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020-01-20 37页 ppt 2M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73236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纲》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理论;●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内容;●把握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纲》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理论;●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内容;●把握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和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真正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马克思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重点)●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关键)●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具有传承文明和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培养人才、推动自主创新等功能。●劳动就业制度。具有个体自由保护、个体价值实现和社会安全保障等功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而制定的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安置等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对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协调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而制定的关于社会治理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二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1.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多样化。2.利益差距有所扩大。3.利益冲突有所加强。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的途径:1.健全诉求表达机制。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3.完善矛盾调处机制。4.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二、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收入分配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主要有: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4.逐步提高最低工资,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5.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确保国家和社会制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确立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机会,对全体公民是均等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缩小民生差距、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而增进社会和谐,根治复杂的经济社会复合问,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劳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均等化,生产、消费以及安全服务均等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2.加大财政投入。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第三节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着力点。一、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在于:1.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改善民生才有物质基础。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只有在发展经济中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为民生改善奠定厚实基础。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2.66.695662196076235335353200912.05.459721366149751257305200710.84.93638893932894183084200510.84.62557657423686135823200310.03.915113890151569921520005.52.6%589222510798844021998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比重占GDP比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GDP年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现期比较:与主要发达国家相似发展阶段的比较: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武圣乡舟坝电站库区,苦竹村、白凤村等几个村子的孩子,每天都是坐鱼船去学校读书,其中最多的一艘小渔船竟然坐了9个孩子。浪涛村坐落在山东枣庄市北部一座周围被当地水泥厂采石炸成了悬崖的山上。村上的17个孩子每天都要爬过一道道危险的山岗,攀过近30米高的悬崖,才能赶到两公里外的韩庄小学上学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投入的差距首先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公共教育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偏低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起点不公: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就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下一代不平等……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求职者的能力,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创造出的岗位不相匹配。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职位共计15659个,共招录27817人,吸引了199.8万人报名,其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达到2625:1。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200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形势汇总表    47.2:1 105万 141万2224913475201559:192.7万144.3万15526(实际14391)9275201058:177.5万(阅卷71万)105.2万135667556200946:164万80万137876691200842:153.5万74万127246361200748.6:150万54万102826053200635:129万31万82715456200515:112万18.2万75724036200416:18760912.5万547554002003最终比例参考人数审核通过招录人数职位数年份基尼系数:最大值1,最小值0中国今天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乡之间;二是地区之间;三是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三、社会政策要托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就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要从现有国力出发,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倡导勤劳致富,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时,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生活理念,把追求更好生活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积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都有成功的机会。第四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有利条件,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社会治理是以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为基础,以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针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发展的过程。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1、社会治理主体的一主多元性;2、社会治理的过程性;3、社会治理的协调性;4、社会治理的互动性。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完善社会治理体制;2、维护社会大局稳定;3、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三、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手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之路。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3、强化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4、创造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6、加强城乡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
本文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