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针灸

针灸

2009-02-20 50页 ppt 418KB 1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6191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nullnull急救针灸中医教研室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1、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 2、熟悉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特点; 3、掌握高热、厥证、剧痛证、痉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null 第一节 高热 (High Fever) null(1)高热:指凡口腔温度超过39℃以上的即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称“实热”、“壮热”、“身大热”、“日晡潮热”等。 一、概述 null(2)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传染病(菌痢、脑炎、麻疹...
针灸
nullnull急救针灸中医教研室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1、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 2、熟悉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特点; 3、掌握高热、厥证、剧痛证、痉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null 第一节 高热 (High Fever) null(1)高热:指凡口腔温度超过39℃以上的即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称“实热”、“壮热”、“身大热”、“日晡潮热”等。 一、概述 null(2)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传染病(菌痢、脑炎、麻疹、水痘、白喉)、寄生虫病、中暑、风湿热、恶性肿瘤等疾病;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null(3)高热对人体消耗很大,且可引起许多严重合并症(如小儿发病则病势急骤,常可继发惊风、抽搐、气逆痰厥等),因此必须迅速、积极治疗,且要及时清除有关致病因素。 null 引起高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外邪(热邪亢盛),邪正剧争。 二、病因病机 null★风热(邪)→口鼻或皮毛→人体→肺失清肃 ,卫失宣畅。 1、外感风热 null★温热(邪)→内传入里→深入气分或内陷营血→热邪闭郁于里。 2、温邪内陷 null★暑热(邪)燔灼→内犯心包—→蒙蔽心窍。 3、暑热蒙心 null★疫毒→人体→熏蒸脏腑、肌肤→郁热燔蒸。 4、疫毒熏蒸 null1.外感风热 【症状特点】:壮热有汗,微恶风寒,咳嗽,痰粘色黄,鼻塞或流浓涕,头痛,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苔薄黄,脉浮数。 三、辨证治疗 null【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曲池、大椎 配穴:鱼际、尺泽、合谷、外关 null①鱼际(荥)、尺泽(合水): ——均能清泻肺经之火。 ②大椎(诸阳交会穴),清热要穴。 ——能宣散一身之阳热。 ③合谷、曲池、外关 ——疏风解表、清热泻火。 null 咳嗽较甚者加列缺。头痛明显者加百会、印堂、太阳。咽喉肿痛者加少商。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大椎、少商可点刺出血。 【随证配穴】: null【症状特点】: (1)热邪在气分:(白虎汤证) 身热面赤,大汗出,渴喜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2.温邪内陷 null(2)热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证) 高热入夜尤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或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口燥而不甚渴,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null热在气分者:清热泻火、通腑生津; ——以阳明经穴为主; 热在营血者:清热凉血、开窍宁神; ——以手少、厥阴经穴为主。 【治法】: null(1)热在气分: 合谷、曲池、大椎: ——均为清热要穴; 内庭、二间(荥)、丰隆: ——泻阳明热; 【处方】: null(2)热在血分: 少冲、中冲、曲泽: ——清营凉血开窍; 神门、内关、大陵: ——清心宁神; 曲池、委中:清热凉血解毒。 null【随证配穴】: 高热、神昏者,加水沟、十宣。 大便秘结者,加支沟、天枢。 斑疹和出血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大椎、中冲、少冲、曲泽等穴可行点刺出血法。 null【症状特点】: 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3.暑热蒙心 null【治法】: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 中冲、内关:清心开窍、除烦安神; 曲泽、委中:(刺血)清泄暑热。 null【随证配穴】: 神昏者,加水沟、十宣。 口渴唇干者,加廉泉、金津玉液。 抽搐者,加太冲、阳陵泉。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中冲、曲泽、委中可施行点刺出血法。 null【症状特点】: 全身高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痧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 4.疫毒熏蒸 null【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外关:清热祛邪要穴; 曲泽、委中:清血热、解疫毒; 内庭、陷谷:疏解阳明热邪 null【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者,加少商、天容。 肌肤丹痧者,加血海、膈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曲泽、委中可点刺出血。 null(1)针刺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188例,均具有高热(39℃以上)。 【治法】: 早期患者(具有高烧症状),取大椎穴,徐徐进针1.5~2cm,用透天凉手法,捻转时腰部或尾骶部产生凉意,每例只针1次;捻转5~10分钟。 四:现代文献资料 null【疗效】: 当针刺大椎出现腰骶部凉感后,患者即述热感消失(此时体温并未下降),其他症状也相继消失。体温一般于针后1小时开始下降,约6~15小时内降至正常。全部患者均于6~20小时后恢复健康 (《针灸临床经验揖要》)。 null(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高热昏迷期,一般针少商、中冲,少冲,刺出血,再取百会、风府、大椎、曲池。这些穴位有清热、醒脑,镇静作用。行强刺激手法。 (《针灸研究进展》) null 临床所见,针灸对小儿发热确有独特的疗效,尤其对缓解急发高热之危候及防止惊厥的发生,可速收功。★★然引起热证之原因十分复杂,还应进一步审因论治,以免掩盖病情的发展。此点务须注意。 五、名家经验选摘 null(一)郑怀岳:粗针放血 迅即取效采用粗针放血治疗小儿高热获满意效果。 【治则】:疏风解表,泄热熄风。 【取穴】: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null壮热:配十宣、耳尖、风府; 呕泄:配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 咽痛:配少商、哑门; 喘咳痰饮:配肺俞,天突、膻中、丰隆; 惊厥:配百会、印堂; 百日咳:配肺俞、四缝、太渊; 腮腺炎:配角孙及腮肿部阿是穴; 神倦体虚者:配关元、足三里。 null【针刺方法】: 以自制22号不锈钢粗针,先刺风池、大椎,再取曲池、合谷及其他配穴,速刺,得气后即出针,摇动针孔,任其自然出血,不出血者加压挤血2~3滴。十宣及耳尖用三棱针放血4~5滴。日针2次,每次取主穴外,再刺配穴2~3穴。 null(二)陈克勤:火针点刺 常有奇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小儿发烧的针灸治疗,若能针对病因,多获良效。如果发烧不甚,精神食欲尚佳者,针刺大椎(或点刺出血,并拔火罐)、曲池、合谷、足三里,轻刺激手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直至烧退为止。 null 若体温过高,但尚未发生惊厥者,宜刺两手十宣穴出血,当出现惊风抽搐时,则宜火针劫刺人中、四神聪、合谷,点剌两手四缝穴,在挤出少许之粘液后,针孔上涂擦细食盐末(意在对局部进行持续的刺激,并起消毒作用),常获奇效。 null 曾治陈某,男,1.5岁。因腹泻脱水,而高烧(38~39.5℃之间)不退2日。不定期的出现惊厥,四肢手足冰冷不温,甚至长时间的抽风,角弓反张,眼目上吊,呼之不应,长则一二小时1次,短则3~5分钟1次。目闭神疲,口唇焦干,呼吸急促,脉洪数。 随即火针百会、人中、合谷,点刺四缝后,外擦食盐末少许,当即目睁,哭闹不巳,只此1次即烧退泻止而惊愈。 null 1、针后可进稀粥或多饮热水,以助发汗退热; 2、针灸对高热有一定的疗效;但一定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针灸退热不明显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治疗。 六、注意事项 现代医学治疗高热参考:现代医学治疗高热参考:1.降温: 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浴,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APC,对氨基乙酰酚,布洛酚,安痛定 针刺降温—曲池,合谷,十宣,大椎 2.对症治疗:止惊,补液,降颅压,纠酸 3.病因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本节复习思考本节复习思考1、高热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2、高热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nullTHE ENDnull 第二节 抽搐(痉证) (Convulsions) null(1)抽搐:是指四肢(或躯干、颜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痉挛,或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为主的病症。又名“痉”、“瘛(瘈)瘲”。 一、概述 null 《张氏医通·瘈疭》“ 瘈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弛纵也。” 《温病条辨·痉病瘈疭总论》“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瘈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瘈也”文献资料null 首见《内经》,其认为与感受风、寒、湿、热邪有密切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灵枢·热病》:"热而痉者死。" null 《金匮要略》:瓜萎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治疗痉证的主方。 大承气汤----温病学派治疗"热甚致痉"先导。 null 唐•孙思邈《千金方》首提“新产妇人及金疮血脉虚竭,小儿脐风”致痉。 明代•张景岳----阴虚精血亏损 《景岳全书·杂证谟·痉证》“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 null 清代温病学说----提出“热极生风,热甚津伤”----病因学说更趋完善。 《临证指南医案》“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厥矣。”null(2)本证多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先天发育障碍、癫痫、小儿惊厥、癔病性抽搐等; 其他如感染性疾病(高热)、破伤风、中毒、高血压脑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亦可导致抽搐。 null热盛风动、 热入营血、 筋脉失养。 二、病因病机 null 肝主筋,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 热动肝风 水不涵木,风阳内动, 血虚肝失滋养,虚风内动, 邪壅经脉 -----筋脉拘急,项背强急,甚至角弓反张。null★高热→伤阴(营血津液)→ ★肝肾阴虚→血不养筋 ★血家汗法或汗家血法 水不涵木,筋脉失养 动风。 null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起病突然,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 2.外感--起病前多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内伤--常有素体虚弱,反复发作抽搐史,或有失血过多史,或有汗、吐、下太过史等。 3.血常规、生化、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等。null (二)鉴别诊断 1.痫病 痫病反复发作性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喉中发出猪羊样叫声,移时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痉证无上述特征,一般不会自行恢复,即使能暂时缓解,亦多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存在。null 2.厥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移动时苏醒,或一厥不起为特征。 一般无四肢抽搐和项背强急等症状。null 3.破伤风——典型的痉证 外伤后创口不洁,感受风毒而成,常在外伤后4~14天出现恶寒发热,苦笑面容,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此为典型的痉证。 有明显的外伤史,本病常在外科学中介绍。null1.热盛风动 【症状特点】:高热不解,手足挛急、甚至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口噤、口干唇燥、尿少而赤。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细数。 四、针灸辨证治疗 null【治法】: 清热生津,熄风止痉。以督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 大椎、曲池、合谷 阳陵泉、太冲、行间null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止痉; 阳陵泉:(筋会)擅疏筋通络, 治筋要穴; 太冲、行间:平肝熄风; (或百会、风府、风池:平肝熄风。) null【随证配穴】: 口噤不开者,加下关、颊车; 口干而渴者,加廉泉、金津玉液; 角弓反张者,加后溪、筋缩; 腓肠肌痉挛者,加承山。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null【症状特点】:高热不退,肢体挛急,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心烦躁动,甚至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2.热入营血 null【治法】:清热凉血,镇痉宁神。 以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 阳陵泉、太冲、行间 大椎、曲池 十宣、劳宫null阳陵泉:(筋会)擅疏筋通络, 治筋要穴; 合谷、大椎、曲池:泻热止痉; 十宣、劳宫、大陵:泄热清肝安 神志; 太冲、行间:平肝熄风; null【随证配穴】 头晕头痛者,加百会、太阳。 口噤不开者,加下关、颊车。 烦躁神昏者:加内关、人中。 斑疹隐现者:加血海、膈俞、曲泽、委中。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null【症状特点】: 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头晕目眩,盗汗或自汗气短,眼睑或面肌蠕动,肢体搐搦抖动,咽干口燥,舌淡少津,脉细。 3.津血不足(肝肾阴虚) null【治法】: 益气养血,滋阴止痉。以手足阳明经和足三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处方】: 足三里、脾俞:健脾益气以生血源; 血海、三阴交、肝俞:滋阴补血柔筋; 合谷、手三里:益气且可镇静止痉。 null【随证配穴】: 头晕目眩者,加百会、太阳。 面肌蠕动者,加四白、翳风。 咽干口燥者,加照海、涌泉。 【刺灸方法】: 以针刺为主,加灸。 针用平补平泻法。 null 沈X,男,11个月。 于1977年10月12日晚先有发热、微咳,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未效,翌日午后体温上升至41.4℃,并突然出现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拘急,两目上翻,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中白沫从齿缝、鼻孔中飞溅而出等症状. (浙江省普陀县中医院:徐广拯) 五、医案举例 null【取穴】: 十宣、人中、长强、大椎、中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丘墟、曲池、解溪,用泻法。 【操作】: 先取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水沟泻之、又刺中脘、足三里泻之。患儿呼吸由急促转为平稳,痰浊即时消散,抽搐也见减轻; null半小时后体温降至39℃。又取大椎、曲池、昆仑、丘墟、阳陵泉,针用泻法.约1小时后全身抽搐症状基本消失,但项背强直尚存。即刺长强泻之,颈背立软,意识即清,留针约2小时许,起针。约7小时后体温降至36℃,病儿神情安详,能寻乳韫吮奶而愈。 null【按语】: 本病为因外感风热,高热伤阴导致一系列惊风的危急症象,如果没有有力的抢救措施,很可能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而窒息致死;或施治不力,延误病机而转入昏迷,不仅疗程延长.而且很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null 虽然,此病例用了西药治疗,但针刺对本例的功效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长强一穴刺后颈背立软,神识即清,这给作者提示尤深,证实祖国医学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整体观.上取能升,下取能降.null 作者在1976年,家中6岁女孩,半夜突然出现角弓反张、四肢抽搐、二目上翻、面色苍白、痰浊上雍的症状,急忙之中来不及取针,即用拇指甲掐人中穴而苏; 后析其因,为脾肾阳虚,湿痰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居阳位发为慢惊.人中有升举清阳之功,故清阳升而痰浊降,不降痰而痰自降.可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其次要矛盾也能迎刃而解.后服补肾片而告愈. null 人中为治惊厥之要穴,善醒脑而止痉,配足太阳之昆仑,足少阳之阳陵泉止痉力雄.长强穴又为督脉之起端,督脉起自胞中循脊上通于脑,刺长强既能降冲气之上逆,又能疏通督脉,使阴阳清浊升而得降。 null 其中十宣三棱针点刺出血,能清热解毒、疏上焦诸经之气;大椎清督脉之郁热;曲池、昆仑、丘墟、解溪散阳明、太阳、少阳之风热;中脘,足三里疏中焦之气而降痰;阳陵泉、丘墟又能清肝胆之火而熄内风。 null 《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脶。”昆仑,丘墟、解溪三穴为治头病之要穴,临床应用每都获效,诸穴并用效力更雄. null 特殊情况下,可选手三阳之腕下穴或井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临床上证实,左穴治右病,右穴冶左病,疗效十分迅速. 此病例同时还配合西药治疗. null (1)抽搐患者在针刺治疗时,每易引起弯针、断针,故医生在行针、留针时应耐心细致,防止患者体位变动,引起意外发生. 六、注意事项 null (2)抽搐为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抽搐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针刺治疗无效时,应适当给予抗惊厥药物. null 热证者--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 null★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治疗发热惊厥40例。 40例子中首次发作者21例,发作约 2~3次者13侧,4次以上者6例.以百会穴为主穴,用1寸半不锈钢毫针,沿头皮刺入针体2/3,留针6小时,上午针刺,下午起针,隔日针1次.5次为1疗程. 七、现代临床研究 null 抽搐发作者加人中;高热者加大椎、曲池、合谷;呕吐者加上脘、梁门、气海、内关;腹胀者加中脘、章门;腹泻者加足三里、天枢;咳嗽者如肺俞;面黄体弱,食欲不振者加四缝.结果全部病例在配合治疗原发病药物同时,基本痊愈38例,好转2例. (《中国针灸》1987) nullTHE ENDnull 第三节 厥 证 ( Syncope ) null(1)厥证又称昏厥,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证候。 一、概述 null(2)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 一般晕厥时间短暂、醒后无后遗症,但也有一厥不复而致死亡者。厥证与中风的鉴别厥证与中风的鉴别 中风 病程长,难自醒,常伴半身不 遂口眼喎斜、言语不利等 突然昏仆 神志不清 厥证 时间短,常伴有四肢逆冷、 移时可自醒,无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言语不利等null(3)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休克、低血糖症、低血压、癔病性昏迷等。 null 本病多由于元气虚弱、劳累过度,或情志异常、剧烈疼痛等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清窍失养,阳气不达四肢而致。二、病因病机 null(气盛有余,则气逆而上壅,清窍为之闭塞;气虚不足,则气陷而不能上承,清阳不得舒展)。 正如《素问·调经论篇》说: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null 1.外感时邪(热厥) ★暑热或疫疠→肺、胃肠、心包→ →深入营血 扰乱神明。 null 2.痰浊蒙心(痰厥) ★脾胃运化失司→湿聚生痰→痰热互结 或兼风火挟痰 蒙闭清窍。 null 3.阴虚阳亢(气厥虚实) ★素体阴虚→水不制火→ 心火亢盛→ 上扰清窍; ★复加惊恐、恼怒→肝阳暴亢→气血并走于上 闭阻清窍null 4.气血不足(血厥) ★素虚、年迈→气血不足; ★大病久病→气随血脱; ★劳累过度; 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发为神昏。 null【症候特点】: ★★实证(闭证) 突然仆倒,不省人事,面赤气粗,口噤握拳、呼吸困难: 三、辨证 null(1)痰厥者,兼见喉中痰鸣,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 (2)热厥者,兼见神志不清,面赤气粗,大汗,二便不通,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而数。 (3)气厥实者,因暴怒而致突厥,牙关紧闭,呼吸困难,苔白脉沉弦。 null★★虚证(脱证) 突然昏仆,不醒人事,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微弱,口开手撒,汗出如珠,四肢逆冷,血压下降,二便失禁。null(4)气厥虚者,兼见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舌淡脉沉微。 (5)血厥者,兼见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或肢体抽搐,汗出如珠,脉细数无力。 null1.实(闭)证 【治则治法】: 当苏厥开窍、化痰通络以救急。 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四、针灸治疗 null【处方】: 水沟、内关、百会 【配穴】: 气厥配劳宫、膻中、合谷、太冲; 热厥配十二井穴放血; 痰厥配天突、膻中、丰隆。 null【方义】: 水沟:督脉穴,督脉络脑,脑为元神 之府,故水沟有醒神开窍之功, 是治疗昏厥、卒中的首选要穴。 内关:心包络,功可理气宽胸以醒神。 百会:督脉穴,功擅开窍醒神,降冲 逆之气,使阴阳清浊升降有常。 null劳宫、膻中:清心开窍。 四关:平肝理气、熄风止痉。 十二井:泻热、开窍醒神。 天突、丰隆、膻中:化痰开窍。 null【随证加减】: 热盛者,加大椎、曲池。 牙关紧闭者,加颊车、承浆。 肢体抽搐者,加后溪、筋缩。 二便不通者,加支沟、中极。 null【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先急刺水沟、劳宫、百会、中冲或十二井(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 null【治则治法】: 回阳救逆,苏厥开窍。 以任,督脉腑穴为主。 2.虚(脱)证 null【处方】: 人中、神阙:开窍醒神; 百会、素髎:升阳举陷、开窍醒神; 足三里、气海、关元:回阳救逆、 补益气血。 null【随证配穴】: 四肢逆冷者,加大椎、三阴交。 二便失禁者,加会阴、肾俞。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针用补法,重用灸法。百会、神阙、气海、关元均可施行隔盐灸,不拘壮数,以患者苏醒为度。 null【注】: 临床上有时也可以出现内闭外脱并见的神昏,则应固脱启闭,标本同治。 null 张XX,男,38岁。因在烈日下劳累过度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手足厥冷。检查:血压9.3/5.3kPa,脉细微无力。针水沟、内关。水沟用提插捻转手法,内关用捻转手法.持续行针约15 min,血压升至13.3/8.6kPa,神志清醒,手足转温。(针灸临证集验) 五、医案举例 null(1)王启才: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对于部分急性病症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满意效果,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下面介绍笔者在临证中以针灸疗法治愈的急性病案之一,供大家参考。 六、名医经验选摘 null 1986年8月25口凌晨,笔者乘坐襄樊至武汉的504次列车,广播室传来寻找医生的紧急呼救声,告之有位乘客突然昏倒在地,不醒人事,已经有半小时之久,需要急救.笔者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一中年妇女(系武汉建筑材料厂职工)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四肢厥冷,昏迷不醒,呼吸不可闻,脉搏不可及,症情十分险恶。 【昏厥治验】 null 在没有任何医疗器具和药品的情况下,笔者当即以拇指重掐其人中穴.病人很快就清醒过来,脱离了险境。醒后感觉头疼、恶心欲吐,又为其轻按合谷、内关穴遂愈。null “昏厥”类似现代医学之“昏迷”,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的供血不足,脑细胞严重缺血、缺氧而导致卒然仆倒、意识丧失。 人中为督脉要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并联络于脑。重掐人中可以通阳、醒脑、开窍,有升压和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合谷开牙关、醒神志、升清降浊。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沟通三焦,有强心升压、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三穴合用,故能救危急于顷刻,解险情于片时。 null(2)司徒铃:各种厥证 针灸救急 笔者体会,在临床采用针灸急救昏厥可获得显效. 曾治黄某,男,24岁,1957年5月5日初诊。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四肢厥冷已约l0分钟,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弦. null辨证:气厥实证。 治则:行气宣窍通神。 处方:人中穴,用泻法刺之,百合、 大椎、命门各灸1壮. 结果: 针灸后立即苏醒,并已能讲话. null 又治简某,女,20岁,职工,1968年6月23日初诊。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诊得面色苍白,唇淡,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弱.经血糖检验,为血糖偏低。 辨证:血厥虚证。 治则:行血熄风,宣窍通神。 处方:大敦灸3壮如绿豆大,灸后患者立即苏醒。 null 再治李某,女,68岁,1961年11月8日初诊。患者气上逆而喘,喉有痰鸣声,不能讲话,神识昏厥已半小时。据家人代述,患者因发病前没有吃晚饭,只饮了菜汤一大碗,饮汤后一时许,突觉胸脘满闷,气喘痰鸣,不能讲话,四肢厥冷,经西医会诊,认为必须立即用吸痰机吸痰,并要输给氧气进行急救。当时诊得患者面色暗,舌苔白厚腻,脉沉滑。null辨证:痰厥证。 治则:行气豁痰通神。 处方:针尺泽、丰隆、中脘。 结果: 用泻法刺之,但在针刺后症状无变化,随即用如黄豆大的大艾炷直接灸中脘穴3壮,灸后病者立即痰除气顺,神识清醒,讲话自如。 null(3)罗庆道:清神醒脑 调理阴阳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休克属于厥证范畴。针灸抢救本病,关键在于清神醒脑,调理阴阳,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运行流畅。 【针灸处方】:人中、少商、中冲、大陵、合谷、足三里。 null【方法】: 刺人中将鼻唇沟捏起,针尖向上沿皮下刺入1寸深;刺少商,针尖向上沿皮下刺3分深;中冲沿指甲下刺入2分深,大陵向内关方向透刺1寸深;合谷、足三里均直刺,全部留针,平补平泻手法,每穴每次捻转10~20秒钟,从上到下逐穴依序捻转,周而复始,直至患者苏醒为度。 null 曾治李某,男,36岁,工人。因从3米高处不慎跌下,昏迷不醒,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汗出肢冷,呼吸微弱。检查:右上臂明显肿胀,测得收缩压60毫米汞柱,脉细弱, 舌质淡。X线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诊断为创伤性休克伴肱骨骨折。 null 立即针刺人中、少商、中冲、大陵、合谷、足三里,留针用平补平泻捻转法。第一轮捻针时,患者下肢稍动弹三次,第二轮捻针时,患者头部转动,眼睛睁大左右望视,第三轮捻针时,面色始华,四肢转温,脉细有力,第四轮捻针时,患者呼,语言清楚,血压l00/60毫米汞柱,完全苏醒。 null(4)张瑞文:急用艾灸 苏厥回阳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 临床用灸法,以苏厥回阳为主治疗阳虚性昏厥,每收效验。 曾治陈某,女,58岁,农民。患者1985年元旦,在镇上百货公司,突然表情淡漠,渐无表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搏摸不到。 null 患者身体瘦弱,系由元阳素虚,寒邪外袭,正虚不能御邪,而导致气血俱脱的重症。 速灸百会,艾炷有蚕豆大,不计其数,至脉回为度。加灸内关、气海,关元,直到厥证消失为止.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神志完全恢复正常,步行回家。 七、按语 七、按语 厥证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证情危急,针灸确有应急的救治效果在针灸救治的同时,必须辨病求固,治病求本,针对不同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本节复习思考本节复习思考1、痉证和厥证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2、痉证和厥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nullTHE ENDnull 第四节 剧 痛 证 (Severe Pain) null(1)剧痛证:又称急痛,是指人体不同部位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的病症。可出现在各种疾病的变化发展中。 一、概述 null(2)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救病家于危难之中,是针灸镇痛效应中较有特点的应用之一。null感受寒邪, 忧思恼怒, 痰瘀内阻, 结石、外伤 二、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null(1)感受寒邪→客于经脉,内传脏腑→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2)忧思恼怒→肝郁、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阻于经脉; null(3)饮食失调→痰湿内阻→痰湿郁热 阻滞脏腑、经脉。 (4)结石所阻,或外伤瘀血,发为突然疼痛。 null1.心绞痛 【辨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左胸刺痛,固定不移,或向左肩、颈、上臂内侧放射,胸闷气短,心悸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四肢厥冷,脉沉细等。 三、针灸辨证治疗 null【治则】:行气通阳,活血止痛。 【治法】取任脉、膀胱经、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膻中、心俞、内关 【配穴】: 厥阴俞、郄门、足三里 null【方义】: ★本证主因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所致, 膻中(气会):调气行瘀; 内关(手厥阴与阴维会,心包络): ——心胸肺胃效皆好,理气活血; 心俞、厥阴俞、郄门:宁心安神; 足三里:补中益气以通阳。 诸穴合用以通络止痛。 2.胆绞痛 2.胆绞痛 【辨证】: 右胁肋,右上腹中部剧痛,局部拒按,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常放散至右肩胛部,伴有恶心,呕吐,或寒热往来,目黄身黄,口苦咽干,脉弦细或弦数等。 null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治法】:宜取足少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阳陵泉、日月、中脘。 【配穴】: 胆俞、太冲、足三里。 null【方义】: ★本证主因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所致, 日月(胆募) 阳陵泉(胆合穴) 疏利肝胆 胆俞(背俞穴) 行气化瘀 太冲(肝原穴) null中脘(腑会) 足三里(合穴) 三阴交清利湿热, 通导腑气。以上诸穴合用, 共奏疏利肝胆,行气止痛之效。 3.蛔厥 3.蛔厥 【辩证】:右上腹和上腹中部阵发性剧烈绞痛,有钻顶样感觉,伴有呕吐,或吐出蛔虫,痛时汗出淋漓,四肢厥冷,一日数发等。 null【治则】:利胆安蛔止痛。 【治法】:取手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迎香、阳陵泉 【配穴】: 人中、胆囊穴 null【方义】: ★本证多由脏寒胃热所致, 迎香(手足阳明会穴):安蛔止痛; 阳陵泉、胆囊穴:疏肝利胆之要穴; 人中穴:镇静安神止痛。 诸穴共凑安蛔止痛之效。 4.胃痉挛 4.胃痉挛 【辨证】:突发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畏寒喜暖;或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有如针刺刀割;或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兼可见面色苍白,身出冷汗,四肢逆冷,或恶心呕吐等,苔白,脉弦或弦紧等。 null【治则】: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治法】:取足阳明,手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中脘、足三里 【配穴】: 内关、阳陵泉 null【方义】: ★胃剧痛多由胃气不降,或肝胃不和所致, 中脘(胃募穴,又正当胃部) 足三里(合穴:“合治内腑”) 和胃降逆,理气上痛之效。 null内关(八脉交会穴、治胃病效穴): 可加强止痛之功。 阳陵泉(胆合穴):疏肝解痉止痛。 诸穴合用, 共奏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之功。 5.腹剧痛5.腹剧痛【辨证】:腹部剧痛如刀割,或剧痛阵作,腹胀拒按,汗出肢冷;或腹部呈持续性疼痛,拒按,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脉弦沉等。 null【治则】:通腑导滞,行气止痛。 【治法】:取任脉、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天枢、中脘、足三里 【配穴】: 气海、合谷。 null【方义】: ★本证主要是因邪滞胃肠,或阳明热盛所致。 天枢(大肠募穴):通调胃肠; 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 天枢、气海:通肠导滞,理气止痛。诸穴合用 共奏通腑导滞,行气止痛之效。 6.肾绞痛6.肾绞痛【辨证】:腰痛剧烈(绞痛),痛连少腹,并向同侧阴部、大腿内侧放散;或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上连腰腹,伴有血尿;或小便赤浊,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脉弦紧或弦数等。 null【治则】:益肾祛邪,调气止痛。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 肾俞、照海、太溪 【配穴】: 中极、委阳、三阴交、京门。 null【方义】: ★本证主要因为邪阻于肾,气机不利;或湿热蕴结下焦所致。 肾俞、照海、太溪:益肾祛邪; 京门(肾募穴):加强补肾祛邪之功; 委阳(三焦下合穴):疏利三焦气机; 中极(膀胱募穴):以促进膀胱之气化; 三阴交:清利下焦湿热。 诸穴合用, 共奏益肾祛寒,调气止痛之效。 null★★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如国内已有多次报道: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针刺内关等穴有显著止痛效果。四、临床综述选摘 null①针刺内关对急性心梗、风心病有显著效果,使心肌缺血状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急性心梗病人中,胸痛的缓解率可达100%。(《腧穴学教参》北京中医药大学); ②耿恩广教授经验弹拨极泉穴宽胸理气之功效颇著,对冠心病、心梗等急性发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每每得心应手。 null胃痉挛属于中医胃脘痛、奔豚范畴。对急性胃痛(痉挛绞痛等),针灸效如桴鼓,更已早有验证。 ①陈氏临床采用独取筋缩穴治疗急性胃脘痛25例,均针治一次而愈。刺8分深,强力捻转。 null②胃脘痛取合穴足三里治疗为祖国医学的传统经验。近代研究针刺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当胃活动弛缓时,可使之蠕动加强,当胃紧张痉挛时,针之可使胃活动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提高胃的游离酸度以及胃蛋白酶、胃脂肪酶的活性。 ③有人用纤维镜观察到,针刺足三里、梁丘后使贲门、胃、幽门痉挛解除。 null又如,针灸治疗胆道蛔虫亦有立竿见影的独特疗效: ①张世雄曾介绍,针刺迎香穴治胆道蛔虫症之病人,针后疼痛难忍立即缓解,【注】:近代研究表明迎香穴确能擅治胆道蛔虫症。 ②梁栋富20年来用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针到痛止,疗效显著,每日针1~2次,若余痛未解者,取揿针埋至阳穴并用胶布固定,以资疗效。(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null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急性期可迅速缓解疼痛。 对尿路中、下段结石,特别是直径在1厘米以内、形状规则者,针刺后排石效果较好;而尿路上段和肾盂、肾盏部位的结石效果较差,应采取综合疗法。 五、名医经验选摘 五、名医经验选摘 (一)李美琪:巨阙治胆道蛔虫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科) 在临床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用此穴使胆绞痛立即停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的毫针、直刺或向下斜0.6~1寸,得气后,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 null 治疗一例胆道蛔虫患者,用迎香透四白,阳陵泉、大冲、期门穴均未能止疼.改用针巨阙后即刻缓解. (二)陈仓子:鸠尾治胆道蛔虫症。 (北京市运输公司外事运输场医务室) 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蛔虫并发症,是儿童及青壮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蛔厥”范畴,我在临床采用针刺鸠尾穴治疗本症之疼痛10余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null操作:取鸠尾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null(三)曾祥龙:阳陵泉治胆囊炎。 (四川都江堰市中医院) 近 20年来,应用阳陵泉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时止痛,效果良好。每日1次,一般1~5天疼痛消失。 操作:用30号3寸毫针直刺1.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强捻转约1~2分钟,到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分钟。 null(四)李绰成:中渎擅治胆绞痛。 (成都市西城区中医院) 笔者师承已故蜀中针灸名家任俊升老师秘传,经50余年临床应用,以中渎治疗胆绞痛(胆囊炎或结石症)病例已历数百例,重症痛剧者,痛可立止,轻者痛止并有舒适感,无一例没有效,连续治8日为一疗程。 null [操作]:取仰卧位,先寻经审穴,用中食指于膝上股外侧5寸中渎穴处,寻找敏感压痛点外刺针。用28号1.5寸毫针于压痛点垂直刺进入1.2寸许,施强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大腿有胀感传导。 null (五) 邱茂良:清利湿热 通淋化石。 石淋一般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为主。取穴如肾俞,三焦俞、中极、阴陵泉、太冲等为主穴,并根据结石部位和证型加减出入。 如:肾结石加章门、天枢、委阳等,输尿管结石根据上、中、下段,分别选用腰部的气海俞、大肠俞,腹部的外陵、大巨、水道等,膀胱与尿道结石,则选用膀胱俞、中髎、曲骨、曲泉等,其久病而出现肾虚症状者,加关元、阴谷、太溪等。 null对于绞痛发作,疼痛剧烈的患者,应首先控制疼痛,根据结石部位,按上列取穴原则,进针要深些,行大幅度提插与捻转手法,加快频率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或再加电针,使剧痛逐步缓解后,留针观察。 如绞痛再作者,可按原法再行针,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逐步缓解疼痛。 null(六)司徒铃:拔罐治疗肾绞痛。 司徒老治疗肾绞痛取肾俞、膀胱俞及患侧的京门穴,均用拔火罐法,取得较好的疗效。肾俞为肾之背俞,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二穴均为气街通达之处。京门属足少阳胆经,为肾之募穴,别名气府、气俞,可治疗腰痛以及肾炎等病。 本病取上述病位近部穴位拔火罐治疗,能疏通经络,行气解结,利尿镇痛,因而能获得显著疗效。 null(七)谢文宗:针刺足三里、梁丘治疗胃痉挛20例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5寸长的26号或28号毫针,快速刺入,捻转提插,深度以“得气”为度。梁丘穴针感要求向下行至足部,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病情留针5~10分钟。 【疗效观察】: 本组20例均为复诊,经针刺足三里、梁丘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100%。 null(八)王启才:急症针灸治验。 ①急性胃痉挛 1975年,笔者在吉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今长春中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进修学习,4月7日接治一女学生邹x,13岁,就读于长春电影制片厂子弟中学。该女清早饱食,又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到内科急诊室诊治,以“急性胃痉挛”转针灸治疗。 null 当时患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双手紧捂胃脘部,哭号不已。首先重刺双侧粱丘,而后轻取局部中脘穴,当即疼止,破涕为笑。 【按语】: 患者饱食后感受风寒之邪,发病急骤,病变在胃。故先取胃经郄穴粱丘和胃止疼。正所谓“郄有孔隙义,本是气血聚,止痛作用好,临证能救急”。随取腑之会穴中脘通调腑气,为远端与局部相结合之郄会配穴法。腑气一通,挛痛即止。 null②痛经 辛××.女23岁,农民,湖北省麻城县人。1976年6月18日,笔者带学生下乡巡回医疗时,行至一农田边,见该女满面通红,大汗淋漓,蹲在田埂上呻吟。经询问病情,方知该女正值经期,因下水田劳动而致小腹疼痛不止。查腹疼拒按、舌红、脉沉紧。 即令学生急刺关元、三阴交、地机三穴,略加行针,腹疼顿消。临别时在关元穴埋针—枚,以防复发。 null 【按语】: 关元属任脉,位于下焦,调冲任、理胞宫,行气止痛,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之会,既可补虚,又可泻实,为调经止痛之要穴。地机为脾经郄穴,主本经急性痛证,经血为脾所统,故地机止痛经,效在顷刻。 null(九)贺普仁:心绞痛急症针灸治验。 1985年冬,友人(男,54岁)来(贺老)家作客,谈话间突然左心前疼痛,憋闷,胸有紧迫感,心乱不安,四肢凉。随即倒卧于床上。患者素日嗜酒,每日必饮半斤。面色苍白,神情恍惚。脉结代不整。 null辨证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治以强心通脉,活血化瘀。取内关、膻中、然谷(放血)。下针后马上疼痛减轻,胸部紧迫感消失,然谷放血后心律不齐有改善,但仍有叁伍不调。起针后半小时诸症消失,骑自行车回家。一周后家访,一直上班,未休息,再未发生类似症状。 null 【按语】: 然谷(放血):然谷为足少阴肾经之“荥穴”。心绞痛多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胸部又为肾经所过,心经与肾经为同名经,刺然谷放血可祛胸中之瘀血,“菀陈则除之”,调畅胸中之气机,振奋阳气以止痛。 小结小结 1、针灸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可用于各种剧痛证的急救,多能获效。 2、但应注意,在针灸的同时(或待病情缓解后)必须积极地检查和诊治该剧痛的原发病。切不可大意或贻误病情。综合治疗是剧痛证最重要的和最彻底的解决手段。本节复习思考本节复习思考1、剧痛证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特点; 2、心绞痛、结石、胃痉挛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null
/
本文档为【针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