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M国外藏研第十讲.

M国外藏研第十讲.

2017-08-15 40页 ppt 173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4827

暂无简介

举报
M国外藏研第十讲.4.传记肧纀︽繺纊﹀輣︽軷繼︽繺纀纍︽纀罽繼︽繽﹀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鲁埃格(D.S.Ruegg)的《布敦大师传》(1966),全书192页。布敦(1289一1364)是元代西藏喇嘛教噶举派藏族僧人,是后藏夏鲁寺的主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纈輭繳︽繽︽賮繼︽與繳纍﹀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的《瑜伽行者珠巴衮来的生平与歌曲》(1972)一书。此书443页,是研究和译注珠巴衮来(’Brugs-pakun-legs)的传记。珠巴衮来是噶举派的一支主巴派的一位传奇性人物,此人玩世不恭,被称作是一位脱俗的人。石泰安1964年就曾...
M国外藏研第十讲.
4.传记肧纀︽繺纊﹀輣︽軷繼︽繺纀纍︽纀罽繼︽繽﹀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鲁埃格(D.S.Ruegg)的《布敦大师传》(1966),全书192页。布敦(1289一1364)是元代西藏喇嘛教噶举派藏族僧人,是后藏夏鲁寺的主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纈輭繳︽繽︽賮繼︽與繳纍﹀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的《瑜伽行者珠巴衮来的生平与歌曲》(1972)一书。此书443页,是研究和译注珠巴衮来(’Brugs-pakun-legs)的传记。珠巴衮来是噶举派的一支主巴派的一位传奇性人物,此人玩世不恭,被称作是一位脱俗的人。石泰安1964年就曾撰文对此人加以介绍。纊︽興﹀艶︽臶︽繽﹀ 罗列赫(G.Roerich)的《查洛札哇传》(1960); 甘特尔(HerbertV.Guenther)的《那罗巴传》(1963,1971)。 德国舒尔曼(G.Schulenamn)的《历代达赖喇嘛传》(1911,1958年出增订本)169; 日本多田等观《十三世达赖传》 李方桂《钵阐逋考》(1950) 《马重英考》(1956) 丹麦哈尔的《足之煎:死于公元804年的藏“王”的身分》(1960) 山大峻撰《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的研究》(1967—68) 日本芳村修基的《河西僧昙旷的传历》(1957)上山大峻《昙旷与河西的佛教》(1964)。 荷兰藏学家戴琼(J.W.deJong)《松巴堪布(Sumpamkhanpo,1704—1788)及其著作》(1967) 日本羽田明的《噶尔丹传杂考》(1959)四、地理 1.总论 瑞典的斯文赫定(SveaAndersHedin,1865—1952)《穿过喜马拉雅》(1909—1913)、 《南部西藏》(1918—1922)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A.Stein)《西藏的文化》(1962)一书,此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土地与居民,此章共分三节,第一节地域与风土,第二节居民;第三节西藏人的国土观。 英国藏学家斯内尔格罗夫(DavidL.SnelIgrove)和黎吉生(HughRichardson)合撰的《西藏文化史》(1968)。 图齐《雪国西藏》(1967)。2、古典文献整理 《卫藏道场圣迹志》Lha-ldan-sogs-dbus-vgyur-chos-sde-khag-dang-yar-lung-lho-rgyud-gtsang-stod-byang-rwa-sgreng-rgyal-bavi-vbyung-gnas-sogs-kyi-rten-gnas-mang-pavi-gnas-yig-ngo-mtshar-lung-bstan-me-long)为钦则旺保(mkhyen-btse-dbang-po,1820-1892)著,《卫藏道场圣迹志》 成书于1840年以后,全书拉萨木刻本40页(短版),实际上28页以前为圣迹志,29页以下为一祈祷文。本书为一游记体,记述前后藏各地寺院、古迹的所在,兼及一些历史由来,通俗畅晓,别具一格。意大利女藏学家费拉丽(A,Ferrari)是图齐的弟子,她从藏文译注部分《卫藏游场圣迹志》,没有译完而去世,由伯戴克与黎吉生合作续完于1958年出版。《世界广说》vdzam-gling-rgyas-bshad 著者为赞布诺门汗。美国藏学家威利(TurrelIV.Wylie)对此书曾经作了一番译注和研究。 威利现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是西方的著名藏学家之一,他专门研究西藏的地理,1958年他在华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根据<世界广说>见西藏地理》(TheGeographyofTibetaccordingto’Dzamglingrgyasbshad,dissertationofUniversityofWashington,1958)。1957年,威利发表了考订《世界广说》的撰成年代的论文,但威利最重要的著作是1962年作为《罗马东方丛书》(SOR)第25种的专著《<世界广说>译注》。此书把《世界广说》译为英文,并加了必要的注释、说明和考订,在西方藏学界中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 罗列赫(G·N.Roerich)《英译<青史>地名索引》(1957);《英译青史》《尼泊尔的藏族宗教地理》(1970) 《世界境域志》(HudadaI-‘Alam)一书的米诺尔斯基(V.Minorsky)的英译本,3.历史地理 佐藤长《吐蕃王的夏牙闷惧卢川》(1965); 《近世青海诸部落的起源》(1973); 《关于唐代青海东部的诸城塞。兼介绍<玉树县志稿>》(1975); 《唐代青海拉萨间的道程》(1975); 《关于河西九曲之地》(1976); 《关于隋炀帝的征讨吐谷浑路线》(1977); 《关于<水经注>记的大夏河》(1977); 《关于西藏的噶尔招木伦江》(1978); 《吐蕃与新疆》(1978) 《西藏历史地理研究》(1978)。《唐代青海拉萨间的道程》 是一篇23页的论文,此文是在参考了汉藏两方面文献的基础上,考证了《新唐书·地理志》上所载的有关旅程,此文共参考了《乾隆内府舆图》(清十三排图,北京,1775),《中国新舆图》(上海,1917)和三份西文附图,即达斯(SaratChandraDas)的《拉萨和中部西藏纪行》(1902);霍尔德奇(SirThomas}~oldich)的《西藏:神秘之地》和克拉普罗斯(HeinrichJ.Klaproth)的《中亚地图》(1830)的西藏地图部分。《关于河西九曲之地》 是一篇长达37页的论文,全文共分十部分,考证了两唐书中关于河西九曲的记载的明确地望。《旧唐书·吐蕃传》;“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屯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新唐书·吐蕃传》。“河西九曲者,水甘草良,宜畜牧,近与唐接,自是虏益张雄,易入寇。”通过运用丰富的资料,作者认为后汉的析支水即唐代的河西九曲,并连带考证了与此地有关的其他许多地名,如后汉、北魏的允川(允谷),后汉的大小榆谷,北周的洪济镇,吐蕃的九曲军,西秦的列浑城等,并对这些地名的后期变化都有考证和解说。 前田正名《吐蕃与河西九曲》(1954)佐藤长《西藏历史地理研究》 第一章清代青海、拉萨之间通道考(5—88页); 第二章唐代青海、拉萨之间通道考(89—193页); 第三章吐谷浑的诸根据地(194—267页); 第四章汉代羌族的活动(268—337页); 第五章古代王国成立前后的西藏情势(338—429页)。 全书还有七幅重要附图:1.清代西宁、拉萨间的通道,2.青海东部地区略图;3.唐代西宁、拉萨、印度之间的通道,4.大夏河流域略图;5.吐谷浑关系略图;6.汉代诸羌族略图;7.古代西藏王国千人队所在图。山口瑞凤 《苏毗的领界》(1968); 《苏毗与孙波》(1970); 《SumYul的地理位置》(1975); 《吐蕃的国号与羊同的位置:附国传与大小羊同的研究》(1977)象雄 图齐《尼泊尔的两次科学考察的初步》(1956)象雄 张琨《论象雄》(1960)30,主要根据各种晚期的藏文典籍如布敦《佛教史》、《红史》、《青史》、《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史》、《如意宝树》、《拉达克王统记》。港中文大学严耕望: 《唐代茂州两通吐蕃两道考》(1968); 《唐代岷山雪岭地区交通图考》(1969); 《唐代长安洛阳道驿程考》(1970); 《唐代长安西通凉州两道驿程考))(1971); 《唐代长安灵州道及灵州在西北交通上之地位》(1972); 《唐代长安北通丰州天德军驿道考》(1973); 《唐代北庭都护府通西州伊州诸道考》(1974)。 奥夫施乃特(PeterAufschnaiter) 《米拉日巴的国土》(1976)4.探险、游记 对我国西藏,进行“探险”和“游历”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这些、德国、俄国、日本、印度、梵蒂冈、匈牙利、挪威等。 伯戴克的《旅居西藏、尼泊尔的意大利传教士文献》(1952—56)。 木村肥佐生《西藏潜行十年》(1958) 河口慧海《第二次西藏旅行记》(1966); 高野好久的《今日的西藏》(1966); 田村茂的《西藏:田村茂摄影集》(1966); 西川一三的《步入秘境西藏》(1968)。日本人到西藏的活动情况 木村肥佐生的《西藏潜行十年》(1958) 河口慧海的《第二次西藏旅行记》(1966); 高野好久的《今日的西藏》(1966) 田村茂的《西藏:田村茂摄影集》(1966)43; 西川一三的《步入秘境西藏》(1968)等书。挪威的透·索仁森(TheoSSrensen,1873一1959)到西藏活动的情况 挪威克瓦尔内(PerKvaevhe)《到西藏的一个挪威旅行者》(1973)。106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透·索仁森简传,这一部分共分六节:第一节“透·索仁森简史”;第二节“第一次到西藏(1909)”;第三节“经院与传教士著作”;第四节“第二次到西藏(1918)”第五节“第三次到西藏(1921)”;第六节“余年”。第二部分是透·索仁森所携获的藏文文献目录;第三部分是参考文献目录。俄国人在我国西藏的活动情况 《罗列赫传》(1973) 《拉萨之梦:普尔热瓦尔斯基传》(1976)。 别利科夫、克尼亚捷娃《罗列赫传》1973年由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书中给罗列赫(1902—1960)称为“艺术家”、“历史学家”、“人道主义者”、“学者”一大串桂冠,说成是什么“向往东方”,“研究古代文化和宗教”,“科学考察”。书中同样别有用心地将西藏和中国相提并论。 雷菲尔德(DonaIdRa.field)《拉萨之梦:普尔热瓦尔斯基传》全书共221页柔克义(W.W.Rockhill)到我国西藏的活动情况 瓦格(PaulA.Varg)《门户开放的外交家柔克义生平》(1952)。 卡拉(GyorgYKara)《乔玛传》(1970)49这是一部210页的专著。 马卡姆(ClementsR.Markham)《乔治·布格雷使团出使西藏与汤姆斯·曼林的拉萨之行纪事》(1971); 桑德伯(GrahamSandberg)《西藏的探险》(1973) 《摄政时期一个驻西藏的特使的记述》(1800) 施外恩佛特(UlrichSchweinfurtb)和马尔拜(HeldrunSchweinfurth-Marby)合撰的《东喜马拉雅山与西藏东南河谷地区:瓦尔德探险书目》(1975); 西德迪特尔·舒(DieterSchuh)《西藏中部的文献与信札》(1976)。五、宗教 西德藏学家霍夫曼(HelmutHoffmann)《西藏的宗教》(1956), 图齐和西德学者海西希(W.Heissig)合撰的《西藏和蒙古的宗教》(1967)。《西藏的宗教》 第一章古代的本教; 第二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及其传入西藏; 第三章莲花生及其学派宁玛派; 第四章公元八世纪和九世纪的宗教斗争; 第五章系统化的本教; 第六章佛教的再生; 第七章喇嘛教的兴起; 第八章宗喀巴的改革和达赖喇嘛的僧人执政。 美国藏学家鲁埃格(D.S.Ruegg)《一部关于西藏和蒙古宗教的最新研究著作》(1975) 日本佛教学者长尾雅人撰有《西藏佛教研究》一书,此书于1954年出版2.本教 德国藏学家劳费尔(B.Laufer)《黑白花龙全集》(KIu—hbum—dkar一nag-khra—gsum) 德国弗兰克(A.H.Francke),《钥匙》(gzer—mig)作过一些译释和研究工作 拉露《西藏王葬礼中的本教仪式》(1952), 《封地、毒物和医疗师》(1958)。 石泰安《关于西藏本教葬仪的一件古文书》(1970)《敦煌藏文写卷中关于本教仪轨的记述》 法国布伦多(Anne—MarieBlon(3eau)1971年的《拉露纪念论文集》中发表了一篇为《论神鬼遗教》的长达近百页的论文,作者分析了藏文十四世纪的古典文献《五部遗教》(bKa-thansde—lna)一书,指出它与本教文献《钥匙》有直接的关系,她通过对此二书的详细比较研究,指出了正统喇嘛教的折衷主义。 斯内尔格罗夫《喜马拉雅朝圣》(1961) 卡尔梅《嘉言库:西藏本教史》(1972);《本教史籍<钥匙>中关于孔子和Phyvaken-tse-1an-reed对话的记述》(1975); 《本教历史与教义概论》(1976) 西德的霍夫曼《西藏本教史考)、(1950),《(西藏、斯瓦特、吉尔吉特)本教》(1958),《吉尔吉特本教说明》(1969)关于云南和四川木里一带的藏族以及我国纳西族的本教 美国的骆克(JosephF.Rock)《Dton-baShenrab的产生与来源:纳西萨满教的创始人》(1937); 《纳西族对龙的崇拜及有关礼仪》(1952);《中国西南部纳西族的Zhi-ma葬礼》(1955); 《D’aNo葬礼与纳西兵器的起源》(1955) 光岛督的《八世纪的西藏佛教本教的斗争》(1967)。 挪威的克瓦尔内(P.Kvaerne)《本教历史年表》(1971), 《关于尼玛丹津的bstanrcis》(1971), 《西藏本教的经典》(1974) 库兹涅佐夫(B.I.Kuznetsov)以《本教的起源》 印度编印有《本教历史资料集:多尔波地区(尼泊尔西北部)的桑陵寺所藏罕见抄写本集录》(1972)
/
本文档为【M国外藏研第十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