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护理学基础教案

2019-03-17 25页 doc 1MB 13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护理学基础教案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 护理系 教研室 : 基础护理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 龚敏 任课教师职称 : 副教授 课程名称 : 护理学基础 授课时间 : 2008-2009学年第一、二学期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护理导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护生在接触护理专业的早期就能明确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二是基础护理,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操作技能,通过学习使护生学会从...
护理学基础教案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部门 : 护理系 教研室 : 基础护理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 龚敏 任课教师职称 : 副教授 课程名称 : 护理学基础 授课时间 : 2008-2009学年第一、二学期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护理导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护生在接触护理专业的早期就能明确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二是基础护理,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操作技能,通过学习使护生学会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须的、最基础的操作技能。《护理学基础教案》是老师进行理论讲授及实习课程的指导性参考资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的需求,结合高职护士生动培养目标,本教案是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拟定的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增加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法参考,以利于教师备课集思广益。在教学中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上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采用讲授、示教、自学、电教、多媒体、练习、讨论参观等方法组织教学。考核方法是实践操作和书面考核相结合,抽考与必考相结合。该课实践性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可能提高充足设备,以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1.能力目标:掌握护理的基本技能及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能规范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运用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维护人的健康护理操作中)2.知识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性质及范畴等护理的基本知识;理解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及步骤,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理解护理法律的一般知识,建立守法用法的意识及医疗安全意识。3.情感、态度目标:热爱护理专业,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材选用 主编冯先琼《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04月出版主编李小萍《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主编龚敏《基础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三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编写的,具有内容精、护理教育理念新,体现“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启发性、先进性的原则。符合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好教材。 参考资料及常用网地址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钱晓路,姜安丽.《护士执业考试考点精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李晓松《护理学基础》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章晓幸《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社.2008等人民卫生网、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网等。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1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护理的基本知识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理解护理学的性质;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3.熟悉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4.熟悉护理工作方式。 情感目标:树立职业认同感,热爱护理事业,能安心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绪论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护理学的性质、特点、任务与目标难点:护理学的内容及范畴三、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介绍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讲解教学内容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学导论》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完成教材第16页1-3题,预习第二章健康与疾病的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 护理的基本知识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920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章。三、我国护理学的发展(一)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1976年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士既是治疗疾病的合作者,又是预防疾病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护士专业化和多面手的完美结合将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病人生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病人心理的平衡,社会的适应,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护理学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目标一、护理学的性质及特点(一)护理学的性质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天使的内涵。(二)特点: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二、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1965年6月《护士伦理国际法》中规定: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一)护理学的任务:1、建立有助于康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2、着重用教授和示范的方法预防疾病。3、为个人、家庭和居民提供保健服务。(二)目标: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人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二.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人类环境分生理环境、生态环境及心理社会环境。三.健康健康是一种主观、客观难以衡量的状态。四.护理护理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含有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训练幼小等意。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愈复杂,护理的含意就愈深,范围亦愈广。五、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四个概念的核心是人,护理实践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活动;人类存在于环境中,并于环境互为影响,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1.临床护理指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是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2.护理管理是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系统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场所能提供正确、及时、安全、有效、完善的护理服务。3.护理教育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基础护理学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护理学教育。4.社区保健及重点人群护理护士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医院的病人,已扩展到社区及重点人群。5.护理科研包括护理理论的研讨,护理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运用可靠的科学根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的方法(一)个案护理由专人负责实施整体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病人。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有助于临床教学。(二)功能制护理采取的是工业上大规模流水作业方法。是依据生物学医学模式将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如生活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是以完成各项临床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三)小组护理将病人分成20人左右一组,护士分成5~8名一组,由小组长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安排小组成员去完成任务及实现确定目标。这种方式特点是:病人数量减少,护士相对固定,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四)责任制护理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每个病人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提供从入院到出院有计划、有目标的身心整体护理。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基本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庭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面评估,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24h的负责制护理,同时还要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病人提供出院指导。(五)系统化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适合病人需要的最佳护理。它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影响下出现的护理观点与护理方式。这是一种病人满意度高的护理方式。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才能名符其实。护士的基本素质一、素质的含义(一)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护理事业,勇于创新进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尊、自爱、自制的思想品质。(二)文化科学素质多元化的护士角色除了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不断更新,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网络技术等。(三)职业素质1.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2.工作认真负责,忠诚老实,思想境界达到“慎独”。3.工作勤奋,思维敏捷,有较强观察力、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4.工作作风是紧张明快,秩序井然,有始有终,按时完成工作。5.技术精湛,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有强烈的进取精神。6.严于律己,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注重病人的隐私权及知情权。7.团结协作,具有牺牲精神,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8、对病人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现代健康、疾病的观分析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知识目标:1熟悉健康、疾病的概念.2.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及疾病的影响。 情感目标:树立“一切为了人的健康”的整体护理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健康与疾病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及疾病的影响。难点:现代健康观及现代疾病观。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法讲解分析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举例讲解现代健康观及现代疾病观,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及疾病带来的影响。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导论》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完成教材第39页1-2题 教学内容 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是一种象征,指人的个性极其它过程不断朝着有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一)古代的健康观:1、神灵学医学模式认为:人类生命与健康是神或上帝所赐,而疾病是鬼神附体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认为:阴阳协调则健康,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失调则患病。(二)近代健康观:1.生物健康观:人体处于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且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2.生态平衡健康观:人体的各种平衡处于协调状态为健康。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则发生疾病。(三)现代健康观:1.WHO1948年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心理状态和良好社会的适应能力。2.社会学健康观: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角色功能,具有执行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状态。3.护理学家对健康的看法(1)南丁格尔:健康上生命毫无阻碍地运用其拥有的每一种能力的状况,而且没有疾病。(2)罗杰斯:人不断地与环境保持互动,人与环境保持协调即为健康。(3)奥瑞姆:健康是一种没有病痛、伤害与疾病,且能够自我照顾。(4)罗伊::健康是一个人达到整和与完整的过程。强调适应良好就是健康。(5)金:(6)拉克曼:现代健康观的特征:1.冲破传统的健康观,直接指向健康的本质;2.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在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3.把健康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衡量健康的是多样的;4.关注群体的健康;5.把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生物致病因素:微生物及寄生虫的影响2.生物遗传因素发病率占一般病的20%据统计许多达2千种以上。(二)心理因素:消极心理因素可引发许多疾病,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研究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心血管病,肿瘤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意外伤害及自杀等。(三)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空气、水、阳光、粮食等等。2.社会因素: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四)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家庭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五)保健服务包括:医疗保健网络,医疗保障体系,群体是否及时有效获得卫生保健和医护照顾等疾病一、疾病的概念:定义: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范围内外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改变,表现为机体内及机体与环境间平衡的破坏或偏离正常状态。(一)辞海上的定义:人体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因素引起的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二)社会学的定义: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三)生物学的定义: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是机体稳态的破坏,因为生命都是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体内生理过程都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平衡而疾病过程是由环境平衡的紊乱(四)哲学的定义: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任何疾病,当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引起一定的损伤,而此时体内的健康因子必然会抵抗致病因子,而疾病正是损伤因子与抗损伤因子的斗争过程。(五)现代疾病观: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上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应的一种特殊征象。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偏离或破坏,表现在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集体内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失败是由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疾病,疾病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二、疾病的判定(一)疾病的判定方式:是否有症状出现个人的感觉与直觉是否能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二)影响疾病判定的因素: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年龄与性别个体的经验及对自己关心的程度、周围人群的关注程度、经济状况、害怕暴露隐私、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三、疾病的影响(一)对个人的影响:1.积极的影响2.消极的影响(二)对家庭的影响:经济、精神及心理情绪(三)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健康状况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理解卫生保健服务策略,具有防保的意识。 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疾病、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情感目标:树立“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大卫生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健康与疾病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初级卫生保健。难点:卫生保健服务策略。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法讲解分析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举例讲解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卫生保健服务策略的内在含义。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导论》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思考教材第39页3题 教学内容 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一、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联系的过程,处于一条联系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以濒临死亡至最佳健康状态。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从极佳到极差。把健康与疾病看成一条直线:最佳健康状态一般健康健康状况不良疾病死亡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没有绝对静止的健康状态,健康与系统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很难有明显界线,每人每时每刻都处在健康与疾病连续过程中,某一点上不断变化。认为健康与疾病可在个体身上同时并存,即一个人可能在生理、心理、社会的某方面处于低水平的健康甚至疾病状态,但在其它方面都是健康的,如身残志不残。二、健康与环境相互影响坐标(图举例讲解)人类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外环境对人健康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如自然资源被滥用,生态平衡紊乱,空气和水污染、噪音大等。这就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使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发展三、疾病谱的变化1.疾病构成与死因顺位的变化2.致病因素的显著变化第四节健康与保健一、保健的概念: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意思,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而对个人或群体采取预防、医疗和康复措施。二、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一)狭义概念: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二)广义概念:1.居民的需要和利用2..在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3.政府的职责4.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卫生保健服务策略(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二)健康新视野(三)健康城市1.健康城市的起源2.健康城市的定义3.健康城市标准讨论:1.健康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2.护士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卫生服务体系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理解医院的任务和功能及工作特点。 知识目标:1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3.掌握医院的工作特点。 情感目标:树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为了病人”的卫生服务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卫生服务体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医院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工作特点。难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解决的方法:课堂重点强调、列举实例,ppt图片展示医院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法讲解分析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图片展示医院的结果,举例讲解医院的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医院的工作特点。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导论》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思考教材第50页2-3题 教学内容 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一、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组织结构与功能概念:医疗卫生体系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一)卫生行政组织结构根据我国卫生组织系统的性质和任务,主要分为三类: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事业组织、和群众卫生组织。(二)卫生事业组织:医院预防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药品生物制品卫生材料的生产机构、医学教育机构、传统医学机构(三)群众卫生组织(四)其他卫生组织二、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一)城市医疗卫生网(二)农村医疗卫生网三、我国的护理组织系统(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二)护理管理的参谋与咨询结构医院:医院是对个人或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等,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以达到对住院或门诊患者,实施科学、正确的诊疗、护理主要目的的医疗卫生事业机构。一、医院的性质: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法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二、医院的功能: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三、医院的工作特点:以病人为中心、科学性和技术性、实践性和连续性、社会性和群众性、随机性和规范性、医院是复合型劳动。四、医院的类型:1、按收治病人范围分类2、按特定任务分类3、按所有制分类4、按经营目的分类5、按分级管理分类:三级十等。五、医院的组织结构:1.医院行政管理组织机构2.医院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社区一、社区及其相关概念1.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体2.社区服务: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和活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3.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家庭、个人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服务。4.全科医学5.全科医生6.家庭二、社区服务(一)定义(二)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坚持把社会主义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3.坚持以社区人群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5.坚持执行结构调整政策的原则(三)社区服务卫生服务的特点:1.广泛性2.综合性3.连续性4.实用性(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护理的基本理论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具有整体观念,能用系统理论、需要理论的知识指导护理工作。 知识目标:1能正确认识人的整体特征,理解需要理论的涵义。2.熟悉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情感目标:具有关心、体贴、爱护病人的态度。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护理的基本理论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系统理论、需要理论的内容。难点: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解引导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举例讲解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完成教材第75页1-2题 教学内容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学的相关理论一、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各种系统,尽管组成的要素各有不同,具体构成也千差万别,但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要素的集合;另一部分是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集合。(二)系统的分类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分自然系统、自然系统、复合系统2.按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类:分为闭合系统、开放系统3.按组成系统要素性质分类:为实体系统、概念系统4.按系统运动状态分类:运动系统、静态系统(三)系统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中各要素功能的总和。2、相关性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要素的性质或行为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系统整体的性质或行为的变化。3.层次性系统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高层次往往是主导力量,低层次往往是基础结构。4、动态性系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5、目的性每个系统均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内在构成,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反映系统的外在行为。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有较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是通过输入、转换、输出与反馈来实现系统这一功能。系统输入输出(物质、能量、信息)(产品、成果、人才等)输入:由环境进入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等。转换:系统对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处理与转换过程。输出:系统转换的结果进入环境的过程。反馈:系统的输出对系统再输入的影响,即环境对输出的反应。系统通过对输入的自我调节,保持其平衡与稳定状态,物质、能量、信息通过系统的转换变为人们所需要的输出,并不断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五)一般系统论对护理中的意义1.培育了整体护理的思想的产生(1)用系统的观点看人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自然、开放的系统。人生命活动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种协调与平衡既依赖于体内各要素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及相互关系的协调,又依赖于自身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整。(2)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护理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护理系统包括医院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护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护理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系统从外部输入新的信息、人员、技术、设备并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特别是医疗等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护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对护理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提出变革的要求。2.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3.指导护理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二、需要理论(一)需要的概述1.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应。人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成员,为了自身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对一定的事物产生需求,例如食物、睡眠、情爱、交往等,这些需求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2.需要的分类:(1)按需要的起源分类需要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应,如食物、空气、排泄等。生理、社会、精神、情绪、知识等的需要(2)按需要的对象分类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个体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3.需要的特征(1)需要的对象性人的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2)需要的发展性需要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需要。例如婴儿期的主要需要是生理需要,而少年期则产生了受尊重的需要。(3)需要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4)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有各种各样需要,但需要的产生与满足要受到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个体应根据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需要,合理地提出和满足自己的需要。(5)需要的无限性需要并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当一些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推动人们去从事新的满足需要的活动。正是在不断产生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个体获得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二)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对需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需要理论。其中尤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为著名,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否则会引起疾病,而满足了需要则可治愈疾病。(1)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食物、空气、水、睡眠、排泄、性、栖息等。生理需要是优先产生并有限度的。(2)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指安全感、避免危险、生活稳定、有保障。安全需要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期,尤以婴儿期更易察觉,更需要呵护。(3)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个体对家庭、友伴的需要,对得到组织、团体认可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爱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包括自尊、被尊重和尊重他人。尊重需要的满足使人感到有价值、有力量,使人自信,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便会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等体验。(5)认知需要认知需要指个体寻求知识、理解未知事物的需要。(6)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指个体对美的物质、现象的追求,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的要求,是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2.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2)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这七个层次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层次越高,越难满足,满足的百分比越少。(3)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变动的。(4)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影响的比重降低而已。(5)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6)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同时,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7)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发展。3.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的意义需要层次论是对护理思想与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理论。它使护理工作者认识到,护理的任务就是满足病人的需要。它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1、帮助护士观察、识别病人未被满足需要的性质,并了解其对病人造成的影响。通常,这些未满足的需要正是护士需要帮助病人解决的健康问题。2、帮助护士根据需要层次和优势需要,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3、帮助护士观察、判断病人未感觉到或未意识到的需要,给予帮助,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帮助护士对病人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合理调整需要之间的关系,消除病人的焦虑与压力。4、患者的基本需要人在健康状态下,能够依靠自己满足各种需要,但在患病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疾病可导致个体某些需要增加,而另一方面,个体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却明显下降。这就需要护士作为一种外在的支持力量,帮助病人满足需要。护士首先应了解个体在疾病条件下产生哪些特殊需要及这些需要对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法满足病人的需要。(1)患者的基本需要1)生理的需要患病时就会有许多生理需要不能自行满足,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常见的未被满足的需要如下:氧气:缺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阻塞等。水:脱水、电解质失衡、水肿、酸碱平衡紊乱。体温:发热、体温过低、体温失调。排泄:便秘、腹泻、大小便失禁、胃肠手术后的调整。休息和睡眠:疲劳、各种睡眠型态紊乱。营养:肥胖、消瘦、各种营养缺乏、不同疾病的特殊饮食要求;了解病人的基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满足,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2)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1)环境的障碍:光线不足、空气污染、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宜、噪声等都会影响个体某些需要的满足。2)社会的障碍社会的不安定、群体行为倾向、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个体需要的产生与满足。3)物质的障碍需要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如生理需要的满足需要食物、水;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需要书籍、实验设备等。当这些物质条件不具备时,以这些条件为支撑的需要就无法满足。4)文化的障碍:教育的差别,地域习俗的影响,观念、信仰的不同都会影响某些需要的满足。5)个人的障碍生理障碍:由于疾病、疲劳或损伤等生理方面的变化,可导致若干需要不能满足。认识障碍:缺乏信息、知识、语言不通,会造成某些需要的缺失或不满足。情绪障碍:焦虑、愤怒、恐惧、抑郁等情绪均会影响需要满足。如人在焦虑情绪支配下,会不思饮食,难以入睡等。能力障碍:一个人具备多方面能力,如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当个体某方面能力较差,就会导致相应的需要难以满足;性格障碍: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需要产生与满足有密切关系。例如一个生性怯懦、依赖性个体,安全需要往往较强烈并常常得不到满足。(3)满足病人需要的方式1、直接满足病人的需要2、协助病人满足需要3、间接满足病人需要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护理的基本理论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具有用现代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工作的意识。 知识目标:1熟悉压力理论、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内容,能用压力理论、成长与发展理论指导护理工作,为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情感目标:树立“一切为了人的健康”的整体护理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护理的基本理论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压力理论。难点:成长与发展理论。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法讲解分析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举例讲解压力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成长过程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如何应对。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导论》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集、教案首页。七、布置作业:复习所学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完成教材第75页3-4题 教学内容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学的相关理论三、压力理论(一)压力的概念压力又称应激或紧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如生理学家用血压上升这种生理现象来描述应激;心理学家则用焦虑来说明应激,因此较难对其下个确切的定义。塞里从基本的生理学观点给应激作如下定义:“应激——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二)压力源又称压力源或紧张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常见的应激原有以下三类:1、一般性的有(1)物理性的:温度、光、声、电气体、放射线、暴力等;(2)化学性的:酸、碱、化学药品等;(3)生物性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生理病理性的有(1)正常生理功能变化: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改变等、或基本需要末满足,如饥渴、活动、性欲等。(2)病理性改变:各种疾病引起的改变,如缺氧、脱水、电解质紊乱、疼痛或手术、外伤等。3、心理社会性的:(1)一般性社会因素:如丧失亲人、搬迁、旅行、人际关系紧张或角色改变,如结婚、生育、毕业等。(2)灾难性社会事件:如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社会动荡等。应激(3)心理社会因素:如应付考试、参加竞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等。(三)应激反应指个体对所受应激而产生的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1、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增加、胃肠蠕动减慢、括约肌失去控制、免疫力降低等。2、心理反应如焦虑、忧郁、使用否认、压抑等心理防卫机制等。(四)有关压力的理论 塞里、霍姆斯与拉赫以及拉扎勒斯等人对应激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重要的应激学说,即:塞里的应激学说、霍里斯与拉赫的“生活变化适应模式与随后的疾病发作学说”及拉扎勒斯的应激和应对模式。1、塞里的应激一般理论塞里的全身适应综合征学说塞里将应激一般理论与疾病的发生原因联系起来,他注意到大多数疾病虽然各有一些特征,而所有的病患几乎都有很多共同的症状和体征,例如,体重减轻、倦怠、全身不适、疼痛、肠胃功能紊乱。也就是,几乎所有的病人无论是什么诊断,都共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塞里称这种现象为“生病综合征”。以后,他又再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应激综合征”或“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塞里还指出,全身适应综合症(GAS)和局部适应综合症(LAS)都以三个不同阶段发展(!)警觉期:这是应激原作用于身体的直接反应。应激原作用于机体,经由神经内分泌途径,引起机体各系统的变化,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增大,体重减轻,激素增加,心率增快等。如果应激原太强,也许会导致死亡。(2)抵抗期:是机体内部防御力量动员起来的表现。机体防御力量与应激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平衡。若机体适应成功,则恢复内环境的稳定,体重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淋巴组织、激素水平、心率等恢复正常,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反之,机体出现持续性损害而进入第3期。(3)衰竭期:发生在应激原强烈或长期存在时,体内适应性资源耗尽,抵抗力下降。表现为体重减轻,肾上腺增大,然后衰竭,淋巴系统功能紊乱,激素分泌先增加后耗竭,最后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五)对应激的防卫1、对抗应激原的第1线防卫—目前的身、心防卫生理防卫生理防卫包括遗传素质、一般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等。如完整的皮肤和健全的免疫系统可保护我们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而营养不良者即使受轻伤也容易感染。心理防卫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应激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心理上的防卫能力决定于过去的经验、所受的教育、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关系网)、智力水平、生活方式、经济状况以及出现焦虑的倾向(焦虑阈)等。2、对抗应激的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当一个人处于应激原较强,而第一线防卫相对较弱时,会出现一些身心应激反应,如反应严重,就必须进行自力救助,来对抗和控制应激反应,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以下有4种方法可进行自力救助,用于减轻压力。正确对待问题人们首先应弄清问题的来源,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一般可用提问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估,以便找出应激原。例如可问自己以下问题:1)是否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精神上的松弛?2)是否担心有可能患病?3)是否人际关系处理不当?4)是否在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对你的要求过高?5)是否有麻烦事得不到解决?6)是否短期内出现了许多生活变化?(1)若在以上问题中找到一种可能,接下来就是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方法。(2)正确对待情感当人们遭受应激原后,可表现出焦虑、沮丧、生气或其他情绪。(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援当一个人经受应激时,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性人物或家庭可以帮助其渡过困境。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若能与一个有过类似经验并能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的朋友交谈,是很有益处的。(4)减少应激的生理诱因当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欠隹时,对应激原的抵抗力也下降,容易遭受严重应激反应的伤害,而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人们抵抗应激原的侵犯,减少不良应激反应的基础,因此,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如注意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和减少吸烟、酗酒等,有肋于加强第一线防卫。(3)对抗应激原的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人一旦患有身心疾病,就必须及时寻找医护人员的帮助。由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急救、物理疗法等,并给予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教育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利于疾病痊愈。(六)对压力的适应1适应的概念适应是应对的最终目的。个体在遇到任何应激原时,都要选择许多应对行为进行适应。塞里对适应作了以下描述:“适应最大的能力,就是使任何复杂的生活都变为可能。它是人们体内环境恒定的基础,也是对抗应激的基础……适应的能力,很可能就是最明显的生命特征。”2、适应的层次适应是区别有生命机体和无生命物质的一个特征,是机体维持内在平衡和抵抗应激原的基础。适应能使生命处于各种复杂的层次,人类的适应较其他生物更复杂,因为它包涵的不只是单纯的生物过程,而是在躯体、智力和情绪等方面对环境作出反应。人类的适应可分为4个层次,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和技术的。(1)生理层次生理适应是指发生在体内的代偿性变化,如GAST和LAS,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外界对身体的需求增加或改变而引起的。((2)心理层次心理适应是指当人们经受心理应激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情况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一般可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学习新的行为,如松弛术来应对应激原。(3)社会文化层次社会适应是调整个体的行为,使之与各种不同群体,如家庭、专业集体、社会集团等的信念、习俗及规范相协调。文化适应是指将我们的行为进行调整,与另一文化,如种族、民族、宗教、异地的概念、思想、传统和习俗相适应。如入乡随俗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适应。(4)技术层次技术适应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应激原。(七)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一般健康的人如果对应激适应不良很可能引起疾病,一个病人,就更可能因面临更多的应激原而难以适应,进而加重病情。所以,护理人员有责任协助病人减轻应激反应,提高应对能力,维持心身平衡。1医院中常见的应激原(1)环境的陌生病人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对饮食不习惯,对作息制度不适应,对负责自己的医生、护士不了解等。(2)疾病的威胁病人感到疾病的威胁,如想到可能得了难以治愈的疾病或不治之症,或即将手术、可能致残等。(3)与外界的隔离病人与家庭分离或与他人隔离,不能与亲友交谈,与病友无法沟通,感到自己不被医护人员的重视等。(4)信息的缺乏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不清楚,对医护人员说的一些医学词汇听不懂,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答复等。(5)丧失自尊病人因疾病而丧失自理能力,进食、洗澡、穿衣、入厕等都需别人协助,且须卧床休息,不能按自己意志行事等。2、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应激原护士为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所提供的专业性帮助,有助于病人康复,但如稍有不慎,也会给病人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出现以下各项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应激原。(1)护士不了解病人的需要,如生理的、心理的与社会的需要。(2)护士缺乏观察能力和熟练技术,对病情变化末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3)护理工作中对环境的安排不够妥当,如有噪声、光线过强、温度不适宜等。(4)护理工作中忽视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致影响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5)护理工作中忽略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3、护理人员如何协助病人适应应激对应激适应不良可能引起疾病。如果一个人已经患病,又住进医院,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应激原而难以适应加重病情。护士应协助住院病人减轻应激反应,提高应对能力,维持心身平衡。(1)评估病人所受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承受应激的经验,以及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2)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协助病人找出应激原。(3)安排适宜的住院环境,使病室环境舒适安全,生活方便,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4)协助病人适应实际的健康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有效的应对方法。如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或松弛术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等。(5)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家属合作,减轻病人的陌生、孤独感。四、成长与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1、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二)艾瑞克森的心理发展社会学说(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1、感觉运动期2、前运思期3、具体运思期4、形式运思期小结:护士应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护理技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准确适当的处理。教学讲义首页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班级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课时 本次课标题 护理的基本理论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具有整体护理观,能用护理自理模式、适应模式的理论的知识指导护理工作。 知识目标:1熟悉护理自理模式、适应模式的内容,能用护理自理模式、适应模式来指导护理工作,为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情感目标:具有“一切为了人的健康”的整体护理观。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护理的基本理论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护理自理模式理论知识难点:适应模式的理论知识。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解引导法四、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加板书五、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2.引出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4.举例讲解护理自理模式、适应模式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用护理自理模式、适应模式的理论指导护理工作。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6.布置作业六、资料: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
本文档为【护理学基础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