴入碘酒不褪色,则说明该蜂蜜为正宗蜂蜜。(注:加过碘酒的蜂蜜不能再 饮用) 六、用纸巾检测是否含水分。 取一点蜂蜜放在纸巾上,如果蜂蜜很快扩散,说明其中添加了水分。反之, 扩散很慢或者没有扩散,则说明该蜂蜜中没有添加水分,是比较纯的蜜。 七、另外纯正的蜂蜜表面应无大量气泡,不同的蜂蜜应有其特有的颜色,一 般枣花蜜颜色较深,槐花蜜颜色较浅。如果蜂蜜发酵,其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 在蜂蜜中掺入白糖,其颜色会加深;掺有淀粉的蜂蜜,显得混浊不清,透明度差。 优质蜂蜜口感醇厚、回味绵长,喉咙略带麻辣感,后味悠长,给人一种芳香甜润 的感觉,或有极轻微的淡酸味。质量较次或掺假蜜,则会出现除香甜味外的其他 异味,如掺糖蜜,白糖味较浓,掺淀粉的蜜,甜度下降香味减弱。 最后,还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标签进行辨别,产品配料表中写着蔗糖、白糖、 果葡糖浆、高果糖浆等的蜂蜜就是假蜜,应谨慎购买。 特别的招数:曲别针分辨真假蜜法 胜利桥的养蜂人老杨传授了笔者一套辨别真假蜜的:拿一根曲别针掰直 了,然后用打火机灼烧至滚烫,然后伸到蜂蜜样品当中一蘸,再垂直提起,就可 以轻松辨别蜂蜜的真伪了。 如果曲别针上的蜂蜜出现明火,那蜂蜜就存在掺假的可能。“这是蜂蜜掺水 了,就会烧起来。”老杨说。如果不出现明火,就说明基本没有掺水。然后看蜂 辨别真假蜂蜜 第 3 页 / 共 8 页 蜜滴下的状态,如果蜂蜜是顺着曲别针均匀滴下,而且蜂蜜滴没有出现拉丝情况, 那就基本可以判断是纯度较高的蜂蜜,而如果蜂蜜滴下速度很快,而且有较长拉 丝,就可能是掺加了果糖、甜味剂等添加成分。 国内年产假蜂蜜 8万吨 造假技术考验行业监管 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视为“甜蜜的事业”,然而,有消息称,造假已成为 蜂蜜行业潜规则。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此事再度引发人们对蜂蜜质量 的质疑和忧虑。记者调查发现,在国人每年数十万吨的蜂蜜消费量中,假蜜占据 一定比例,如不加强监管,将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一条微博牵出蜂蜜造假乱象 日前,河南一家食品公司经理在微博上发博文称:“全国蜂蜜产量只有 18 万吨,每年出口 8.2 万吨。海关从来没有进口蜂蜜记录。可全国年销售蜂蜜 50 万吨。其中有 40 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你是否喝过假蜂蜜?” 按此计算,全国市场上销售的蜂蜜中,高达八成都由白糖勾兑而成。一石激 起千层浪,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蜂蜜造假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然而上述数据是否准确?国内蜂蜜生产与消费的现状到底如何?记者对此 展开调查采访。 据了解,中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产品第一 生产大国、蜂蜜第一出口大国。国内养蜂大省主要包括四川、浙江、河南等地。 以河南为例,全省蜂群在 74 万群左右,从业人员近 4 万人(含加工经营者),每 年蜂产品总产值 10 多亿元,已形成规模产业,其中长葛市还是全国最大的蜂产 品加工集散地。 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何昕表示,蜂蜜造假确实是一部分人所为,但作为非业 内人士,上述食品公司经理微博发布的数据并不准确。“国内蜂蜜流向主要是瓶 装蜂蜜、饮料厂、食品厂及药厂,其中蜂蜜消费量和产量之间肯定有缺口,但考 虑到出口以及工厂库存等因素,比例应该没那么大。” 中国养蜂学会秘书长陈黎红告诉记者,国内蜂蜜年产量约为 30 万吨,消费 量则在 40 万吨左右,算上每年 10 万吨左右的存货,再排除进出口因素,此间存 在的供需缺口仍在数万吨。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可能就是市场上假蜜的数量。 那么,国内蜂蜜进出口量到底有多少?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 秘书长龙学军介绍,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蜂蜜每年出口量在 8 万吨左右, 主要销往日本、欧洲、美国等三大市场,进口数量仅几百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何昕介绍,根据多年观察,以及综合各方数据推算,国内蜂蜜造假数量可能 在 8 至 10 万吨之间,占每年消费量的 20%左右。 假蜜泛滥让养蜂农“很受伤” 采访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假蜜泛滥,真蜂蜜的价格一直受到冲击, 辨别真假蜂蜜 第 4 页 / 共 8 页 不但销售不畅,而且价格也难以回归蜂蜜本身价值,有时甚至低至与白糖价格相 当,由此在蜂蜜业内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让不少养蜂农格外“受伤”。 宋保海是河南林州市临淇镇南坡村蜂农,至今已养蜂 12 年,目前一共有 100 多个蜂群。通常情况下,年收入为 2 至 3 万元。 他告诉记者,白糖是养蜂的主要投入。正常情况下,1 斤蜂蜜能换 2 斤白糖, 此时 60%至 70%的养蜂农有钱可赚,如果蜂蜜和白糖价格持平,一半以上的养 蜂农都要赔本。而根据以往经验,蜂蜜价格一般 6 至 7 年经历一个周期。 “从今年的行情来看,白糖最高价格达到 8200 元/吨,现在回落到 8000 元/吨,荆条蜜的收购价河北省在 8000 元/吨,河南为 8500 至 9000 元/吨, 两者几乎相当。”宋保海说,“截至目前,我养蜂投入白糖在 1.9 万元,卖蜂蜜的 收入也在 1.9 万元左右,就是保本。” 何昕表示,真蜂蜜价格之所以持续低迷,背后原因在于假蜜以低价位挤占大 量市场。“在一些超市和商场,蜂蜜售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为了促销,商家还将 价格提高一倍后再打五折销售,在这种情况下,真蜂蜜进到商场,价格上根本无 法与假蜜竞争,最后只能撤柜。”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新乡试验站工作人员薛建功说,超市里的蜂蜜比较杂, 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作为蜂蜜中的上品,真正的槐花蜜是水白色,非常漂亮, 但是通常这样的蜂蜜在超市难以见到。” 许昌市蜂蜜经纪人李金福说,综合来看,一斤蜂蜜的成本在 10 元多一点, 加上运输成本、生产包装费用及商家利润,合理零售价在 15 元左右。以最贵的 洋槐蜜为例,其在普通商场的合理价位应在 25 元左右。 记者在郑州丹尼斯、家乐福等大型卖场看到,货架上的蜂蜜品牌不下 10 个, 包装各式各样。经过折算,槐花蜜售价从 20 至 30 元不等,但也有仅售 10 多元 的品牌。以浙江某企业的产品为例,其 950 克装的洋槐蜜售价 23.9 元,每斤折 合为 12.5 元,另一种 2 公斤装枣花蜜,自称“高浓度、成熟蜜、一级品”,竟然 也只卖 39.9 元,每斤售价不到 10 元。 造假花样翻新考验行业监管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新乡试验站站长张中印介绍,在业内人士看来,蜂蜜造 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蜂蜜生产季节,用白糖或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将糖浆掺在蜂蜜里或者 直接勾兑包装出售;三是在同为真蜂蜜的情况下,把价格低的掺入价格高的当中, 以次充好。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而玉米、大米经过加工转化成液体糖浆, 其主要成分和蜂蜜近似,且浓度相当。实际上,作为一种甜味剂,糖浆在食品生 产中是允许添加使用的,但如果掺到蜂蜜里,就是造假。”张中印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由于检测滞后,蜂蜜行 业屡屡陷入监管乏力的尴尬境地。 辨别真假蜂蜜 第 5 页 / 共 8 页 据悉,目前蜂蜜国标涉及两大体系,一是卫生部制定的 GB-14963-2011《蜂 蜜卫生标准》(2011 年 10 月 20 日起实施);另一个是国家质检总局的 GB-18796-2005《蜂蜜》。 张中印介绍,早期对蜂蜜好坏的评判,主要依据色香味等模糊的感官标准。 2000 年前后,随着玉米糖浆造假泛滥,直接推动了 2005 年的蜂蜜国标出台。 “和真蜂蜜相比,玉米糖浆有一股爆米花的味道,但是随着香精工艺的发展, 目前从气味上已经难以辨别,有时假蜜甚至比真蜜的口感还好。”张中印说。 何昕表示,目前两大蜂蜜国标并行,但卫生部的侧重于食品安全,更多关注 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等,而质检局的侧重于生产加工领域的产品质量等。 “2005 年出台的蜂蜜国标,对蜂蜜的真实性提出了要求,并且规定了技术 鉴别方法,一定程度上对造假起到了扼制作用。与此同时,造假者开始通过技术 手段使用新的制假原料和方法,如改用大米糖浆等逃避监管。”何昕说。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 2015 年,仅国 内的蜂产品消费量将达到每年 50 万吨。但在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背后,蜂蜜的 生产供应却在萎缩。 宋保海表示,近年来,养蜂的没有造假的挣钱多,加之蜜源减少,年青一代 投身养蜂的越来越少,我国蜂农平均年龄已超过 50 岁。“和养猪养鸡相比,养蜂 周期较长,出了问题想短期解决肯定来不及,如果不重视,这些供需缺口还会给 造假留下空间。” 何昕认为,针对当前蜂蜜业造假泛滥的局面,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另一方 面要加大对造假制假的处罚力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升 级,来引导蜂蜜企业生产优质成熟蜂蜜,这样才能早日摆脱"劣币驱逐良币" 的境地。” 蜂蜜“造假”秘密配方已风靡多年 ■糖浆贩子把糖浆卖给蜂农,一旦周边蜜源减少,便给蜜蜂喂糖和糖浆,“蜜 蜂就在酿假蜜”。 ■用大米糖浆勾兑的蜂蜜,产品质量甚至符合欧盟标准。行业内叫“指标蜜”。 ■中国原蜜年产量约为 8 万吨,而 2010 年蜂蜜出口却高达 10.11 万吨,内销 的蜂蜜并不比出口的少。这多出来的产量只能靠糖浆填补。 ■糖浆贩子把糖浆卖给蜂农,一旦周边蜜源减少,便给蜜蜂喂糖和糖浆,“蜜 蜂就在酿假蜜”。 ■用大米糖浆勾兑的蜂蜜,产品质量甚至符合欧盟标准。行 业 内 叫 “ 指 标 蜜”。 ■中国原蜜年产量约为 8 万吨,而 2010 年蜂蜜出口却高达 10.11 万吨,内销 的蜂蜜并不比出口的少。这多出来的产量只能靠糖浆填补。 大米糖浆是蜂蜜造假的主力 辨别真假蜂蜜 第 6 页 / 共 8 页 “甜如蜜”,这句古老的中国式祝福恐要“变味”了。日前,一个名为“绿篮子” 的食品科普小组随机抽检市售蜂蜜发现,那些摆在超市货架上被宣称具有各种功 效的蜂蜜竟然是“假蜂蜜”。 这份由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下称秦皇岛检验中心) 出具的显示,国内蜂蜜大品牌中粮悦活枸杞蜂蜜、冠生园纯天然蜂蜜被检测 出含有一种名为“大米糖浆”的添加物。按照 2005 年颁布并施行至今的蜂蜜国家 标准(GB18796-2005)的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 糖类物质。这也就意味着上述两款蜂蜜实为假蜜。 检测结果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起一阵骚动。2011 年 7 月 22 日,中粮悦活 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悦活蜂蜜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均遵循严格的品质管理标 准,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记者获悉,部分转载“绿篮子”检测相 关新闻的网站接到了际恒集团发来的要求撤稿的函。际恒集团是中粮悦活的合作 公关公司。 同一天,冠生园亦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其蜂蜜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绝不 添加除蜂蜜原料以外的其他任何物质,所有蜂蜜产品均符合 GB18796-2005 的所 有标准要求,并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 “绿篮子”科普小组蜂蜜项目负责人周磊显然对此不满。他说,此次“绿篮子” 抽检的中粮悦活枸杞蜂蜜系由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生产。 山东华康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该公司确实代工中粮悦活枸杞蜂蜜的生 产,但对于记者进一步采访则未予以回应。 中粮悦活的公关公司—— 际恒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出具了一份秦皇 岛检验中心的最新检验报告。在这份 7 月 23 日签发的检验报告上,所有送检的 枸杞蜂蜜样品大米糖浆检测均为阴性(即未检出大米糖浆)。 同一品牌产品,同一检测机构,同一检测方法,结论为何大相径庭?“我们 是按照第三方实验室来检测,谁委托我们做项目,只要能做的我们就做。”秦皇 岛检验中心主任曹彦忠告诉记者,所有的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事实上,这样的检测结果并不意外。大米糖浆目前已是国内蜂蜜造假的主力, 其手段之隐秘和泛滥之凶猛令人防不胜防。 蜜蜂就在酿假蜜 大米糖浆之所以能成蜂蜜造假明星,主要在于其与蜂蜜渊源颇深—— 蜂蜜 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大米糖浆可以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在过去,特别 是 2011 年 3 月 SM-R(蜂蜜中大米糖浆检测)技术出现之前,国内外并无成熟 技术可以有效地测出蜂蜜中是否掺有大米糖浆,大米糖浆由此堂而皇之进入蜂业。 “大企业肯定不会自己往蜂蜜里加(大米糖浆),只不过在原料收购上是不是 100%严格值得探讨。”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寒冰如是说。 杨曾担任北京百花蜂产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据其介绍,由于缺少 蜂厂,大型蜂蜜加工企业往往会采用养蜂合作社加蜂农的模式层层把关,保证原 辨别真假蜂蜜 第 7 页 / 共 8 页 蜜纯正,但这种看似可靠的模式近年来已被大米糖浆的推销商攻破。 2011 年初,一家第三方实验室为测试 SM-R 技术,随机从市场上抽检了主 要蜂蜜品牌,结果发现逾一半的品牌都测出含有大米糖浆。“知名企业品牌测出 蜂蜜掺假,并不一定是它本身就想收购假蜂蜜,假蜂蜜的来源太广了。”西北大 学蜂产品研究中心主任曹炜说,现在源头上就已经把糖浆卖给蜂农了,一旦周边 蜜源减少,便给蜜蜂喂糖和糖浆,“蜜蜂就在酿假蜜”。 在 2009 年的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上,从 1960 年代起就从事蜂业的安 徽合肥志诚蜂业公司董事长顾永承惊呼:“卖大米糖浆的贩子已经把糖浆送到了 蜂场,如此下去,这个行业要完蛋。” 已在蜂业摸爬滚打 16 年的志诚蜂业总经理顾振宇告诉记者,在各个蜜源基 地的采收区,大米糖浆工厂的销售人员会频频现身推销,“这已经是常态了。” 湖北、湖南、安徽多家销售大米糖浆的厂家均向记者证实上述事实。安徽芜 湖同力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邱序伟称,该公司三四年前就已开始将大米糖浆卖 给河南、安徽等地的蜂农,“有时候养蜂合作社几家集中在一起来我们这边买”。 诸多糖浆企业都表示,一般蜂蜜企业都采用浓度为 75%或 80%的大米糖浆 勾兑蜂蜜。但当被问及究竟哪些蜂企购买了他们的产品,这些企业均缄口不言。 “他们不让透露”,湖北蕲春县一家糖浆企业的销售人员说,“这牵涉到我们的商 业信誉。” 国标落后,造假换代 事实上,在大米糖浆之前,蜂蜜就开始造假。“早期掺白糖的做法已经过时 了,因为很容易就可以检测出来。”杨寒冰说,2003 年,利用玉米糖浆造假蜂蜜 蔚然成风,这直接催生了 GB18796-2005 蜂蜜国标的诞生。 此国标虽规定了蜂蜜中不得掺入任何物质,但对于如何检测蜂蜜的真假,却 只列了碳-4 植物糖检测这一项。玉米属于碳-4 植物,如果蜂蜜中掺入玉米糖浆, 可以很容易检测出来。 从 2008 年开始,一种规避老标准的新方法出现—— 大米糖浆。杨寒冰说, 对玉米糖浆驾轻就熟的国标对碳-3 的大米糖浆就无能为力。作为该国标的主要起 草者,杨寒冰亦颇感无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的速度比我们研究的速 度快。” “现在掺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的假蜂蜜,可以做到各项参数都符合国标。” 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主任吴斌说。该实验室是国家级蜂产品和兽 药残留物检测重点实验室。 旧国标不能胜任,新技术难以正名,掺了大米糖浆的假蜂蜜就成了合法的真 蜂蜜。神奇不止这些,用大米糖浆勾兑的蜂蜜,产品质量甚至符合欧盟标准。 一位从事蜂蜜进出口工作的行业高管告诉记者,出口蜂蜜真实性检测手段通 常包括 TLC、碳同位素、BFF 等,安全性检测则涵盖了氯霉素、硝基呋喃、甲 硝唑、四环素、沙星类等养蜂禁用抗生素类。相比目前国内蜂蜜真实性检测仅为 辨别真假蜂蜜 第 8 页 / 共 8 页 碳-4 植物糖,“安全性基本无检测”,出口蜂蜜可以说严苛许多,然而直到 SM-R 技术出现之前,出口蜂蜜中的大米糖浆亦难以识别。 “中国出口的蜂蜜也加了大米糖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蜂业老总告诉记者, “我们行业内叫指标蜜。”所谓“指标蜜”,就是根据国外客户的要求制作的蜂蜜, 其只要农残兽药各项指标合格即可,对于是否掺了大米糖浆,“老外知道,但也 不是很在乎,毕竟掺的只是糖,没什么害”。 造假的动力 “只要糖浆的价格比蜂蜜的价格低,就会有企业掺糖浆。”曹炜说。以浓度为 75%的大米糖浆为例,多家糖浆经销商提供给记者的报价是每吨 3000 多元,即 使较为便宜的油菜花蜜,每吨的价格也在 8000 元上下,荆花蜜在 1 万元左右, 更为昂贵的野桂花蜜原料收购价则在 3 万至 5 万元,掺假的利润自不待言。 而对一些蜂企而言,掺假有时并非仅是一个利润问题。“我们是游牧民族, 是吉普赛人。”安徽志诚蜂业总经理顾振宇说。每年的 3、4 月份是滇、川、湘、 鄂等地的油菜花开,5 月是洋槐花,6 月是晋冀的枣花,现在北京的八达岭正是 漫山遍野的荆花。逐花而居的蜂农靠天吃饭,一遇天灾,蜂蜜就会大量减产。“如 果一个企业市场销量已经达到了 1 万吨,它会因为减产就停下来吗?”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的统计,2010 年气候异常,春季西南五省份大旱,油 菜、荔枝、龙眼等蜜源植物流蜜期缩短,减产 50%以上。鄂、赣、苏等地低温多 雨,油菜花期推迟,减产亦过半。5 月,豫、陕、甘等地洋槐因寒冷和沙尘暴减 产逾七成。而东北的椴树花期来得早去得早,直接导致吉林省椴树花蜜基本绝收。 正常年景下,我国的蜂蜜出口大约在 8 万吨左右,不过海关统计的数字显示, 原蜜大幅减产的 2010 年,蜂蜜出口却增加了 40%,飙升至 10.11 万吨,内销的 蜂蜜并不比出口的少。虽然农业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 年我国蜂蜜的产量达 到 29 万吨,但一位业内人士悲观地估计,是年我国蜂蜜的原蜜也就在 8 万吨左 右。 “这个缺口是哪来的呢?”这位人士说,“只能靠糖浆来填补。” 威胁原蜜产量的因素不唯天灾,蜜源植物、蜂农的减少正成为中国蜂业的现 实困境。早年较为普遍的洋槐,目前遭遇着只砍不栽、后继无树的命运,甚至不 能称作是稳定的蜜源。此外,我国的蜂农平均年龄已超过 50 岁,而年轻一代投 身养蜂的越来越少。 供给在萎缩,市场需求却从未消失。农业部颁布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预计,到 2015 年,仅国内的蜂产品消费量就将达到每年 50 万吨。 “国内外有大量的需求,企业在市场已经拼出了销售额,又有掺大米糖浆这 个技术,即便原蜜减少,蜂企也不可能不生产。”顾振宇说,“这些因素注定了会 有替代品出来,没有大米糖浆也会有其他糖浆。” 显然,大米糖浆不是蜂蜜造假的最后一站。
/
本文档为【辨别真假蜂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