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

2013-08-07 14页 doc 36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该不该对孩子说“不” beautifulmind 原帖: (写于7/23/2002 1:45:36 AM) 早先,我可以说是个早教的坚决反对者。再加上身在海外每天只想着工作,对早教可以说是不闻不问。记得在过30岁生日前跟PP提起想要个孩子的事。她便寄来了《哈佛女孩》一书。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批评此书,可我却要感谢此书的作者和我的PP。 是她们让我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原来的想法有多愚蠢。现在由于工作上的变化,使我庆幸在即将成为母亲之前有更多的时间来丰富一下育儿的知识,或者说是育儿的观念。我常和朋友戏称这是“洗脑”。 ...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 beautifulmind 原帖: (写于7/23/2002 1:45:36 AM) 早先,我可以说是个早教的坚决反对者。再加上身在海外每天只想着工作,对早教可以说是不闻不问。记得在过30岁生日前跟PP提起想要个孩子的事。她便寄来了《哈佛女孩》一书。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批评此书,可我却要感谢此书的作者和我的PP。 是她们让我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原来的想法有多愚蠢。现在由于工作上的变化,使我庆幸在即将成为母亲之前有更多的时间来丰富一下育儿的知识,或者说是育儿的观念。我常和朋友戏称这是“洗脑”。 在看了一些有关书籍以及在这里阅读了大量妈妈们的后,我对现在所提倡的一些教育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很希望有经验的妈妈们谈谈你们的想法: 看到很多文章都强调,对孩子尽可能地不说”不“字。只要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位妈妈问 宝宝拿锅盖 不给就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疑虑: 一是,如果孩子从小就很少尝到被拒绝的滋味,会不会长大了变得自我为中心。很多文章中强调,孩子所要求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应尽量满足。我觉得这些观点着重强调任何动物都有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婴儿期这一观点不可否认,但当孩子1,2岁有了一定的思维后,对孩子的教育是否该有些转变呢?是否应适当地用“不”字教孩子知道“纪律”,“为他人着想”的概念呢? 二是,因为生活在海外,对于育儿来讲没有国内那么好的条件(可以由父母帮忙或请保姆等)。所以摆在我面前的问题不单单是如何教育好孩子,而是如何在现实的生活中教育好孩子。我发现很多的早教文章多把教育环境理想化 -- 妈妈总有时间陪伴宝宝,总能满足宝宝的一切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宝宝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放弃妈妈的工作,生活。有时 只有会对孩子说“不”字才能平衡工作与育儿的矛盾。 WeeWitch 的回复: (写于7/23/2002 12:16:28 PM) 看了这里关于对孩子说“不”的讨论,联想平时听到的一些言论,发现有些家长在管教孩子时使用了十分有趣的逻辑: 1、 如果我总不对孩子说“不”,就是娇纵惯养孩子,使他形成“坏毛病”,变得自我中心,难以管束; 2、 如果我对孩子说“不”,孩子大哭,而后我屈服了,会令我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和尊严,以后孩子会使用同样的手段要挟我,达到目的。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两个特点: 1、 都是以大人为中心,更加考虑大人自身的利益(管教的容易与否、自身的尊严威信等),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2、 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评判,认定纪律是管束的结果,自由必定导致散漫和自我中心。 其实这样的思维,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的结果,因为我们自己的纪律和秩序感,都是大人(家长、老师、单位、警察等)强加给我们的,而不是自觉自发地建立起来的。如果现在给我们绝对的自由,相信我们中间不少人都会做一些平时绝对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把自己这样比较卑劣的思想,套在了无辜的孩子头上,惊恐地认定,如果不时时管教约束孩子,他会变成一个没有自律的人。 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监督之下,会遵纪守法,而一旦确定没有人会抓到他时,就违法乱纪、无法无天呢?因为从小他的纪律感就是强加于身而不是自发建立的,所以一旦有了自由,他会回到原始的状态中,抛弃自律,尽情享受自由,甚至“淘气地”试探、push自由的limit。 这里有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analogy:我们这里的蒙特梭利儿童之家,每年都会接受一些在家里已经“完成”toilet training的孩子,不用尿布、自知大小便。但是一旦到了蒙氏的自由环境中,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会大小便失禁,随地随时乱撒乱拉。因为他们的如厕训练,不是等到他们身心成熟能够自我控制的时候才进行的,而是提早被大人强制“把”出来的,一旦有意外,大人对其横加斥责,孩子畏于大人的威严,不得不给自己强加压力。然而一旦到了一个自由的环境中,他必定要回到原始的状态,把他没有满足的自由“着补”回来。这是100 来年以前,弗洛伊德老爷子出来的人类天性。蒙氏老师采取的手段,就是无条件地包容接受,毫无怨言地为孩子擦洗。这样一两个月以后,孩子的自由需求的到了满足,他开始走向自律。 成功地教养孩子,需要大人时刻开动脑筋,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既智慧地满足孩子成长中的需要,又保护孩子不受伤。当必须对孩子说“不可以”的时候,我建议妈妈们不要站着、居高临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来,搂住孩子,亲吻他,温柔地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因为……”当孩子从你的眼光、语气和动作中读到充盈的爱,他平时很少听到你反对他,他又是那样五体投地地爱着你,他怎能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他本能的顺从状态呢? 最后,我认为你身处的环境,比国内的母亲要优越,而不是相反。你有更多的资讯,必须自己带孩子,能够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而不是象有些国内的妈妈,交给老人保姆完事大吉。你要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今后肯定会有很多怨气。一旦你接受做母亲是一件最最重要的事业这样的观点,你就会得到无穷的快乐和最佳的人生教育。 我的育儿座右铭:如果爱心是父母的产品,孩子是其消费者,那么是孩子使父母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所以应该是父母感谢孩子,而不是孩子感谢父母。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远远超过他们对孩子的付出。 中午阿姨把Sam从幼儿园接回家,在主卧室的卫生间洗澡。Sam这些天对淋浴喷头特别感兴趣,总是抓在手里恋恋不舍,Sam大叫“阿姨走,别管Sam!” 而后又对我说,“Sam要玩儿这个(喷头),玩儿一会儿会儿。”我把浴帘挂好,让他坐在浴缸里玩儿。 我在外边和阿姨吃饭,不时听到浴室传来Sam的捧腹大笑。过了一会儿,他叫“水都流出来啦!”我去看,见他把喷头对着浴缸的墙,水流出了浴缸外,流进地漏。我没管他,回到餐厅。下一次他叫,我去看他,哇!不得了,这小家伙拿着喷头对着浴室喷,整个浴室一片汪洋,已经开始流向卧室。我把Sam递给站在卧室干地的阿姨,自己开始收拾浴室。Sam裹在干毛巾里,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成果,整个过程中,我和阿姨没有大呼小叫、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批评Sam(因为他没有做错事)。 收拾完,我们都回到餐厅。Sam见我吃话梅,也要吃。他平时要吃什么,我都不拒绝他(除了药),即使是他肯定不爱吃的,如果他坚持要,我就让他尝一口,并且告诉他,这个你可能不爱吃,或者这个是辣的。他尝了,不喜欢,就吐出来。而且他明白,妈妈说不好吃的东西,的确他都不喜欢。这样有时候我只要对他说,这个不好吃/辣/苦,他就不再坚持要了,而是相信我的话。 他站在我坐的条凳上,伸手去够餐桌旁的柜式空调机的叶片。因为旁边隔着东西,不好够,他爬下去,绕到桌子另一边,搬出一只凳子,爬上去。阿姨问他要干什么,我说他要琢磨空调。他站到凳子上,踮着脚去够叶片,感受里边传出来的凉风,把叶片推上去、扒下来。我去扶他的腰,他扒拉我的手,说“妈不扶Sam。” 我说,“妈必须扶Sam,因为这样比较危险,妈妈要保护Sam。” “妈走,妈不扶。” “你不要妈扶,妈就把你抱下来,你就不能在凳子上玩儿了。” 以前这样的讲条件,Sam都能答应,但是昨天他特别固执:“妈走,妈不扶Sam。” 我把手从他身上拿下来,环着他的腰扶在桌子上:“妈没有扶Sam啊,妈扶桌子呢!” “妈走,妈遛弯儿去。”Sam仍然不屈不挠。 “哎,Sam,你站在这儿是要玩儿空调呢,还是要跟妈打架?” Sam听到了新鲜词儿,当然要重复一遍:“跟妈打架!”不过动作还是在玩儿空调。 没几分钟,他的注意力就从空调转移到餐桌上的干花,扯上边的花瓣。我跟他说过N次不可以毁坏干花,显然他又忘了,于是我又说N+1次。他不听,我一边警告他“你这样妈妈就必须把你抱开”,一边把他抱下来。他就势坐到地上,假装跟我玩儿拉大锯扯大锯,我知道他的小心眼儿转的快,就留神他要干什么,果然他的小屁股一蹭一蹭,小身子企图钻过我的腿,回到凳子边。我一下子夹住他,说“你这个小鬼头!你以为妈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他嘎嘎地笑,眼睛眯起来,一副小坏样子。 抚养Sam这样精力充沛、爱玩爱动的孩子,我们要有非常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精神,更费心思,但是我们也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经常听到一些孩子的看护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带,羡慕谁谁的孩子“多老实!”说实在的,给我一个老实的孩子我也不要,我宁肯要一个淘气的。老实的孩子多半是受到管束压制的孩子,他之所以老实,是因为被压抑的“失去了生活的激情”(我们蒙氏儿童之家一位老师的评语)。这些老师在评价Sam时经常说,因为Sam没有受到过任何压抑,他有坚实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我们能够感受到,Sam的内心有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 emilyzhou 的回复: (写于7/25/2002 3:00:38 PM) 我家杰杰7个月大,他已经会爬了,所以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他探索的地方,他最喜欢把拿到手的东西放在嘴巴里吃,我们都能尽量的满足他。可是也有一些情况,我们不得不对他说“不”。比如,他喜欢吃拖鞋,只要他看见拖鞋,他就会飞快的爬过去,拿起来放在嘴巴里,这个时候我会以比他更快的速度跑到他的前面,抱起他或者把他到手的拖鞋拿掉,并严厉的告诉他不可以。可是越禁止他越喜欢干,逮着机会就吃拖鞋,这时候,我就会摇摆不定,要不要让他吃呢,要不要给他这个自由?看书上说如果孩子想尝尝泥土的味道,就让他吃吧,因为泥土中的细菌完全可以被他唾沫杀掉,不会致病。但是我无法打破在我脑子中已经根深地固的观念,拖鞋实在太脏了。至今没有给杰杰吃拖鞋的自由。还有一件事,杰杰很喜欢玩放在地上的小风扇,当然风扇开着的时候,我们是绝对不会让他玩的,可是在风扇不带电的时候,我也不敢给他玩,因为怕他玩成习惯后,开着的风扇他也要玩,我们就很难和他解释为什么同样的风扇,有时候他可以玩有时候他又不可以玩。 看来要完全对宝宝不说“不”还是挺困难的,首先妈妈有一个宝宝不能做的事的规则,这个规则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妈妈认为吃泥土沙石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吃点没有关系。所以每个妈妈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宝宝获得的自由也不一样。其次,妈妈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一要承受给宝宝这些自由后带来的后果,就象小巫能泰然的接受SAM把卫生间弄的水满金山,并毫无怨言的打扫他的战果。二要承受外界的评判,因为我们给宝宝的自由是反传统的,被那些七姑八婆的看见,他们是要好好的教育你一通的。 悄悄 的回复: (写于7/25/2002 6:51:53 PM) 杰杰妈妈,我想没有一个妈妈可以永远不对宝宝说“不”,包括小巫。在她上面的例子里,小巫就说了若干次“不”,正因为她有一个说不的“底线”。 同意你在帖子里的这段话:首先妈妈有一个宝宝不能做的事的规则,这个规则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个妈妈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宝宝获得的自由也不一样。其次,妈妈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一要承受给宝宝这些自由后带来的后果……二要承受外界的评判。 就说不的原则问题,确实已经讨论了多次,这是每个妈妈自己的把握。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原则底线。这个原则有个最低最低的底线相信妈妈们都赞同,就是安全。比如,如果说“烫”这个概念还可以尝试的话,“电”这个概念恐怕不好在家居环境下让婴儿尝试。当然,至于“烫”这个概念是否可以让宝宝尝试,以及让孩子以哪种方式去尝试,是每个妈妈自己决定的。 说不的原则会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随着孩子的成长,对3岁孩子不能用对8个月孩子的标准,对5岁孩子的和3岁时又不同。比如在例子里提到的玩水,当孩子又大了一些,已经开始了社会化交往的迅速发展期,就会加入适当的限制,只能在浴缸里,在浴缸被塞好的时候对着浴缸玩,不能把水滋得到处都是:这样水还是可以利用的。这是个环保的概念。当母亲认为孩子可以理解环保这个概念的时候,(当然这要靠各位妈妈自己判断),就必须加以教导,作出限制。这样实际上在慢慢孩子的行为。这个规范是逐步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慢慢建立起来的,最终让孩子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又健康快乐地步入社会大环境,适应社会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肯定有妈妈认为环保是个绝对的原则,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就应该对孩子说不,不论其他的妈妈怎么做,你的孩子也一定可以从你允许的其他的一些探索活动中获得自由的乐趣、探索的快乐。 还有一点补充的是,虽然我们尽量鼓励孩子进行我们认为可以的探索,但是,我们同时必须同时让他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象他非要去摸热水被烫一下要自己承受一样,他应该参与处理他所“创造”出来的任何壮观场面:) shanzhuwei00 的回复: (写于7/25/2002 11:42:47 AM) 小巫,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我也相信纪律是为了自由的更好诠释,为了自己和别人的获得合理、合法、合情的自由。你介绍的成功父母言行,我很有感触。 我家斐斐应该说,我比较理解他,而且我从他1岁之前就已经和他沟通,因为我一直认为孩子从出生后他就开始了解这个世界,他希望和人沟通,我也相信他能懂得我说的话,他的眼神告诉我他明白意思。 我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的观念很保守,也很不科学,而且他们也很难接受现在的教育理念,所以,他们经常限制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很不高兴,特别喜欢我回来,因为我在家时,对他很放开的,他做什么我都不会强加阻止,只要是安全的。而且我喜欢和他一起玩,对他无意识犯的小错误,我也不去批评他。所以,我父母很是看不惯,觉得我太惯他了,为此经常发生争执,闹得不欢而散。为此,我挺苦恼的。 像小巫说的几个实际例子,我也碰到过,虽然没有小巫作的那么好,基本上也是类似的。 有时候,我也会对孩子说不,比如,孩子在我告诫他,外用药和化工合成的化妆品不能吃后,依然试图尝一尝,我会很不客气地拍他的小屁股或者手心,告诉他,记住了,以后不能吃。这样做,是不是不好。但是,我觉得孩子他还不了解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生活的一些规则,必要的约束,就是让他去了解那些规则是适合生存的,那些是妨碍生存的。我想,从优胜劣汰的角度来说,必要的约束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爱与自由中成长,我也希望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避免些无谓的伤害。这种说法,也许在小巫看来是有些落伍了。但是,我是非常赞成蒙氏教育理论的,尤其是其中当当妈曾经提到的关于“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勇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我觉得很有道理,斐斐爸爸就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他也是从小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非常喜欢和大自然接触,才逐渐喜欢上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我现在也正努力在都市里给孩子培养这种品质。 anneliese 的回复: (写于7/25/2002 1:03:56 PM) Beautifulmind'非常同意你上面陈述的观点。 如果把他放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里,他感受不到任何界限又如何明白‘纪律’呢! 我的观点是:该对孩子说NO的时候就一定要说。当然,NO的时候不要太多,否则孩子会很沮丧。俗话说:话有三分说。用孩子最能接受方式给予他拒绝,我想孩子是会接受的。我不认为拒绝孩子就会使他没有创造力,阻碍他的聪明才智;同时我也不认为溺爱出来的孩子就一定有出息。我不清楚说NO跟孩子的自信心到底有多大关系,但我非常清楚某些时候不说NO就是对孩子的损害。 我不知道至今有没有权威对孩子的自律能力作出科学的严格的界定,谁又知道孩子的自律能力究竟有多大。但我知道也看到孩子之所以知道纪律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是因为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很难想象一个在家被千般娇宠的孩子到了公共环境里会一下子知道干什么是被人应允的,干什么是遭人谴责的。一旦坏的习惯养成,对他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利处呢,他的未来能好到哪去? 孩子最终是属于社会的,他不仅仅要和家庭成员发生关系,还要和家庭以外的人发生关系,也许在自己家,无论做什么都是被应允的,但出却不见得会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与其让孩子到了社会上以后遭谴责和白眼,还不如在家时候就教育好。 4岁的娃娃非得要在饭前吃冰棍,妈妈说NO,并告诉她因为这样会影响她的胃口,所以不给她吃。如果有家长这时候还给孩子做主的权利,我就很想不通了,这不是害自己的孩子吗?再说,就拿孩子喜欢翻包一事做例,在家翻妈妈的包,大人的态度要是无所谓,放任自流,等孩子在社交场合翻别人的包时,恐怕最窘的是大人吧。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想想别人的感受吧。 为什么社会要制法律,是因为人的自律性太低,所以要规章和法律。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我们连成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无法相信,又如何去相信一个头脑中没有规矩概念的孩子? 相对于那些非常相信自己孩子有自发的自律性的人们,我自己根本无法被说服去相信这样的理论。孩子从胎里到人世,所有的意识都是无形的,后来的一切也是大人灌输,难道再灌输一些NO的概念,就是大人自私地想到自己的利益才这样说,这样做吗?
/
本文档为【该不该对孩子说“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