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文学史(上)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史(上)复习笔记

2017-05-01 13页 doc 51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33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文学史(上)复习笔记1、名词解释:1、文学现象:文学现象是指作家、集团、流派、思潮在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体裁、主题、风格等方面形成的一个时代的鲜明的特征,有的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就称为文学现象。2、“诗六义”:“诗六义”的说法,是《诗大序》最先提出来的。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中国文学史(上)复习笔记
1、名词解释:1、文学现象:文学现象是指作家、集团、流派、思潮在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体裁、主题、风格等方面形成的一个时代的鲜明的特征,有的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就称为文学现象。2、“诗六义”:“诗六义”的说法,是《诗大序》最先提出来的。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风”是音乐曲调的意思,分15国风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共40篇。“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作铺垫,大多用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基本手法的先河。3、楚辞:广义上的楚辞是指至战国时以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指运用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各物而创造的诗赋)。狭义上:专指西汉刘向所辑录的以屈原为首的一群作家的诗歌总集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4、汉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5、赋:赋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表达方式;后发展为“诗三百”中的一种创作方法赋、比、兴);是一种“不歌而诵”,脱离了音乐的讲唱形式;是一种文学体裁。6、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采用“铺采摛文”、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侧重“体物写志”。7、《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8、玄学:玄学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同时结合了儒家的经义作为一门学术,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它的内涵主要是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的名理的辨析,有时也关涉到社会政治与伦理方面的问题。9、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10、唐传奇: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受诗及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作家开始用它来抒写牢骚,讽戒时世,寄寓作者的感情与愿望,艺术上也开始讲究虚构和幻想。1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人的感念,由六朝后期兴起,由永明学士提倡的,利用“永明声律学”来写的诗。在初唐时期形成,在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创作中成熟的五七言律诗含排律和绝句);它的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律,是唐代及其以后诗歌的主要形式。12、变文:又称“变”,是奇特之意,是唐代说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在六朝佛教唱导讲经形式上发展而来的,宣传佛教的神变故事,后来民间也借用这种形式讲述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因此,变文又分为“经变”和“俗变”两类。13、元白诗派:指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的一批作家,从创作和理论上,走写实现实主义)道路,继承乐府诗的批判现实精神,采用新乐府的形式,以通俗明白的语言,务实务尽的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人们把他们称为元白诗派。他们有意识的提倡和实践,后人称为“新乐府运动”)14、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是对汉乐府和旧题乐府的解放和创造,既受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影响,也继承了杜甫“即事命篇”的传统,采用“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创作形式来表现作者对于当时时事的见解和批判。15、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是指中唐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并且通过宣传和创作形成一股文学思潮,后人称为“古文运动”。16、古文:是指魏晋以来流行已久的与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的特点是奇倨单行,布局格式不那么讲究排偶、辞藻、音韵和典故,在文体上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故称为古文。17、骈文:是一种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律和声律,其中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2、简答:1、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产生于共同的历史背景和认识根源:1)从生产角度看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同源关系,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时生产力低下,对神话的信仰崇拜就是对原始宗教的信仰;2)从特征角度来看,都充满着神秘性质,并且在当时都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解释。许多原始人的信仰,在宗教看来是宗教的起源,在神话看来是神话的起源。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运用。2、原始宗教与教会宗教的区别1)相同点:原始宗教和教会宗教都有开展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2)不同点:原始宗教是自为的、自发的,而教会宗教有自觉的宗教意识;②教会宗教有专职的神职人员,如牧师、方丈;而原始宗教的巫师非专职。3、教会宗教的特点1)有教会组织2)有至高无上的崇拜偶像3)有支配信仰的权威,如教皇、法师4)有完整的伦理和哲学体系5)有系统的教义教规6)有专职的神职人员,如牧师、方丈,而原始宗教的巫师非专职7)有开展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8)有自觉的宗教意识4、简述楚辞比兴艺术与审美意识的深化1)楚辞之前,在比兴艺术的运用和体现民族审美意识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诗三百”。诗三百的比兴大多凭直觉或经验,找到情物与形神间的相似之处,多为实写,大多缺乏幻想和虚构,只是简单的类比关系。如《诗经》中的“草木”多用本义,少有象征意义;而楚辞中就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贤者。2)“诗三百”的创作多为无意识,象征也有人格化倾向;而楚辞具有典型的象征艺术,比兴完全人格化,表现了当时人在以物寄托,感发情致的过程中使物的形式逐渐积淀了丰富而稳定的社会内容。只有这样的物才具有人格理想的象征意义,才能在艺术创作中实现。3)比兴艺术的发展标志民族审美意识的提升,深刻影响民族文学的艺术和审美。5、简述《左传》的文学特征1)有强烈的揭露性、批判性和民本思想2)叙述的周密完整与详略互见,能完整的体现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果,在展现人物的言行活动时去探索规律性的东西3)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创造4)重大事件与生活细节的有机结合,表明作者视野已触及到历史的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5)善于就史实作画龙点睛的议论,开后世史论赞颂之体,奠定了我国历史散文叙事与史论相结合的传统,对《史记》影响很大。6、简述《战国策》的文学特征1)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2)眀畅通俗的语言特色3)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文体风格,尤其是赋体因素的表现即:铺张扬厉,曲终奏雅;辞彩的华丽与堆砌;析而言之的句型。7、简述先秦诸子散文产生的主要原因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的垄断被打破;2)动荡的社会与“礼崩乐坏”以及私人著述的风气;3)士阶层参与政治的强烈愿望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8、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特征先秦诸子散文偏重探讨人生道德和社会伦理与时代的关系。9、简述孟子散文的文学成就1)长于善辩。孟子好辩且善辩。其文章非常重视辩论技巧。他惯用的手法是“预设机变、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使对方不知不觉入其中,被迫就范。如《齐桓晋文之事》等。2)富有气势。《孟子》的文章以磅礴气势、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他的文章气势雄壮,一方面以他的主张具有正义性,故能理直气壮;一方面他的语言受了纵横家辞令的影响,铺张扬厉,多用排偶,极为明快有力;再则孟子善于养气,通过对生理与精神的培养,使他的气“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表现在文章中就气势浩然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3)富于形象性。孟子常借助比喻、寓言等来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如五十步与百步之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喻、缘木求鱼之喻等,既贴切简明又形象生动。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等。10、简述《荀子》与《庄子》文学特点的异同相同之处是大量设喻;不同之处是:1)庄子思想跳跃,形象飞动,发人奇想,出人意外。荀子文章思想严谨,逻辑严密。2)庄子文章语言浑洒自如,常借寓言将形象铺衍为故事来发挥。荀子文章语言,常将铺衍的故事或寓言浓缩为一个比喻如《劝学》)3)庄文立意隐而不显,荀文立论鲜明突出。故在先秦散文家中,庄类诗人,荀似学者。散文到荀子手中已经有严密的语言论证和较抽象的理字。11、简述《庄子》文章的艺术风格1)以丰富的想象力来驾驭其所用的譬喻,在先秦诸子中尤其突出;2)文章充满韵律美。构成庄子文章韵律美的因素有:设喻的事实丰富多彩和出入意表②无论设喻还是说理都有一个中心一以贯之③语言的运用不拘泥、不滞重,有流动之美④在极端自由的语言形式中有时插入整饬chì)文字在节奏上产生一种韵律美。12、简述你对汉乐府文学史地位的看法1)诗歌形式的突破2)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深刻性和批评性13、简述汉赋的文学史地位1)从文学与学术关系看:汉赋是汉代文学与学术分离的第一个成果;2)汉赋的题材意义:汉赋的题材主要是咏物,山川宫殿、城池苑囿被理想化,目的是歌功颂德,但从一个方面也把人的劳动创造成果展现出来;3)对艺术规律探索的意义:虽然汉赋最终走向了形式主义,但对艺术规律的探索,如对称美的运用,使其在先秦文学与后来的骈文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而骈文对近体诗的影响很大,因此其意义不言而喻。14、简述《史记》的文学特征强烈的文学性与巨大的历史感的和谐统一1)严格的求实精神,反映在:对史料的认真研究;叙述史事不搀杂个人的好恶,务求历史的真实。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史事单独评价;敢于面对事实,不怕犯忌,再现历史真实。2)共性与个性在记传形式中的完美统一。个人传记与类传兼用。如《项羽本纪》、《老子韩非列传》、《刺客列传》等。3)寄褒贬于叙事与论赞之中;4)通俗化、个性化的语言特色。15、简述《史记》“三家注”的长处与不足1)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注不破经,不怀疑原文,个别地方对原文有补漏2)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不满《史记集解》而作,既注正文,也为《史记集解》作注,不受“疏不破注”的影响,对《史记集解》纠谬颇多,对原文也进行辨证。3)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既注正文,也为前人的注加注,对历史地名考证贡献很大,但注文冗长也有不少错误。16、简述中古文学的特点及成就1)文学理论与思潮的迅速发展2)文学的自觉3)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或成熟和定性、或开始萌芽4)建立在汉语语言基础上的文学语言与技巧的成熟:声律、典故、骈偶、修辞17、建安风骨的内涵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18、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古诗十九首》在性质上全部属于抒情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主要有游子之歌、思妇之辞两类。它的主题有离别情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这类主题的诗歌占了一半以上②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19、简述嵇康与阮籍文学成就的异同1)相同点:嵇康、阮籍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正始年间仅有的两位文学大家,都诗文兼擅,人格鲜明独特;②在诗歌创作方面,抒写高韬出世之志,强烈追求超世拔俗、优游天外的神仙生活,其情感浪漫而深沉;这成了一种重要的情感基质;③二人的文章多为玄学论文,其主旨多在于否定名教,崇尚自然。2)不同点: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其中五言诗尤为著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而嵇康的53首诗歌中以四言诗为主,格调亲新俊丽;②阮籍的文章,喜用铺排之笔,辞采富丽,又使用很多对偶句,并以单行散句交错其间;而嵇康是魏晋之际最著名的论说文作家。其特点,一是思想新颖,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富于批判精神,二是说理缜密而透彻。总的来说,嵇论长于阮,而阮诗长于嵇。20、简述声律论的历史功过功:永明时期是中国文学形式的奠基期,声律论奠定了文学的形式,使文学走向了规范化;过: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造成文学过于浮华。21、简述初唐文学在诗歌史上的贡献1)五言抒情诗的完善2)运律入古的准备3)律诗格律的成熟4)对六朝诗歌艺术技巧的消化与发展22、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见解1)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2)艺术要求真实性、通俗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3)恢复古代采诗23、简述韩愈诗歌创作的特点1)以雄奇见称,如《陆浑山火》的怪诞无稽;《三石》、《嗟哉董生行》的全用散文风格调句式构思;2)在篇章结构上采用散文正反虚室、转折变化的写作技巧使诗歌与散文一样具有脉络分明的特点,为诗歌结构层次处理提供了新的技巧。3)大量使用议论和逻辑思维的方式探索理趣。以上三点对宋诗的影响很大,韩愈的诗歌是唐宋诗史一大转变的桥梁。3、论述:1、试论《诗经》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1)不平之鸣的形象:体现阶级的分化与下层知识分子生存的苦恼与牢骚,抒发对生活愤懑。《诗经》中的描述,虽是平实的叙事,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2)直谏当道的形象:下层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与政治眼光,以及对统治者的关系。《诗经·小雅》中有一部分政治讽喻诗是出自当时中下层官吏之手,其诗对昏君臣佞、政治弊端、社会问题进行了揭露和讽刺,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关心国事和对时代兴衰、民生疾苦的责任感。3)抒愤与批判的形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形象生动,情感浓郁。4)隐逸之风的形象: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避现实。在政治仕途的前途命运的巨大落差面前以隐逸之心和末世情怀两种方式面对社会困境。5)入世与出世的形象: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人格的二重性。2、试论《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诗歌及其意义。1)“诗三百”中的大量爱情诗是最富有抒情性和人性的成分;2)“诗三百”中的爱情诗表现出人民在爱情问题上的淳朴与严肃,统治者对其的歪曲,表明了他们的无知;3)“诗三百”中的爱情诗表现出爱情、婚姻与宗法礼教的矛盾冲突,以及悲剧的产生;4)夫权制的确立与庸俗社会意识操纵下的舆论,使妇女在爱情、婚姻与家庭悲剧中承担着最大的牺牲。3、试论晋宋山水文学兴起的历史文化成因1)庄园经济与士族文人生活环境的转变:汉末至东晋永嘉,由战国经两汉繁荣起来的城市经济,经战争破坏而日益萧条,人口大量转入农村,由此刺激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士族文人活动也由城市转向山林②生活环境的转变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的体裁与风格③晋宋山水文学为理论家提供了,故产生了理论的总结。2)江南地理特色人多地少)与建筑风格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对文学的影响江南农业的快速发展,江南的园林别墅的建造,士族文人在优渥物质条件下和佳丽的山水环境中过着登山临水的生活,在他们的清谈中常常出现一些发挥老庄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的名言隽语,于是产生了山水文学。3)朝隐之风与山水文学朝隐不过是晋魏以来士大夫们在政治斗争的深渊上搭起的一道借以周旋求生的窄桥。在政治倾轧中受到排挤、打击的士大夫,明明是“郁怨于不得”,却故意表示企慕隐逸,“假无欲以自通”,企图通过自然山水从现实矛盾中超脱出来。从而促进了山水诗的产生。4)玄言与山水文学: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中,作为在当时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并给文学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深刻影响的是玄学佛理。当时士人群体交往的方式一是游山玩水,另一个便是诗文。玄学的发展,山水审美意识的渐增,这些都为玄言与山水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当时魏晋玄学崇尚“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王弼注《老子》:“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郭象注《庄子》;谢灵运《游名山志》:“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澄怀观道”。4、试论盛唐闺情诗的特点及其意义特点:1)广阔的时代背景与时代精神的相通: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首。”;李白《长干行》;杜甫《新婚别》、《北征》2)在表现女性内心世界时,可以看到男性与之相通的地方:常建《昭君墓》“共恨丹青人,墓上哭明月”。3)从正面描写女性的心理,变换到从男子的心理来体验女性的感情: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北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杜甫的《月夜》4)个人命运推广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李白《子夜羌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杜甫《新婚别》5)盛唐闺情诗写女性,重在以环境、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重外貌的描写。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意义:5、试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成就及其对晋宋山水诗歌的继承和发展1)晋宋以来的山水诗一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造成的是笔随景去的效果,写的多是眼前景,故景与景之间不免粘滞和壅塞,空间层次尚未展开。如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2)晋宋以来的山水诗中,情、景、物、理未免稍嫌隔膜,“情景流乎两间。”3)盛唐人写山水田园诗是把自己经验中的自然山水与其艺术理想加以熔铸,使情理相融无间,故诗中景即胸中景。如绘画的写意画,而非写生画,自然山水融进的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如王维的《鸟鸣涧》、《终南山》。4)盛唐人的山水田园诗景与景之间已经脱卸分明,其间留有很大的空间间隙,绝无粘滞和壅塞之弊。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5)盛唐山水诗人以整个感官去感受自然,故艺术感受更加丰富,艺术表现也更加细腻。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6)盛唐田园诗直接受陶渊明诗的影响,但在情、景、理、事的和谐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比较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再对比孟浩然《过故人庄》更能见出盛唐山水诗的进步。6、盛唐边塞诗特色:1)充满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盛唐的边塞诗无处不包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表达着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盛唐边塞诗,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他们借抒写边塞生活的题材,歌颂建立不朽功名的理想。他们用饱蘸激情的笔墨,描绘塞外瑰奇壮丽的风光,叙写惊人的战争场面,抒发征夫离妇的别恨离绪,其风格奔放雄奇,悲壮苍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盛唐时代爽朗明快,一往无前的雄浑气象。岑参《银山碛西馆》“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2)盛唐边塞诗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岑参《答侯少府》“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填空1、写出“九歌”各篇的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2、“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3、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分为哪四大类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4、“汉赋三体”是指哪三体四言赋、骚体赋、散体赋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6、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四大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7、“郊寒岛瘦”、“驴奇马怪”、“元轻白俗”分别指那些诗人的诗风:“郊寒岛瘦”是指孟郊、贾岛的诗风;“驴奇马怪”是指卢仝、马异的诗风;“元轻白俗”是指元稹和白居易的诗风8、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9、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王弼10、北方文学的代表作:颜之推《颜氏家训》、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11、魏晋以前论文学的著作:汉代《毛诗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班固《离骚序》
/
本文档为【中国文学史(上)复习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