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立体几何思维受阻

立体几何思维受阻

2009-01-04 4页 pdf 210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187

暂无简介

举报
立体几何思维受阻 2 克服思维受阻的教学建议 (1)总结题型,注重通性 ,关注通法. 解析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很强的程序性.综观 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 、动点轨 迹的探求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最值问题、相关量的 取值范围问题等等.对于每类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在 复习过程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归纳小结,力求做到胸有 成竹. (2)明确目标,按步思维,程序解答. 在求解解析几何综合题时,应该养成“记账式翻 译”的习惯,即“读题一句,思考一句;结合 目标,翻...
立体几何思维受阻
2 克服思维受阻的教学建议 (1)总结型,注重通性 ,关注通法. 解析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很强的程序性.综观 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 、动点轨 迹的探求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最值问题、相关量的 取值范围问题等等.对于每类问题及其处理,在 复习过程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归纳小结,力求做到胸有 成竹. (2)明确目标,按步思维,程序解答. 在求解解析几何综合题时,应该养成“记账式翻 译”的习惯,即“读题一句,思考一句;结合 目标,翻译 一 句”.同时,要尽可能地将题设中的条件全部融人图 形中去,以便随时调用和整合信息,切实做到数学的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一般 情况下,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都属于圆锥曲线和直线的 位置关系讨论问题,在制定具体解题策略时,应该首 先 回答下述三个问题 :①在解答直线和圆锥 曲线过程 中,整个解题过程如果看成一篇文章,那么将其分成 几段呢?②段落大意又是什么?③每一段的特点是什 么?在这个基础上,可将整个解题过程分成 三段 :第 一 段,联立两个方程,并将消元所得方程的判别式与 韦达定理正确写出;第二段,用两个交点的同一类坐 标的和与积,来表示题目中涉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 系,当这两段做完后,把结果综合起来就进入第三段; 第三段,求解转化而来的纯粹代数问题,并将答案 回 归到原几何问题中. (3)数形结合,注重定义,强化运算. 解析几何不仅仅是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关系, 更是“数”与“形”的统一.因此,应充分挖掘图形的几 何结论,灵活运用曲线本身的知识(曲线的定义、性质 以及焦半径、曲线系等),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和简化解题过程的关键点.在求解时,一定要善于挖 掘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特别是涉及圆锥曲线的焦半 径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与第二定 义;涉及圆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用 圆 的相关几何 性质 ,对于线 圆关系、圆圆关 系要强化几何处理 ,淡化 代数处理. 另外,解析几何的繁杂运算主要集中在解方程、 求交点等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几何曲线的代 数含义,紧扣目标,灵活运用代数方程知识(包括消元 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同解原理以及方程的轮换 对称、韦达定理、判别式、实根分布等),回避这些运 算,则往往可以相对容易地解决问题. 另外,坐标系的建立是应用解析法的前提和基 础.坐标系的选择(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复平面)与 建立(坐标系的定位),都将直接影响到思维的进程和 计算的运算量.从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的多种形式 中,结合题设特征以及所求目标,选用恰当的形式,也 是简化解析几何运算的一种有效途径. 3 思维受阻的防范练习 练习 1设 ,Y∈R,i,J『为直角坐标平面内 、Y轴 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a一 十( +2)J『,b一五 十( 一2)_,,且IaI—I I一2√2. (I)求点MCr, )的轨迹 C的方程; (I1)已知 直线 z过 点 A(√2,0),斜 率为 k (0<忌<1)时,若轨迹 C上有且仅有一点 B到直线 z 的距离为√2,试求 k的值. 练习 2抛物线 Y。一2p:r及其定点 A(a,b)、 B(一口,0),口6≠0,b。≠2pa.Mo是抛物线上的点 ,设直 线 AMo、BMo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分别为 M1、M2.求 证:当Mo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只要 M1、M2存在且 M1≠M2),直线 M1 M2恒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这个定 点的坐标. 窒∞ 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周接夏 施中涓 安徽省桐城市天城高中 杨桂云 立体几何内容既承担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又承 载着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立体 几何试题,有关直线与平面内容的试题主要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空间线面之间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推理 论证;一类是几何量(如角度、距离、面积、体积)的计 算.在几何量的计算中,需要以判断、推理为依据,而 推理、判断时也需要借助几何量的计算来进行.在高 考试卷中,立体几何内容约占总分的 15 9,6,分值约为 22分,一般为 2至 3道题,题型设计为“两小一大”,选 择题和填空题用于考查基础知识 ,解答题用于考查综 合问题.解答题往往是以多面体(棱柱、棱锥等)为载 体考查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角和距离等的求解,解题 方法灵活,既可以用逻辑推理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 法.试题难度中等,但考生答题情况却不能尽如人意, 原因主要如下:一是认知受阻 ,表现为考生基础知识 不够扎实,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读题似是而非,分析难 以到位;二是表述受阻,表现为表达层次不清,思路杂 乱,难以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 自己的想法;三 是迁移受阻,表现为空间想象能力欠缺,难以将立体 问题顺利地、准确地平面化;四是运算受阻,表现为考 生运算不顺,综合能力不足,难以快速准确地展开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算,进而解决问题. 1 思维受阻实例及其原因分析 例 1 (2007年陕西卷理科第 6题)一个正三棱 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半径为 1的球面上,其中底面的三 个顶点在该球 的一个大圆上 ,则该正三棱锥 的体 积是( ). A.半 B. C.√3-7 吐 0 1 正确思维走向:先要根据题意 画出图形,理解正三棱锥的底面特 征及顶点位置;再由图形的具体特 征确定正三棱锥的高和底面面积; 最后根据三棱锥的体积求出 体积. 考题简解:如图 1,设正三棱 D. D 图 l 锥为 DABC,球体 的半 径 DO为正三棱锥 的高, . 。 .DO=1.在大圆O0上 ,可解得正/kABC的边长 为 √ ,.~iF_AABC的面积为 ,.·. 。= x x 1一 . 学生思维受阻表现:(1)难以根据题意画出正确 图形 ; (2)由图形直接观察出球的半径 OD就是正三棱 锥的高; (3)计算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导致选择错误. 原因分析:第一,考生数学语言转化能力较差,在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上存在一定难度;第二, 考生读图能力不强,无法直接看出点 D与圆心 O之 间的线段长度就是正三棱锥的高;第三9运算能力不 够扎实. 第 8题)如图 2,长方体 ABCD- I A1B1C1D1中,AA1=AB=2,AD I =1,点E、F、G分别是DDl、AB、 l 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E与 j GF所成的角是( ). A.arccos华 B.{ 0 吐 F B 图2 C.arccos D.号 正确思维走向: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 首先应该想到利用“平移法”将异面直线移到一个平 面内,平移 A E到 B G, B GF就是异 面直线 A E 与GF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然后进行具体计算.或者用 “向量法”先求瓦 · ,然后确定角的大小. 考题简解:解法 1:平移A E到B G,连结 B F, ‘ . 。 . B GF是异面直线A E与GF所成的角或其 补角. 。 .’BlF。一B1G。+GF。,故 B1GF=90。,选 D. 解法 2:如图 3,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有 E(0,0,1),A (1,0,2), G (0, 2, 1),F (1, 1, 0), . 。 .EA 一 (1, 0, 1),GF :(1,一1,一1), 而 EA · 一0,故瓦 上 ,选 D. 学生思维受阻表现: 图3 (1)没有想到通过平移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虽然想到平移,但是不知平移哪条线段,或不 知平移到何处 ; (3)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即利用向量法求 解的思维转化受阻. 原因分析: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机 械记忆上,以为记住了概念就掌握了概念,不能准确 观察、分析图形并灵活应用概念;另一方面利用数形 结合将复杂的“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来解决的思维 意识不强,综合能力不足. 例 3 (2006年陕西卷理科第 15 题)水平桌面 a上放有 4个半径均为 2R的球,且相邻的球都相切(球心的 连线构成正方形).在这 4个球的上面 放 1个半径为 R的小球,它和下面 4 图4 个球恰好都相切(图 4),则小球的球心到水平桌面口 的距离是 . 正确思维走向:正确理解实际问题,如图 5建立 几何模型,然后借助这个模型解决问题. 考题简解:如图 5,小球的球心 05到水平桌面 a 的距离 =五个球球心 的连线 构成的正 四棱锥 的 高+2R=3R. 学生思维受阻表现:学生 思维受阻点在空间想象能力 上,不能准确建立空间几何图 形.有些学生可以建立起空间 几何图形,但不能准确地表达 出几何图形中各有关线段的数 图5 量及相关关系.立体问题平面化求解四棱锥的高也是 受阻点之一. 原因分析: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不能从实际 问题中抽象、概括、建立空间概念,难以形成准确、直 观的几何模型,有些学生可建立起空间几何模型,但 不能准确地用几何语言或图形语言表述出来,做题时 不会画图或画出图来也不易辨认,甚至作出错误的图 形来,误导了解题且不易查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例 4 (2006年陕西卷理科 第 19题)如图 6,a上 ,an卢一l, AEa,B∈』9,点 A在直线 l上的 射影为A。,点 B在直线 l上的射 影为 B1,已知 AB一2,AA1—1, 图6 BB。=4g,求: (I)直线 AB分别与平面a、 所成的角的大小; (1I)二面角 A1一AB—B1的大小. 正确思维走向:根据线面所成的角及面面所成的 角的概念,正确作出“线面角”和“平面角”,将“空间 角”问题转化为“平面角”问题,通过解三角形完成.或 通过“数形结合”将“空间角”的问题转化为“两向量所 成的角”,利用向量的运算来完成.同时解题过程须严 格遵循“作一证一算”三个基本步骤. 考题简解 :解法 1:① 如图 7, 连 结 A1B、AB1,可 知 BAB1、 ABA-分别是AB与a和』9所成 的角.在 RtABB1A中,sin/BAB1 图 7 一 V Z , . 。 . BAB1 — 45。. 在 Rt△AA1B中,sin/ABA1一÷,.。.LABA1— 30。. (1I)。.。BB1上口,.’.平面 ABB 上口. 在平面 a内过 A。作 A。E上AB。,垂足为点 E,则 A E上平面AB。B.过E作 EF上AB,垂足为点 F,连结 Al F,则由三垂线定理得 Al F上AB,.。. A。FE就是所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求得 AlE一 ,A。B一√ , A1F一, /g , . · .在Rt△A。EF中,sin A。FE一会 一 , . · .二面角A。一AB-B 的大小为arcsin . 解法 2:(I)同解法 1. (1I)如图 8,建立坐标系, 则 A1(0,0,0),A(0,0,1),B1 (0,1,0),B(√2,1,0).在 AB上 取一点 F(z, , ),要使A F 上 ,须 · 一0,可 以 图 8 求得点 F 的坐标为(譬 1 3) .A,P 一 ( , 1, 3).设E为AB。的中点,则点E的坐标 为(。,丢, ).··· (譬,一丢,÷). 又 · 一0 . 上 .LA。FE为所求 二面角 的平面角.又 c。s A。FE= 3,.·.二 面角 A1一AB—B1的大小为 arccos . 0 学生思维受阻表现:一是无法正确在图中作出线面 所成的角及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 将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后,解三角形的能力不过关. 原因分析:此题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面角、面面角的基本问题.学 生思维受阻其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掌握不到位,运算能力及综合能力不强. 例 5 (2OO7年陕西卷理科 第 19题)如图 9,在底面为直角 梯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AD ∥BC, ABC=90。,PA上平面 ABCD,PA 一 4,AD 一2,AB D 一 2√ ,BC=6. (I)求证:BD上平面 PAC; 图 9 C (1I)求二面角A-PC-D的大小. 正确思维走向:(I)要证明“线面垂直”,利用线 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即可 (1I)求“面面角”的问题,可利用二面角的概念, 正确作出“平面角”从而转化为“线线角”来求解;或者 将“形”转化为“数”,利用“向量法”求解. 考题简解 :解法 1:(I)’.’PA上平面 ABCD, . 。 .BD上PA. 厅 又 tan~ABD= ,tan BAC= 0 . 。 . AEB一90。,即 BD上AC. 又 PAnAC=A,.’.BD上平面 PAC. (1I)如图 10,过 E作 EF上PC,垂足为 F,连结 DF.DE上平面 PAC,EF是 DF在平面PAC上的射 影,由三垂线定理知 PC上DF,.‘. EFD为二面角A— PC-D 的 平 面 角.又 DAC一 30。,.。.DE= 1,AE 一 √3.又 AC一4√3,.‘.EC一3√3,PC一8.又知 EF — PA ·EC 一 3 一— 一 一丁 ‘ n 在 RtAEFD中, EFD=arctan . n . 。 . -- N角A-PC-D的大小为 arctan . 图 10 C 图 l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解法 2:(工)如图 1l,建立坐标系,则 A(O,0,0),B(2 J3,0,O),C(2√3,6,0),D(0,2, O),P(0,0,4), -.. =(0,0,4), 一 (2 ,6,0),商 一(一2 ,2,o)..·.商 . 一0,商 . 一0....BD _LAp,BD_l-AC 又 PAnAC—A,.‘.BD-l_平面 PAC. (II)设平面 PCD的法向量为n一( ,y,1), 则C ·n一0,PD·n一0. 又CD一(一2√3,一4,O),P/3一(O,2,一4), . ...,l—f一半 ,2,1 1. \ , 平面PAC的法向量取为J,l—B 一(一2√3,2,O), , 、 m·,l 3 ^i ∞ 以 一 m 一 _ 3 。 J J· J,l J 』 0 瓜 . ‘ . 二面角 A_PC_D的大小为 arccos . o 1 学生思维受阻表现:一是无法作出二面角的平面 角 EFD.二是思路混乱,表述不清,无法说明 EFD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也有学生表述不清AEFD的边长 及其求法.三是建立坐标系后,无法确定平面 PCD与 平面PAC的法向量,用向量求角时概念不清,不能准确 地表明二面角就是两个法向量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原因分析: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想图、画 图、识图、解图”的能力不足,对复杂的“立体直观图” 很难找到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使作出了二面角 的平面角,又由于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推理论证上表 述混乱,想当然等.对于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认识不 足: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 或互补,由于对解题的原理不清楚,向量的运算不过 关,致使不能顺利解答. 2 克服思维受阻的教学建议 为了有效防止学生思维受阻,现提出以下教学建 议,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1)高度重视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扎扎实 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基础知识,保证基 础知识不能有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复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或框图 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要对线线、线面、面面 三种位置关系形成网络,能够熟练地转化和迁移. (3)重视模型教学,强化学生的“想图、画图、识 图、解图”的能力,重视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转化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对所画的立体图形与真实图 形间思维理解上的一致性. (4)在完成解答题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书写, 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及准确性,要注意训练考生思维的 严谨性. (5)可设计一组以正方体为载体的关于线线、线 面、面面之问的位置关系及有关角、距离等计算的题 组,熟练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6)重视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训练,尤其要 重视向量模型在立体图形中的建立,以利用更灵活的 思维、更简捷的方法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3 思维受阻防范练习 练习 1 (2007年全国卷 工理科第 16题)一个等 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 棱上.已知iE---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2,则该三角形的斜 边长为 练习2 (2007年浙江卷理 科第 19题)在如图 12所示的几 何体 中,EA_l-平 面 A8C,DB _l-平面 ABC,AC_l_|BC,且 AC — BC—BD一2AE,M 是 AB 的 中点. (工)求证:CM_l_EM; 图12 C (II)求 CM 与平面 CDE所成的角. 练习 3 (2007年广东卷理科第 19题)如图 13 所示,等腰△ABC的底边AB一6√6,高 CD一3,点 E 是线段BD上异于点B、D的动点,点 F在BC边上, 且 EF_l-AB,现沿 EF将/kBEF折起到△PEF的位 置,使 PE_l_AE,记 BE— ,V( )表示 四棱 锥 P_ACFE的体积, (工)求 V( )的表达式; (II)当 为何值时,V( )取得最大值? (HI)当 (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 AC与 尸F所成角的余弦值. A P C C 图 13 图 14 练习4 (2007年北京卷理科第 16题)如图 14, 在 Rt△AOB中, OAB: ,斜边 AB一4.Rt/kAOC U 可以通过 Rt△A0_B以直线A0为轴旋转得到,且二 面角 BA()_C是直二面角,动点 D在斜边AB上. (工)求证:平面 COD_l-平面A0lB; (Ⅱ)当 D为 AB的中点时,求异面直线 AO与 CD所成的角的大小 ; (HI)求 CD与平面AOB所成的角的最大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立体几何思维受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