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广西工业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工业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2018-05-04 4页 doc 110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招财进宝

暂无简介

举报
广西工业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广西工业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1)一、主要成绩…………………………………………………(2)二、主要问…………………………………………………(4)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6)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6)二、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对人才队伍的新要求…………(7)三、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9)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发展目标…………………………………………………(14)第四章主要任务………………………………………………(16)一、加强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6)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7)三、加强工业和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9)四、加强工业和信息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1)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九大工程”…………………………(23)第五章政策措施………………………………………………(26)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26)二、构建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27)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27)四、加大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28)五、增加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28)六、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舆论环境…………………………(29) 前言工业和信息化人才指的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中能力与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第一位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发展优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才工作要求,切实贯彻“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市场配置、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和人才环境建设等重要环节,从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入手,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初步建立了一支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振兴和长远发展、促进广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工作取得如下主要成绩:(一)人才成长环境逐步优化。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全系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得到强化。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就工业系统出台《关于加强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柳州市围绕集聚优秀人才也专门出台了《工业企业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实施意见》,由此,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企业本身也积极通过多种形式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掘人才创造了各种优惠条件。(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区工业系统从业人数为35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12.06%,比“十五”末提高5.03个百分点;人才总量约为100.75万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47.98%,其中,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77万人、工业技术人才25.85万人、工业技能人才58.13万人(高技能人才12.31万人,占全部技能人才的21.17%),三者间的比例为16.64∶25.66∶57.70。(三)人才支撑工业发展的作用明显。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达40.62%,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4,广西工业化由初期阶段迈入中期阶段。广西工业经济的高位增长,人才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广大奋战在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的专业人才,为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实现广西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四)人才选拔任用力度得到加强。全区工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常态机制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日益完善。2009年6月,广西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了1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2010年5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适用于工业化、城镇化管理人才377人。这些通过公开选拔而来的专业管理人才正在各自岗位发挥积极的作用。(五)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区设有为工业和信息产业服务的高等院校60余所,中专、职校、技校400余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00多个,每年鉴定职业技能人才30多万人次。自治区工信委有直属院校10所,在校生8万多人,其中高职生3万多人、中职生5万多人,成立了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网络,行业教育资源正在逐步得到整合并发挥作用,为开展工业和信息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保证。(六)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明显。按照自治区党委《2006-2010年广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地大规模开展各类人才培养工作。一是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五年内,各级经委(经贸局)、信息产业局的领导干部基本得到了培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通过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全区8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继续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批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工业类的1000多个岗位100多万工人进行了岗位培训,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四是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提高了生产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五是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农民工提高技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拓宽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发展道路。二、主要问题(一)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广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业技术人才和工业高技能人才总和为54.93万人,仅占全国工业人才总量的1.5%,比我区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总量低2.32个百分点。(二)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全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38万人,其中,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11.83%;全区“两院”院士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04人,仅占全国的0.89%,“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7人,仅占全国的0.5%。战略型的企业家、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的科技领军人才、有绝技的高技能人才缺乏,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7%,不能满足重点发展“14+4”千亿元产业的需要。(三)人才资源分布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人员过密,新兴产业领域人才不足,外向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尤其短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70%以上的高层次工业人才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中心城市。人才资源分布还不适应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需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和与之匹配的薪酬激励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尚未形成,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和差距悬殊并存影响人才效益的发挥。人才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监督力度不够,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五)人才培训经费投入不足。39.6%的企业没有按照工资总额1.5%-2.5%的法定比例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培训经费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职工培训,特别是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政府、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三方共同分担培训费用的机制尚未形成,制约了人才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2010年,我区工业化率为2.31,跨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广西工业和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必然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支撑。“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桂”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事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市场环境开放和竞争加剧、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是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折期,也是我区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了中期阶段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期。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切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以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要求工业经济的各级管理干部努力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意识、大局意识和统筹能力;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要求经营管理人员切实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一线操作人员具备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只有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对人才队伍的新要求(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迫切要求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十二五”期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进一步承担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重大任务。发展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带动我区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提高全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托。要注重培养一批既有较强科研能力、又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批能够从事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依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尤其要抓紧培养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优化我区人才队伍结构。(二)竞争环境开放和竞争加剧,迫切要求提高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全球化。因此,迫切需要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开拓能力、熟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能引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企业家;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精通国际贸易运行规则、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并能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潮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迫切需要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是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确保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和任务得以全面贯彻落实,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视野开阔、思路超前、有驾驭全局能力的学习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政治上要求进步,敢于、善于创新的“又红又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执行力强、技能过硬、敢拼爱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技能操作工人队伍。因此,全面提升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和措施更加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要求必将进一步提高:一是随着土地、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进程,促进人才市场与其它要素市场的相互贯通;二是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要求人才能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产业、行业、专业间灵活地转移和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三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将带动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转移和流动;四是随着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地域间人才流动的态势将不断增强。因此,创造一流人才创业和发展的环境,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三、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一)有利条件1、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我国、我区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按照以重大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思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实施10项重大人才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年来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都有力推动了全区人才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未来10年我区人才发展的总体部署,强调要推进“三大人才开发”、“六支队伍建设”和“十一项重点人才工程”,并制定了保障我区人才发展的八项政策和两大体制机制创新策略。可见,我区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2、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逐步完善。《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去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人才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工业化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例如南宁市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批重要的人才工作政策文件;贵港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了实施贵港市“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的决定等。3、人才小高地的聚才功能日益凸显。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加大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力度,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逐步发挥效应,人才小高地的孵化器作用正在发挥。如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降低人才准入、实行“零门槛”制度等。建立“八桂学者”制度,通过设置八桂学者岗位,分期分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领军人才,吸引培养一批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拔尖人才,以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技术项目集聚人才的功能正日益凸显;“八桂学者”、“特聘专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11项自治区人才培养重点工程正成为人才孵化的重要基地。(二)不利因素“十二五”期间要整体提升我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新型工业发展的人才队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1、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困境。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远未消除,其严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都超过预期,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低迷,国际经济环境的低迷会影响人才流动,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国内环境看,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贯穿经济工作的主线,2010年以来国家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了适当调整,受此影响,我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将会加大,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将受到较大制约。广西作为一个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始终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亟待改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瓶颈”,影响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2、广西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区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产业、区域分布还不够合理;人力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人才培养的人文环境还存在思想观念落后,重使用、轻培养,重计划、轻落实,重形式、轻效果,重当前、轻长远的现象。3、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滞后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根据《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为配合广西“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整合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但是,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时效性是有限的,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往往也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整变化。我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短期内依然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因此,“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滞后性将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广西未来五年工业和信息化建设“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这一主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要求,立足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14+4”千亿元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各类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大力开发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工业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业技术人才和工业技能人才,为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二、基本原则(一)人才优先原则。突出优先位置统筹人才发展。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增加要素投入优先增加人才投入,调整经济结构优先调整人才结构,开发发展资源优先开发人才资源,完善发展环境优先完善人才环境。(二)重点突破原则。立足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大局,紧扣广西人才开发重点开展工作。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以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产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等14个千亿元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为重点引育人才。突出抓好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和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优化结构原则。在不断提高人才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统筹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统筹推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才结构调整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相协调促进。(四)以用为本原则。从我区企业实际出发,探索性地开展人才和教育培训工作,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立足实践锻炼人才。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平台,真正做到人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人才氛围,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和善抓工业的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管理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核心技术、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的工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我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步伐。人才发展目标见专栏1。——人才总量较快增长。到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四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50万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55.56%,年均增长6.86%;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40%,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人才素质大幅度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2%以上;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60%、60%、5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以上。——人才分布日趋合理。人才资源在地域、行业、各经济组织之间的布局更趋合理;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加快向重点工业产业集聚。——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要在企业中基本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环境;形成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形成支持探索、倡导争鸣的学术环境;形成互相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形成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人才使用效能明显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9%,人才贡献率达到26%。工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明专利稳步增长,重点产业在人才、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专栏1“十二五”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年度目标计划表(单位:万人)年份队伍20112012201320142015工业经济管理人才0.50.50.50.50.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9118.5019.1219.7520.41工业和信息化技术人才30.2633.0035.9539.1342.54工业和信息化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66.7514.5071.2315.7076.0217.0081.1218.4086.5520.00小计115.42123.23131.59140.50150.00第四章 主要任务一、加强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大对熟悉和善抓工业经济的各级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力度,通过各类培训、外派学习、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等多种方式,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管理工业经济的领导能力与服务能力。每年选派20名左右的市和区直部门涉及工业经济管理的厅级领导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到区外发达地区和大型中央国有企业挂职学习锻炼;每年从市、县(市、区)选派100名左右县处级领导干部,到区直涉及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和自治区直管国有企业挂职锻炼3个月以上;每年选派200名左右不同层次的工业经济管理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考察学习;从各市和区直有关部门选派50名厅处级领导干部,运用行动学习理念,采取固定学员方式,举办“广西新型工业化专题培训班”,每年到区外重点大学学习一次,连续安排4-5年。通过学习新型工业化专业理论以及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查找差距、分析问题、理清思路,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振兴和多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转型升级,为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夯实理论和实践基础。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干部接受新型工业化知识的系统培训;鼓励中青年干部参加经济学、管理学等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学习。“十二五”期间,90%以上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领导干部和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每年参加学习不少于100学时。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全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41万人。继续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岗位适应性培训与知识拓展培训相结合,业务理论培训与实地考察培训相结合,加大知识更新和国际化培训力度。对高级经营管理者,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突出抓好诚信经营、战略思维、资本运作、风险决策、国际视野、驾驭全局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到高校参加高级经营管理培训班学习等形式,并逐步实现以取得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证书为主的形式推进人才培训工作。实施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举办15-20期专题培训班,选拔200-300名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或赴国(境)外著名企业、高校、相关机构学习研修、实践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管理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对一般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法律、财务、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培养;同时以轮岗交流的形式,推进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全面发展,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者的后备人才梯队。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脱产培训,5年内不少于2个月,其他经营管理人才每年参加脱产培训不少于12天。鼓励通过在职学习等方式,力争到2015年,使60%以上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60%的规模以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任职资格。加快推进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步伐。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拔经营管理人才,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通过人才市场选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积极推行企业中层领导人员竞争上岗;引进一般经营管理人才原则上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重点引进企业紧缺的法律、金融等经营管理人才。对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规范和完善劳动、岗位聘用合同,建立正常的人才流动与退出机制。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年度考核评价与任期考核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紧密挂钩的薪酬体系,突出强化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中长期激励,使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薪酬水平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对引进的特殊经营管理人才,可根据市场价位实行协议薪酬。三、加强工业和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突出重点、按需引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倡导和推行“柔性人才”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引进高科技人才,积极引进留学人才和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创办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建立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分类管理的体制,促使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带头人或科技专家制度,对企业重点科研、技术、工艺开发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原则上由科技带头人或科技专家担任,不断推进科技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重视科技人才的成长保障等问题,努力形成拴心留人的长效机制。以岗位绩效为基础,建立符合科技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突出强化科技人才的中长期作用。以提升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企业行为为主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领域工程硕士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筹建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科技研发进行科技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化、高层次的技术领军人才队伍。整合科研资源,鼓励企业建立或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在企业间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梯队。完善技术人才队伍的科研素养培训,支持高层次技术人才参与各种专业内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研发机构交流。提倡以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为实践平台,提高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工程,包括企业人才小高地工程、企业技术领军人才工程、企业科技研发团队工程、企业科技管理专家工程、企业中国家级实验室工程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工程任务见专栏2。专栏2: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任务项目2015年主要任务企业人才小高地100个企业技术领军人才200名企业科技研发团队200个企业科技管理专家100名企业中国家级实验室20家四、加强工业和信息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普遍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选用各类技能人才坚持市场化的用工制度,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技能人才上岗前,必须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加快建立以诚信敬业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岗位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对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关键生产工艺难题、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力的考评。推行“首席工人”、“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加快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使技能人才的薪酬水平全面与市场接轨。探索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对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特殊技能人才,逐步突出技能参与分配的力度。以专业化、实用型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体,结合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个人自学等形式,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制度。依托企业、重点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建立培训基地;动态追踪随着产业升级所带来的需求变动,扩大培训规模。强化培训质量评估,用实践效果取代学历教育作为培训效能评价的主要标准;开展以技能大赛、观摩研讨、指导人计划(名师带徒弟)、短期专题培训等多样化技能人才培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扩大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力争“十二五”时期,高技能人才以年均15%以上的幅度增长;“十二五”期末,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万人,其中,新培养和引进工业产业高技能领军人才1万名以上,自治区重点培育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4个新兴产业占80%以上;高技能产业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比例达到23%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新培养和引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急需的技师2万名以上,培养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工业产业工人60万名以上。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九大工程”(一)产业人才小高地集群建设工程。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依托食品、有色金属、冶金、汽车、机械、石化、电力等重点产业,鼓励和支持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和产业内的关联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跨区域产业人才小高地,形成内部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人才小高地集群。加大人才小高地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小高地的项目研发资金筹集机制、项目筛选机制、项目招标研究机制、项目成果应用机制和项目新增效益分配机制。(二)工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集聚工程。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工业企业集聚。建立首席专家制度,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高校毕业生企业见习基地等载体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国内优秀技术人才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集聚广西。(三)紧缺型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根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推广校企联合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发培养一大批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市场营销、文化创意、资本运作、融资投资、物流服务、信息咨询、商务会展、品牌打造、节能环保、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紧缺型人才,增强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的竞争力。(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升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调整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发展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构建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打造现代工业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鼓励和支持区内外相应优势高教和职教资源进行多种模式的合作。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基地。每年选派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外企业学习深造,每年举办30期高级研修班,培训500名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五)海外人才入桂工程。重点围绕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投入支持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计划。建立留学人员信息网络,完善留学人员服务体系。开展“海外留学人才八桂创业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周”等海外人才服务活动。(六)“八桂企业经营管理之星”培养选拔工程。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实施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选拔200名左右青年企业管理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大力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强化现代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重点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才开展培训。(七)实施工业人才储备工程。建设企业家后备人才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工业人才储备中心、工业人才供求信息库、人才资源信息库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其注重培养具有宽阔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华侨农林场职工等开展免费信息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注重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工程。构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按照统一服务政策、统一运行机制、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服务品牌的要求,推进以服务工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自治区、市、县三级市场联动机制建设。深化泛珠三角经济区人力资源交流与协作,构建区域性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国际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程,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国际化发展,努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力资源信息交互中心。支持并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与自律作用,鼓励创办各类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九)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数据资源,搭建人才资源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资源动态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信息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人才基础信息库和分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建立符合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并能反映和满足资源状况与紧缺度的人才资源信息指标体系与数据标准,建立有关人才资源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渠道。定期发布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资源状况、人才开发目录、人才开发政策和市场供需等信息。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和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第五章 政策措施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本规划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要在自治区工信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分层实施、分工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落实。各级工信部门和企业要把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贯彻落实。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方案。要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要培养一支理论知识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力资源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对下属单位人才和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工信委重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定期对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在全区通报检查考核结果,形成有效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监督检查机制。二、构建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促进人才与企业的和谐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人才舆论导向,积极倡导团结协作精神,努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鼓励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保护各类人才大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用人环境,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将培养人才工作纳入企业领导岗位职责,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表彰宣传力度,强化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激励制度,鼓励支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一个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氛围。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人才。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等人才资质考核评价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全面实现持证上岗;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建立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阅历、业绩为主要选材标准,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为调动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薪酬制度,建立健全按岗位、任务和贡献定酬的分配制度,对关键岗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实行特殊优惠和奖励政策。完善企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股票期权制、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分配形式。设立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杰出贡献奖,每2年对促进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四、加大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按照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分层分类建立企业教育培训学习档案登记制度和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整合社会和企业等有效培训资源,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依托党校、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知名高等院校,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进培训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专题研讨力度,提倡企业领导人员讲学述学,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自治区工信委每年举办3-5期短期脱产培训班,对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举办4-6期针对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的系列讲座;不定期组织其他业务培训、国内外考察学习、技能比武等,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提倡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努力达到全员培训的目标。五、增加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实施人才资源开发适度优先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奖励。调动和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开发资金,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训资金应不少于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2.5%,确保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和利用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资源,引导全社会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投入,发挥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六、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尊重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氛围,共同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环境。激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习成才,积极创新创业创造创优,促进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辈出。
/
本文档为【广西工业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