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42_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教案

2013-08-21 23页 doc 13M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4878

暂无简介

举报
142_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教案「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摘要 本方案主要在探究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教學活動中,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對象,以了解自編課程與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性的啟發和藝術能力之影響。本教學採用整合式課程統整設計,以藝術學科內共有的美學概念、技能或態度為考量,建 構具體可行之學習內容。過程中參考相關文獻、理論探討、分析後現代藝術與音樂作品,並了解四年級學生的行為起點後,依上述依據加強學校本位課程,希望學生能從藝術各學門部分、整體和彼此間的關係,獲得完整聯結,認識藝術共同的精神、美的本質。最後檢視此課程對學習者在藝術創作能力可能之影響。本方案實...
142_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教案
「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摘要 本主要在探究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教學活動中,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對象,以了解自編課程與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性的啟發和藝術能力之影響。本教學採用整合式課程統整設計,以藝術學科內共有的美學概念、技能或態度為考量,建 構具體可行之學習內容。過程中參考相關文獻、理論探討、後現代藝術與音樂作品,並了解四年級學生的行為起點後,依上述依據加強學校本位課程,希望學生能從藝術各學門部分、整體和彼此間的關係,獲得完整聯結,認識藝術共同的精神、美的本質。最後檢視此課程對學習者在藝術創作能力可能之影響。本方案實施結果獲得以下心得: 一、落實「美的原則」概念的引導與藝術基本能力的培養。 二、從活潑的當代藝術作品切入,適時引入後現代創意技法,不僅豐富孩子的視覺經驗,更開發出多元的創作歷程。 三、透過藝術課程的「統整」培養學生美學觀並了解自己相關藝術能力的優勢。 四、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加強合作學習,提升人我間的互動。 壹、主題名稱:「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貳、教學對象:國小四年級 參、教學時數:六節(240分鐘) 肆、課程說明: 一、教學方案之緣起 那天在藝術與人文課堂上,如往常一般進行節奏練習。小文突然很誇張的嘆了一口氣:「老師,我們不要一直『重覆』拍這個好不好?」其他的孩子們立刻附和的說:「對呀!」「對呀!」「為什麼大家覺得『重覆』練習不好呢?這會使你的技術更熟練啊?」老師問。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回答:「因為很單調。」「因為不好玩。」「因為很乏味!」「因為…」(學生們已給了『重覆』一詞不少概念)在面對學生們這麼多的意見,突然老師腦中一閃…(學校操場新舖設的休憩步道造型註1、幼稚園花圃兩旁的小步道磚頭堆疊的造型?註2).......。「其實,在生活週遭有許多有趣的事不斷地在『重覆』」。剛剛小文給了老師一個很好的Idea,我想帶大家玩一些新的『遊戲』,現在大家給小文『重覆』的兩次愛的鼓勵…」,『重覆』的掌聲讓小文臉都紅了,卻也為我們展開另一段藝術課程…「反反覆覆的藝術事」。期望學生能藉由本次活動深刻融入學習,利用簡單而又單純的元素玩出對藝術的興趣與創意。 註1:操場整排綠色榕樹下平時休憩的圓桌椅,以及連貫的木板石階波浪造型地連成一迄,重覆簡單的線條所造成的景觀藝術走道,為學生對「重覆」概念的生活經驗。 註2:幼稚園新建遊樂場其中一花圃步道,由白色同樣款式之石磚以「重覆」的方式,貫穿成一彎曲線條之步道,從二樓以上走廊往下看,除了井然有序又極富變化。 二、創意教學設計理念與目的 (一)課程統整與結合學校本位課程 為了因應二十一世紀邁入知識經濟的新時代,面對國際舞台的各種挑戰,所以我們積極地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的課程結構作大幅度的革新,統整原來的單科課程成為相關領域,使課程內容多元化和生活化,教學方式生動有趣,學習到完整有效的藝術知識與技能,為教育注入一股鮮活的熱力。 本課程設計以符合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原則,並且配合學校本位課程來實施。本設計者從事教學之學校之願景為「尊重、創新、服務、快樂」,「生命教育」為學校之特色課程。以下為學校各年段本位能力之發展重點(表1) 新竹市民富國小93學年各年段本位能力發展重點(表1) 年段 發展向度 發展重點 低年級 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 生活實踐 人與自然 1. 關心生命-認識生死、尊重生命(慈悲) 2. 觀察家人之付出-善解、惜福、感恩 3. 日常生活-良好態度與習慣 中年級 1. 關心學校-愛護校園 2. 觀察師長、朋友之付出-善解、惜福、感恩 3. 感覺情緒變化-情緒管理、尊重包容 高年級 1. 關心社群-服務學習 2. 觀善念恩-改過遷善、善心善行 3. 環境保護-健康飲食 4. 生活品質-心靈開發、生涯規劃 「生命教育-人與自己」課程在中年級的發展重點從低年級「自我生活管理」進一歩擴展至「自我情緒管理」。因此本課程以「我」為出發點,參考本校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內容:如翰林版藝術與人文四上課程「我變、我變、我變變」單元中-從外形而聲音認識自我;四下課程「班級調色盤」單元中-和同儕共同歌唱與合奏等脈絡,由此建構整個課程設計,期使學生能更了解自我情緒的變化與自我潛力之無窮,從而肯定自我並創造自我。 (二)嘗試後現代創作技法、奠定藝術基礎 在本課程設計上我們嘗試引入後現代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與「極簡音樂」的技法。安迪沃荷的作品使用大量廣告影像並使用「重覆」的方式呈現,輕鬆有趣的創作語彙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並且再歸納出「重覆」的概念後,進而轉換成自己的創意。在聽覺藝術中,極簡特色中重覆手法的使用,可讓學生對於基本的節奏型或樂段印象深刻,如此再進行相關的基本練習時,亦不覺得枯燥,漸漸的則可形成自我穩定基本脈動,並且能進一步建立起藝術「創作」能力。在欣賞方面,極簡音樂運用極少的素材在重覆中加以細微的變化,也因此在聆聽過程中,學生對於分辨音樂中的音高或樂段的變化,也不會覺得那麼困難。 在後現代的環境中,電腦、電視視訊不斷傳輸給我們無窮無盡的聲音和影 像而表演活動也不斷推出各種新穎前衛的作品,我們需要讓孩子們了解藝術的空間是多麼的寬廣,而且以更開放的眼光去接納不同的創意。 (三)建立多元的美學觀,從生活中提煉創意 後現代藝術教育不再僅強調技法的熟練或媒材的認知,轉而重視生活周遭事物與藝術教育的關連,以及對各式視覺影像的思考與解讀。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希望藉由介紹藝術創作中「遊戲」的特性,引發學生的興趣,擺脫過去僅強調菁英藝術所造成的距離感。希望學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刺激下,培養多元的美學觀,進而對於身邊日常生活的各類視覺影像,都有分析的能力,並且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創意表現。 (四)在藝術創作中實行合作學習 在本課程中帶入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刺激學生之創作與聯想,並有效提高學習低成就學生之自信心和學習意願。平時如以個人創作形式進行教學,很快即發現較特殊的學生在一旁發呆或馬虎交差了事。而在此課程中的活動大都是以「組」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始使得班級中的資源班或情緒障礙的學生(這是現今各班普遍的安排),在同儕的協助與督促下,壓力與鼓勵促使這一些學生漸漸進入學習情境,讓藝術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三、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 本教學方案主要以美學元素中-「重覆」的概念為統整課程共同發展之「媒介」,其藝術「創作」為目的。亦就是從美學元素到統整課程的美感、創作教學策略(見下圖),此教學策略包括三個階段: 音樂-時間藝術教學 「重覆」 美術-視覺藝術教學 藝術創作的統整課程設計 概念 舞蹈-表演藝術教學 1. 準備引導階段 (preparation): 在此階段中,教師就美學要素「重覆」的概念,從生活週遭的景觀、美術作品或人造物等,透過觀察與欣賞,引導學生能發現、發表對此概念所引發的體認與感受。 2. 統整階段說明 (presentation): 主要是將準備引導階段中所感應、比較及推論所得作整體性的統合,以達到感覺及認知連貫一體的效果。 3. 加強與延伸階段 (practice & extension): 藉由同素材加強操練或加以延伸。 (二)教學模式 整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整合「視覺」、「聽覺」、「動作」、「認知」、「感性」等方面運作,並適時以多媒材的輔助教學,以達教學目的。其形式與內容如:以藝術本質因素-技巧的引導、分析引導...;與一般教學技術結合-講述方式、問答方式、小組討論方式....,上述教學模式視各單元內容均採交叉運用以利教學上的執行。 四、教材內容分析與架構 (一)教材內涵分析 音樂 (二)課程設計概念圖 (三)課程教學內容目標總表 領域名稱 藝術與人文 視覺藝術 藝術與人文 音樂 藝術與人文 表演藝術 課程目標 探索與表現 審美與理解 實踐與應用 對應分段能力指標 1-2-1 2-2-7 1-2-2 3-2-10 1-2-3 3-2-11 1-2-4 3-2-12 1-2-5 3-2-13 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與創新 *表達、溝通與分享 *主動探索與研究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規劃、組織與實踐 單元教學活動名稱 我的分身 我的音樂陀螺 框框裡的 「意想」舞蹈 綜合表演 (音樂創作+舞蹈創作) 節數 2 2 1 1 評量方式 討論發表 觀察紀錄 學生互評 觀察紀錄 討論問答 學習單 小組發表演出 觀賞紀錄 討論問答 小組發表演出 學習單(自評) 學生互評 動作反應 觀賞發表 小組互評 ※參照九十二年一月十五日教育部公佈實施之要點 (四)學習活動評量表 主題 「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單元主題 活動項目 評量方式 評量內容 我 的 音 樂 陀 螺 名字繞圈圈 *觀察反應 1.能了解名字的說白和節奏的關係。 2.能利用節奏的長短、快慢、重覆性,組成一段語言節奏。 節奏繞圈圈 *學習單(1) 1. 能和同學共同拍出由頑固節拍所形成的二部節奏。 2. 能配合音樂即興做出肢體動作。 表情繞圈圈 *觀察反應 *活動參與 1.能用肢體做出自我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 2.能配合音樂即興做出肢體動作。 音樂繞圈圈 *學習單(2) *討論問答 1. 能聽辨音樂中音高的變化與旋律線條的關聯性。 2. 能經由聆賞、分析以音樂語彙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相關的音樂問題。 框 框 裡 的 意 想 舞 蹈 1.暖身運動 2.三分鐘的意想舞蹈 *觀察紀錄 *討論問答 *肢體表現 *學習單(3) *學生互評 1. 能透過視覺、聽覺與動覺理解「重覆」概念的手法對於創作上的用意。 2. 能藉由身體的自我探索,進一步體驗及感受舞蹈元素。 3. 能與同儕共同設計以「重覆」的肢體動作概念,組織其他的舞蹈元素,展現自己的創意與合群的態度。 4. 教師紀錄小組成員互動討論情形以 及各組表演內容和造型上的創意,最後以各小組票選呈現此單元評量結果。 (評量要項如:參與討論、合群創作、融入程度、觀點提供、想像創意..等項目) 我 的 分 身 1.安迪沃荷作品欣賞 2.創作「我的分身」 *討論發表 *觀察紀錄 *態度評量 *學生互評 1. 能欣賞藝術家的作品,說出自己的感 受。 2. 能從「安迪沃荷」的作品中,觀察出 「重複」的特徵。 3. 能運用「重複」的概念創作。 4. 能欣賞分析所創作的作品。 (五)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流程) 新竹市民富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主題 「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單元 教學日期 94/9/5~94/9/14 教學設計 王瑞卿、陳惠敏、王瑋煜 教學時間 240分鐘 分段 指標 能力 範圍 視覺藝術 音 樂 表演藝術 探索 1-2-1 2-2-7 1-2-2 3-2-10 1-2-3 3-2-11 1-2-4 3-2-12 1-2-5 3-2-13 審美 文化 教材來源 自編 教 學 資 源 音高、節奏卡、CD音響、學習單、各種顏色膠帶各一只、波麗露DVD、數位像機、攝影機、單槍投影機、視覺(藝術家簡報)、各種打擊樂器、 教 學 目 標 1. 能欣賞藝術家的作品,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2. 能觀察藝術作品中所使用「重複」的形式。 3. 能運用「重複」的概念發展創意創作作品。 4. 能欣賞他人的作品,並予分享與回饋。 5. 能運用「重複」的概念發展創意創作作品。 6. 能透過視覺作品、校園自然景觀與音樂中「重覆」的特點說出自己的看法與感受。 7. 能藉由聆賞音樂作品進一步分析探討音樂的特點,並以音樂語彙來表達。 8. 能經由身體探索舞蹈要素,將各種動作組合並呈現出來。 9. 能和同儕運用「重覆」的概念發展主題舞蹈並展現自己的創意。 10. 能透過以「重覆」的動作發展出來的創意舞蹈,提昇舞蹈的鑑賞力。 11. 能了解名字的說白和節奏的關係。 12. 能和同學共同拍出由頑固節拍所形成的二部節奏,從中培養合作態度。 13. 能用肢體做出自我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 14. 能經由極簡音樂的作曲手法,體會即興創作的樂趣。 15. 能聽辨音樂中音高的變化與旋律線條的關聯性。 教學活動內容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準備活動: 1. 教師準備安迪沃荷作品的簡報。 2. 教師事先將班上每個孩子照片放大影印。 引導活動: 播放安迪沃荷的作品給孩子欣賞,共同討論 教師提問: 1. 你看見了什麼? 2. 這一系列作品表現的方法有什麼一樣的地方? 3. 你喜歡這樣的創作方式嗎? 教師歸納 1. 生活中常常出現大量複製的影像,例如:廣告、商標、明星照片…..等。 2. 把單一圖像透過重複併置,會產生更大的力量及趣味。 3. 藝術創作非常自由,不一定只侷限繪畫,拿現成物重製也是有趣的方式。 發展活動: 引起動機 拿出安迪沃荷的作品「瑪麗蓮夢露」,說明本次活動的製作方向 發展活動 發下事先影印的個人照圖像,請孩子使用水彩顏料上色。 把六張個人照圖像都上色完成之後,拼貼於四開圖畫紙上。 綜合活動: 欣賞 將完成的作品展示於教室中,全班票選你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作品。 · 框框裡的「意想」舞蹈 ~新Bolero~ 引導活動:教師先以觀察生活景觀(學校或校外)、美術作品等引發學生對於「重覆」做法的感受。 例如:1.熟悉2.安定3.秩序4.壯觀5.其他… 發展活動:聆賞拉威爾-「波麗露舞曲」影片 1.探討樂曲特殊的創作手法(重覆的節奏),聽辨旋律在反覆中 的細微變化。 2.進一步討論視覺(創作作品)與聽覺(Bolero固定之節奏) 重覆現象的關聯與聯想。 3.透過舞蹈元素的探索(如:身體、空間、時間、力量等元素) 以「重複」的概念,設計三分鐘的舞蹈。 指導過程如下: · 身體各部位的暖身活動(探索自己身體的運動特點) · 倆倆一組,設計共通的動作及變化動作。(欣賞、分享、建議) · 分成三組討論以「重複」的概念設計該組共同的肢體動作,並分配作出些微的變化(可以是空間、時間、力量等的變化),但整個舞蹈動作應以有「重複」的動作為主題,讓每一人有機會透過肢體的展現,肯定自己的表現。 (以拉威爾-「波麗露舞曲」為配樂) 綜合活動: 1. 各組成果展示、相互觀摩。 2. 分享、討論與建議。 3. 優秀組別獎勵回饋。 我的音樂陀螺 一、引導活動 1. 老師運用自己的名字,用誇張的聲調唸出引發學生對自我名字所做變化之好奇心。 2. 詢問學生從音高與速度之更動,可使名字產生之變化。 二、發展活動​​​ * 名字繞圈圈 3. 利用學生名字,配合不同的音高和節奏,讓小朋友認識語言和節奏的關係。 4. 選取一組的學生,以其喜歡的名字說法,老師將其名字運用重複的手法串聯起來。 5. 分組玩「名字疊疊樂」遊戲。 * 節奏繞圈圈 1.用同樣的樂器或不同的樂器,做節奏的變化,一次只改變一個拍子,使其形成合奏。 2.除了樂器合奏,再加入旋律樂器(亦可用語言節奏),來一段具自己特色的即興。 · 表情繞圈圈 1.將全班分組,各圍成一個圓圈。 2.聽音樂做模仿。音樂重複處需進行相同的動作。(音樂:Fidula-CD 4424 七式進階) 3.老師運用音樂之重複性玩記憶表情的遊戲。 三、綜合活動 * 音樂繞圈圈-欣賞:C調 學習單(2)旋律猜猜樂 80’ 5’ 7’ 3’ 15’ 80’ 單槍投影機 「安迪沃荷」作品簡報 海報 1.教師先將教室地板以不同顏色的膠帶,貼成「田」字型的活動空間。 2.手鼓一只 3.拉威爾-「波麗露舞曲」 DVD、CD各一片。 4. 學習單 1.節奏卡 2.CD音響 3.打擊樂器 4.學習單 伍、 課程活動實況紀錄與成果分析 單元一 我的分身 1.作品欣賞與探討 課堂上首先播放安迪沃荷的作品給學生欣賞,學生對於作品獨特的表現方式都充滿興趣。透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學生逐漸能觀察到安迪沃荷作品中「複製」的特色。有同學在仔細的觀察後發問:「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畫的嗎?」教師說明安迪沃荷的創作過程,都是取材日常生活中的影像,經過製版後再印出來。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不是他自己畫的喔….」「這麼簡單,我也會….」。 教師歸納出作品在重複的表現手法下,呈現出某種氣氛及力量,也同時為下一個實做單元做出預告。 圖1 作品欣賞-安迪沃荷「瑪麗蓮夢露」 圖2「罐頭」 2.仿做 這堂課讓學生仿作安迪沃荷的作品,事先把學生的大頭照放大影印,當發下去的時候,學生都很好奇要變些什麼把戲,接著請學生拿出水彩在影印的圖像中填色,因為這個活動主要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重複」的創作概念,因此,對於上色的技巧以及顏色的使用便沒有花太多時間說明,不過這卻造成了剛開始有些混亂的場面,大部分的學生使用水彩上色過於隨性,甚至把照片原先的輪廓形體更改,如果繼續這樣發展,恐怕將收不到最後呈現「重覆」的效果。因此教師開始重新對填色步驟加以限制,將單一圖像拆解成頭頸、上衣以及背景三個部份,並且提醒輪廓交接處要小心處理,在做出這樣的限制和提醒之後,上色的效果才較為理想。此外在選擇顏色方面,學生還是多少會被固有的色彩觀念所限制,不過在教師鼓勵之下,才開始大膽的嘗試,讓自己的影像變得五彩繽紛。在過程中學生們充分享受改造影像的遊戲。每個人完成六張作品,再把完成的作品拼貼在圖畫紙上,便大功告成。 圖3 學生依照自己的安排,使用水 圖4. 上色完成之後,學生把大 彩上色的方式,將顏色填在影印後的 頭照圖像排列於桌上,依照自己 照片圖像上。 的感覺拼貼於四開圖畫紙上。 圖五 把作品展示在教室,大家一起 圖六 把得票最高前三名的作品 互相欣賞,並票選出最受大家欣賞的 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說說 作品。 它們有哪一些優點。 圖五 學生作品 圖六 學生作品 四年六班 陳宛喧 四年六班 王鵬翔 在票選出的作品中,正好出現了兩組對照,有的學生喜歡宛喧的作品,認為她上的顏色比較濃(飽和),效果很別。但有的同學喜歡鵬翔的作品,因為他均勻的刷上淡淡的顏色,底層的五官輪廓還可以保留得很清楚,呈現出來的效果比較好。 在自由開放的討論氣氛裡,學生學著如何找出別人作品的特點。 框框裡的「意想」舞蹈~新Bolero~ 以四年級的表演基礎能力而言,大部份在三年級已經能從自我探索身體元素、空間的元素等等來了解簡單的表演語彙。觀察中年級的學童生性天真活潑,也因此在學習過程的參與程度算是熱絡且興趣十足。由於,先前所具備的表演能力大多建立在身體動作的探索,讓學生盡可能從活動中發現自己在動作上的特點,對於其他的元素(如:空間、時間或力量等)的探討較疏於整合,在此活動單元裡,教學者利用「重覆」的特性,希望學生在肢體動作上能結合其他的舞蹈元素,除了配合樂曲特性的節拍設計固定的動作外,亦能將自己表演的特點在過程中呈現一些變化性。 整個動覺部份最後以3分鐘的創意舞蹈呈現,主題以「重覆」固定的動作,加點些微的變化性(可以是個人或雙人以上的變化動作)與隊形在空間的設計,除了提昇自我的肢體自覺外,更希望藉此增進四年級的學生在肢體動作上的想像力與創意。 圖1透過視覺及景觀在「重覆」 圖2 讓學生透過肢體,運用身體元素 的做法上,學生踴躍提出如:壯觀的、 設計一個固定(重覆)的動作, 有秩序的、規律的、單調的….等看法。 再加入其他部位的變化動作。 圖3 讓其他觀摩者分享所觀察的動作, 圖4 低層次也能呈現豐富的肢 並能指出固定與變化的動作。 體表達喔! 圖5 高層次(空間)+力量+ 圖6 兩人以上一組,發揮彼此的想像與 身體動作,超越先前簡單的動作。 創意,設計更多可能的舞蹈動作。 圖7觀賞”Bolero”舞曲的演奏,讓學生 發表樂曲的特殊手法,並將視覺、 先前動覺的表現所探討對「重覆」的共通感受表達意見和看法。 圖8 分組討論3分鐘的創意舞蹈, 圖9 表演前需給學生一個簡單的 設計原則必須以有「固定」的動作 大綱格式來發展設計的舞蹈,即 為整組的舞蹈基調,再設計變化動作、 為『開始造型-主活動-結束造型』 。 隊形的變換..等(可以加入聲音),配上 經過暖身與觀摩動作後,學生無論 Bolero舞曲的音樂特性,完成自創的舞蹈。 自己身體動作的運用上、或空間、隊形的變化性有顯著的改變。 圖10 在短短不到6分鐘內,各組以能掌握教學主要的重點自創舞蹈,並能相互觀摩,分享他組的優點,進一步以舞蹈語彙說出自己的想法,(圖11)選出優異的組別給予回饋,最後就整個活動作學習的自我評量(圖12)。 單元三 我的音樂陀螺 名字繞圈圈 本課程開始老師用誇張的聲調唸自我的名字,有學生立刻跟著模仿,全班都笑著學叫別人或自己的名字。從三個字基本型名字,到疊字型的叫法,再到具音響效果的綽號型,小朋友的形式、多樣而大膽了起來。然後教師依第一組小朋友的名字,利用節奏的長短、快慢、重覆性加以組合,成為一段語言節奏。對於課程的特色-「重覆性」、「規則化」,已有部分的概念。 圖1將名字和節奏相對應 圖2 說著說著忍不住站起來指揮 接下來就分組進行「名字疊疊樂」表演。每組彼此之間都討論的很熱絡,當有小朋友不知道要如何來說自己的名字時,旁邊的同學就搶著幫忙想稱呼。在來即進行表演活動。每個「小指揮」都煞有其事的自備各種「指揮棒」,有模有樣的帶全組表演,每一組都有令人驚奇的演出。由於只是運用現有的名字稍做變化,無特別技巧,小朋友都喜歡參與,既新鮮又好玩。 運用直笛充當指揮棒更神氣! 節奏繞圈圈 以「名字」遊戲帶起了學生們的對聲調的好奇,教師接著發下學習單,引 導學生了解聲調和音符間的連結,然後用語言節奏和重覆節奏來做一段自我表演。這是將一組學生中有三至四個人負責敲打重覆的基本拍、其他的組員則以說故事方式做聲調變化或有兩人共同分句來做語言節奏。在活動中發現兩人一起拍節奏,在速度與正確性穩定多了,而且整組一同設計,在表演內容上也明顯增加許多創意。 圖4 運用同樣的樂器做節奏的重疊 圖5 大家的節奏要配合才好聽 更進一步,老師在每組選出較為大膽的一~二個小朋友運用打擊樂器中有音高的節奏樂器融入,如:木魚組、牛鈴組、木琴等讓合奏聲音更豐富。一開始,小朋友會擔心不知敲什麼旋律好?或怕自己的旋律不好聽?在練習木魚組或牛鈴組上小朋友很快就能愉快的敲起來;而木琴部分則因琴鍵較多,小朋友對於旋律的組合上較為猶豫。直接以鍵盤樂器中的黑鍵來演奏,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一個音階中的黑鍵所組成的旋律正好為中國的五聲音階,讓小朋友在五音上組合旋律較容易入手。 給小朋友練習幾回,分組輪流上台表演一段自己的音樂吧! 圖6 我們演奏的多開心! 圖7加入音磚試試看 表情繞圈圈 此活動中所用的音樂是曲式相當簡單的《七式進階》,在B段音樂元素一一加進去,類似極簡創作手法(陳淑文,2004)。這「重複性」、「規則化」的音樂形式,讓學生們就跟著音樂逐步增加創作的肢體動作。一開始,學生們彼此有點害羞,只隨意做做,而後老師以誇張的臉部表情要大家放輕鬆,小朋友的肢體動作上逐漸的展開,隨著喜怒哀樂的想像著情緒變化,全身也跟著配合表演。 圖8 從羞澀扭捏的臉部表情 圖9 到自在、生動的肢體語言 音樂繞圈圈 接著以「音樂大闖關」遊戲,使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填寫。研究者為了能讓學生們仔細聆賞音樂中變化的元素,在此闖關路線的轉角或分岔處皆設計了和極簡音樂相關的題目,以題目的選項作為選擇路徑的方向,當學生完成闖關活動時,他也了解這首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念。 陸、學習成效與教學檢討 整體教學實施過程,經由教學者與協同者之間不斷地溝通討論,因此在課程的聯繫上雖無太大的影響,但在與學習者的互動與回饋中,卻也呈現一些「非預期」的現象與反應,這些不確定因素亦成為課程中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教學者在日後教學設計上的部份參考依據。以下就此三項活動內容,分析教學得失與需改進教學技巧之說明: 一、視覺藝術 重複」是美的原則中基本的概念,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試圖以當代的藝術創作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歸納出重複的概念。學生對安迪沃荷的作品都呈現高度的興趣,出現許多有趣的疑問「那是他自己畫的嗎?」「這樣複製廣告影像也是藝術喔?」「唉唷!這樣的方法不是很偷懶嗎?」在欣賞的過程中,成功的讓學生發現作品中重複的特徵,並且感受重複所營造的氣氛及力量。 在仿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對這樣的創作形式感到驚奇,在安排顏色的過程中,逐漸能拋開既定的技法限制,而大膽的嘗試。當學生把單一元素併置拼貼至圖畫紙上的時候,才清楚的感受到重複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學生開玩笑的說「這樣真的很有那個藝術家的感覺耶!」有的學生有感而發的說「下次我要換Hello Kitty的圖來玩….」學生享受創作的樂趣並開始思考。或許老師ㄧ開始不需只侷限運用大頭照的影像,如果讓學生自行決定他們喜歡的影像,或許會出現不同的趣味,這是日後可以改進的地方。 2、 表演藝術 ~此活動最終目的在於,以單純的肢體創作而發展成為學習者依據自己、他人的聯想和創意,能自信地完成簡單又富變化的表演舞蹈~ 多數的班級在表演藝術大多具備初步的基礎(如:基本動作-身體元素、概念動作-空間元素..等),此次課程在表演的部份,除了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舞蹈元素之外,更希望能透過課程設計的內容,來提升學習者在表演「創作」的能力。從學生已有視覺中「重覆」元素的感知後,教學者以「波麗露」舞曲(銅管樂演出DVD)為引導起點,讓學生透過聆賞與表演的角度來做發表、評論。此樂曲中固定的節奏顯然地成為聽覺的深刻印象,另外學生們亦發覺管樂旋律的變化,如:樂器從單一的愈加愈多、音量由小到大的變化,整體的感覺很整齊、舒服但好像有點單調....等;另外在演奏者在肢體表現上,多數學生多表示過程中有些動作經常「重覆」,但卻也有許多的不一樣(變化)。經教學者適時地引導,學生有了較具體的說法,如:路線不一樣(方向)、蹲的動作有高有低(層次)、有突然的甩動樂器(力量)....等,除此之外,學生更提出服裝對於演奏者的意義(如:固定節奏的樂器演奏者穿著白色的衣服,其他走動的演奏者全身穿黑衣...),由此發現學生的觀察力與思考能力似乎有明顯的增強。藉由學生所聆賞的結果,將以「重覆」概念的肢體動作,為表演「創作」之起點。學生透過暖身的肢體動作同時,先探索身體部位可行的重覆動作,再加上其他部位做變化,接著尋找合作的夥伴共同設計雙人的表演動作後,擴大為分組的完整設計動作。由於整體表演需以團隊中共同的動作為依據,因此,可以發現大部份的學生的配合度很高,即使對於內向害羞的孩子們也能享有群體表現的樂趣。相對的,對於在肢體較具優勢的學生,在團隊中展現肢體統籌的能力,如:方向的安排,力度的變化...等。最後的觀摩欣賞,學生們能懂得欣賞他人表現並給予實質的回饋,讓教學者更肯定合作教育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教學者認為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稱職的引導者與觀察者,並適時地給予建議但勿過分地介入,表演藝術的學習應使學習者透過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不斷地累積經驗、分享與回饋。 本活動單元教學者認為自評部份應做些為的調整,為了更清楚學生學習能力的改變是否深受課程內容之影響,應做學習前與學習後的自評對照,一面讓教學者檢討教學的缺失,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觀察自己的轉變以建立自信。 三、音樂 有人說:「學音樂需要有苦行僧的精神!」這是因為要達到一定程度的音樂能力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與努力。處於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音樂認知,如:音階的概念、音符與音值的關係、簡單三段曲式的分辨等,都約略的了解,只是在活用與熟悉度上需再加強,以便在創作上能更靈活的運用。本課程則是利用「反覆」的原則,引入極簡音樂的創作手法-將最少的音樂素材藉由不斷的反覆,在極長的時間緩慢展開,音樂經由反覆的過程逐步細微變化而脫離原貌(王貞惠,2001),期使學生在從事音符與節奏的基本練習時不覺枯燥,並且同時享受創作的樂趣。「節奏很簡單,所以很好玩。」「重複的音樂節奏,聲音很單純,愈聽愈有趣。」「雖然只是單調、重覆,但是仔細聽、仔細看,也可以知道他的美。」由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單可知,雖然是重覆的節奏,但是其中微妙的變化在學習者的基本脈動與學習興趣上帶來正面的影響。對於學習成就低的孩子,他也能享受和同伴合演的快樂,而對於已具備基本音樂能力的孩子,亦能發揮即興的長才。經過本次活動使孩子們更肯定了自我,也得到相當的成就感。 此外,在本單元活動中教學者雖已引領學生熟悉各種說白與節奏模式。但是在課堂中觀察,仍發現學生無法將已構思好的音樂節奏轉換為音樂符號,而完整紀錄下來。可見學生對於聲音和符號之間的關係仍不甚清楚,因此在創作中有時雖有節奏的靈感,卻無法表達出。在此一層面,有待未來教學中深入引導與加強,使創作教學更為踏實。 柒、結論與建議 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中心,亦著重於學生「帶著走的能力」,雖不再刻意強調技術性的學習,但究竟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累積藝術創作的經驗,提昇藝術的興趣與樂趣,這著實與教學者的課程設計有著密切與關鍵的決定因素。此次以「重覆」為基本概念,設計上視覺與音樂教師採取協同教學的方式。在實施課程之初,教學者經過數次的溝通與討論(了解中年級學生的學習起點、統整的內容或目的…等),最後決定以「創作」為主軸,在過程中希望落實基本能力的培養,並且透過「探索」與「欣賞」來加強審美的學習,期使學生經由完整的課程規劃(統整視覺、聽覺、動覺藝術)來達成藝術學習的目標。課程進行期間,發現設計者的活動內容在實行上產生困難或疑點,必需退回原點設法找出問題之所在(從學生的反應了解或與同儕教師討論),重新改變教學策略或調整教學活動設計後,在下一班執行上做適切的觀察而成為普遍可行實施的教案。從六節活動的評量中,大部分的學生對此教學設計與模式下呈現正面的反應,這顯示以簡單、明確的「概念」性統整課程較能清楚傳達教學目的,也因此教師在活動中能得到良好的互動與回饋。從活動中歸納出幾點心得與建議: 一、落實「美的原則」概念的引導與藝術基本能力的培養 任何美的事物都會因為人的感覺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是人類對美的感覺還是有著一些共通之處,這就是「美的原則」。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深刻了解這些基本原則以作為相關欣賞活動的依循。此外,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除了欣賞能力的提升,基本認知與技術亦需融入教學活動,使其能力有助於自我創作與表現。 二、將後現代創意技法引入藝術與人文課程中 後現代藝術與音樂因為其文獻資料尚未完整或意念較難理解,對於一般音樂教育工作者較少接觸與發掘,但是從文獻探討及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此課程具有可行性。將後現代創意技法應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不但激發了學習興趣與思考判斷能力,亦加強了藝術基本能力與欣賞廣度,也增進了自我創作信心。 三、從活潑的當代藝術作品切入,豐富孩子的視覺經驗,自然而然發展出多元的創作歷程 藝術創作常常反應一個時代的活動現象。當代藝術創作正是呈現出一種眾生喧嘩的多樣面貌,創作的手法更是五花八門,藝術的界線不斷的被重新定義。這些豐富的藝術創作,正是豐富學生視覺經驗的好材料。當興趣被引發,想法被包容,自然而然會發展出令人驚喜的獨特創意。 四、透過藝術課程的「統整」培養學生美學觀並了解自己相關藝術能力的優勢 此課程係以美學原則之概念所統整發展的活動內容,無論是視覺、音樂或是表演藝術的內容設計上並無主僕之分,此三項彼此間互相聯繫、輔助,也因此學生在過程中儘可能在自己擅長的藝術領域裡有所發揮、獲得同儕與教師的肯定。除了增強學生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之下做決定的能力,並能培養學生學習從美學角度觀看外界的能力。另外,在其他項目的參與中學習他人的優點,透過參與適時給予鼓勵與指導的同時,能彌補在某方面能力較弱或缺乏興趣的學生有強迫接觸學習的機會。 五、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加強合作學習,提升人我間的互動 在這次的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單的學習和個人創作,亦包含相當多的合作討論、意見分享、合作表演、共同創作等。讓孩子們體會與他人合作中,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意和心得。 捌、參考書目 呂燕卿著(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與實施策略。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81-107。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呂燕卿著(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367-400。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宋瑾譯,庫斯特卡著(2002)。二十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徐秀菊著(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401-422。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美鸞等譯,Roger Kamien著(2001)。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陳淑文著(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期。新竹:國立新竹師院編印。 王貞惠著(2001)。『極限主義』音樂的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淑英著(2005)。幼兒創作舞蹈課程之探索。 http://www.nhctc.edu.tw/~ececlub/web35/html/002.htm 「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音 樂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欣賞 創作 觀察 音感 節奏 欣賞 創作 欣賞 聯想創意 創作 能從藝術家的作品中觀察出「重覆」的創作形式。 能運用「重覆」的概念創作自己的作品。 能彼此分享、欣賞他人的作品,並能介紹自己的創作成為校園中的裝藝術品。 能聽辨音樂中音高的變化與旋律線條的關聯性。 能和同學共同拍出由重覆節拍所形成的二部合奏。 樂於欣賞不同作曲家的音樂表達方式,進一步了解其意涵。 能設計以「重覆」的動作為主題,充分發揮各種舞蹈元素的組合構想,完成簡單的創意舞蹈。 能透過「重覆」概念的了解,進一步聯想與思考,探索舞蹈元素並發展各種肢體動作。 能依所分配的角色,努力完成共同表演並欣賞自己及喜歡他人。 利用說白、身體與樂器透過即興與極簡的創作方式完成屬於自己。 我的音樂陀螺 我的分身 框框裡的「意想」舞蹈 生命教育- 人與我 「反反覆覆」的 藝術事 探索與創作 審美與思辨 文化與理解 藝術與人文 音樂 表演藝術 視覺藝術 生活藝術 後現代創作理念 框框裡的「意想」舞蹈 名字說白參考模式(陳淑文,2004) 信 信、蓉蓉 信、蓉蓉、龔士華 信、蓉蓉、龔士華、旻華 我的音樂陀螺 我的分身 聆賞活動指導策略: 第一次聆賞音樂 描述音樂(情意面,如:它讓你有什麼感覺,它用什麼方法使你產生這種感覺) 第二次聆賞 發問表達(認知面,如:音樂元素的詢問) 分析音樂或影片中人物表現的特點 再次聆聽(聆賞)。 圖12 圖11 圖3 圖9 《C調》是以C音作為旋律主軸,整曲中一直持續的出現C音,對於音感較差的學生,較不會形成困擾;然後隨著音樂的進行,其他音符或節拍的變化逐一的加入,所以小朋友們較能聆聽而分辨出當中 的差異,對於後現代音樂特色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PAGE 18
/
本文档为【142_反反覆覆的藝術事 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