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重要

2009-01-28 3页 doc 3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4928

暂无简介

举报
重要中药煎服法浅析 摘要:掌握中药的煎服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煎药的容器、时间、次数、火候及其他注意事项,服药的时间、方法及“忌口”等方面对中药的煎服法进行了分析,对医生指导患者煎服中药,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药,煎服法,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服用方便,吸收快,作用速,但必须重视煎服方法。正确掌握中药的煎服法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如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服方法都十分重视。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
重要
中药煎服法浅析 摘要:掌握中药的煎服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煎药的容器、时间、次数、火候及其他注意事项,服药的时间、方法及“忌口”等方面对中药的煎服法进行了分析,对医生指导患者煎服中药,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药,煎服法,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服用方便,吸收快,作用速,但必须重视煎服方法。正确掌握中药的煎服法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如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服方法都十分重视。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如剂多水少,则药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伤寒杂病论》中大部分汤剂后都详尽地交代了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医圣张仲景也是非常重视中药的煎服法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将中药煎服法的相关内容浅析如下: 1 煎药法 1.1 煎药的容器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煎药宜用银器、砂锅、瓦罐,忌用铜、铁器。其中砂锅受热均匀,导热和缓且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分起变化,故为首选。而铜、铁的化学性质活跃,极易与中药内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分起化学反应,轻则使药液变色,重则破坏有效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用铝制品或搪瓷制品煎药。 1. 2 煎药的时间 磁石、赤石脂、牡蛎、珍珠母、穿山甲、鳖甲、龟板、龙骨等金石、介类、甲壳、角骨类药物,为使有效成分尽力煎出,应打碎先煎,一般为10~15分钟以上。附片、川乌、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应先煎,破坏其毒性,而保存其有效成分,一般需半小时以上。吸水量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灯芯、大腹皮、通草、灶心土等宜先煎汁,再熬其他药。 苏叶、藿香、薄荷、砂仁、玫瑰花等芳香药应在待其他药煎至快好时,再放入同煎约15分钟,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及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大黄、桂枝、钩藤、徐长卿等也应后入,因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减低疗效。胖大海、番泻叶、芒硝等宜泡水服,天麻、肉桂等宜研末泡服,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煎煮中药时,如没煎焦,可继续加水煎煮后服用,但药效已减。若煎干后,解药、芳香药等所含的挥发成分绝大部分已经挥发掉,再加水煎服也就无效了。还需说明的是,煎煮药剂的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煎完后即应滤出。 1.3 煎药的次数 中药汤剂每熬一次后,有效部分的提取率为45%,也就是说煎服三次已提取了有效部分的90%。如果药物只煎1~2次,则有效成分总量损失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药3次为佳。汤剂服用剂量一般每天1剂,根据病情,严重者可每天2剂,慢性病可隔天1剂。除病情严重者可将头煎、二煎药汁一次顿服外,最好办法是将药物煎煮3次,然后将3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或3次服完。 1.4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解表剂宜武火急煎,使“气足力猛”;滋补药宜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另外,煎药不宜频频搅动,一方面会使锅中的温度丧失过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另一方面会使某些药物中的易挥发成分大量挥发,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1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即可。 1.5 煎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煎药前宜用冷水浸泡30分钟或更长时间,以药材浸透为准,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药以凉开水为佳,因为避免了自来水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和减少了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如果直接用沸水煎药,植物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就会出现凝固、糊化等现象,从而降低疗效。加水以超出药物表面2~3cm为度,二三煎用水量应减少,但仍需超过药物表面为宜。当然加水也应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方剂类型灵活应用。 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烊化;带绒毛及粉质或颗粒细小而不易过滤的药物,宜用布包煎;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兑服;茯苓研细后煎,发挥药效更好。 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剂和乌头、甘遂等有毒药物宜和白蜜同煎,这样能制其毒性,同时还能和中补益润燥,兼可矫味。有人认为生石膏在40℃时溶解度最高,那么入药不必先煎,只需将其粉冲入汤药中搅拌,稍沉淀后服其上清液即可,可供参考。 2 服药法 2.1 服药的时间 通常每天服药2次,上午1次,下午或睡前1次。但择时服药,对提高疗效颇为重要。治疗上焦疾病,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中焦疾病,宜在两餐饭的中间服药;治疗下焦疾病,宜饭前服药;治疗月经病,必须在月经来潮前4~5天服药,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便于观察效果;治疗疟疾,必须在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治疗四肢血脉的疾病,宜在早晨空腹时服药;治疗呕吐,宜频频少量服药;治疗急症,不拘时间,随时服药;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宜在早晚空腹时服药;治疗休息痢,宜在五更服药;治疗哮喘病,宜在发作前半小时服药;治疗痰饮湿浊等证,宜在饭后服药,使药力随水谷之气上除痰饮湿浊;治疗脾胃虚弱证,宜在不饥不饱时服药;治疗阴虚、血虚、失眠、多梦等症,宜在饭前服药,安神临卧服佳;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治疗肾阳虚、气虚、瘀结等证,宜在晨间服药,而且要一次顿服。近代研究证实药效与人体阴阳、脏气节律有关,尤其补肾阳药于上午6~8时一次服用,药效最佳。 2.2 服药方法 一般汤剂宜温服,温服可减低胃肠刺激。但治疗真寒假热,如白通汤,药宜冷服;使用清热泻火之剂,药宜冷服,以助药力降泄。治疗真热假寒,如白虎汤,药宜热服;治疗外感风寒等证,应趁热服药,服后覆被微汗;使用补脾胃、升阳益气之剂,皆宜趁热服药,以助药力上升外浮、清阳四布,四肢百骸皆有所受,诸症自除。 治疗呕吐,服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先嚼生姜或饮生姜汁少许再服药。使用涌吐剂,用鹅毛或手指探喉,助其呕吐。治疗口噤不开,先用通关散搐鼻,待醒后再服药,也可先用针灸或乌梅擦患者齿龈,使其张口再服药,也可用鼻饲。 治疗咽喉病,药液应含嗽,并徐徐吞咽。服用桂枝汤,服药后宜吃热粥,服用十枣汤后宜食稀粥。治疗肠痈等病证,服用大黄丹皮汤等汤剂,取其药力之专,去势之猛,迅速驱邪而安正,药宜浓煎,一次服下。治疗疑难病证,药宜先少量,待无不适,随加剂量,须加详细观察。 2.3 服药之“忌口” 患病服用中药时,需要适当忌口。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下利慎油腻。此外,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补血药忌饮茶等。《本草纲目》在“服药食忌”中总括的说:“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鲙,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可以借鉴之。
/
本文档为【重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