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

2018-12-03 83页 ppt 14MB 70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xxj7584

暂无简介

举报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张萌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当今世界有着许多的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张萌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当今世界有着许多的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那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呢?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小组研讨: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案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哪里发端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阶段: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主要特点   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第二阶段: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代表作是《自然法典》;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是《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马布利主要特点  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是《论实业制度》;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是《新世界》; 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是《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主要特点   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必须尽快代之以美好的社会制度。 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案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仅存71天,失败了,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巴黎公社墙列宁的少数或一国先发生论(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两种观点分析评论 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单纯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直接过渡”是指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绕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直接”通达社会主义社会。 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国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夏天——1921年初: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国家对生产和经营实行经营管理。 实行除必要的口粮之外的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实行粮食贸易的国家垄断制。 禁止私人自由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实行主要日用品和消费品定额分配制度。 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有产者无产者都要参加劳动,以迫使资本家参加体力劳动,以便更多的人奔赴前线。 后果:工业生产停滞,甚至下降;黑市贸易猖獗;发生饥荒,农民暴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特点: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 历史作用: ①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②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一点工业资源、设备、产品集中起来,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③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共同对敌,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①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②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列宁说:“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列宁全集》第41卷,第10页)但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570页)1921年3月—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1)背景: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四,试行租让制、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由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第一,实行粮食税制度,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农民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品;第二,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实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第三,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工农关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改善俄国的经济形势,而且也反映了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及评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列宁晚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形成(1925—1953)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从20年代末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运行机制,即“斯大林模式”。 插入视频:《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苏联模式》视频(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中国、越南、北朝鲜、蒙古、老挝、柬埔寨。拉美一国:古巴    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15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数量上,占世界的1/14,在领土上,占1/4,在人口上,占总人口的1/3。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及苏东剧变案例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中的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21世纪,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提供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社会主义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近百年的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新中国30年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绩,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空前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重大考验,成功捍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1992年,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高潮兴起,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多方面挑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也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复兴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请同学们谈一谈:历害了我的国&历害了国的我中国强中国少年强&中国少年强中国强小组研讨: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马恩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为前提,认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有计划调节社会生产; 按劳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灭亡但尚未完全灭亡.对我们今天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重要指导意义.没有形成对社会主义特征的完整论述;某些论断同社会主义现实不相吻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形成的认识: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晚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列宁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第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据。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第四,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五,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第六,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八,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九,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小组研讨: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  建设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  建设的长期性那种把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原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的过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它面临着崇高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幻灯片38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切民族都将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不同国家应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一国家应根据不同时代适时改革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模式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特别提示: 揭开打不倒、压不垮的古巴社会主义之谜案例(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三、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曲折前进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小组研讨:(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其次,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再次,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最后,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二)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首先,正确认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 其次,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最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从“历史终结论”到“中国模式”案例 推荐阅读 主题内容:人物访谈  围绕课堂上所学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的理论,设计一次针对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物访谈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撰写人的访谈报告。*
/
本文档为【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