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由一则“编者按”侃起(孙琇)

2017-11-24 1页 pdf 9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由一则“编者按”侃起(孙琇)气少妻协逻_少之渍红立砂_夕叉时勺洲月蜘处,止屯执砧二嘴宝舰范应该要,但一切规范是为了方便信息交流而制定的,如果为规范而规范,不在内容的先进性土下功夫,鱿可以走向国际,提升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吗?由一则“编者按”呈孙娇“本刊转载两篇文章,都是谈出版物中数字用法的。按说,出版物中遇上数字,何时用阿拉伯数码,何时用汉字,已经有国家标准,也就是规范,但这种规范就科学吗?值得研究。由于任何一个编辑都会遇上处理数字的问题,于是我们转发两文,旨在提供另一种思路。”一一弓立是我写的一则编者按,发...
由一则“编者按”侃起(孙琇)
气少妻协逻_少之渍红立砂_夕叉时勺洲月蜘处,止屯执砧二嘴宝舰范应该要,但一切规范是为了方便信息交流而制定的,如果为规范而规范,不在内容的先进性土下功夫,鱿可以走向国际,提升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吗?由一则“编者按”呈孙娇“本刊转载两篇文章,都是谈出版物中数字用法的。按说,出版物中遇上数字,何时用阿拉伯数码,何时用汉字,已经有国家,也就是规范,但这种规范就科学吗?值得研究。由于任何一个编辑都会遇上处理数字的问,于是我们转发两文,旨在提供另一种思路。”一一弓立是我写的一则编者按,发于蝙辑之友》2001年第一期“各抒己见”栏目。发表这样的文章,自然表示了刊物的倾向,起码表示了我作为刊物主编的倾向,但写这段“编者按”,我还是再三推敲的。其实,对出版物上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码,我是早有看法的,而这种看法也来自于实践。那份中央一七部门制定的佚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试行规斜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推行的,在此之前虽然、报、刊上也有阿拉伯数字,但自由度较大,而有了这个,编辑在加工文稿中就多了一项任务:改数字。记得当时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两本书在付印之前还得从头再检查一遍有无漏洞。如果光是如此,应该说也没什么,但后来使我一下子感到麻烦的是另一部大书稿《世界大战辞乒翰,这样一部稿子涉及到的数字很多,除了一般表示数量之外,还有部队番号、武器装备等,于是问题出来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试行规定中有例证84602部队,所以我们对外国军队与中国国民党军队番号用阿拉伯数字,但一旦出现“115师”、“359旅”、“18集团军”则肯定不顺眼,一书不可“两制”,怎么办?最后是我们商定了一个本书稿的“自行规定”,形成文字,由参与编辑的人共同遵守一一实际上没有完全按那个规定去做。后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发表了,那里有时间,也有百分比,但是无论是大报小报刊登还是出版单行本,都没有按规定去办:要知道这时不是试行规定,已是国家标准了是在这一文献的出版过程中,经手的编辑一时间都忘了标准了吗?肯定不是,那么有什么法规、文件说过这里可以不用(或应该不用)阿拉伯数字吗?也未听说过有次在编辑学会召开的年会上,休息时几个人议论起编辑规范,我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在场的一位我敬重的编辑学会老同志说:“这是特例”我反问:“数学上的定理如果有一例可以证明它立不住脚,那就可推翻这个定理,这是反证法,初中生也知道。如果一个规定有特例,那么这个规定还可以成立吗?”那位老同志说:“你不要钻牛角尖。”当时我不便再争辩。我曾被安排在几次期刊编辑培训班上讲课,在讲编辑加工(改稿)时加过一节“编辑加工的有限性”的内容,举了一些按编辑理论和要求应该改、改了并不会影响作品价值,但是不能修改的例子,什么理由我也说不来,但告诉大家按现状只能这样做。其中有例是鲁迅枫澎中钉碗的铜钉是十八个还是十六个的问题,虽然鲁迅后来给编辑李雾野的信中说“请改成一律”,但从枫澎历来被选人各种选本乃至伏学语为看,并没有任何编辑去改动。其中还有一例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其中“从一九00年到二00O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几点一”等等用汉字不用阿拉伯数字,也没有任何编辑改过。我讲的这一节,结论归纳为一句话,“对编辑以至编辑加工的作用要充分肯定,但也不必评价过高。”关于数字在出版物上的用法标准颁行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它有看法了,我对此深有感触的是到了202年底,这年,创办了《中国编辑》杂志,我应承办方河北教育出版社之邀,参加有关编辑工作,在准备发排2003年第一期(即创刊号)时,又涉及到文稿加工中的数字问题,当时大家专门议论了一番,担任刊物执行主编的邓子平,被请来帮助编辑的河北社科院研究员张圣洁、编辑部主任郝建国等都和我在这一问题上有“共同语言”,于是最后决定,除年、月、百分比外,正文中一律用汉字。这一用法使《中国编辑》成了公开挑战那一标准的版本,两年来一直坚持如此。这个刊物的编委会有二十多人,成员大都是在出版界颇有影响的人物,其中年长者七十八岁,年轻者四十来岁,有好几个还是韬奋奖的得主,对于《中国编辑》无论是平时的来信还是在编委会开会时的发言都提过不少意见与建议,但对于数字使用问题谁也没涉及。我想,这或许是没注意到,或许是也认可这一做法一一当然,从我心里讲希望是后者。与数字用法类似,出版界还有许多规范,而有些人尤其热衷于这些规范,特别是某些科技刊物与学报的编辑,他们把此上升为出版物现规范与国际接轨的高度,而且称之为“编辑工程”。规范应该要,但一切规范是为了方便信息交流而制定的,如果为规范而规范,不在内容的先进性上下功夫,就可以走向国际,提升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吗`!我看不见得。就一则“编者按”侃到这里,有些扯远了,关于规范是个大话题,以后再说吧。回.三7
/
本文档为【由一则“编者按”侃起(孙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